爱组词网
首页 > 句子大全 > 经典句子 >
首页 词语大全 组词大全 造句大全 形容与描写 句子大全 名言名句 诗词诗歌 趣味语文 成语大全 反义词 近义词 同义词

佛系经典语录_佛语禅语

栏目:经典句子时间:2020-07-05
佛系经典语录_佛语禅语

1、 【最有禅意的句子】遇事,若能平心面对,很快就会度过。

2、 不能容纳破戒之心经刹那顷,况经多时。《大般若经》卷三四九,初分相摄引品

3、 应观四念处:所谓无身住处,无受住处,无心住处,无法住处,无住处建立处,是名念处。《大宝积经》卷-。-,善德天子会

4、 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极乐,有佛无量寿。(当代)夏莲居《净语》

5、 历代禅师对“禅”的阐释都是对语言极限的突破。

6、 因缘果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不是静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缘果抱都是随生命主体的作用而变化。

7、 若我修精进,遭逢寒暑、王贼、水火、狮子、虎狼、无水符处,要必坚强其心,誓不退没。(古印度)凿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

8、 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是见已,即于座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缘经》

9、 不侵犯众生,是世界上第一乐。南传《佛教格言·乐品第三十二》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天天禅语】能指引正路,是良师;能同行正道,是益友。

11、 具体而言,要做到利他,就应在做事时先替他人考虑。一、和合他人。所谓“和合”就是融合,即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从和谐的角度出发,既利人,又给人欢喜。二、摄受他人。菩萨度众生,有一个四摄法,我们待人处世也可以依据“四摄法”来做:布施,将自己所拥有的布施给他人;爱语,也就是讲好话,让他人如沐春风:利行,意思是帮助他人,给人方便;同事,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圆融,以同样的身份去摄受他人,才能办成事情。三、恒顺他人。要迁就他人,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要太执著于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群体共生互助而依存的社会中,只靠自己关心自己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成就事业则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就需要从自身做起,有利于他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用一颗利他的心去对待他人。寻觅、制造助人的喜悦做人应当像火炬一样,不是为了照亮自己,而是为了照亮别人。

12、 先学做人,人做好了,才有机会成佛。

13、 【天天禅语】要人祝福,不如自己付出造福,如此爱与福都有余。

14、 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什么叫偷心呢?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贪图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15、 一颗质朴的心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

16、 “快乐的猪”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沉迷于肉体享乐,木知生死,对精神追求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听听歌,跳跳舞,把玩一下诗歌、小说,便以为是高雅娱乐,心里惦记的还是名车时装、佳肴酒色。享受是快乐的,却难免乐极生悲;“痛苦的人”吃饭只是为了活着,真正的兴趣是探寻生命与自然的真相,追求精神的超越和价值的实现。追求是痛苦的,却有可能苦尽甘来,进入至乐之境。

17、 念佛,如同晒太阳,念念得到佛的慈爱温暖。念佛,是得佛的好处,并非把好处给了佛。佛念众生是给予,众生念佛是接受。佛并不是为他自己而要众生念他,而是为了给众生好处、救度众生才让众生念佛。

18、 “虔诚的心”就是敬业精神,对待我们的每一份工作,都应抱以最诚实和敬业的态度。唯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

19、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20、 【天天禅语】原则:水虽然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却不会变成器皿,不会改变水自身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修证道德的人能恒顺一切众生,但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无论水处于任何形态:固体、气体或液体,水的本质绝不会被改变,同样的,无论我们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不变的是佛法的真理。

21、 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绝别人的批评,但也绝不盲从。害怕别人 批评,拒绝别人批评,或听到批评就失去主见的人,显然心理脆弱。

22、 自然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自然界中的标志、特征性语言,即自然万物的规律性,也即所谓“天道”,是我们眼前真实存在的世界,比如春花秋月,四季更替,冬天候鸟南飞,春天候鸟北迁,这都是千百年来大自然的规律性语言。

23、 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以方法,不可摸则,心回转疾。……常当降伏心意,令趣善道。《增一阿含经》卷四,一子品

24、 念什么便像什么,念什么便感召什么,念什么便得什么。念是非常奇妙的。

25、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26、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 味,亦有无限受用。”

27、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人我性,我性共同如来合。(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28、 人的一切彷徨与痛苦是由于不接纳自己,一切空虚和不安也都是由于违背自己的本质所致。——郑石岩

29、 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非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不离幻色即见空,即此真如含一切。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于一境内一切智,于一智中诸境界,只用一念观诸境,一切诸境同时会。时处帝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挂碍。(唐)法顺《漩澓颂》

30、 【天天禅语】持戒守规是最可贵的德行。

31、 生活中,当我们被别人冤枉时,如果费尽心机地去解释,白也会黑。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无端的攻击没有必要去理会,事情总会有真相大白的时候。

32、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快乐,叫做“手留余香的快乐”。这种快乐就 源于我们真诚地施助于人,而帮助别人总会收获人们由衷的赞美、善意 的祝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佛说要学会 施舍,舍得,有舍就有得。用布施的心去做事、待人的同时,自己也得 到了快乐,增长了智慧和福德。这正应了那句俗话:“赠人玫瑰,手留 余香。”

33、 【人生三大支柱】 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质基础。

34、 纵然是游戏人间,也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谨谨慎慎,不要唏哩哗啦。

35、 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法句经》卷一,慈仁品

36、 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坛经-忏悔第六》

37、 【天道变化】 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有福时要居安 思危,有祸时要会摆脱厄运。

38、 进是前,退亦是前,何处不是前?

39、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 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4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踩死一只蚂蚁都是罪过,何况一只逃命的小鹿?与“爱惜飞蛾缠纱灯”的佛家相比,我们多给小动物们一些关爱,其实也就是多给人间增添一份关爱。

41、 学不难有才,难有志;不难有志,难有品;不难有品,难有眼。惟具超方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品立则志成,志成,才得其所用矣。(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三

42、 夫豪杰者,圣贤之基也;圣贤者,佛祖之阶梯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43、 真正的环保,是爱山、爱海,爱惜一切万物。

44、 禅并没有一定的形式与面貌,在用世的许多东西,都具有禅的一些特质,禅自然也不离开生活,如何深入于生活中得到崭新的悟,并有全生命的投入,那么这是禅的风味。

45、 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是越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总是越谦虚。

46、 人们一直在追求外物带给自己的快乐,却不知真正的快乐就在自己的内 心,在自己的生命深处,自性需要自度,取悦自己需要自度。

47、 此外,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平常之心看待身边的 事。不要被表面的困难吓倒,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没 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内心。

48、 这个世界上你是唯一,绝对找不到第二个你,造化交给你的 任务只有你才能完成,任何人无法取代。不要抱怨,不要幻想依赖别 人,造化同样给了别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所有的别人也是唯一。靠自 己,能悟出这三个字的人,算是洞悉了人生的真谛!每个人的人生都 是自己的,绝无例外。

49、 古德云:佛是众生药。有众生病即用,无众生病用药,即药返为病,甚于有病者。——《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50、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圆觉经》卷上

5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达摩大师悟性论》

52、 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北魏)昙鸾《往生论注》

53、 【天天禅语】为大爱付出的愿,不会有失落感。

54、 大气是一种修养。发怒时要看看发怒的对象是谁。可以和比你高出很多的人发火一万次,而不要和一个乞丐发一次怒。

55、 或许有人会问:食品安全问题和文化危机扯得上关系吗?扯 不扯得上关系大家都不要匆忙下结论,结论就隐藏在现象之中,扯不 扯它就在那里。文化对人的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和 道德选择无不被文化左右,文化缺失往往让人无所适从,自觉和不自 觉地滑向贪婪和欲望的深渊,使人变得极度自私冷漠。

56、 (三)得正知见,学一切法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57、 什么是无?聪明者脱口而出作种种回答,皆不离机巧之心。无字公案若 有答案,祖师何须隐覆。开示缘起、空性,聪明者亦能领会,若要以参 透一个无字与空慧相应,使举手投足皆为空慧之妙用,聪明者却又转身, 继续陶醉于机巧心的种种言说。聪明入道难!

58、 人生多病!身体四大不调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会动荡不安也是病。

59、 【梵心禅语】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人生是一场博弈,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生命有止,精神无止;挤不进的世界,不要去硬挤,难为了别人,也是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换种思路,也许是会事半功倍。

60、 成为别人,不如成就自己,与其在与他人的攀比中生活,不如走好自己的路。

61、 若是得道的人,道火不能烧口,终日说事,未尝挂着唇齿,未尝道着一字;终日着衣吃饭,未尝触着一粒米,挂一缕丝。——《云门文偃禅师》

62、 不论善恶、好坏、是非,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接受和包容。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最有禅意的句子】以爱自我管理,用爱关怀他人。

64、 【佛心禅语】 为了让自己能有一种和谐的生活,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 了能让自己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生存,每个人都要学会真正的“包容”。

65、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66、 要提起即要完全提起,要放下则要全心放下。——证严法师

67、 世间熙攘喧嚣,因此世人心生浮躁。在喧嚣处为自己留一份清静,不时从热闹的俗世中退回来,调和内心,就能在纷扰中安顿自己。

68、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囚牢,我们进进出出并不曾得过自由,每个人 都向往更广阔的天地,因为在那里我们的生命能够更自由地飞翔,但是很多 时候,我们会被固有的经验和看法所羁绊,心也被上了锁。

69、 夫妻之间要比谁爱谁,不要比谁怕谁。

70、 布施者,心灵上常得到安详和快乐的感受;受施者则不仅生活上得到饱暖,心灵也会感受到人间的温馨。

71、 有人以为自己修持得很好,但是碰到一点小事就起烦恼心。师言:“凡夫心容易起波澜,即是‘八风’(注)吹不动,微风吹动了。”(注:人生“八法”如八种风,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72、 生活中,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笑容便会增多;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留一点空白,这是人生的真理;留一点空白,这是生活的智慧。

73、 步履匆匆,以至于忽视了路边美景;身在花丛,却嗅不到满园芬芳。古人说“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禅门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细沙中包含的那一方世界,野花中蕴藏的那一座天堂,你是否看到了呢?

74、 只要有这份好心,你待人接物时,必定和颜悦色、善气迎人,别人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好,并得到温暖;只要有这份好心,当别人需要关心体贴、需要帮助时,你自然而然地会加以抚慰并适时提供帮助,你的好心就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假设没有好心,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帮助别人,心里必定会盘算一番,犹豫再三,不会做得那么自然。

75、 一般修行修不好,就环在心外有法而生见取。见取即是对外认同。修行不把原本没有的、那些多余的垃圾向外抛丢,却往里面装,装得太多了,就把真正的自己活埋了。——耕云先生

76、 知行合一才能提高修行的境界。

77、 发现生命的真相,你就是圆满所在。

78、 《无量寿经》上教人:“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 护意业清净无染。”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 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佛偈云:“慈悲口,方便舌,有钱 无钱都做德。”你在口头上不骂人,不说粗言暴语伤害他人,这也是 功德。

79、 虽行于舍,而以大悲,不舍一切化众生事。虽行无愿,而不舍菩提一切行愿。“四十华严”卷三十四

80、 把人的本性实现出来,从人生体现出全宇宙的真相,才完成人的意义。(民国)太虚《佛陀学纲》

81、 好米也要放到锅里才能成饭,好人必须到净土才能成佛。

82、 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前出家圣,此在家圣,皆胜义僧。《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五

83、 生死契阔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笑已似冰。白落梅《爱如禅你如佛》

84、 胡适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人骂我们,当我们听到时,自然很生, 气,非要跟他拼命不可。可是细分析一下,骂,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不过 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自然用不着生气。至于骂我们的人呢?依着化 学分析,也不过是个化合物;而被骂的我们呢,也是和骂我们的人一样, 几种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看来,所有的骂不过 是一种气体的流动,有什么了不得?到此地步,就无人无我,四大皆 空了。

85、 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耕云先生

86、 最自信的人往往是最先跌倒、摔得最惨的人。

87、 猿猴得离树,得脱复趣树,众人亦如是,出狱复入狱。《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88、 见人有错,要“尊重的提醒”;受人指正,应“感恩的接受”。

89、 禅是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在生活中洞彻明白,不在物质上牵挂,到处充满人间的生命力,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生活的错乱,所以能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小为大,转苦为乐。

90、 (一)教化众生云何菩萨净佛国土?净众生故。《摩诃般若经》卷六,发趣品

91、 绍三宝种,使不断绝。《心地观经》卷八,成佛品

92、 人生于天地间当行得正,走得直。坏事不能做,做了会后悔;好事要赶快做,不做也会后悔。每个人都要凭良心做事,要将善行、清白留给世人,千万不要把遗憾、懊悔留在人间。

93、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真正的“福”,是造福人间。

94、 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有什么差别呢?佛说,人世财富其实有“五家共有”,这五家分别是:水灾、火灾、强盗、贪吏、不肖子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攥在手中的钱不知何时就会失去,人生在世,即使手中拥有大量的财富也并不足以作为依靠,因为财富转眼就可能成空,所以佛家十分强调付出、奉献、布施。

95、 【佛心禅语】 清除妄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大量接受真诚、善良、宽容等良性信息,以 人的正念取代脑中的妄念与邪念,其他任何人为的强制方法都难以消除思 想中的妄念。

96、 年轻的佛学院学生问师父如何修持?师言:“每天都是我人生道上的一页,过眼的每个人、每句话,都是页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97、 以佛心看人,周遭遍地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则处处都是狰狞的鬼影。

98、 以自心应真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皆佛,无心外国,无心外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三

99、 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并不在于他能从外界获取多少智慧和信息,而在于他对自己内心的智慧开发出多少。

100、 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101、 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佛说八大人觉经》

102、 真正的孝顺,是立身而行道。

103、 家庭成员必须要懂得跳探戈,彼此礼让进步;要知道交换立场,彼此体贴关怀;要常常赞美、鼓励,彼此扶持慰勉;要学习幽默风趣,营造温馨气氛。(当代)星云《佛光山开周年年鉴》,第455页

104、 学佛,要学“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身体力行’’。

105、 喧闹中的孤单,要么是一种真孤独,要么是一种真宁静。

106、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以律对治贪烦恼,以经对治嗔烦恼,以论对治痴烦恼,三藏对治三种惑。观修不净对治贪,观修慈悲对治嗔,观修缘起对治痴,对治三惑殊胜道。布施财物对治贪,爱护生命对治嗔,闻思佛法对治痴,日常之中断烦恼。知足常乐对治贪,知母念恩对治嗔,树立正见对治痴,生活之中转烦恼。

107、 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心。

108、 生,还是死?这不仅是个宗教问题,还是一个哲学问题;从哪里来,到 哪里去,这也不单单是一个选择。人的一辈子就像梦一般缥缈易逝,抓不 住。在一辈子中开心的事情有多少?在哀时光之须臾、感外物之行林中,不 如把周遭的俗事抛开,将眼前的争逐看淡。

109、 静心抬头,发觉生活的千般美丽,如果能够静心抬头,为自己开一扇窗,便看得见广阔晴朗的天,心中的烦恼也好似天边浮云,转瞬便会消逝。

110、 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111、 面对恶言恶语,也是一种修行。

112、 在一段婚姻的磨合中,除了懂得妥协,除了懂得美丽的谎言,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要懂得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应该以何种方式爱对方。

113、 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一切言语道断……,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维摩经》卷下

114、 每一个现在都会引导未来如果我们不反求当下,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

115、 【不留非、不执是】 不留昨日之非,不执今日之是。

116、 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泯灭爱心。爱心是促使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私走向无私的源头。具有爱心的人,纵然平凡,也决不庸俗,因为他们懂得:心中时时倾注善良和宽容,就会获得一生的甜美和幸福。

117、 无有虚空人,无诸人用人,无想不想入,无今世后世,亦无日月想,无往无所悬,我已无往反,不去而不来,不没不复生,是际为泥洹。如是像无像,苦乐为已解。《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118、 【天天禅语】烦恼起于名利竞争,快乐来自及时行善。

119、 修心,最重要的是心念清净。人生不如意事占了十分之八九,生活要能 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间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 人世间什么东西最快?人世间最快的是心念,心念一转,可达九天之 外,可达五洋。任何东西都没有人的心念快,而且心念也决定你的善恶,因 此,佛教化我们要先修心,再学人,学佛,学法。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是无法打折的,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如果我们试图把它们当作商品来衡量,就会使本来美好的东西变质或者腐烂。

121、 洗尽铅华呈素姿,淡看红尘几多愁,入了红尘,才懂红尘。匆匆过客,皆是无缘的人;错过的事,都是过眼云烟。谁的花开落入了谁的指尖,谁的忧伤染了谁的眉间?都与风月无关,与时光有染,低眉相思处,一盏禅茶平淡了流年的聚散无果;风韵迟暮时,一曲梵音拂去了年少懵懂;事过境迁后,已懂得在季节的转角处沁暖安然。

122、 佛学上有句话叫“心无所住”,即一个人的心执着于什么,就会被什 么困扰。看重名利的人,他的心就往往只停留在名利上,进而被名利困 扰、劳累,人生也就变得索然无味。淡泊名利,方能还自己的心灵自由。

123、 有些人遭受打击和困苦,依然挺身直行,有些人却从此一蹶不振。坚持走下去的人可能会遭受更多苦难,然而也必定拥有更多收获。苦难能锤炼出更具韧性的生命力,当一个人直面苦难时,便能受苦而不觉苦。

124、 布施法教的目的,就是闻法者心中树立正知正见,并启迪修证的大智慧。修证的智慧,是所有智慧当中最殊胜的智慧。冈波巴大师说:“由修证所生起的一刹那智慧,比由闻思所生起的所有智慧殊胜。”

125、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戒除急躁。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一、梳理情绪,掌控情绪。不要被急躁的心情牵着鼻子走,要了解每一种情绪的来龙去脉,然后将它们分门别类,这样才能让内心纷杂的念头安定下来。二、收敛自己的心,不要四处贪求,为了得不到的东西烦恼。三、专注眼前。别想太多,试着用心留意此时此刻的呼吸,顺着它的节奏,让杂念在一呼一吸间逐渐沉淀。四、明确最根本的目标,制订计划,细分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

126、 报恩,就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对一切事、一切人都要有感恩的思想,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不要把自己和自然、社会对立起来。

127、 人活于世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最不希望得到的是痛苦。人为什么会痛苦?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这就是答案。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导致家庭破碎或自杀的事,却时有耳闻。谈恋爱时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分分合合、为情所困所伤的事情每天都有。痛苦大多是人们自酿自斟自饮的酒。身在迷局中的人,执迷不悟的人,必将为痛苦买单。所以,在人生追求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比较自己,找到正确的追求方向和追求方式。这样,我们就不会沿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我们的痛苦也就会少一些。

128、 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你若没有菩提,就没有觉性,没有觉受,就跟石头一样,怎会有烦恼的感觉?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耕云先生

129、 晴烟淡淡,暖日迟迟。百鸟歌而山谷鸣,千花笑而蜂蝶乱。于斯明得,不动步到观音普门,平地上入文殊智海。——《长灵宁卓禅师语录》

130、 【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131、 佛说:凡人为虚妄的观念所束缚,被“三受”所害。所谓“三受”,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凡人如果感受到快乐,是为爱的心结驱使,并因爱的心结驱使,能生起恶业;如果爱组词感受到苦,是为恨的心结所驱使,并因恨的心结驱使,能生起各种恶业;如果感到不苦不乐,是为无明的心结所驱使,当人因无明的心结所驱使时,也不能摆脱忧愁、悲伤、痛苦、烦恼的情绪。我们现在不应该跟凡夫学,应该观想正法。

132、 生病是对生命的反省,对身体的关照。当你躺在病床上,是为了让你感觉上帝的存在,让你停下来对生命系统进行维修和保养。生病其实是一种需要,平时从来不生病的人一旦进医院就是大病,有的甚至就回不来了,所以小病小灾等烦恼都是必须的,它是对生命的一种关照。

133、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即名为慧也。——《大珠禅师语录》卷上

134、 若人一心专精自守,贪欲心发,即应觉知,万便散除,还令寂静。云何散除?应作是念:此是空,此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如是观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受;不舍不受,则名离欲、寂灭、涅槃。《大宝积经》卷-。五,善住意天子会

135、 【天天禅语】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的心向善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能成为善;如果我们的心向恶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会成为恶。我们的所言所行成为善还是恶,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同样,我们获得快乐还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与恶来决定。

136、 饥为大病,行为最苦,已谛知此,泥洹最乐。《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137、 成佛作祖要靠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也无法恩赐。

138、 禅不是刻板,不是呆坐,禅更不是墨守成规。禅是活泼,是幽默,是方便,是灵巧;有方便、有灵巧才是禅。过去古代的禅师大德,他们扬眉瞬目、举手投足都是禅,甚至一言、一思一想无非中道,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非禅心。所以只要我们有了禅心,再看世界、看自然、看万象,一切都充满了禅机,充满了妙趣。

139、 世人皆有佛性,明心见性,万法智慧于自性中自然涌现,你就是佛,佛 就是你,没有分别。

140、 山川秀丽的林泉一旦过于留恋,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念头,就会把风雅的事变得俗不可耐。一个人快乐与否,关键取决于心灵的态度。只要心地纯洁,灵魂无纷扰,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

141、 《大智度论》有言:“一切世闻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自佛法中。”“佛”,在梵文里是“觉悟者”的意思。

142、 造福人间、庇护地球,都需从自己做起。

143、 茶也好,禅也好,应归于一处,原本茶之事,最重为德,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德清自然茶纯。

144、 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杂阿含经》卷十,第256经

145、 在道德层面,抓住吃饭本质的人,是最不需要做坏事的人。他们对吃什么、穿什么都不计较,自然不会为吃好一点、穿漂亮一点去做违法乱纪的事。他们简单的生活,也不会受到他人的诟病。相反,贪图享受的人,为了满足享受的条件,很容易急功冒进,再放松一下自己,就很容易做出不恰当的事,甚至伤天害理、无所不为。而且,享乐的生活方式也容易引起他人的忌妒,成为“仇富”的对象。

146、 拥有势力和地位,拥有健康和亲属,生活富裕,身强力壮,年轻貌美,才华渊博,科技发达,医学高明……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可以不面临死亡的理由。人生本来就这么短暂,生命又极其脆弱,再加上全球各地灾难重重,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那为什么还沉迷在此生此世的名利之中,并做一些千百年后的计划呢?

147、 【禅诗】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2、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3、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4、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148、 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正洪念处经》卷六十一

149、 识人识己识进退,知福惜福多培福。忙没关系,不烦就好。放不下自己是不智慧,放不下别人是不慈悲。以关怀替代责备,以鼓励替代辅导,以商量替代命令。清楚自己的需要,化解个人的欲望。私事用情,公事用理。心不随境,是禅定,心不离境,是智慧。

150、 禅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也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智慧。禅开人心智、助人成长,使人感悟到世界的和谐、心境的清澈、生命的圆融。一旦你能够放下所有对于观念的执著,放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那么就能够得到佛陀的真正智慧,也就达到禅的最高境界了。

151、 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人生有七苦,众生流落在人间,就是为了将诸苦尝尽,去换来一味甘甜。

152、 【天天禅语】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153、 知诸众生悉皆如幻,知诸如来悉皆如影,知诸界趣业行受生悉皆如梦,知诸世间所现果报如镜中像,知诸世间诸有生起如热时焰,知诸国土依心想住悉如变化。“四十华严”卷二

154、 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55、 你在路上,不代表出发;你出发了,不意味着就是前进;你前进了,或 许离目标更远。在路上,不说明你就会走路。

156、 譬如清水浊,秽除还本清,自心净亦尔,唯离客尘故。已说心性净,而为客尘染,不离心真如,别有心性净。譬如水性自清,而为客垢所浊;如是心性自净,而为客尘所染。此义已成。由是义故,不离心之真如别有异心,谓依他相,说为自性清净。此中应知:此心真如名之为心,即说此心为自性清净,此心即是阿摩罗识。(古印度)无著《大乘庄严经论》卷六

157、 【智慧生妙法】 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产生出来的,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的。

158、 当我看到每一片树叶时,感到既炊喜又悲伤!

159、 生活中,一个人的事业、家庭的好坏都是他自身的放大和外延。

160、 脸庞因为笑容而美丽,生命因为希望而精彩,若说笑容是对他人的布施,那么希望则是对自己的仁慈。

161、 真正的大彻大悟是一切皆空。人若悟得自性,任自性做主,天地将顿时开阔,“菩提本无树”正是将束缚自性的一切外在形式去除,只留下了本性自由徜徉。

162、 佛说:推崇圣人,敬重善人,内心仁慈,博爱众生。佛家所说的“圣人”,是指先觉者,他们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学问最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了悟善道、躬行正法的人;“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善事。

163、 无我为学问第一。调伏身心励令清净为持戒第一。利他不贪为布施第一。观照自心为口诀第一。知一切如幻为对治根尘第一。不同凡夫为行动第一。远离三毒为成就第一。一切不贪着为神通第一。常居卑下为忍辱行第一。舍离世事为精进第一。妄心不起为禅定第一。一切相不取不着为智慧第一。(古印度)阿底峡

164、 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写成书,但你不能简单地照着书上写的智慧去生 活,因为生活只能是鲜活而灵动的,同样,你也必须保持灵活而敏感的心。

165、 我们都是作茧自缚的人,有人作利茧,有人作名茧,有人作 情茧,无论作那一种茧,到头来缚住的都是自己。我们不是圣人,更 无先知先觉,造化捉弄,难免作茧。死在茧中,还是破茧而出,则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不易做到更难,搜古索今,不曾见有几人 蝶化,唯一的蝶化还只发生在庄周梦中。

166、 (二)修定诸有坐禅出入息,心意坚同无乱念,正使地动身不倾,此名禅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167、 如恶诬罔人,清白犹不污,愚殃反自及,如尘逆风玢。《法句经》卷上,恶行品

168、 急流垂钓,贪饵者著;口缝才开,性命丧却。——无门和尚

169、 芸芸众生都虔心站在佛座下,都是平等的,但是五个手指尚有短长,又怎能期待所有人都有同一张面孔,同样的心情?人与人外表上有高低胖瘦的不同,才有赏心悦目的人间风景;智力上有贤愚巧拙的区分,才有趣味横生的社会百态。

170、 有些人,有些事,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了解得更真实。把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快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171、 【身心自在】 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以皆大欢喜,身心自在。

172、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灵的欲念,是引发人生最痛苦的因。

173、 古老的东印度格言所说:“如果你种下一个念头,你收获一个行为。如果你种下一个行为,你收获一个习惯。如果你种下一个习惯,你收获一个性格。而如果你种下一个性格,你收获一个命运。”种下善的念头,一定会收获幸福的命运;种下恶的念头,一定会收获痛苦的命运。种下善念还是种下恶念取决于你自己。

174、 真如唯是修所成境。正智,是修所成,是三种境。(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二

175、 在你真正爱上你自己之前,不要说你爱任何人。那是假的,那只是你的需要,你需要人陪伴你,哄你,宠你,或者你依赖一种关系,但那都不是爱,因为,当你还没有爱上你自己,你就无法给予对方爱,你无法分享你的生命。

176、 生命就像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

177、 调和: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粉是三种不同的事物,因为水的调和而融合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们三种才有可能按比例调和而成。同样的道理,由于爱心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j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才有可能和谐相处、充满和平。

178、 【天天禅语】佛法就是奉献无所求,轻安自在是学佛最高境界。

179、 山中住万叠,千重谁伴侣?纵使知音特地来,云深必定无寻处。——《法演禅师语录》

180、 古时候我们只听说结婚,没有听说离婚的,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古时候没有?这就是结婚的意义不相同。古时候人结婚是为什么?两个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古人是为道义,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应该尽的义务。古时候,夫妇是道义的结合,不是感情——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一净空法师

181、 清凉寂静,故名涅槃。……非心意识、心所所行,故名涅槃。《大宝积经》卷二十二,被甲庄严会

182、 岁月在深深浅浅的足迹里,相遇与别离,每一天都在L演。遇见,是为-了给彼此留下暖意;别离,只是为了走出不属于自己的季节。

183、 【天天禅语】对己知足,对人无争,人与人之间以善善念、善行互动,自然平安自在。

184、 所谓后报,就是说今生所造的业没有现世报,也不受再生报,而要经过很多生之后才有报应。

185、 钱财,如果妥当使用,能让我们迈向幸福;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我们趋向痛苦。钱财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具有爱心和智慧之人,能善用钱财;自私和愚昧之人,则会使用不当。

186、 无论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输赢成败,顾前思后,势必影响行动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动,却发现慢了半拍,先机已失,后悔莫及。输赢心不光影响一个人的速度和行动,更会影响原本安宁的内心。

187、 发心不难勇锐,难于坚久。(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188、 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189、 懈怠的人容易堕落;因此,人生必须上进积极,不要因境遇的得失而丧失生存斗志。

190、 若学大乘善男子善女人,不离一切智心,若见可意五欲,即便在中*相娱乐,阿难,汝应作是念:如此菩萨,即是能成如来根本。《大宝积经》卷六,大乘方便会

191、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上,这种宗教意识来源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美)爱因斯坦

192、 以清规戒律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禅修定力让安定的心稳固,以证悟智慧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就是戒、定、慧三学的修行过程。

193、 若众生需要,满山遍野的一草一木无不是药;若非众生所需,则再珍贵的材质也不是药。佛法亦如是,无经不深,无经不浅,无高无低,无大无小。众生的心若能吸收应用,即是微妙大法。

194、 【天天禅语】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实相。

195、 其实,人生于世,赤条条而来,离开时也不过两手空空。在生命的过程中,一切拥有都是暂时的,一切物都是身外物,没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既然如此,就不应该执著于外物,也不应该被外物所役。超越外物,就是超越自我,无物就是无我。不拘于物,给生命—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心境才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196、 合心为善,与气同道,互爱扶持,协力推动。

197、 因果报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不可替代性。《无量寿经》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祸与福紧跟在善恶后面,全是自作自受,无人可以替代。父亲作的恶,儿子不能替代;儿子作的恶,父亲也不能替代,如同吃喝拉撒、喜怒哀乐不能替代一样。自己种的果都得自己吃下去,自己欠的债都得自己来还。二是不可消亡性。《佛说孛经抄》说:“为恶罪追,虽久不解。作善福随,终不败亡。祸福在己,愚谓之远。”作了恶,罪便追在身上,无论过多久都不可禳解;行了善,福便跟在后面,无论过多久都不会失去。((法句经》也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合遇时,自作还自受。”即使过了千百劫的时间,所作的罪业、恶业都不会消失,一旦因缘遇合,就会显报出来。三是难以捉摸性。无论作善作恶,一定要等到果报成熟了,才会显现出来。由于众生有时作善,有时作恶,前善熟时今恶未熟,前恶熟时今善未熟,因此在现象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在行善的人可能遭恶报,正在作恶的人可能遭善报。例如,不少腐败分子,作恶多端,却享受着富贵;不少乐于行善的普通人,却在经受贫穷。因此,难免让人怀疑因果报应,其实不爽。但是,报应之事,如同种瓜种豆,自有成熟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法句经》说:“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虐。贞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邪恶的人享福,是因为他的罪报还没有成熟,一旦成熟,自然遭殃;善良的人受苦,是因为他的福报还没有成熟,一旦成熟,自然受福。

198、 有人说:“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 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拥有美好的东西,我 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这些,我们也应该感恩。这样,你就会一直处于幸 福之中。

199、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心先过去。毕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让你的心先过去。

200、 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同自心,应以忍辱坦荡自心,应以智证洁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华严经》卷六十三,入法界品

> 佛系经典语录_佛语禅语

智能推荐

相关经典句子

推荐经典句子

重点栏目推荐

| 好句子大全经典句子
爱组词网 爱组词大全

© 2017 爱组词网 azuci.com 组词词典,在线组词,多音字组词,好词好句子摘抄,词语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