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唐·苏瑰《中枢龟镜》
唐·苏瑰《中枢龟镜》。
1.宰相者,上佐天子,下理阴阳.万物之司命也。
宰相这个职位,在上要佐辅天子,在下要理顺阴阳,其实是处 在万物的灵长的位置。处在司命这样重要的职位,若不以大道的 精神应对如此重大的使命,却一味任意横行,那么,在上就阻塞了 天地相交的泰和之气,在中就杜绝了修身养性的深遂的理路,在下 就阻挡了万物的繁荣生长。这种状况即使能够苟且偷安一天,都 将必遭天谴,何况有些人还要长久地多行不义呢?
苏瑰认为:宰相一职,不仅在人间是处在天子之下的最高行政 长官,而且在天地间还实际充当着万物的灵长;不仅要经纶国务, 而且还承担着在天地间理顺阴阳的重大职责,以确保天地交泰、万 物欣荣。这不是要求宰相应该具有能够控制和改变天地万物的能 力,而是要求宰相的品行能够与天地间的泰和之气相顺应和相匹 配,绝不可用权力意志对这种泰和之气构成任意凌犯和亵读;否则 最终难逃历史和自然的惩罚。这就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现在政 治上的独特智慧。
2.临大事,断大义,正道以当之。
在面临决策重大事件或对重大的道德行为进行决断的时候, 只有用正道来对付它。如果正道推行不通,就立刻迅速退出来。
在中央决策重地,不是能够苟且偷生的处所。要以平常心待人接 物,不要产生分外的妄想。如果感觉某事似乎不合正道,就要迅速 回绝此事;这样能使自己长时期不失去正道。向皇帝陈述奏言,要 直白不要委婉。君臣应答之事变化无常,在能迅速应答的时机可 以汇报小事,在能够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促成重大 决策。
现代社会有一种流行的论调,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只有“人 治”、没有“法治”的社会。这其实是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的一种 主观臆测与偏见。苏瑰认为,宰相的职责就是替朝廷推行正道;无 论事情多么重大和多么复杂,一切都要以正道的标准予以分解和裁 决。如果正道在特殊形势下难以得到坚持,就宁肯放弃一切权力和 职位,因为权力就是维护天下正道的利器。这种以权卫道、让权力 与正道共存亡的决心和气概,即使沿用到现代社会都是十分难能可 贵的;这种决心和气概没有任何虚伪和造作的成分,它是严父对于 爱子的殷殷垂教,是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薪火代传的施政理念。
3.人不可尽贤尽愚,汝惟器之。
对于资职辈分大致相同的人,要根据他们的材质特性来安排 他们的位置,那么,他们就互相宽容了。待他们相容之后就抬高标 准来明确要求他们,可以使平庸的人不来玷污我。对于贤明的人, 要亲近他们不能过于庄重;只要没有因过于庄重而造成对他们的 失敬,那么请他们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凡是举荐一官一职一将 一帅,必须了解他们的材质和品德,要听从众人的评议而使自己的 决定能够公正,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人 不可能全是贤明或全是愚钝,你只需根据他的材质去识辨和任 用他。
古往今来,选拔官员的依据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有因才授 官,有以德加官,有重金买官,有借权谋官,有因亲情、血缘得官,有 因民望公投得官,等等。在诸多选拔官员的途径中,只有以才授官 最能体现任命官员的主旨与公平。其他途径,诸如借权谋官、行贿 买官和因亲情、血缘得官等求官行为,是把官位当成待遇和礼品来 分派和赠送,把公共权力当私人利益来分配和瓜分,从根本上抹杀 了官职的行政作用,扭曲了公共权力的正确运行方向。比较起来, 因德授官要高尚和有利得多,但依靠这种途径所树立的仅是社会 楷模,没有充分突出才能在职位中的创造性作用;而仅凭以才授 官,又容易忽略官员的个人品质在权力运作过程中具有双刃剑的 性质;如果采用群众公议公选的手段选拔官员,固然对被选拔者的 品德能做出立体的考察,但大众的情绪很难对被选拔者的才能做 出冷静、精确的细分。只有把以才干授官和群众推选的原则有机 结合起来,才是任命官员的最佳手段。
4.与正人言.则其道坚实而不渝。
与正派人谈话,他们表达的思想坚定、实在而不会改变。对于 事务型人才只能责成他们具体去办某事,办某事不能与他们商量 讨论,与他们一商量讨论就会失去办事的根本,这是涉及用权之道 的问题。常常向上进贡外物、胡乱向上进献珍奇的人,是小人,要 压制他们。审查奸诈的官吏,对那些言语烦琐且胡乱攀亲的人,要 离开他们。推崇儒家思想就要讲求忠诚敬慎,侈靡的风气就不会 兴起,不兴侈靡就能保持一种平和的气氛,平和的气氛就能自然达 到道的境界。对于刺史、县令这些地方官,长期驻扎在外并且停留 下来,无能的人就应该立即免去他们的职务。不要让奸邪之徒挟 持权柄施恩结党并在道路上公开招摇横行,那样既失去为官的本 意,又让受其害的人还不得不跟着他们尾随不绝。
这是探讨处在官场核心的应对韬略。首先要明确可以亲近和 信赖的对象。一要重视正派人的言词,他们能够做到言行一致;二 要尊重儒家思想,因为它讲诚敬:反奢侈,能使社会发展平和有序。
其次要明确应该打压和排斥,的对象。善于行贿是小人的特征,精 于甜言蜜语和胡乱攀亲是奸诈之徒的手段,应该逐一予以识别和 防范。再次,对于中性人才也要掌握任用的分寸与火候。对于那 些事务型人才,只能直接指派他们办事,不要与他们一起讨论办事 的理由,因为这种人不是决策型人才,如果让他们参与讨论,只会 使办事的基本理由被否定和推翻,从而影响办事的速度和效果。
对于那些没有能力的官员,要尽快予以撤换;官员如果无能,不仅 意味着他的能力影响着手中权力的有效发挥,而且权力在这种人 手中还容易被奸诈之徒劫持和利用,乃至于变成了黑恶势力的后 盾。明确了应该支持和反对的类群及分寸,就能在变幻莫测的官 场沉着应对。
5.由庶而富,在乎久安:不教而战,是谓弃之。
使平民能够富裕,在于天下长久平安;如果对军队不进行培 训、教导,就把他们投放战场,就是等于抛弃他们。辅佐君王治理 天下,关键在于严谨地坚守规章;镇守边疆要派严兵把守、勤修岗 哨;要使疆界不受外敌侵犯,不能贪图疆域广大,白白地浪费国家 的国力,其实没有什么益处。
这段话言简意赅,句句切中肯綮。求富的要求源出于人的本 能,只要不打仗,只要允许人致富,天下自然日富一日。富强的原 因并不复杂,与其催逼人们加快致富的步伐,不如以逸待劳,维护 天下长治久安。治军重在训练,如果把未经培训的军队投放战场, 就等于把www.aizuci.com自己送入虎口,做出这种决定的将帅不是无知,就是有着 某种不可告人的虎狼之心。治理天下重在谨守规章制度,足见守 法和执法比立法还要重要得多。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一度醉心 于打破旧规、制定新法,结果却使人在破除旧规时产生了蔑视法规 的心理,这种心理又给刚刚制定出台的新法本身回头一击,遂使新 法即使制定得再周到再完善,只不过是悬浮不定的一纸空文。腐 败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不是法律法规不完善,而是法律法规 得不到坚守和执行。法大如天的力量,来自于无一例外地对于法 令的刚性的坚守与执行。
6.方今为政之道,在乎中典。
古人施用刑法,有轻、中、重三典,这三典各有其精当之处。而 今为政之道,重在采用中典,要严谨地坚守它,不要使人们对它怀 有二心。不要屡请朝廷赦人之罪,以免使罪犯打开逃脱惩罚的侥 幸之门。不要畏惧强权的抵抗和阻碍,而使规章制度受损。教规 和法令少一些却能实实在在地坚守下去,那么老百姓的精神状态 就会精诚而坚固。
前贤对于治国方略的精思可谓无微不至,只是令人对此缺乏 整理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狂躁而轻浮的时代往往醉心于 创立新法,把守法和执法视为守旧、刻板和僵化,不懂得守法的至 关重要和百倍艰难;一些立法者甚至带头以权代法,为犯罪分子求 情开脱,最终必将导致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国家纲纪濒临废弛和名 存实亡的边缘。法令如果非常周全、精密,却难学难记,那就谈不到 在实践中得到履行和坚守了。法令条文只有制订得简略而精当,才 能易学易守,这是一种适应民情、转移风化的重大的司法智慧。
7.臣不密则失身。
不要过于刚强而居高临下地待人,办事要考虑它不是就此一 下子就可以了结或穷尽的。臣子不善保密就有丧身之祸,不是自 己所应该议论的事情,不要参与其中的谈论。要勤奋地思考各种 问题,不要因事小而忽视事物变化的征兆。管理钱财不要有太多 的积蓄,预计能留有保证三年的用度以外,把全部余财都要散发给 亲族。多积财物十分有害于道义,使人心中不得安宁,心中不安料 理事务就不一定十分恰当。自身要保持清廉,也要经常检点手下 人,不要给邪欲稍微留有任何空隙,以防止财物因此外流。
严父教爱子,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居官不要盛气凌人,世道还 有斗转星移、狭路相逢的一天。为臣缺乏保密的涵养,最易招致杀 身之祸;一定要克制随意妄发谈论而无意中泄密的恶习。要思虑 无穷,洞明世事,善于识破偶然的小事中蕴藏的重大玄机。家中理 财不要过分积蓄,以能留足三年的用度为限,其余的发放亲族,这 不仅足以养廉,而又能体现仁心,消除怨恨,和睦亲族。自己清廉 并未完事,还要高度提防属下阳奉阴违、中饱私囊,这才能保持住 自己的一世清名。苏公认为过多积蓄就会害义损性,影响为官公 正,真不愧一个具有仁心义胆的千古名相!
8.远妻族,无使扬私于外。
要与妻子的家族保持远距离,从而不使自己的私事在外面散布 宣扬;当然首先要做到自己警戒;要认真地检点子弟的言行,不要让 他们另立门户。不要让亲族中人干扰官府中的事情,一旦挟持着私 ·心就无法在上面维护纲纪。子弟及女婿任官,要顺随他们的材质自 己去谋求职位,如果想把他们调动一下,也不要让他们超过自己的 材质而位居他人之上。子弟的车马服饰及用度,不要让他们超越大 众,这样就能保家,就能治国。居家的门第在于清洁,不在于华丽。
不要使他们在这方面稍有过度,以免他们由此生成逸乐放纵之心。
在现代中国,为了有力地惩治腐败,国家机关制订并发布了一 系列禁止官员利用手中权力帮助直系亲属参政经商的法律法规, 之所以要三令五申地颁布这些律令,表明官员及其子女以权谋私 的现象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看来,这些受过现 代教育的官员,虽然拥有比古人先进得多的知识背景,但在道德修 养上不比古人更加先进和崇高。远在唐代的苏瑰已经意识到家属 涉政和任官的弊害,并在事先做出了十分周到的严厉约束和防守, 只是这种约束和防守不是依靠国家法令的外在强制,而是依靠深 远的政治智慧和崇高的道德理想来加强自律而已。
智能推荐
- 上一篇:唐代李恕《戒子拾遗》白话版家风家训
- 下一篇:官宦家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