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组词网
首页 > 句子大全 > 经典句子 >
首页 词语大全 组词大全 造句大全 形容与描写 句子大全 名言名句 诗词诗歌 趣味语文 成语大全 反义词 近义词 同义词

佛语禅机禅语故事摘抄赏析

栏目:经典句子时间:2020-07-05
佛语禅机禅语故事摘抄赏析

【佛门名家】

【印光】

印光(1861-1940),俗姓赵,名绍伊,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

1912年高鹤年居士到普陀,携其文稿数篇至沪,刊于《佛学丛报》,署名常惭愧僧,世遂知其名。1923年在南京与人合作创立放生念佛道场,开办佛教慈幼院。1928年为印行《安士全书》(周梦颜著)至上海太平寺暂住。1930年2月移居苏州报国寺,闭关撰述,完成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四大名山志之修辑。后至灵岩山寺建立专修净土道场,在上海创办弘化社,流通佛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灵岩寺,闭门专事念佛。苏州沦陷后,更拒应世事,保持民族气节。归依弟子遍国内外。卒后华徒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十三祖。著作有《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编及《嘉言录》等。

孤独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享受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佛陀】

【佛语禅心】当一个人能够体味到孤独的快乐时,就不会因为孤独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了。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企及的心灵空间。

世上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解剖自己,完全无自我呢?所以,真正的孤独存在于人的心里。

生活中学会享受孤独,其实就是学会一种人生的境界。因为孤独不仅是一种略带伤感的美丽,而且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独处的时候可以孤独,人多的时候可以孤独,只要你有一种平和的心境,再喧哗或空旷的环境也影响不到你。你只要想象一下,自己沉醉在忘我的境界中,想着快乐或忧伤的故事,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只是坐着发呆,褪去人前的伪装,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那不是一种惬意吗?

孤独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享受。夏夜里,仰望窗外那湛蓝的苍穹,看繁星点点闪烁,看流星瞬问即逝,你的思绪徜徉于无尽的遐想中,那种悠然,那种思绪,真的好美。又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可以静静地看书、听音乐,随意地乱涂画鸦,随意地展现自己的真性情,无需压抑自己,无需伪装自己,灵魂在这空间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那种感觉又有几人能真正感受到?其实当你在感受孤独的时候,你的心灵正在经受新的历练。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历练了孤独的过程之后,你的思想,你的心态,你的性情正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成熟,变得平和,变得高尚。这也是一种蜕变的过程,使你变得更完美,更富有内涵,你的生活也更充实,还怎么会感到孤独呢?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对孤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因为孤独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有人因为孤独而浪费生命,自暴自弃,也有人因为孤独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优美诗句,更有人因为孤独,确立了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成为一代伟人。可见孤独带给人们的境遇和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静思之余,愿置身孤独中的朋友,能打开心灵之窗,用心去感受孤独的美,你会慢慢发现,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独守时的冷清和寂寞,也是一种超脱的快乐和享受。当你学会享受孤独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成熟……所以,孤独是存在于人的意念中的。我们只要拥有希望,拥有自信,拥有一份好的心境,好好地把握生活,纵然是孤独也好好享受,那才是一种大智慧、真性情。

【感悟】

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为孤独而烦恼,而是要学会享受孤独。因为孤独,你会更了解自己;因为孤独,你才会敢于面对生活。学会享受孤独,会让你的生活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霾;学会享受孤独,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平静和坦然。

【佛门名家】

【欧阳竟无】

欧阳竟无(1871-1943年),中国佛教学者、居士。1910年到南京从杨文会学佛学。翌年杨文会逝世,遵遗嘱在金陵刻经处校刻佛经。1912年与李翌灼、桂伯华、黎端甫等创立佛教会。1917年刻成《瑜伽师地论》后50卷,并写序言;分唯识、法相为两宗,阐明“约观心门建立唯识义,约教相门建立法相义”的宗义纲要。1922年在南京成立支那内学院,任院长。1925年在内学院设法相大学特科,专讲法相唯识。晚年融通般若、华严、涅槃之学,人称宜黄大师。除主持纂辑《藏要》三辑外,著述尚有《唯识抉择谈》、《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等,所辑为《竟无内外学》26种,共30余卷。

打开自卑的枷锁,释放出自信之美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佛陀】

【佛语禅心】一个狂妄的人还是有救的,但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则等于没救了。

自卑,是一种容易产生压抑、凄冷、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心理上一经形成,就具有扩散性和感染性,它笼罩着人们的学习、交往、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卑的表现就是对他人或社会的恐惧,对社会的恐惧是害怕被取笑。自卑的人总认为自己像个小丑,是个笑料。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卑是一切心理病变和精神失常的种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处,还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这样才能正确地与人比较。按照社会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把成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许多人的自卑心理,实际上就是由于归因不当而造成的。例如,有的人因为一次工作失败,就认为自己不是搞这一行的料,其实这次工作失败,很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人因为一次恋爱受挫,就开始怀疑人生,其实说不定只是出于某种误会。所以正确地进行挫折归因,不但是总结经验教训的需要,也是对自卑心理的有效防治。

心理学家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不显眼,也要不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且,任何大的成功,都蓄积于小的成功之中。只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能力,自信心就会取代自卑感,这便是合乎逻辑的结局。

12岁的珍妮是个爱低头的小女孩,以为自己不够漂亮,人家把她给忽视了。有一次,她在饰物店买了一个蝴蝶结头饰,戴上之后,因为确实好看,得到了店主由衷的夸奖。珍妮欣喜若狂,抬起了平时一向低着的头,变得很自信,脸上有了说不出的神情。

珍妮进教室时老师说:“珍妮,你昂起头真美!”回家时爸爸妈妈说:“珍妮,我的宝贝,今天你昂起头真美丽!”那一天她得到了很多的赞美,但是她不知道,蝴蝶结的头饰在出饰物店时就被人撞得弄丢了,人家的许多赞美不是来白头饰的美丽,而是她前所未有的勇敢地抬头,是她的自信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改变了别人原来地看法。

珍妮得到的赞美仅仅来自于简单地昂起头来,那么我们也不妨让自己在许多地方也抬起头,对自己说:“我相信我能行!”这样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能得到他人的欣赏,从而带给自己快乐,带给自己美丽,带给自己成功。

【感悟】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所造成的。因此,我们除了正确评价自己外,还要学会适当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对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只要我们坦然地正视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对前途充满信心并为之奋斗,就能打开自卑的枷锁。

【佛家典籍】

【《圆觉经》】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一一说法的方式,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业”、“修现”、“修禅”的修行方法。

《圆觉经》是一部大乘了义经典,言简意赅,里面有理论,有修行的方法,整个佛法的义理全都包括在内,是一部非常好的经典。本经一共十二章,也可以称之为十二会。这部经的好处是,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换句话说,十二部小经,合起来称一部《圆觉经》,章章都独立,章章都有一个宗旨。

唐代华严宗王祖宗密说,他“禅通南宗,教逢《圆觉》”,就是因读《圆觉经》而悟教理的。之后,他撰写了《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道场修证仪》等著作,以弘扬《圆觉经》,《圆觉经》因此而驰名佛教界。

快乐时要说出来,痛苦时也要表达出来无论快乐还是痛苦,你都有表达的权利。

【——佛陀】

【佛语禅心】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你都应该把它表达出来。

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害病了,在生病中不时叫说:“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昙照日:“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日:“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且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庸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把感激和愤怒都藏于内心,别人体会不到你的感激之情,就没有获得回馈的幸福,同时也把握不了你的愤怒,更无法帮助你。

所谓“言为心声”,就是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反映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强化我们积极的心态。通过语言的自我调节作用会使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心态中,这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消极的人会忽视对情感的表达,于是在痛苦的时候,自己就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所以,我们不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生活中会有许多令人陶醉、值得我们动心的事情,我们都应当真实表露。如你和挚友分离在即,你就让即将涌出的泪水顺利地流出来,而不要强忍在眼眶里或躲到洗手间去冲洗。为了怕别人说长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价值的一部分隐藏起来,这是自我摧残,也毫无意义,倒不如真实对待自己的情感,遵从你的心,听取你心灵的声音,这样即使做错了,也不会太难过。所以当你遇到挫折、感到烦恼的时候,不妨向亲朋好友诉说你的苦闷,有些话不能对自己的家人说,但可以告诉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如果你不善于表达,常常只能一个人发呆,想自己的心事,孤单的身影就会在月光下越拉越长,而心绪也会越集越浓,无法排解。这是不明智的。

【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经历痛苦、磨难、沮丧,甚至失望,这时我们不妨试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来源 www.yipinjuzi.com)不要压抑自己,将它说出来,这样可以使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宣泄,感觉会舒服一些。我们要适当地解放自己的,心灵,有时候,俗气一点,更能让人放松;要是太压抑自己,久了会让人濒临崩渍。

【佛家典籍】

【《起世经》】

《起世经》是佛陀说的一部关于宇宙的经。佛陀在此经中阐述了世界的成(形成)、住(住世)、坏(坏灭)的过程。依《起世经》内容的次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劫前世界住世的状况;第二部分阐述了世界坏灭时世间经历的惨不忍、难以想象的刀兵中劫、饥馑中劫和瘟疫中劫,以及世界要遭受的大火灾、大水灾和大风灾;第三部分阐述了新的世界成立的状况;第四部分阐述了众生的诞生,而世界众生却仍在循劫前的轨迹发展,走的是同一道路。

要经常打扫尘埃,更要经常打扫自己的一心灵我们最需要打扫的地方是我们的心灵。

【——佛陀】

【佛语禅心】我们最需要打扫的地方,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一个秋天的傍晚,鼎州禅师与一位小沙弥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鼎州禅师就弯下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了起来,放在口袋里,站在一旁的小沙弥忍不住劝说道:“师父!您老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把它打扫干净的。您没必要这么辛苦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话不是你这样讲的,打扫叶子,难道就一定能扫干净吗?而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而且我也不觉得辛苦呀!”

小沙弥又说道:“师父,落叶这么多,您在前面捡,它后面又会落下来,那您要什么时候才能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一边捡一边说道:“树叶不光是落在地面上,它也落在我们心地上,我是在捡我心地上的落叶,这终有捡完的时候。”

小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生活是什么了。之后,他更是精进修行。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磐陀伽,本性十分愚笨,怎么教都记不得,连一首偈,他都只是念前句忘后句,念后句忘前句的。

一天,佛陀问他:“你会什么?”

周利磐陀伽惭愧地说道:“师父,弟子实在愚钝,辜负了您的一番教诲,我只会扫地。”

佛陀拍拍他的肩头说:“没有关系,众生皆有佛性,只要用心你一定会领悟的。我现在教你一偈,从今以后,你扫地的时候用心念‘拂尘扫垢’。

听了佛陀的话,愚钝的周利磐陀伽每次扫地的时候都很用心地念,念了很久以后,突然有一天他想道:“外面的尘垢脏时,要用扫把去扫,而内心污秽时又要怎样才能清扫干净呢?”

就这样,周利磐陀伽终于开悟了。

鼎州禅师的捡落叶,不如说是捡去心中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且不必去管它,而人心里的落叶则是捡一片少一片;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干世界的一切。

落叶之轻,尘埃之微,刚落下来的时候难有感觉;但是存得久了,积得多了,清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有的时候,人的心灵就如同地上的落叶一样,散落一地,即生凌乱,时隔数日,上面便会积上一层尘埃。这就需要我们抽出一段闲暇的时间,打扫自己的心灵,梳理自己的思绪,该舍弃的舍弃,该调试的调试,该更新的更新,也让自己的精神能够跟外界的物质一样,清清爽爽的,不再任由尘埃飞落。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但应该经常打扫尘埃,更应该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只有将自己心里的枯叶一片一片地捡起,才会保持内心的洁净,也许还能在片片捡拾的落叶中,找到昨日已经淡忘的快乐。

【感悟】

在生命的过程中,也许我们无法避过漂浮着的微尘,但千万不要忘记去拂拭,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如生命之初那般清洁、明净、透明。

【佛禅小故事】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地说:“佛印,我们是至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生死是人生中很自然的事,有生就有死,有死才会有生。

【——佛陀】

【佛语禅心】生死是自然平常的事情,有生就一定会有死,有死才会有生。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忽然染上恶疾,虽然妇人尽其所能,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医师们诊视以后都相继摇头叹息,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突忽而至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妇人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地喃喃自语:“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他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五天过去了,妇人一粒米也没有吃,她哀伤地守在坟前哭泣,爱子就此永别的事实如锥刺心,实在是让妇人痛不欲生!

这时,远方的佛陀在定中观察到这个情形,就带领了五百位清净比丘前往墓冢,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

“世尊!那是我的希望!”妇人似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

“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佛陀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来点燃。”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

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

“家父前不久刚往生。”

“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

“妹妹一个月前走了。

“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

“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

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火来点香,失望地走回坟前,向佛陀说:“大德世尊,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没有家里不死人的啊……”佛陀见因缘成熟,就对妇人说:“这个娑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执迷不悟,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运用这个人身来修行,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

老妇人听了佛陀为她宣说无常的真谛,立刻扭转了自己错误的观念知见,此时围绕在冢间观看的数千人群,在听闻佛法真理的当下,也一起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消逝,然而能洞察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洞察到并能够超越的人更是微乎其微。通常,人们总是沉浸在种种短暂幻化泡沫式的欢乐中,不愿意正视这些。然而,无常本就是生命存在的痛苦事实,故生命从来就没有停止流逝。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尝死?”本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个循环中的。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

佛法教我们要超越生死的畏惧,要活得自在,死得庄严。生命是一场惜福的过程,懂得惜福、培福,珍惜人生每一刻,不让时光空过,才能自在地面对生命的无常。既然生命来去无常,我们就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让这无常、不实的生命,散发出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的价值。

人有生就有死,这是很自然的事。在人生的旅途中,许多不尽如人意之事都是必然存在的,遇到了,就该坦然面对。一切事物随我们的诞生而诞生,同样,一切事物也随我们的死亡而消失。因www.aizuci.com此,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不必为一百年后我们已不在人世时的事而担忧,正如不必为一百年前我们尚未出世时的事而哭泣一样。

【感悟】

生死是人生中很自然的事,有生就会有死,有死才会有生。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与死,则生也坦然,死也坦然。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尽自己的努力,表现自己美好的人生;在面临死亡的时候,要把死亡看做人生一个美的句点。如此,我们才能超脱生死,获得人生的大自在。

《大智度论》有言:“一切世闻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自佛法中。”“佛”,在梵文里是“觉悟者”的意思。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本来就是为了启迪人们的智慧,教人正确地认识社会与人生的。佛教自创立以来,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佛家妙语,它就像一盏心灯,一盏引人渡向彼岸的光明之灯。佛家妙语寓意深刻,蕴含人生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启迪智慧,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取得快乐与成功。

佛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和执着心。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能等闲视之;对于坎坷和泥泞等大的挫折和灾难,能不为之所动,坦然承受,则是一种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是一种超脱。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的真谛。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人活于世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最不希望得到的是痛苦。人为什么会痛苦?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这就是答案。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导致家庭破碎或自杀的事,却时有耳闻。谈恋爱时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分分合合、为情所困所伤的事情每天都有。痛苦大多是人们自酿自斟自饮的酒。身在迷局中的人,执迷不悟的人,必将为痛苦买单。所以,在人生追求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比较自己,找到正确的追求方向和追求方式。这样,我们就不会沿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我们的痛苦也就会少一些。

佛是一种境界,佛的奇特在于佛的本身能够将一切世俗的杂念、贪痴放下,能够将一切欲望、痛苦、得失看淡,看开,从而能够解脱释怀,达到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用一颗平常之心来面对世间一切不平常之事,随缘而行,随遇而安,这就是佛。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学佛就是在学做人做事。佛家妙语,精诚之言,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可贵的人生启示。

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种坦然,不是无奈,更不是放弃。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只有该放下时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佛经上说: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则为魔法。什么是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心就是一颗丰富、博大、温柔、热情、善良、宽容,深邃、纯净~敏锐、湿润的,心灵。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刀qiang武器,更不是权位势力,而是慈悲。只要我们有一念之慈,万物皆善j只要我们有一心之慈,万物皆庆。

佛说: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客人所不能密,处人所不能处。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草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宽容干己不会失去什么,反而可以收获快乐,收获成功,会给人间增添多一些的欢乐和温情。

修养是一种美,是一种德.修养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灯盏。修养是一杯温馨的茶,你只有仔细地品尝,才能欣赏到它的妙处。修养是隐藏的美,高贵典雅,又清新透明。它像有朦胧薄雾的清晨那样令人遐恩,又像静谧安逸的黄昏那样让人憧憬,认真体味,你就会感觉到它的浓郁和美好.

佛说:地狱在哪里?地狱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人的欲望是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过多,不仅会导致痛苦,而且会导致罪恶。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佛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学习的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还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学以立身,习以养德,学习能够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和人格。

佛说,智慧犹如一盏灯,它轻易地就能照亮千平烦恼的暗室.有多少智慧,就能创造多少价值和财富.智慧能改变人生,要能找回迷失的灵魂,使,心境保持澄明.使人发光的不是身上的珠宝和虚荣,而是一心性深处的智慧.

佛说,成败得失皆有缘。成功是因为找到了成功的方法,失败是因为承认了失败。其实,只要尽力了,就无所谓成败。成败不是永恒的,世上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当我们面对问题或困难时,不找借口推脱,积极地去寻求有效的方法,则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布施,即以慈悲一心雨施舍福利与人之意。常行布施的人,常处于清净之中;常行布施的人,一心常觉醒而温柔;常行布施的人,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要以感恩的心回报他;对那些曾经轻蔑我们,甚至加害于我们的人,非但不可记仇,还要宽恕他。以慈悲一心施舍众生,才能根本地改善自己的人生,创造未来安乐的因缘。

《阿含经》有云:“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干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入世和出世是一种生活的恩想,曼是一种处世的策略,我们每个人都应先有出世的恩想,再做入世的事业j先具备出世的般若,再提起入世的精神。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忧,不躁进,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扳,不慌乱.人生随缘,即是“枯萎的随它枯萎,繁荣的任它去繁荣”.随顺自然,毫不执着,随遇雨安。

佛说,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平常是一种境界,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或喜或忧或平常,心是一种,心境,慧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遁世,平嶂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平常,心、平常态,才是人活世间的至高境界。

佛说,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平常是一种境界,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或喜或忧或平常,心是一种,心境,慧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遁世,平嶂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平常,心、平常态,才是人活世间的至高境界。

唯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脱与自在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慈悲】常怀一颗慈悲之心,才能度己度人。

【宽容】宽容是对生命的仁慈。修养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的灯盏。

【无欲】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智慧】智慧能改变人生,更能澄明心境。

【成败】成败得失皆有缘。

【布施】常行布施之人,定是最有福报之人。

【做人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世之事。

【随缘】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平常心】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

⊙——反省自身,潜心修习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头发全脱光了,冬天觉得特别冷,夏天又晒得很热,再加上蚊子虻蝇叮咬,白天晚上难受,非常苦恼。

有一个医师掌握很多医药、星相、占卜等技术。

这个秃头者找到医师住所,对医师说:“恳求大师治治我的秃头吧。”没想到那个医师也是个秃头,医师马上脱下帽子给他看,对他说:“我也患了脱发症,也很苦恼。假如我能治好秃头,应该先给自己治,以除去心头之患啊!”。

【禅心】一个连自己的病都治不了的人,又怎么能治好别人呢?人们在染上某种顽疾的时候,往往会病急乱投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满世界乱跑,结果多花了钱不说,自己的病反倒有可能因为旅途的劳累而愈加严重,最后只是自己在害自己罢了。故事中的秃头者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因为对自己的秃头备感烦恼,才找到了出名的医师,并且还对医师顶礼膜拜,而尴尬的结果却是他始料未及的。医师连自己的秃头都没有一点的办法,又能用什么高招来治好他的疾病呢?多一份反省,就可以少一份失误。潜心修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和气质,那么在面对弹簧一样的纸老虎时便无须害怕,因为你已经为自己筑起了坚实的壁垒,如此形成的强大战斗力才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两个鬼,共同拥有一个小箱子、一根手杖、一双木鞋。两个鬼都争这三样东西,都想独自占有三样东西。两个鬼吵吵闹闹,吵了一整天都分不公平。

这时来了一个人,他看了一会儿,问两个鬼说:“这小箱子、手杖、木鞋有什么特殊的用途,你们俩都争着要,气成这样呢?”。

两个鬼回答说:“我们这个小箱子,能够变出各种衣服、吃的、喝的、被褥等床上卧具,生活中的种种用品都能从箱子里变出来。拿这根手杖,仇敌都会归服于你,没有谁敢和你较量。穿上这双木鞋,就能让人飞行,畅通无阻。”这个人听罢,就对鬼说:“你们稍微离远一点,我会给你们平均分配的。”鬼听了这话,很快到远处避开。这个人马上抱着箱子,提着手杖,蹬上木鞋飞了起来。

两个鬼大吃一惊,自己连一件东西也没得到。

这个人对鬼说:“你俩争的东西,我已得到了。现在你们没有什么可争的了吧?”。

【禅心】争论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实际行动才是终结现状的根本途径。

能变出各种用具的箱子、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手杖和能让人飞行的木鞋,这三样东西都可谓是至宝,二鬼拥有其中任意一样都可以从此享受不一样的人生。只是,贪念过重的两个小鬼谁都不想自己吃亏,最终才导致所有的宝贝都被外人骗走,二鬼最后竟然~无所获。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你比昨天多一点进步,就是进步的体现。

持之以恒贵在不断累积,然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不要把自己的过去看成是负担,曾经的荣誉和失败都属于过去,把每一分钟都看成是自己的重生,才能够在新生命的基础之上看到新鲜的未来,才能用更具激情的冲动去实现自己所有美好的愿望。

生命,终将因为你的改变而呈现新的面貌。

⊙——审时度势,巧做选择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个商人,他外出做生意,正走在半路上,骆驼突然死了。骆驼驮的东西,都是珍珠宝贝、金银细软、高级棉布等值钱的物品。

骆驼死了以后,他剥下了骆驼皮。

商人的主人打算放下货物先走,留下两个徒弟并告诉他们说:“你们要看好骆驼皮,不要让皮潮湿霉烂了。”主人走后天下起大雨,两个徒弟顽固愚笨。他们把高级棉布都盖在这张骆驼皮上,棉布全烂掉了。

驼皮和棉布的价格,本来就相差悬殊。因为愚蠢,两个徒弟反而用昂贵的棉布去盖低廉的骆驼皮。

【禅心】生活中的抉择之难往住在于,熊掌和鱼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点令人无所适从。

两个愚笨的徒弟只知道一味地遵从商人的嘱咐,却不会从客现实际出发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事物。大雨来临,用高级棉布去遮盖骆驼皮,恐怕由此损失的价值会更大。执行命令是一回事,但学会实事求是、从客现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如何去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两位徒弟应该学习的从商之道。

学会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明智的选择远远胜于盲目的执著。选择是最关键的一步棋,一招走对,步步为营,一子走错,满盘皆输。生活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多花一点时间去仔细辨别彼此之间的不同,用自己心中的天平去衡量彼此之间的轻重,终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胸有大志,勤学苦练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个人,磨一块大石头,他辛勤地劳作,费了好大的劲儿,用了很长的时间,终于把石头磨成了一个精细小巧的牛。

他下的工夫很多,然而希望得到的东西却很小。

【禅心】不可否认铁杵磨成针的执著,但是倘若用磨铁杵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恐怕早已经能够购买成百上千根银针了,何苦还要费力不讨好地去磨那根硬生生的铁棒子呢?胸怀大志,才可成大器。向往太阳,夸父才会历经磨难去追逐;心系人类,普罗米修斯才会舍身盗取上帝的火种。为自己的未来竖一根标杆,向着它的方向努力,当你到达时便会明白路程的漫长和艰辛都只是为了你成功的那一刻而铺就。那时,你才会感激所有的苦难以及自己付出的努力,你人生的境界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把握局部,则成就整体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个人,因为饿了就一口气吃了7张饼。当他吃完了6张半时就觉得饱了。

这个人又生气又后悔,用手自己打自己说:“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张饼。而先吃的6张饼算是白扔了。如果知道这半张饼能吃饱的话,应该先吃这半张饼啊!”。

【禅心】一砖一瓦永远不可能建成一栋高楼大厦,只有千百万伙伴的联合才能成就万千种形状。

不管是吃几张饼才会感觉到填饱了肚子,最后一张饼的功劳和前面已经下肚的6张饼的功劳是一样的,不存在是因为吃哪一张饼而饱的问题。倘若没有前面6张饼的积淀,最后一张饼甚至连充饥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愚人只看到了事情的结果,却没有看到达成此结果的过程。就像接力赛跑比赛,最后一棒只是跑完了自己的任务,倘若没有前面选手的努力奋斗,那么最后一棒无论跑得有多么快,整个团队也无法赢得比赛的胜利。

每一步都是迈向成功的努力,每一个人都是集体荣耀的承托,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自己手里的每一件事情,生活总不会亏待我们,阳光也总会普照大地。那时,是为所有人欢庆的时刻。

⊙——放眼全局,方得其道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个人要到远方去,吩咐家奴说:“你要好好看门,并看好驴和绳子。”主人走后,邻村有个戏班子敲锣打鼓来唱戏,家奴想去听戏,急得坐立不安。他拿来了绳子,把门板绑好,放在驴背上,驮着门板到了唱戏的地方,听戏班子唱戏。

家奴离开家以后,房舍里的财物全被贼偷走了。

主人回来后,问家奴说:“家里的财宝哪里去了?”。

家奴回答说:“您先前只是吩咐我好好看门,看好驴和绳子,除此之外,我就不知道了。”主人又说:“留下你看门,正是为了看好家中的财物。财物都丢光了,还要门干什么呢?”。

【禅心】不论是断章取义还是不解其意,仆人总归不是一个好仆人,长此以往,主人家必会因为这个仆人变得家徒四壁。

门只是一个概念上面的名词,并不仅仅指代“门”本身。仆人片面理解主人的嘱托,为了一己私欲而导致了家财尽失,反过来还怪罪主人的表达不准确,真是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人谁才是仆人。

每个人都要勇敢做自己,勇敢地拿出面对现实的勇气。所有的依靠都不可能长久,生活始终是一个人的战争。积极地去思考生活和面对生活,才能促使我们逐渐长大,才能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断章取义生活中的片段,只会让自己沉迷于生活中的幻想而无法自拔,只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展望,才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丑陋,才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和为了美好生活而打拼的决心。

用鸟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方得生活之道。

⊙——文过饰非,欲盖弥彰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个村子的人,合伙偷了一头牦牛,大家把牦牛杀吃了。

那个丢了牛的人,寻迹来到这个村子。他叫来这个村的人,问他们情况。他问道:“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们这个村?”。

偷牛的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村子。”牛主人又问:“你们村里有一个水池,你们在水池边杀吃牛的,对不对?”。

村人回答说:“没有水池子。”牛主人又问:“水池边有一棵树,是不是?”。

村人回答说:“没有树。”牛主人又问:“你们偷牛时,是在你们村东边,对不对?”。

村人回答说:“没有东边。”牛主人又问道:“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恰好是中午吗?”。

村人回答说:“没有中午。”牛主人又说:“即使可以没有村子,没有树,哪有天底下没有东边、没有中午的呢?你们只会撒谎,是一群不可信任的人。你们偷了牛并吃了是不是?”。

偷牛的人回答说:“确实是吃了。”

【禅心】面对证据确凿的指控,恬不知耻地矢口否认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给别人看笑话。

天底下可以没有村子、可以没有水池也可以没有树木,但是天底下怎么可以没有中午呢?面对牛主人的穷追不舍,村人终于如实回答了已经把牛吃进了肚子里面的事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知道改正就行,而像这个村子里面的村民一样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在胡言狡辩妄图脱逃罪责,实在是令人气愤。一旦被人抓到真凭实据,严酷法律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作奸犯科的小人。

承认错误是勇敢和自信的表现,因为你敢于去面对并不光彩的过去,由此,对于充满希望的未来还有什么恐惧呢?生活便在你一念之间变得轻松自如。

⊙——悔不当初,追悔莫及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家,在他们欢庆节日的时候,所有的妇女,都拿一种名叫优钵罗花的名贵美丽的花戴在头上做发饰。

有一个穷人,他的女人对他说:“你如果能拿优钵罗花来给我戴,我就给你做媳妇;如果你拿不出来,我就丢下你出走。”她丈夫从前就会模仿鸳鸯叫,学得像极了。他潜入国王的花池,学鸳鸯叫,偷摘优钵罗花。看守花池的人听到动静,就问道:“花池里是谁?”。

这个穷人心里一慌,失口答道:“我是鸳鸯。”守池人把他捉住,准备把他送到国王那里。这个穷人一边走一边学鸳鸯叫,和池中鸳鸯相应和。

守池人说:“刚才我问你话的时候你不学鸳鸯叫,现在你叫得再像,还有什么用呢?”。

【禅心】马后炮的悲哀在于,它永远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却错失了迈步向前的最好时机。

穷人为了妻子的美丽而舍身偷花,可谓对爱情忠贞不贰。妻子应该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穷人学鸳鸯叫的本领并没有用在恰当的地方,等到被抓之后才去学鸟叫以欺骗守池人,如此怎么能够遮掩得了自己偷盗的行为呢?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长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凸显其价值,否则即便自己拥有过人的才能,也只会像故事中的穷人一样乖乖被俘。

行善亦如是。在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及时伸出你的双手。

也许正因为你的一次帮助,就可以使一个人从此脱离苦海找到人生的新目标。你永远不会料到自己的帮助能起多大作用,但它却会在茫茫人海中接力传播,从而拯救更多被困难缠绕的人。

及时行善,及时改错,把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当做重要的事情来看待,才不会让自己陷入悔不当初的泥淖。

> 佛语禅机禅语故事摘抄赏析

智能推荐

相关经典句子

推荐经典句子

重点栏目推荐

| 好句子大全经典句子
爱组词网 爱组词大全

© 2017 爱组词网 azuci.com 组词词典,在线组词,多音字组词,好词好句子摘抄,词语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