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心经名言名句
【1】、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2】、 世间有四业:一智、二珍财,三受五欲乐,四求于解脱。“四十华严”卷十二
【3】、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4】、 超越生老痛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5】、 (一)勤营生谓善男子种种工巧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6】、 人要学习各种谋生技能,一生至少要拥有三张执照。(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7】、 一个人要会讲、会写、会听、会看、会想、会笑、会唱、会做……全部都会最好,否则至少也要会得一半以上。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8】、 以法求财,不以滥取,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知识,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2经
【9】、 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10】、 不做低劣事,不受人驱使,不依附权贵,不以法为商。《即兴自说·螺发外道经》
【11】、 田宅众生有,贤妻第一伴,饮食已存命,业为众生依。《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5经
【12】、 生而有利安,伴软和为安,命尽为福安,众恶不犯安。《法句经》卷下,象喻品
【13】、 何法名为苦?所谓贫穷是。何苦为最重?所谓贫穷是。死苦与贫苦,二苦等无异。宁当受死苦,不用贫穷生。《金色王经》
【14】、 有贫穷已,始有劫盗;有劫盗已,始有兵杖。《长阿含经》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
【15】、 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封邑,非不如法。平直正求,非粗恶求,不逼切他。如法得分,起无常想,不生悭想,喜舍无吝。给事父母、妻子、奴婢、诸作使者,以如法财而给施之,所谓亲友、眷属、知识,然后施法。《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16】、 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贾,泽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7】、 依法经商。《经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经》
【18】、 云何菩萨离非法财?不以轻称小斗欺诳于人,不以诈亲及诸欺罔而求财物。《大乘宝云经》卷六
【19】、 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优婆塞戒经》卷三,净戒品
【20】、 贩卖市易,教令依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21】、 常修净命,不占吉凶,亦不相人生男生女。《小品般若经》卷六
【22】、 要做的事,就要认真地做。南传《佛教格言·业品第三》
【23】、 受到良心责备的事,就不该去做。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24】、 利益,一定抛弃那些不工作的年轻人。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25】、 若能勤作者,斯业胜聚敛。《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26】、 懈堕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堕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堕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27】、 勤心作福,不可贪清闲。少年清闲,是不祥事,非折寿即损福。(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28】、 勤可以补拙,俭可以却贫。(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29】、 勤劳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懒惰是贫穷的原因,贫穷是罪恶的根源。养成勤劳工作的习性,你就是个富有的人。(当代)星云《行为平坦的道路》
【30】、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31】、 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32】、 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当代)圣产《108自在语》
【33】、 不畏大事,不轻小事。“四十华严”卷十二
【34】、 作事仓猝,不豫熟计,为之不谛,亡其功夫。败悔在后,唐苦亡身。《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
【35】、 事预为之则易,卒为之同难。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者,诚在于斯。(宋)圆通居讷禅师
【36】、 很多人觉得工作辛苦、有压力,那是因为把工作当作赚钱途径、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难免厌倦;如果在工作里蕴含了慈悲喜舍,供应了佛心法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服务,把工作当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乐了。《星云大师讲演集》(四),第322页
【37】、 (二)会理财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38】、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人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人等出,莫令人多出少,出多人少。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花,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旁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人等出,是名正命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39】、 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出财未至奢,当选择前人,欺诳抵突者,宁乞勿举与。《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40】、 不付老子财,不寄边境民,不信奸狡人,及诸悭惜者、亲附成事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
【41】、 积财从小起,如蜂采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42】、 始学工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 83经
【43】、 对事业要有计划,对金钱要会运用,对感情要能升华。(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44】、 如何用钱是一种甚深的智慧。而用钱最好使大众都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般若宝藏,才能使自己永www.aizuci.com远享有用钱的快乐。(当代)星云《往事百语》(一),第24页
【45】、 (三)远恶习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堕。《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46】、 博弈耽嗜酒,游轻着女色,费丧于财物,是名堕负门。女人不自守,舍主随他行,男子心放荡,舍妻随外色,如是为家者,斯皆堕负门。《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79经
【47】、 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48】、 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49】、 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是为放荡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50】、 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椠,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51】、 伎乐放逸,恶习日增。《法句经》卷下,广衍品去恶从就善,避酒知自节,不yin于女色,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52】、 若学大乘善男子善女人,不离一切智心,若见可意五欲,即便在中*相娱乐,阿难,汝应作是念:如此菩萨,即是能成如来根本。《大宝积经》卷六,大乘方便会
【53】、 于众伎乐现自娱乐,而内不舍念佛三昧。《首楞严三昧经》
【54】、 (四)慎交游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55】、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善生,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堤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56】、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57】、 如草木丛林,亦如风火等,物各以类聚,有情界亦然。愚者狎于愚,智者亲于智。体知明侣别,应亲有智人。《本事经》卷六
【58】、 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59】、 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恶名遍天下。《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牧牛品
【60】、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不觉成恶。贤夫染人,如近香熏,进智习善,行成芳洁。《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61】、 应该与聪明睿智、学问渊博的善人交往。《经集》第二品,第八章《船经》
【62】、 菩萨摩诃萨于恶象等心无怖惧,于恶知识生畏惧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象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象杀,不至三恶,为恶友杀,必至三恶。《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高贵德王菩萨品
【63】、 云何恶知识,现善友相者?内心实耻厌,口说我同心,造事不乐同,故知非善友。口说恩爱语,心不实相应,所作而不同,慧者应觉知。《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78经
【64】、 不以见形相,知人之善恶,不应暂相见,而与同心志。有现身口密,俗心不敛摄,犹如鐍石、铜,涂以真金色。《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8经
【65】、 奸邪、恶口人,嫉妒、无反复,此人不可疗,智者之所弃。《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
【66】、 无义不诚信,欺妄好斗争,当知远离此,近愚与罪多。仁贤言诚信,多闻戒行具,当知亲附此,近智诚善多。《法句经》卷下,道利品
【67】、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济之。是为美言亲四事。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二者后诳,三者现诳,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是为敬顺亲四事。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yin逸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68】、 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69】、 友贤择善居,常先为福德,敕身从真正,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70】、 从事力不能及的事情,与众人结仇,与力士相争,偏信女人,结交坏人,五者都是加速自灭的原因。《萨迦格言》
【71】、 (五)善养生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泥洹最快。《法句经》卷下,泥洹品有食有命,有命有身,有身有道。无食无命,无命无身,无身无道。《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上
【72】、 为欲修行,令身安乐。“四十华严”卷三十四
【73】、 菩萨由身安故,获得心安。由心安故,息诸烦恼,远离一切所有盖障,于所缘境其心安住,如是便人于三摩地。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是则名为安觉分法。《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菩萨藏会
【74】、 从四大身,能生四病:所谓身病、心病、客病及俱有病。……如是众病,贫贱人少,多劳役故,富贵人多,过优乐故。“四十华严”卷十一
【75】、 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所有疾。“四十华严”卷十一
【76】、 夫人常当自忆念,若得饮食应知量,身体轻便受苦少,正得消化护命长。《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77】、 如是诸病,从宿食生,若诸众生能于饮食知量知足,量其老少、气力壮弱、时节寒热、风雨燥湿、身之劳逸,应自审察,无失其宜,能令众病无因得起。“四十华严”卷十一
【78】、 若复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差,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经》
【79】、 (六)知足常乐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经》
【80】、 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大宝积经》卷九十五,善顺菩萨会
【81】、 云何菩萨不恋财利?菩萨摩诃萨若得财物,不作我所,不谓是财,不作积聚,于时节中回施之者,供养父母及诸识亲、诸眷属等,于时节中复须自用。得此财时不生染着,不得财时亦不周悼,亦不渴仰。于施主边不起恶心,不取过失。于如法财,与众共得。《大乘宝云经》卷六
【82】、 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天请问经》
【83】、 若境遇不佳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印光法师文抄·复邓伯诚书一》
【84】、 真正的财富,是在自己的心中。心里的满足,宇宙三千都是我们的;你如果不满足,一味地贪财好利,就是拥有再多,也是不够的。《星云大师讲演集》(一),第266页
【85】、 不愁物质的贫乏,但做心灵的富翁;不怕世间的贫苦,但做自在的主人。(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86】、 不比较,不计较。(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87】、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88】、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89】、 (当代)圣严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当代)赵朴初《宽心谣》
【90】、 备圣财信财、戒财,惭、愧为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法句经》卷上,笃信品
【91】、 多闻如戒行,法律精进学,修已无所争,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92】、 不负债及悭,斯名为下乐;有财行布施,此名为中乐;身口意业净,智慧乐多闻,此则为上乐,慧者之所行。《佛般涅槃经》卷中
【93】、 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94】、 人家有母乐,有父斯亦乐,世有沙门乐,天下有道乐。《法句经》卷下,象喻品
【95】、 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于生财利所,眷属乃为友;能修功德者,是名后世亲。《别译杂阿含经》卷八
【96】、 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0经
【97】、 每日行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98】、 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话,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99】、 一、报恩尽责若能有人为彼野狐治疥疮者,野狐必当知恩报恩。而今有一愚痴之人,无有知恩报恩。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知恩报恩,其有小恩尚报,终不忘失,况复大恩!《杂阿含经》卷四十七,第1264经佛言
【100】、 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
【101】、 受恩常感,轻恩重报。《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102】、 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使其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103】、 菩萨于众生给施所须,应念其恩。若恶心瞋心不念恩报恩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报,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104】、 菩萨所行不求恩报,受恩之处常思反报。《优婆塞戒经》卷二,义菩萨心坚固品
【105】、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106】、 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07】、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08】、 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上
【109】、 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优婆塞戒经》卷四,供养三宝品
【110】、 父母及长兄,和上、诸师长,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杂阿含经》卷四,第87经
【111】、 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云何为五?一日怨家,二日债主,三日偿债,四日本愿,五日真友。《五苦章句经》
【112】、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113】、 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梵网经》卷上
【114】、 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梵网经》卷下
【115】、 若父母不听汝于正法律中正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我不得度汝出家学道。《中阿含经》卷三十一,《赖吒和罗经》佛言
【116】、 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上
【117】、 或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行谦让之风,履温恭之道,敬养父母,成第一之福田,承事尊贤,开生天之净路。(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四
【118】、 此众生恩,即为社会恩。此中虽但由父母恩推广来说,然社会恩应包括亲戚邻里、师长、朋友、同事、同业、同学、同一国民、同一民族、同一人种、同为人类、同为有情等,这都是有极密切关系的。在有情方面说,牛代耕、马代步、犬司夜、鸡司晨,总之,凡是能互助增益的因缘,都要顺其所需而为之资助,这才是报恩。由此,人类都要互相饶益,对于社会民族都要去施与利益。这种报众生恩的心理,是人人皆要具足的。(民国)太虚《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119】、 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120】、 (当代)圣严《108自在语》给遗弃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教导了你要自立;给伤害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给欺骗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给鞭挞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给绊倒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给斥责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生活在报恩的世界里》
【121】、 肩负人生职责,勤奋努力,由此产生快乐和幸福,带来荣誉。《经集》第二品,第三章《羞耻经》
【122】、 佛经所明,凡有二科:一者处俗弘教,二者出家修道。处俗,则奉上之礼、尊亲之敬、忠孝之义,表于经文,在三之训,彰于圣典,斯与王制同命,有若符契。(隋)慧远《答桓太尉书》
【123】、 无论在家出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令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庶可仗佛慈力,超凡人圣,往生西方也。《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自述》
【124】、 凡学佛之人,无论在家出家,皆不得以安受坐享为应分,务必随位随力,日作其资生利人事业,不得荒废偷惰。(民国)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125】、 第一,须尽职业以报他人——父母、师友以及社会——资吾生命之恩。世间资生事业,皆与佛法不违背故,学佛应自利利他故,累人负己,是无业流氓;寄生偷活,是邪命故.取巧坐收,是盗行故。(民国)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126】、 出家者有出家者之家务事业也,即所谓“弘法为家务,利生是事业也”。在家人有在家人之家务事业,即仕农工商,各操其一,赡身、养家、利国、益群之业也。否则,即为世之负债人,更何能成就佛法中超世之志业哉!(民国)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127】、 学佛者要站在自己的岗位,而发扬佛法的精神,去利益大众,摄化大众来归信三宝。现出家相,只是学佛者的一类。(当代)印顺《华雨香云》
【128】、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辅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份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份,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一函遍覆》
【129】、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份、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徐书缊书》
【130】、 尚不能于家庭父母妻子具足时,思立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之程度,何能出家即证果而普度怨亲耶?《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131】、 急须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来吧。(当代)圣严《1()8自在语》
【132】、 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庭,一定会带来痛苦。南传《佛教格言·苦行品第十》
【133】、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134】、 家庭成员必须要懂得跳探戈,彼此礼让进步;要知道交换立场,彼此体贴关怀;要常常赞美、鼓励,彼此扶持慰勉;要学习幽默风趣,营造温馨气氛。(当代)星云《佛光山开周年年鉴》,第455页
【135】、 世未足称累也。世间法,如为子而事亲以孝,为臣而事君以忠,乃至人伦庶物,一一与道非碍。所贵者,任理随缘,无心顺应而已。……务了明此一大事因缘,是谓出世。如是,则士大夫皆可即宦游而参禅,不离俗而人道也。(明)莲池《云栖遗稿》卷一
【136】、 不能顿尽者,尘缘之累;不可暂忘者,出世之心。待无累而修行,何如藉修行而脱累。且尘劳逼迫,正可警悟苦空,磨砻性情。(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137】、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徐彦如轶如书》
【138】、 (一)孝亲教子诸有乐福人,应尊重父母,礼拜修供养,敬爱亲近居。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父母于世间,恩重深难报。除无益制恶,授利劝修善,与妻室资财,慈心常覆护。是故修供养,无量福聚生。现得胜名闻,咸供养恭敬,死生天善趣,受妙乐无穷。《本事经》卷四
【139】、 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一阿含经》卷十一,善知识品
【140】、 供养于父母,及家之尊长,柔和恭逊辞,离粗言两舌,调伏悭吝心,常修真实语。彼三十三天,见行七法者,咸各作是言:当来生此天。《杂阿含经》卷四十,第1105经
【141】、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四十二章经》
【142】、 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佛说未生冤经》
【143】、 佛言:使我疾成无上真正道者,皆由孝德也。《啖子经》
【144】、 常尊重父母,恭敬而供养。《华严经》卷七十一,入法界品是佛弟子修行孝顺者,应念念中常记父母。《佛说孟兰盆经》
【145】、 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上
【146】、 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147】、 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人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48】、 若有不孝众生,不念父母生养之恩,舍背父母,与妻子居;所有衣食病瘦医药,念给妻子,不与父母。父母衰老出入无力,曾不生忧亲近扶侍,于其妻子昼夜不离;得一美味,不敢自啖,持与妻子;或偷父母所有财宝,私共妻子欢乐食啖;父母善言,不肯随顺,妻子恶语,信用无舍;或为妻子呵骂父母,或共亲族母女姊妹尊卑上下行于yin欲,无惭愧心。如是众生……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四
【149】、 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杂宝藏经》卷一
【150】、 若父母先无信、戒、闻、舍、慧,子令其修习,名真实报恩。恭敬给所需,唯现世安乐,令修信、戒等,究竟证涅槃。《本事经》卷四
【151】、 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道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佛说孝子经》卷一
【152】、 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毁戒劝令住戒,父母悭贪劝令住舍。《大宝积经》卷一,三律仪会
【153】、 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忆昔所生常造罪,一念悔心悉除灭。口称南无三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往生人天常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154】、 父母是儿子的第一个教师、师傅。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155】、 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印光大师文钞续编·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156】、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157】、 对青少年,要关心不要担心,要诱导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权威。(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58】、 每一个孩子,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59】、 (二)夫敬妻爱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60】、 作妇之法,当有五等。何谓为五?一如母妇,二如臣妇,三如妹妇,四者婢妇,五者妇妇。何谓母妇?爱夫如子故,名母妇。何谓臣妇?事夫如君故,名臣妇。何谓妹妇?事夫如兄故,名妹妇。何谓婢妇?事夫如妾故,名婢妇。何谓妇妇?背亲向疏,永离所生。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侨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最为夫妇之道。《佛说玉耶女经》
【161】、 何等母妇?爱念夫主,如母爱子,昼夜长养,不失时宜,心常怜念,无有厌患,念夫如子,是为母妇。何等妹妇?承事夫婿,尽其敬诚,如兄如弟,同气分形,骨血至亲,无有二情,尊之重之,如妹事兄,是为妹妇。何等知识妇?奉事夫婿,敬顺恳至,依依恋恋,不能相远,私密之事,常相告示,行无违失,善事相教,使益明慧,相亲相爱,欲令度世,如善知识,是为知识妇。何等妇妇?供养大人,竭情尽行,无有一二,净修妇礼,终不废阙,进不犯义,退不失礼,常和为贵,是名妇妇。何等婢妇?心常畏忌,不敢自慢,忠孝尽节,口不粗言,身不放逸,以礼自防,如民奉王,夫婿敬幸,不得懦慢,若得杖捶,敬承奉受,及见骂辱,默然无辞,甘身苦乐,无有二心,募修妇道,不择衣食,事夫如事大家,是名婢妇。何等怨家妇?见夫不欢,恒怀瞋恚,昼夜求愿,欲得远离,虽为夫妇,心常如寄,乱头勤卧,无有畏避,不作生活,养育儿子,身行yin荡,不知羞耻,陷入罪法,毁辱亲里,夫婿相憎,咒欲令死,是名怨家妇。何等夺命妇?昼夜不眠,毒心伺之,作何方便,得远离之,欲与毒药,恐人觉之,心外情通,雇人害之,复遣傍夫,伺而贼之,夫死更嫁,适我愿也,是名夺命妇。《佛说玉耶女经》
【162】、 聪明的妻子,一定尊敬丈夫,并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163】、 随顺为姊妹,爱乐为善友,安慰则为母,随意为婢使。此四贤良妻,则是夫眷属。(古印度)龙树《劝发诸王要偈》
【164】、 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印光法师文钞·复高劭麟书》
【165】、 做好丈夫的秘诀:吃饭要回家,身边少带钱,出门成双对,出门有去处。做好太太的秘诀:温言慰辛劳,饮食有妙味,家庭像乐园,凡事要报告。《星云大师讲演集》(四)
【166】、 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星云大师讲演集》(一)
【167】、 真正的情爱不是拥有对方,而是一种生命的交流,更是一种对天下苍生的无尽奉献。《星云大师讲演集》(三)
【168】、 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69】、 (三)敬师供僧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70】、 随在谁边,学四句偈,或听或读,或问或咨一四句等,是即为师。时彼学者于其师所常起恭敬尊重之心。《善恭敬经》
【171】、 应该尊敬长者,不妒忌,懂得按时拜见老师,抓住时机讨论正法,专心聆听精妙言辞。《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172】、 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173】、 若有供养发菩提心受持戒者出家之人,向须陀洹至阿罗汉果,名供养僧。《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
【174】、 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75】、 出家与居家,展转互相依。由力、法二轮,速至涅槃乐。出家依在俗,得如法资具;在俗依出家,获微妙正法。二众互相依,受人天快乐,度生老病死,至清凉涅槃。《本事经》卷四
【176】、 (四)关爱亲友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者,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77】、 制非防恶亲,慈愍在他亲,利人益彼亲,同事齐己亲,此亲乃可亲,智者所附近,亲中无等亲,如慈母亲子,若欲亲可亲,当亲坚固亲,亲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78】、 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轻。如是阿难,有此七法,名为亲友。《四分律》卷四十一
【179】、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180】、 执事以尽心为有功。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唐)百丈怀海禅师《示丛林要则》
> 佛语心经名言名句
智能推荐
- 上一篇:禅语悟道名言名句
- 下一篇:佛语人生经典感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