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乐洗涤心灵_佛语禅语
1、 有的人,和他人相处时,总能让他人感受到春暖花开和生机勃勃;有的人,和朋友交往时,总能使朋友享受到清风明月和岁月静好。这样的人,心中总是阳光的,身体总是调柔的,精神总是清明的,反应总是敏捷的,照应总是周全的,处事总是善巧的。这样的人,一定是舍弃了冲突和对抗,一定是心怀着宽阔和圆融。一个暖意融融的人,世界就可以托付给他。
2、 我们若有纯良的种子,一定要把握因缘时机种入土中,并且给予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才能顺利成长。
3、 【禅语感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烦恼,是因为我们自己陷入别人给我们 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使我们整 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烦中不得解脱,白白损失了做个自由快乐人的权利。
4、 佛陀的真理,点燃着人们内心的智慧明灯,照亮了无明的轮回。
5、 “人人都有观自在,何必他方远处求?”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不“心随境转”而能“心能转境”,怎么会不自在呢?虽然事情千般万种,我只求简单,如此怎会不自在呢?道理固然玄妙莫测,我只以平常心感受,又怎么会不自在呢?他人的心意虽千变万化,我只以平常心对之,又有何不自在的呢?
6、 帮助别人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若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心到就可以了。假如能力不及,还非要去帮助别人,反而可能给被帮 助的人添乱,增加负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不懂 数学的人,偏要帮人家做数学题;不会木工手艺的人,偏要帮人家打 家具;没有驾驶技术的人,偏要替人家开车。
7、 人双手合拢地降世,仿佛世界在他手中;人双手张开而离世,仿佛在说:“我经历红尘却不带走一粒尘埃。”这一收一放中所蕴涵的即是施舍的禅理。贪婪一生,到死时其实什么也带不走。人生路上,一路走一路舍,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得到真正的满足。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对名利和财富牵挂异常,到死不肯放手,但事实上死后的名利和钱财都不再属于他,活着的时候吝啬物质上的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呢?
8、 依托众缘,速谢灭已,续和合生,故名缘起。(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
9、 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槃。《杂阿含经》卷五,第104经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杂阿含经》卷一,第9经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潮涨,潮落。这都是世间最平凡不过的事了,但平凡才是人生的本色,因为世间的伟大皆出于平凡之中。
11、 修行,是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永恒不已的功课。就如做事,亦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练。
12、 问:“在路上遇见出家僧宝,不知可在路上顶礼或如何?”答:“居士见僧宝,自应顶礼。但在通衢马路,方便合掌问讯可矣。缘路上车马往来,若匍匐顶礼,则碍交通也。”——李炳南居士
13、 一秒钟www.aizuci.com一辈子,能恒持一念心,就是一生的方向。
14、 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如果你不注意培养自己忍 耐、心平气和的性情,一旦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就会 把好事情全都炸掉。一时的发作,毁掉长年累月的全部工程。
15、 为何对你始终不能释怀,为何始终念念不忘,为何遗忘远比缠绵还要漫长。那颗漂泊于红尘的凡心,何时才可以脱离尘世的牵绊,遁入已向往的禅心,心不动,则不痛,沉寂一生,清冷一生。
16、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说八大人觉经》
17、 缩小自己,则海阔天空;扩大自己,则无路可走。
18、 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一一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正法集经》云:“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准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19、 若见恶不遮,非法便滋长,遂令王国内,奸诈日增多。《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王法正论品
20、 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恐惧、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耕云先生
2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慧开
22、 喜欢或者讨厌往往都没有理由,人心这东西有时就是这么奇 妙。有些人、有些事,可以瞬间让你愉悦安然,不由你不喜欢;有些 事有些人,可以顿时叫你不安狂躁,不由你不讨厌。何以如此?你能 说得清理由吗?正因为说不清,才迷恋、才回味、才不能自拔。世上 的人事本来平常,一颗心竟令其千回百转。
23、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24、 保持一种令人欢喜的语言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凝聚人心、保持人际关系稳定和谐的重要方法。
25、 在易学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万物都有联系,即使是相隔万里的事物都具有彼此紧密的信息关联,你知道吗?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26、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27、 什么叫做柔和谦虚的“菩萨仪容”?师言:“我们对贫困的众生,讲话语气要轻柔,态度要谦虚而亲切;贫困的众生,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而已,更需要爱。爱的表现,是在于形态上。所以,不能有傲慢的表现,对他们一定要温和亲切。”——证严法师
28、 用对方法,再难办的事、再难缠的人也可从容应对如何对待难缠的人?佛日:以布施摄贫穷,以敬戒摄无礼,以忍辱摄强暴,以精进摄懈怠,以一心摄乱意,以智慧摄恶智,以悔过度八难,以大乘乐遍行,以种德本济无德者,以合聚度人民。是为十德。一《佛说维摩诘经》
29、 是法皆空远离,亦不可取。汝等舍离,是涅槃想,莫随于想,莫随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观想,若以想舍想者,则为想所缚。《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3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你快乐时,不妨尽情享受快乐,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而当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身上时,也不要长久怨叹、悲泣。
31、 地震是天灾,我为日本遭遇强烈地震悲悯,并且真心地为日 本震区人民祈福。战争是人祸,希望遭遇大地震的日本从此懂得真正 的反思。天灾和人祸的属性虽然不同,但造成的结果同样悲惨。
32、 佛日:“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现代社会中,俗世的喧 嚣和纷扰让很多人乱了心智,看不清前方的路。只想要得, 分毫不愿舍的人,如何能活得自在?放下不该得的钱财,才 能避免牢狱之灾;放下无法挽回的感情,才能还自己自由; 放下,才能让执迷不悟戛然而止,人生才有更多的选择。
33、 佛说,保持平常心得快乐之福报。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坎坎坷坷、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自能远离烦恼与 痛苦。
34、 【金钱名利身外物】 谁都知道“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但是许许多多的众生还是为此辛 辛苦苦了一生。
35、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就像有些人,没有钱财的时候盼望得到钱财,得到了钱财又觉得烦恼,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数人的最终结局就是“人财两失”。
36、 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八,迦叶菩萨品
37、 时势造英雄,最高温的火炉才能制造出最纯的黄金,最狂暴的风雨才有最明亮的闪电。——海涛法师
38、 凡操心所为之事,常要面前路径开阔,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宋)黄龙慧南禅师告王安石语(《禅林宝训》卷一)
39、 既要教孩子们善良,也要教孩子们勇敢。善良和勇敢是人生 的一对翅膀,孩子们从小练就这对翅膀,未来的天空就会任由他们翱 翔。不用担心他们会偏离航向,也不用担心他们会被风雨阻挡,他们 比我们想象得要沉稳坚强。天下没有一对父母不对自己的儿女寄予希 望,但不要因为希望折断了他们的翅膀。
40、 当吉祥的光照亮你的秋晨,当温柔的鸟鸣喊醒你的梦,请愉 悦地收拾行装,欢快地跟着朝霞一起走。如果你的信仰曾经迷失,可 以在征途上找回,如果你的爱已经动摇,可以在征途上获得坚定。所 有的希望也会跟随你的脚步启程,为生命加油,为灵魂补给,为你的 人生旗帜添彩。
41、 【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42、 听一曲云水禅心,夜清凉,风轻吹。由来喜欢在这样的夜,写几笔云淡风轻,或书一笺禅语。古筝声中流淌的清音如云,如烟,如雾,如岚,是那样的近在咫尺。伸手,解不可及,音弦缭绕间,又似乎远在天边。
43、 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亦复如是:如彼渡人,护惜浮囊。《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44、 除了自己,别人不可能给你烦恼 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自可安然自在!
45、 问:“云何为空?若道有空,还同质碍,若说无空,即何所皈依?”答:“只为未见性,是以说空;若见本性,空亦不有。如此见者,是名皈依。”——《神会语录》
46、 发心菩萨,若于如是一切诸法,不爱着、不思想、不见不知、不闻不识、不取不舍、不生不灭,是则名为真发心也。《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47、 禅,是要我们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无一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洒脱淡泊、自在无碍地,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荡晴空。
48、 西方有句谚语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整个世界都 会为之让路。”
49、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应当舍弃我慢,传递爱心;亲人无常,终会离散,应当舍弃报怨,与睦相处;身体无常,终会衰老,应当舍弃贪执,勇猛精进。无常的观念里诞生永恒的真理,生活的点滴中发现觉醒之道。
50、 “无漏通”又是什么?师言:“学佛不要妄求神通,最重要是能断尽烦恼。接受佛法后能身体力行、发挥菩萨的精神,这种‘无漏通’才是学佛者所应求。假如能修到无漏通,心自然能通达无碍;心通则万事皆通,如此,又何必盲目地追求神通?”
51、 佛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使是一个杀人犯,当他放下恶念一心向善时,也会最终得到善报。
52、 “不圆满”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和承认的事实,但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其实缺陷和不圆满也是一种美,太过一帆风顺、太过于完美,反而可能令我们感到腻烦、心生厌倦而不懂珍惜。
53、 穷人因为不知足而死,到死也成不了富人,可见贪欲是多么可怕。在珍惜和知足中才能累积起财富,有一颗知足且懂得珍惜的心,人才能过得快乐。
54、 佛说:“谦卑比慈悲更难,慈悲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从心底生 起自然的慈爱与关怀;谦卑则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从心底生起自然 的尊崇与敬爱。”我们知道,无条件地爱子女是容易的,无条件地敬父母 则相对较难。所以,谦卑比慈悲更难。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 谦卑。
55、 一个聪明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重视学习的。善于学习的回报就是知识和金钱。
56、 就这样一簇秋光里的野花,是不是已足以让你心动?会不会 给你穿越的冲动?很多年前,老屋附近的水塘边少年眼里的梦,是不 是已经和岁月一起永恒?
57、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和物是一体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观和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和所取是一体的。
58、 有人说,世间最难的,是做好自己。无论人有多么大的才能,多么高远的目标,多么开阔的格局,如果没有做好自己,一切都将是空谈。做好自己,要求我们做对自己,不必与别人攀比,更无须羡慕他人,看清自己具备什么,擅长什么,才是首要之事。
59、 【天天禅语】权势如绳索,捆绑身心,不得自在。
60、 微博是语言的万花筒,微博是思想的大魔方。我喜欢琢磨微 博中那些颠覆了传统语法修辞的语言,常常有开天目的感觉。每一种 崭新的语言格式,一定都对应一个首创者,我因此对首创者佩服有 加。思想被这些新奇的语言转动,展现出无边的魔力。毫无疑问,微 博已带来一场语言和思想的革命。
61、 【我问】:冥冥众中,你是不是我为缘而几经轮回的那个人?【你说】:是的。五百年前的那一天,你无意中经过了有我的路,我一直等你,来实现这场擦肩而过的缘。【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我苦苦哀求佛祖,让我们再结一段尘缘。
62、 当自炽然,炽然于法,勿他炽然;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佛言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佛说阿弥陀经》64、 【天天禅语】行善是本分、付出无所求,不执著“善有善报”,自然轻安自在。
65、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66、 若以负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且光明的。
67、 人活一辈子不容易,所以,人哪,不要太为难自己、折磨自己,何不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太过忙碌就会疲惫,太过执着便会心累。如果你感觉疲惫了不妨把步调节奏放慢,或停下来歇歇,觅一份清闲,拥一份安然,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抑或与人把酒言欢,抑或一人独醉花阴。
68、 种善因不难,常常一个微笑就够了;种恶因也容易,常常一个讥讽的眼 神就是矣。积善累恶就在细微处!
69、 爱上你自己,爱上每一寸肌肤,爱上每一个细胞,爱上你可以触摸到的你的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爱上你的灵魂,这样你就如同爱上了神祗、佛陀一样,你的生命,开始真正地成长。
70、 我们安详禅要求人人安分守己、心安无愧。不要改变生活,……不必烧香、磕头,不要增加生活负担,现在的人够忙了。——耕云先生
71、 空话、漂亮话谁都会说,重要的是行动、实干。一张地图,无论绘制得多么详细,比例尺多么精密,也不能让人在地面上移动哪怕是一寸;一部法典,无论写得如何公正,也不能预防罪恶的发生;一本食谱,无论写入多少山珍海味,也解决不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还不如几口粗茶淡饭实在。
72、 不浮不燥,不争不抢,不去计较浮华之事,不去在意卑劣之人!永远不要让自己迷失在别人的纷言纷语中,因为没有谁可以拥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无敌魅力,所以没必要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就轻易改变自己,坚持做自己,才是独一无二!
73、 涅槃境界中,无地水火风,无日月星光,无暗亦无明。婆罗门牟尼,以智自觉醒,离色离无色,离乐离苦痛。《即兴自说·婆希经》
74、 佛家禅语: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愉悦。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愉悦。
75、 心若清净,凡事简单,如此,才能尽享生命的清闲之福。暇满之身就是健康有闲,可世界上的人有清闲不肯享受,有好身体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闲暇满,自己反而悲哀起来。这类人内心是喧嚣的,他们不知道清净的重要,不懂清闲的滋味。
76、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遇事时要独立思考,随机应变,才会掌握主动权,甚至变被动力主动。
77、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太想赢的人,最后往往很难赢;太想成功的人,往 往很难成功。欲速则往往不达,凡事不可急于求成,用淡定的心态对待,以 坚持恒久的姿态去努力,说不准就会看到成功在向你招手。
78、 以无护为方便圆满戒度,犯、无犯相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三,学观品
79、 【天天禅语】做人要放下身段、缩小自己,如微尘无处不在,发挥纳米般的良能。
80、 (一)慈悲假使尽寿命,勤事天下神,象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法句经》卷上,慈仁品
81、 好心,就有正确的方向;立好愿,就有付出的力量。
82、 【问路】向人问路,获得对方指点,自然心怀感激,顺着指引,顺利到达目的地。不会无端地怀疑,更不会向指路人争辩:“为什么你说的路是正确的?你如何能让我相信你的指引正确?我要明白你指路的道理才愿上路,否则决不上路。”人生路上,我们都是迷客,遇到佛的指引,有人却要明白道理,才肯相信,才愿上路,岂是智者?何时能到涅槃家乡?
83、 在我们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别人的帮助将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这种 关键的帮助不是凭空产生的,老狮王身陷枯井,能得狐狸的救助,就在于 它和狐狸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所以,我们平时要积极与人结缘,奉献自 己,然后才有良好的人缘等待着我们。
84、 【天天禅语】一用法度己,智慧成长;再度他人,就是“回自向他”。
85、 世间所有诸舍宅,说名杂毒甘美食。世间舍宅犹如牢狱,一切恶法从舍宅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86、 一切众生色心实相,从本以来,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唐)一行《大日经义释》卷一
87、 问:“既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答:“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生死;本性悟时,即是菩提,而得涅槃。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生死,即菩提涅槃。再以海喻,静时日水,动时日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复次,未发大心者,视生死如冤家,耽涅槃是乐境;已发太心者,为度无量众生,不乐涅槃,甘入生死,视诸烦恼,皆是菩提。故云即也,此又就‘行’上言之。”——李炳南居士
88、 【小事与大事】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89、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楞严经》卷六
90、 愚痴大患,缘起良药而为对治。《大宝积经》卷四十八,菩萨藏会
91、 佛说:“危难时,谁不想有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你赠人玫瑰,必 手留余香。”佛的本质是让人行善,有时我们助人也并不是为了手留余香, 只是不想欠下一笔道德债而已。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也就不可能 领悟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谛。
92、 要让自己眼里的世界美好起来,一个最好的途径是,清洁自己的心灵。
93、 爱心与智慧是最好的心灵良药。爱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净化自己。拥有爱心与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更是有意义的人生。
94、 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杂阿含经》卷四十一,第1136经
95、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唐)道一禅师《传灯录》卷七
96、 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要把慈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97、 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 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野蛮的争斗,多一份文明礼让;少一些残酷的压榨, 多一份善意的帮助;少一些阴险的欺诈,多一份真挚的人情;少一些计较 与猜疑,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如果凡事我们都将心比心,即使不能完全做 到尽如人意,但至少可以做到无愧于心。
98、 【天天禅语】理想要高远宏观,脚步要落实当下。
99、 古人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地藏王菩萨所言:“娑婆世界众 生,举止动念都是业。因此行者必须确实知道自己的一切言行,是犯了何 种戒律才行,如此方能改过、忏悔,甚而返闻自性,若犯了过失,不知己 过,甚而误认为正,在如此的状况下又如何改过,如何返闻自性呢?”由 此可知,知错对于一个人改过自新是多么的重要。
100、 我相信,每份缘起,在冥冥中都会有善我力量的感召。
101、 上德的人并不刻意追求德,所以才有德;下德的人不愿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上德的人无所为而且无意作为,下德的人无所为但有意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但无意作为,上义的人有所作为而且有意作为,上礼的人有所作为但没有人回应他,于是就伸出手臂来强迫别人。所以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
102、 我们没有能力掌控每一扇门,却可以营造自己家中的一份恬静。
103、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104、 近年,行者有两位身边的朋友英年早逝。一位诗人,带着他 人生的36朵雪花凋零;一位记者,带着他48年未竟的事业离去。一 个因驾车飞来横祸,一个因绝症油尽灯枯。人生的无常,就像一朵恶 之花,往住在捉摸不定的时间开放,令人措手不及。逝者安息,生者 珍惜。活过,活着,都是一种神奇。
105、 大抵生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清)省庵《思归集》
106、 在风风雨雨的世界里,人们的心灵难免会沾染蒙受各种各样的尘埃, 自觉地、及时地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便显得异常重要。古德说: “热闹场中作道场”。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
107、 庭,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终生的老师。
108、 【禅语悟道】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说,犹如美丽的花朵,给众生带来快乐;胜义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丰满的果实,自己成就圆满。
109、 佛说:烦恼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烦恼;想解脱的人,天大的事都 束缚不了他。证严法师开示: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 的心灯。所谓的烦恼,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质作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来分 别。人若不知足,就永远处在烦恼中。我们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 的光明。
110、 受人批评,等于上了一课。应该认真听、仔细做,谨言慎行,去除我慢心,无我执、无我相,修心养性,端正自己的行为。
111、 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112、 现在人人都在讲幸福指数,为何经济的高低并不和幸福指数成正比?
113、 唐骏说: “学历不重要,就是一个证明,学问很重要,是一 种沉淀,学习更重要,是一种态度!”行者支持他的这个说法。就算 唐骏和郑渊洁一样,只有小学学历,他依然是一个令人望尘莫及的打 工皇帝。学历就是一张可以混、可以买、可以骗、可以假,人人知 道,人人又假装不知道的纸片而已。
114、 自我管理,就是每个人应对自己负责、管理好自己。
115、 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却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反之,广结四缘无所求、不著相,无人无我无自无他,那就是无漏的善缘,那就能够成圣成贤。
116、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证严法师
117、 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果报,但是可以选择种什么因缘;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
118、 敲空作响,谁是知音?击物无声,徒劳侧耳。不是目前法,莫生种种心,起灭不相知,个中无背面。一《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119、 净慧法师开示:“谦虚是圣人的本来面目,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 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圣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每个人都有长处,都值得你谦虚学习,做人必须要谦虚。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何等为法界?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即是如实,……即不变异,……所谓如如。……此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过诸文字,离语境界、口境界故。无诸戏论,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思量。过觉观境,无想无相。过二境界,过诸凡夫,离凡境界,过诸魔事,能离障惑,非识所知。住无处所,寂静圣智,后无分别智慧境界。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秽,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及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般若波罗蜜、如如、实际、无分别相、不可思议界、真空,一切智、一切种智,不二界。……以出世般若波罗蜜证,后无分别智至。……以般若波罗蜜如实见名为证,以智通达名为至。《胜天王般若经》卷二121、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怨恨,不但不会有快乐的心情,而且更会损害健 康,于是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仇恨只能是一种无能之举,假如别人伤 害了自己,千万不要只会怨恨,关键是要学会慈悲,并避免被别人再次 伤害。
122、 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123、 性格热忱进取者与清净淡泊者都有自己的乐趣,却也都有自己的烦恼。热忱的人有时候会疲于世俗生活中的喧嚣与众多不必要的纷扰,而寡淡者却也难免会觉得寂寞无聊,只有真正能做到“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124、 【智慧】只追求饮食男女的人,智慧是动物级的。以钱财名利为命根孜孜以求者,是下劣人的智慧。追求人类平安、福利、仁爱,是高尚人的智慧。追求佛菩萨的净土,智慧就是佛菩萨级的。
125、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26、 厌离烦恼,是为魔业。《大集经》卷十五
127、 拥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I叶J离心;拥有爱心,才能圆满大乘的菩提心;拥有智慧,才能证得金刚乘的大手印。有了出离心,才能做到诸恶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众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净其意。出离心、菩提心与大手印之见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义,显密佛教的核心。
128、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任何人都没有骄傲的资本。如果得意自己,炫耀自己,那是无知的体现。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永远无法成就完美的自己。
129、 客观事物的存在不会尽善尽美,尽如我意。关键是自己的心中要有与人结缘的愿望和热情。你的心是怎样的,你就看到了怎样的人生。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融洽相处。
130、 须要大小显密圆融总摄而修,……须以上师口诀为殊胜教授。(古印度)阿底峡
131、 佛经说: “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因为烦恼来自人的内心,物质欲望难以弥补心灵需求,所以无论上智下愚,常通过参禅打坐、拜佛礼忏、听经闻法、阅读三藏,来去除内心的苦恼,充实精神的空虚。
132、 要从浮躁中解脱身心,首先必须找出浮躁的根源。
133、 小学最大的责任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小学 生学会了做人自然就有了学习的渴望和自觉性,向懂得如何做人的小 学生传授知识事半功倍。这样的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再是书 袋,而是有精神有灵魂的人。这样的小学生被知识武装起来之后,才 会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134、 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该给予它正确的认识,给予它充分的理 解,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并最终战胜它、征服它。失败了,总结教 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自责、懊恼, 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
135、 当你开始真正爱自己,你就能明白,你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由此你得以平静。
136、 【最有禅意的句子】时时清除心中阴影,才能明朗人间事。
137、 【天天禅语】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心。
138、 从亲昵中产生恐惧,从家室中产生污秽。《经集》第一品,第十二章《牟尼经》
139、 观如来界五种功德:不可说,无二相,过一异,过觉观境界,一切处一味。《无上依经》卷上
140、 【最有禅意的句子】贪者追逐名利,导致堕入饿鬼;行者少欲知足,生起出离之心,超越三界轮回,获得解脱自在。嗔者害人害己,导致堕入地狱;行者自利利他,圆满菩提之心,普度有情众生,成就色身佛果。痴者取舍颠倒,导致堕入畜牲;行者证得空性,圆满法界智慧,远离一切戏论,成就法身佛果。
141、 生气,犹如毒药,它常常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蒙蔽我们的心性,让我 们犯错,让我们后悔,让我们迷茫。
142、 人生短暂,快乐有尽而苦难无穷。
143、 善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是抵挡仇恨之箭与愤怒之矛的盾牌。拥有善心的人,会被世人所接受;拥有恶心的人,会被世人所唾弃。善心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能使挫折变得如春雨般温和,能在孤独中给我们支持,在绝望时使我们振作,在狂喜时让我们平静。善心可以改变人的心态,可以改变人对生活的态度,没有善心,人的生存就没有意义。
144、 【修要行】 不怕一丈走不到,只怕寸步不移足。
145、 【天天禅语】享福的同时,要撒下福的种子,方能生生不息。
146、 很多人自以为悟到了禅机,但却不过是陷入了观念上的游戏。
147、 【天天禅语】吃了甜的东西,就有甜的感受;吃了辣的东西,就有辣的感受;与他人建立友谊,则带给我们快乐;与他人结成怨恨,就带给我们痛苦;播撒良药的种子,终会结m良药,利人又利己;播种有毒的种子,就会长成有毒的果实,害人又害己。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离不开因果的现象,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善恶因果的事实呢?
148、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时会突然遭遇不幸,诸如亲人死亡、家庭破裂、 伤病缠身、事业受挫等,命运之神在赐予你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也会夹杂 些凄风和苦雨,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149、 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和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和执著。
150、 只要有信心与爱心,每天都是健康与平安。
151、 只有生活在宁静的状态下,才有情趣欣赏世界可爱的一面,才有心情欣赏自己拥有的幸福,才有机会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152、 吃得下,睡得着,身不累,心不惊,有点闲,这是最自在的人生。
153、 生与死,此岸与彼岸,短暂与永恒,绝望与希望,有限与无限,都是永恒的矛盾,永恒的命题,科学永远解不开如此终极的方程式,我们需要一个灵魂安放的地方,需要令心灵宁静明澈的家园,禅的智慧能给烦乱焦急的心洒下一片清凉,呼唤起我们内心最柔美最博大的情怀,将我们生命安放于此岸即是彼岸的超脱中。
154、 何谓真如?佛言:善男子,此法自内所证,非有文字能施设之。何以故?此法超过一切文字言说及戏论故。离诸人出,无有计度,非计所行,无相离相,非诸愚夫所行之处。远离一切诸魔境界及已一切烦恼境界。非识所行,住无所住。自性寂静,超过众圣智之所入。由是因缘,自内所证,无垢无染,清净微妙,最上无比,恒常不动,性不坏灭。若诸如来出现于世,若不出世,如是法界自性常住。……如是名为真如,亦名实际,名一切智,亦名一切种智,名不思议界,亦名不二界。……应以出世间般若自内所证。《佛说宝雨经》卷六
155、 云长感到奇怪,问:三弟咋就这么没脾气了呢?张飞答:俺学佛了。
156、 敢于放下,果断放下,心里真正地放下,放下的一刹那,你会感到天地原来如此广阔,你会发现你的脚步是如此轻盈平稳,你的心房是如此安稳温馨。
157、 乡间的早晨和城里的有什么不一样?天亮得早一些,因为没 有高楼遮挡;秋风柔和一些,因为怕惊散了炊烟;人也爽朗一些,因 为视界更加高远。朝霞鎏金的大地活色生香,鸟鸣划破的天空七彩斑 斓,你的脚步没有羁绊,你的思想无边无涯。灵魂飞跃,生命畅达, 仿佛在人生的原点再次出发。
158、 (三)弘扬正法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已解脱人天绳索,汝等亦复解脱人天绳索,汝等当行人间,多所过度,多所饶益,安乐人天,不须伴行,一一而去!《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96经
159、 海涛法师说:“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我们整天为纷繁复 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 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 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间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 如先自我净化,清净内心世界,这也就是修心要下的工夫。
160、 人生之中,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因为人的贪欲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因为贪心,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地去满足我们的欲望。即使危险摆在面前,我们也无暇去理会,于是贪婪遮住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丧失理智,蒙蔽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无法感受到幸福的温暖。
161、 给别人幸福,被人需要着,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善良是开始,可以得到快乐的结局吗?佛日:善少则愁,善多则喜。一《起世经·三十三天品》
162、 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沙砾。假如没有相互关照,那 么我们永远是沧海一粟,随着大浪淘沙,懵懵懂懂地奔波而已。除非有一 天,得到命运的垂青,浮上水面,闪烁在阳光下,成了一粒金砂,被人慧眼 赏识,但这机遇实在是太渺茫了。所以,只有自己努力地为自己打磨,才能 够脱颖而出。
163、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雄起,取决于精神上是否强大,精神上 强大与否则取决于有无信仰。
164、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无著贤菩萨生病,示现圆寂的征兆。弟子询问上师会投生到什么净土?大师开示:“过去也有噶当派的大师发愿投生地狱。因此若是能够利益他人,投生地狱我也高兴。若是不能利益他人,我也不想投生到净土。无论如何,我虽然没有自主的能力,但我发愿投生为一个能够利益他人的生命。”
165、 “爱之深,责之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要深刻感
166、 处安不忘危,虑明福转厚。《法句经》卷下,道利品
167、 纷乱的俗世,总有些不尽人意之处,有权的将权力为己所用,有钱的花天酒地纵情挥霍,有色的卖弄青春不知老之将至。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内心掘一座莲池,青莲开则净土在;亦可造一座花园,满园玫瑰芬芳之时,于己赏心悦目,送人则手有余香。
168、 接受自己的年龄,也接受这个年龄的愚昧、限制和快乐,这是最理想的生活,总有一天,时间会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
169、 人们似乎认为佛教里不该谈如何发财,因为这难免有点俗气,其实不然。佛家讲慈悲,包括爱世人与爱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让自己保持健康与长寿,就等于失去了人世福报。因此,我们必须用一种适当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健康与长寿,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必须有适当的财富支持。更重要的是,佛教所讲的致富之道与世人所认为的致富之道不同。世人致富看重富的结果,而佛教所讲的致富重在因而不在果,也就是说,佛家所倡导的是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财富。
170、 如不思量,自性便空寂不变;思量便造成自性的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宗教箴言录》
171、 遇到难处时有没有人主动帮你,能否将你的事当成他自己的 事,可以最直观地反应你平时的为人。不要认为这个世界漆黑一片, 你可以不在乎所有的人,要知道,当你不在乎所有的人时,所有的人 也就同样不在乎你了。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值得你帮助的人, 那么就总会有人觉得你同样值得帮助。
172、 我们经常在富贵的诱惑中迷失自我,忘记了生活的本意,结果得到的财富越多,失去的幸福也越多。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容易使人的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我们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我们的内心也会被外物所遮蔽。
173、 佛法劝诫人们戒除妄念,因为妄念是人心底的狭隘欲望,同时也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往往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一旦欲望脱离了现实,就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难以实现。就如同谁都想成为世界首富,谁都想掘有纵横天下的智慧一样,目标虽好,但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这般期望不过是狂妄的想法而已。
174、 (一)自利利他若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悯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此人于彼人中极为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中阿含经》卷一,《善法经》
175、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坛经·机缘第七》
176、 【什么是智慧四】 观照智慧的镜子在哪里?就是我们面对的宇宙或自然。严格地讲,宇宙并不是镜子,宇宙就是我们智慧本身,正因为宇宙是我们智慧的另一种对应形态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把宇宙作为观照我们智慧的镜子来看待。既然智慧是生命的真谛和本源,那么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177、 以文字般若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观照般若让安定的心稳固,以实相般若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178、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179、 先生告诫学生:出了山门别对人家说我是你先生。学生不 解,先生骂:你这榆木脑袋,要不你怎么让人相信你是得了神授,才 这么有学问?学生还是不解,先生当头一棒:看我打不醒你,当今社 会崇尚炒作,你不炒能熟吗?
180、 古人常说“安贫乐道”,因为心中有“道”,所以能安于“贫”。“安贫”
181、 付出爱心予人群,对己就是造福业、得福果。
182、 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183、 土耳其遭遇地震灾难,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更让我体会了无常。佛经有四句关于“无常”真理:一、比如地震时高楼大厦都倒塌了,这说明“高则必倒”;二、物质钱财都损坏了,这说明“积则必尽”;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了,这说明“生则必死”;四、.亲朋好友都离散了,这说明“聚则必散”。真是诸法无常啊。
184、 现代人亟须的不是更多的物质享受,而是让支离破碎的生活得到片刻圆满、让纷扰的内心获得清净的智慧。这种智慧就在体现在生活最平常的细节中:一、做好当下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寻常的真味。一、专心致志于眼前每一个细节。正如佛家修行不一定身在禅房,做人也是一样,不必去深山求道。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藏着快乐,人生的修为就在平常的吃饭睡觉间。吃饭时专心吃饭,睡觉时安心睡觉,自然能心境轻松、不急不缓地在凡常中得到超脱之乐。三、不执著于已经过去或还未到来的烦恼,认真活在每一刻,将每一件小事都当成一种修炼。
185、 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
186、 禅心生,道乃正;禅心定,人自在。悟禅,是人生清醒的开始。禅机寓于万象之中,要用心领悟;万象皆是禅机的昭示,不要亵渎。善是禅的根本,学会用微笑迎接困境,学会用宽容包容残缺。不懂走路的技巧会摔跤。生活总是在我们最软弱的地方给我们重击,令我们成长。坐亦禅,行亦禅,禅意人生,福在其中。
187、 不要怨人情薄似纸。势利的人所给你的,原本就是虚假的真诚和虚妄的热闹。只是,你愿意活在这种虚空里。热闹散后,只好照单全收所有的凄清和悲凉。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优点的人可能是朋友,但最谙熟你缺点的人却是敌人。
188、 佛说:一切都会变化、消亡,世间没有什么能永久存在。佛家认为,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因为一切有为法皆由因缘而生,依生、住、异、灭四相,于刹那间生灭,生即产生,住即存在,异即变化,灭即消亡。人是自然造化的产物,也是“有为法”之一,也要走完一个生、住、异、灭的过程,世间从无一个常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最后尘归尘,土归土,极尽繁华,复归于寂。
189、 (一)观心为修证枢机善自观心,善自知心,善取善舍。《中阿含经》卷二十七,自观心经善知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汝等当自观内,莫外驰骋。《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190、 信佛而不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就是愚行。
191、 【天天禅语】放不下的原因有三:一、不认识执著的过患;二、即使认识,也不相信;三、即使相信,也不愿意断除。若能体认到杀生会导致多病短寿,并堕地狱,就会放得下杀生;若能体认到邪yin会导致家庭矛盾,并堕近边地狱,就会放得下邪yin;若能体认到偷盗会导致财物贫困与福报减少,并堕饿鬼道,就会放得下偷盗。
192、 世间最难的管理是人的自我情绪管理。人的情绪极其复杂, 又非常纷乱,既不易认识,又难以梳理,也很难控制。要管理好自身 情绪,需要极强的修养,需要洞察力,唯其如此,才能辨别情绪的好 坏,并找到适当的管理方法。
193、 一个内心清净而俗事又少的人,做事情只求适应自己本性。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以各尽酒量为乐;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以不为一棋之争伤和气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性情,不一定要讲求旋律节奏。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俗人情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
194、 名利有代价,看得淡才得解脱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同样,最大的名利就是忘记名利。
195、 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付法藏因缘传》卷六
196、 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圆觉经》卷上
197、 一般人对人生抱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纵欲的人生”,孜孜追求世间的 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致纵情任性无法自拔;另外一种是“禁欲的 人生”,视欲望如毒蛇,以名养为畏途。佛教认为这两种态度都过于偏激, 有失中道。
198、 仔细算来,人生不过短短七十余年,除了十年懵懂,十年老弱,就只 剩下五十年了。这五十年又要除去一半的黑夜,便只留二十五年。再想想 吃饭饮茶,沐浴更衣,工作生病,东奔西跑,又耗费了多少时日?真正剩 下属于我们去享受生活,去慰藉自己心灵的日子还有多少呢?
199、 一、报恩尽责若能有人为彼野狐治疥疮者,野狐必当知恩报恩。而今有一愚痴之人,无有知恩报恩。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知恩报恩,其有小恩尚报,终不忘失,况复大恩!《杂阿含经》卷四十七,第1264经佛言
200、 【天天禅语】古老的东印度格言所说:“如果你种下一个念头,你收获一个行为。如果你种下一个行为,你收获一个习惯。如果你种下一个习惯,你收获一个性格。而如果你种下一个性格,你收获一个命运。”种下善的念头,一定会收获幸福的命运;种下恶的念头,一定会收获痛苦的命运。种下善念还是种下恶念取决于你自己。
智能推荐
- 上一篇:佛系人生句子_佛语禅语
- 下一篇:佛心慧语微信_佛语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