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组词网
首页 > 句子大全 > 经典句子 >
首页 词语大全 组词大全 造句大全 形容与描写 句子大全 名言名句 诗词诗歌 趣味语文 成语大全 反义词 近义词 同义词

开心辞典-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栏目:经典句子时间:2020-07-05
开心辞典-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较(一)】

记不得是哪一位法师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教”不可信:一种是比较,一种是计较。

计较产生得失心——赚还是亏,赢还是输,比什么都重要。有人因此斤斤计较,还有人更加锱铢必较。

比较带来分别心——有人编出这样的顺口溜: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有多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钱有多少。

这正是:人比人,气死人。

“较”字由一个“车”字跟一个“交”字组合而成。

我猜这是因为人们最喜欢用自己的座驾来代表自己的地位:我的“车”跟别人的“车”相“交”流,一较量之下,心中就要较真,就要较劲。

现在情况不正是这样吗?你有宝马,我也要有奔驰;你开保时捷,我就开路虎。

当然人们也喜欢比较房子。只是房子不能带到外面,受众不太多。最多就是在家搞Party时听到朋友进门时那一声“哇,好漂亮哦”满足了虚荣心。

我们不仅喜欢比较物质,也喜欢比较人。

有个笑话是这样讲的:有一个女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温柔美丽,贤惠大方,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别人的老婆。

有一个孩子,学习好、工作好,既孝顺、又懂事,这个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总有个信念,别人的东西是最好的——别人的老公是最好的老公,别人的老板是最好的老板。

可是别忘了,你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

【较(二)】

我们可以比较名车和别墅,因为这是我们的面子,这代表我们外在的荣耀。

我们也可以比较孝心,比较慈善,比较环保,比较贡献。这是我们的里子,代表我们内心的丰盈。

不丹被称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其领导人说:我们不追求国民生产总值,我们追求国民幸福指数。

《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跟郭靖讲黄裳与《九阴真经》来历的时候说:“他那些仇人本来都已是四五十岁,再隔上这么四十多年,到那时岂不一个个都死了?哈哈,哈哈,其实他压根儿不用费心想什么破法,钻研什么武功,只需跟这些仇人比赛长命。四十多年比下来,老天爷自会代他把仇人都收拾了。”

老顽童的思维是:比武功不如比寿命。

现实生活也是这样。2011年,我在云南游玩。同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资深企业顾问,他曾帮助国内某企业成功上市。他说:“以前我喜欢结交商界、政界的朋友,而现在我结交的都是老中医、营养师之类的。”

我理解,以前他跟别人比较企业业绩,而现在这个年龄,比较健康对他更有价值。

我们也可以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我是否比昨天做得更出色,更有进步。

这也许是虽然没人知道但更有意义的比较——超越自己比超越别人更重要!

【教(一)】

“教”字是一个“孝”加上一个“反文”。

其构造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教育的核心是“孝的文化”。可见,孝道是教育的基础。

净空法师在《认识佛教》中说:“这个‘孝’是会意字,我们要体会这个字的意义。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这是告诉我们,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

而我们如何去“孝”呢?

“孝”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

物质层面的孝:给父母长辈买一些东西,让他们在物质上丰足。

心理层面的孝:平时多多陪父母聊天,让他们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如果在外地经常打打电话,问候问候,常回家看看,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志向层面的孝:成为父母想你成为的那种人,帮助父母成就他们心中的理想。

智慧层面的孝:人无完人。父母也未必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也有犯错的时候,这个时候更需要有智慧去处理。既非极端逆反也非盲目听从,而是有智慧地化解。

孝是一种心态,也是一门大学问。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说:你跟父母的关系就是你跟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处理好跟他们的关系,就是在学习跟其他的男人和女人如何相处。

学会了孝,就有做人的根基。

【教(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翟鸿檠说:“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可见,孝的文化无处不在。

【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案例:】

在山东有一家企业,很特别。企业的领导不仅要员工好好工作,还教育员工孝敬父母,整个企业文化中充满孝的精神。比如,会安排员工的父母到企业里参观员工的工作现场、了解员工在企业里的生活情况,等等。

这家企业员工的工资并不高,甚至还比同行别的企业低一些。然而,这些员工的父母都很乐意送孩子到这家企业。理由很简单,父母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企业里,先别管钱挣得多与少,起码不会学坏。

这个企业的做法可以说是用“孝”来治企的一个印证。同时也说明,企业除了赢取利润,其实也有教化人心的作用。

古代有举荐孝廉的制度,其实就是从“孝”和“廉”两方面考察人品。如果某人这两方面都不错,就有做官的良好品德根基。

我们现代的应试教育中没有关于孝的科目和专业,考试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然而,这却是教育的基础!

现行的教育重视培养人的智商,而忽略了人的德商。实际上,“德”从来都应该被摆在教育的第一位。让学生的“高智商”与“高德商”平衡,才能从培养“技术人”转变为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一)】

何谓教育?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这是我们常见的答案。

那么,“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四个字中包含了两重意思——“教书”与“育人”,这是教育的两个方面。

“教书”是指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广而言之是教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是老9耐巴自己懂的知识转移给学生;而“育人”则是关于人的品格、心态乃至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培养。

一边是教授知识,一边是培养品格。

有人曾批评过:中国教育的失败,在于教的多、育的少;从而出现了文化上的文的多、化的少;(http://www.yipinjuzi.com)最终导致社会官商学各方面领导的领的多、导的少。

孔子很早就提出,真正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其次才是技术类的学习。

《弟子规》里说“有余力而学文”,这里的“文”字泛指所有知识技能。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学会做人,做人做好了,才去学习知识技能。

然而,品格是技术的基础,离开品格的技术是危险的技术。技术就像一把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关键看掌握在怎样的人手上。当然,我们无须否定技术的重要性。落后就要挨打,关于这一点,中国近代史已经教育了我们。

经济学家成思危说:●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可以保证我们的后天。

教而重道,育而在心。在技术至上的今天,已有很多人开始重新认识到品格教育的必要性!

要再次理解“教”与“育”,就让我们重温一下马丁·路德五百年前的话:“一个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公民的文明素质,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教育(二)】

有一所国外的学校曾做过一个实验。

校长找来两个教学水平非常接近的老师,其中一个老师被派去教公认的差班学生,不过却告诉他这是一个优等班,请老师重视他们。另一个老师去教优等班,但是告诉他这一班是普通班,随便教教就可行了。

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原来普通班学生的成绩竟然比优等班学生的成绩更胜一筹!

孔子老早就说过:有教无类。

法国的爱尔维修也说过类似的话:“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其实,不仅是学校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

我们身边的人之所以用今天的态度或方式来对待我们,完全是我们教育的结果,因为,我们对其他人有无形的影响力。

而且,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也把我们身边的人无形地看成所谓“差等生”,包括我们的客户、朋友、同事,甚至于我们自己。

从本文开篇的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中所有的差等生实际上都具备优等生的可能性!

【教学】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俗话还说:富不过三代。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了。

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

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身体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用其可怜的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这个好心好意的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勤快的父母往往养出懒惰儿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因为他们没有背景,必须要靠自己打拼出来;“富不过三代”,是因为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优越的条件,富家子弟常常错过应有的磨炼,最终成为飞不起来的蝴蝶。

有效的方式是:当孩子不断成长时,父母就要相应地放手。

但很多时候,我们像那个破茧者一样过多地给予别人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答案,甚至代替对方去做。虽然出于好心,然而却往往阻碍别人成长,他们因为依赖现成答案而失去独立思考和真正学习的机会。

所以,“教学”的另一种解释是:有时候我们要教的少,他人才会学的多!

【紧张】

很多人对于在公共场合上台发言很紧张,哪怕这些人在其他领域做得很好,但对于当众发言好像特别恐惧。

有人甚至说,人们对于公共演说的恐惧仅次于对死亡的恐惧。

实际上,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紧张很正常。

紧张说明你对这件事、对这个场合很重视,如果不重视,你就无所谓了。

紧张也代表你很想把事情做好。

紧张更是一个好消息,说明你还活着。

紧张往往是因为我们怕说错,怕做错。

其实,错也不是问题,所谓“错”只是我们迈向对的一个台阶。

我们克服不了紧张的情绪,就是因为我们觉得紧张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是不好的。我们越是批判自己的紧张,就会令我们更加紧张。

接受自己可以紧张,接受自己可以犯错,这样的心态反而可以舒缓紧张。

我们常有这样的假设,以为我要克服了紧张之后才可以开始好好说话,才可以开始好好做事。

其实未必,你也可以一边紧张一边说话,一边紧张一边做事。

所以,放下你的紧张。

实在放不下,就跟它做朋友。

【经营】

经营是商业时代的方式。

对于事业来说,无论我们经营的行业是什么,本质上都是在经营人。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有了人才什么行业都有机会。

而凝聚人才的关键在于凝聚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一手创办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分享他的经营秘诀时指出:“以人心为本。”

(人心难测——人心最复杂,人心也最可依靠。)同样,我们的家庭也需要用心经营。家庭跟企业一样,都是社会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很多家庭破裂,跟企业倒闭一样,原因就是经营不善。

有人以为结了婚就等于家里一切搞定。殊不知,这是另一个长跑的开始——两个人领了一张结婚证等于拿到了合法的营业执照,可以组成一个家。但是,领了结婚证并不保证这个家必然赢利。

家庭关系的账目究竟是赚钱或是亏本,还要看我们是否经营有道。

更广泛地看,人际关系同样需要经营。

人脉就是钱脉,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而好的人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一种功利的人际交往心态.

“过河拆桥”则更是损伤我们的感情存款。

人际关系的经营同样需要播种、-水、施月巴、锄草和收获的过程。在做生意之前先要交朋友——交往,交流,交情,交心,然后才是交易。

其实,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一样:不仅要讲金,也要讲心。

经营一切不代表生活全盘商业化,而是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借鉴商业智慧来成就人生。

【聚(一)】

“聚”字由“取”和“豕”两个部分组成。“取”很容易理解,那么“豕”是什么意思呢?“豕”在古汉语中就是“猪”的意思,所以,“聚”字直接读取字面的意思就是取猪肉或者分猪肉。

“聚”跟“分猪肉”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要想团队凝聚就要跟他们分享好处。在古代,这个好处直接体现为猪肉。电影《无极》中有一个片段:光明大将军问昆仑奴为什么愿意跟着他。昆仑奴回答说:“因为跟着你有肉吃。”

所以,猪肉是利益的象征。这是原始的分红形式,有肉吃大家就聚在一起。

“聚”是领导者重要的能力!——聚市场,聚资源,聚人才。容人所不能容,聚人所不能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聚人才!正所谓,以人为本!

用人之前先要“聚”人。

用人之后要继续“聚”人。

“聚”不仅可以靠散财,也可以给予对方愿景、股份、学习、提升机会、感情,等等。明白对方要什么,才可以有效地给予。财只是利益的一种,而团队的需求是丰富的,因人而异。领导者要善于运用各种形式的“猪肉”来凝聚团队。

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梦想或需求,就能最大化地吸引人才。

能够不断满足他人的需求,就能长久地把人才聚在一起。

这就是优秀领导者的重要工作。

【聚(二)】

“聚”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聚焦。

聚,聚焦,专一,专心,专注,心无旁骛。

一门深入是很多人获得成功的最简单的秘诀。正如一位演讲者指出的:兼职的人往往难以获得很大的成功!

关于“一事无成者”和“成就大事者”的区分,其实也是关于聚焦的问题。

一事无成的人和成就大事的人一辈子都做了一万件事,唯一不同的就在于:一事无成的人所做的事不聚焦,东一下西一下,几十年下来累积不了一个大成就;而成就大事的人所做的一万件事都是围绕核心目标或者说终极目标的,所以最终能有大成!

这就好比散光与激光的原理。

电灯的光是散光,一道道光线是散开的,所以形成不了巨大的威力。

而激光正好相反,是把一道道光线聚焦成集中的光束,集聚在一个点,如此就会产生巨大的威力,以至于我们可以用激光来为病人动手术甚至用来切割无比坚硬的钻石。

这就是聚的力量。

【觉悟】

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这颗心。

【——静思语】

“觉”——一个“学”字头加一个“见”字,意为“学习看见”。

“悟”——吾心,我的心。

“觉悟”——学习看见我的心。

为什么要“看见”自己的心呢?荀子说:“心者,道之主宰。”通俗地说就是,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决定你会走上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每天要跟自我进行五万句内在对话。

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不停地运作。这些内在的自我对话决定我们如何跟外在的人和环境对话,内在的活动决定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活动。

我们能够认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现象,能够认识遥远的行星,却未必能足够了解自己心的活动。

所谓“心猿意马”,我们无法做出最有效的选择,往往是因为没有自我觉察内心的活动。觉悟就是认知心这只“猿”的运作规律,并且把握这些规律。

觉察,觉悟。

自觉,觉他。

佛家说,如实观照——“觉”是“悟”的前提。

正所谓:起心动念已决胜负!

觉悟其心才能善用其心。

【绝招】

从前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贼王,传说他身怀绝招,常常能在一些看似绝不可能逃脱的境地中安然脱险。

贼王生有一个儿子,很想学他的绝招,他却怎么都不愿意教。

最后经不住儿子反复的哀求,他答应儿子把自己的绝招传给他。

不过他对儿子说:“这个绝招我教你是教不会的,只有自己去体验才能掌握。”

有一天,贼王把儿子带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并且让他躲藏在某个角落。然后,贼王跑到外面去大喊“有贼”。他儿子吓坏了,在家丁们的追逐下东奔西跑,终于从一个狗洞里钻了出去。

儿子狼狈地逃出去之后,找到父亲,不解地质问他:“为何要用这种方式陷害自己的儿子?”贼王对儿子说:“你不是想学绝招吗?

这就是我的绝招,现在你已经学到了。”

贼王的本事确实没办法按常规的方式来教,因为根本没有标准套路、一定之规。

我们常说“狗急跳墙”。狗平时是不会跳墙的,被逼急了,逼到墙角没有退路时它也可以超越平时的自己跳上墙。

人也一样,往往要被逼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时,才会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很多人的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

内在的潜力被逼出来,就会创造出外在的机会。只是要真正发挥潜力,每个人都会激发自己独有的绝招。

所以,绝招就在你自己身上。

潜能就是你真正的绝招。

【开心(一)】

中国的汉字是很奇妙的,在字词中蕴涵了很多生活的哲理。比如“开心”这个词就告诉我们开心的秘密是什么。

“开心”的字面意思直观地告诉我们开心的方法——打开你的心,你就会得到开心。

反过来说,不开心、不快乐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没打开。

据说某一天,上帝和天使们召开了一个会议。上帝说:“我要把幸福和快乐的宝藏埋藏起来,埋藏在最隐秘的地方,不要让人们轻易找到,因为太容易找到的东西他们就不会觉得珍贵,就不会好好珍惜。可是,你们谁可以告诉我,藏在什么地方好呢?”

其中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最高的高山上、密林的最深处,这样人们就难以找到。”

上帝摇头说:“高山、密林现在对人类来说已不是什么挑战,他们不是经常征服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吗?”

另一位天使出主意说:“把它藏在大海深处最深的海沟里,这样就比较不容易被发现。”

上帝还是摇头:“人类现在潜水的本领也越来越大,这个也不算是真正的挑战。”

许多天使都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是上帝都不能真正满意。

最后,有一位天使说:“我认为,还是把幸福快乐的宝藏埋藏在人们的内心吧,因为他们总喜欢向外去寻找、去征服,从来不会想到向内去挖掘幸福快乐的秘密宝藏。”

上帝说:“好,这才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是一颗“开心果”,只是在外面包了一层壳。

要开心,就要打开这层壳。

把心打开,向内发现,所有幸福快乐的宝藏就在里面!

把心打开,向内发现,所有幸福快乐的宝藏就在里面。

【开心(二)】

很多时候,我问其他人:“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对方在思考片刻之后,常常回答:“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过得开心就好。”

然而,如何可以过得开心呢'有些时候,我们开心不了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什么满意的成果,所以没什么值得开心的。其实,开心是针对过程,而不是针对结果的。结果很短暂,而过程很漫长。

而且,当你在过程中开心的时候,其实往往能帮助你取得好结果。

在一次训练中,有一位学员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师,我常常觉得不开心,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如何才可以活得开心?”

老师的回答是:“你不开心,通常都是你没让别人活得开心。”

你要开心,你先让别人开心,先让这个世www.aizuci.com界开心,你就会开心。

你要赢,先让你的员工赢,先让你的客户赢,你就会赢。

中国的文字在表达上是很准确的,同时蕴涵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比如,关于“快乐”这个词,钱钟书就解析过:“‘快乐’的‘快’字已经决定了乐的本质——乐是很快会过去的。”

我想补充的是:乐也可以很快再来,如果你愿意的话。

因为,开心和快乐,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

【开心(三)】

然而,如何让自己开心呢?有一篇文章总结了几条开心快乐的原则:把你的心从憎恨中解脱出来;把你的头脑从担忧中解放出来;简单地生活;给予更多;索取更少。

对于上述这几点,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如下阐释:我们憎恨谁,本质上就变成为谁而活!为别人而活的人当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开心,因为我们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憎恨了。

担心太多则自己吓自己,自己跟自己内耗,因为对未来的担心而错过当下的快乐。能搞定的事根本无须担心,搞不定的事担心也没用。

简单地生活即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就好像《菜根谭》中所说的道理:“嚼得菜根,百事可为!”实际上,太多的美味反而破坏了你的味蕾,久而久之,什么美食都难以给你带来味觉上的享受。我们能够购买任何食物,却买不到最好的胃口。“平平淡淡”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我们保存味蕾的纯洁性,从而保存了品尝各种美味的可能性!

给予更多,索取更少。这是相辅相成的一对。违背这一点,我们就会因为贪婪而背负沉重的包袱,再也无法品尝原本美好的生活!

有位同行跟我分享说:心是个口袋,东西少装点叫心灵,多一点叫心眼,再多一点叫心计,更多就叫心机。

简单就是开心。

开心,其实就这么简单!

【看法】

有位员工开会时从来不愿意发言,总是躲在角落里。

领导问其原因,他说怕讲不好,别人会对自己有看法。

这样的事情很常见。

其实,深究一下我们会发现,“担心别人有看法”,准确地说,是担心别人对自己有负面的看法——如果别人对你是正面的看法你会担心吗?

怕自己讲得不好而令别人有看法,其实是假设了:如果自己讲得好,别人就会没看法;自己不发言,别人就没看法。实际上,无论你讲得好或者讲得不好,别人都会有看法,甚至你不发言,别人还是对你有看法。

可以这样说,无论你怎样选择,别人都会有看法。

看法是人家的,你决定不了。你可以决定的是,你自己要做什么。我们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帮我们改进,但这绝不等于为别人的看法而活。

我们对于别人“看法”的看法,其实反映了我们与人相处的态度。

有时候我们觉得别人重要而自己不重要,就变成为别人的看法而活,别人的看法就成为自己要活得更好的障碍。

而另一些时候我们觉得自己重要而别人不重要。这样又变成走极端,变得自我中心,我行我素,肆无忌惮——太在意自我,你自己就变成与别人交往的障碍。

不必非黑即白——如果你能明白自己重要,同时别人也重要,你就可以跟“看法”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

别人的看法就成为我们要活得更好的障碍。

【老板与总裁】

“老板老板,老板着脸;总裁总裁,总是裁人。”

这是我曾经收到过的一条短信。

粗一看,只是调侃之词,细想想,也蕴涵某种意义。现代的短信好像古代的民谣,往往揭示一些真相。

这个短信反映了很多领导者的习惯管理模式。

“老板着脸”,代表很多管理者的工作表情。究其原因,多半认为这样才有威信,才能服众。

“总是裁人”,说明只能靠解雇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说明管理者在解决用人的问题上手法单一。曾听到一些管理者无奈地说:“很多人招聘的时候看上去像个人才,放到企业一用就变成了庸才。”

这样的做法其实潜在的想法是:“我没有问题,是我使用的人有问题,所以只需要换掉下面的人就好了。”

然而,这样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换人是企业必要的手段。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换掉一些不适合的人。

有时候,我们真正需要换掉的,是我们用人的观念!

老板老板,老板着脸;总裁总裁,总是裁人。

【理由与借口】

英国教练莫里根用这样一种技巧来帮助她的客户,每当对方使用“理由”一词时,她会让对方换成“借口”一词。

“理由”的含义是理所当然,应该的、必然的。

“借口”的含义是一个托词,一个逃避结果的说法。

从“理由”到“借口”,不仅是表达上的转换,更是心态上的调整——从逃避到面对。

【这位教练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奥运会400米银牌、欧锦赛与英联邦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得主罗杰·布莱克患有心脏病。在罗杰整个职业生涯中,他的病情一直是个秘密,只有他的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知情。

“我不想小题大做。”罗杰说,“如果我失败了,’我不想以此为借口。”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因为,当你有时间找借口的时候,你就没有时间找方法。

而且,当你愿意去找方法的时候,往往你已没有必要再找借口。

【领导】

领导,领袖加导师。

领袖——管理,带领。

导师——训练,学习。

换句话说,企业领导不仅是带头人,同时也是教育者,教育员工工作的技能乃至做人的品德。

企业不仅是员工工作的地方,也是员工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企业领导不仅是带头人,同时也是教育者,教育员工工作的技能及至做人的品德。

现在管理界有很多人在推行企业学校化,领导导师化,以教代管或者以教促管成为一种潮流。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说:“未来最好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他还说:“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在商场的逆水中行企业之舟,不进则退。

所以,好的企业不仅要有经营的功能,也要具备学校的功能,要具备支持员工学习的氛围和文化。繁体的“导”字的构造是上面一个“道德”的“道”字,下面一个“方寸”的“寸”。意思是领导者不仅要有“术”,更要有“道”。“道”在哪里呢?就我们的方寸之间,在我们的心态之中。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这样说过:“企业教育员工很贵,但是不教育的话,代价更贵。

教育员工不仅是把他们派送到学校和培训机构,因为这些机构只是外力,代替不了企业领导者每天面对员工的工作。企业领导者自身要具有教育员工的意识,也要掌握既领且导的双重能力!

是为领导者的责任和境界。

【龙与虫】

很多年前柏杨就说了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这句话是批评国人欠缺团队合作精神,没有共赢的意识,没有协作的态度。

把龙变成了虫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内耗。

也有这样的说法:有很多人上班一条虫,下班一条龙。

这话形容的是很多人上班混日子,下班才活出自己。

在这里由龙变虫的,是对工作的看法。很明显,工作的地方成了监狱,离开工作间就像监狱放风一样。究其原因,也许是缺乏追求理想的激情;也许是有追求却觉得自己影响不了环境,既然影响不了环境,就在这个环境里混天过日吧;也许是没有工作的敬业精神;也许是缺少责任心;也许是觉得回报不值。

总之,这种情况背后隐藏的是把生活与工作对立的心态。

然而,如果真的是这样,这种人生也未免太惨了。因为按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算,这样的人生差不多三分之一部等于是坐牢。

龙和虫其实是互动的关系。

龙可以转变成虫,虫也同样可以转变成龙。我们看到某些人虫的一面,不需要否定他身上龙的一面;我们看到某些人龙的一面,也可以接纳他身上还存在虫的一面。

可以说,龙和虫代表我们身上存在的两面性。正如西方的谚语所说:“每个人都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有内耗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有混天过日的一面,也有敬业工作的一面。只不过,我们选择每天活出哪一面。

是龙还是虫,若要如何,全凭自己!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忙(一)】

“忙”:“心”+“亡”。

如果善于聆听,你会听到“忙”字背后的种种含义。

某些人遇到他觉得不重要或者不感兴趣的事情或人,就会说自己很忙。其实这就是一种心亡,因为他的心在别的他觉得值得的事情上。

比如,当有人常常对你说他很忙的时候,也许只是代表你没有他所忙的事情重要。

还有,如果你的另一半老是跟你说忙的话,你也许应该考虑提升你的竞争力了——因为显然,有些事物比你更有吸引力。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忙”是一种炫耀。

比如当我们跟别人说“我很忙”的时候,其实是告诉别人说“我的企业生意好”;或者在是显示“没有我很多事情就搞不掂”,我是如此重要,所以不得不忙。

忙在这里成了一种委婉的自我推销的手段。

对于某些人来说,“忙”说明他已沦为一部做事的机器。

这类人日复一日地扎进事务性的工作,已经迷失人生的方向或者忘记欣赏身边的风景,在忙忙碌碌中无心感受生活的乐趣。

这也是一种心亡。这种“忙”通常会牵出另一个字——“累”。

身体可以忙,心不能亡。

我们可以因为梦想而忙,但不能因为忙而失去梦想!

【忙(二)】

让我们从自我发问的角度再来感受这个“忙”字。

从目标的角度问自己——忙来忙去,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

忙的意义何在?

从体验的角度问自己——忙的感受如何?忙得开心吗?享受这种忙吗?

从学习的角度问自己——从忙中我学到什么?发现自己什么t我要学到什么才可以不忙?

从成果的角度问自己——忙来忙去,效果如何?忙出什么结果来?哪些忙是有效的?哪些忙又是无效的?是否无事忙?瞎忙?

从效益的角度问自己——我所忙的是否是最有价值的事?最值得我去忙的又是什么事?

从授权的角度问自己——我忙的事是否真的需要自己去忙?可否让别人来帮忙?如何才能让别人愿意来帮忙?

从激励的角度问自己——如何才能让别人愿意来帮忙?帮好忙?

从可能性的角度问自己——除了忙是否有别的选择?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问自己——我是为自己忙,还是为别人忙?我愿意跟谁一起忙?谁又愿意我为他忙?

从时光穿越的角度问自己——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岁月真的可以回头,我还会选择曾经那样忙的日子吗?

最后从珍惜的角度还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又会选择忙些什么呢?

【冒险】

有一个企业招聘者在招聘时间应聘者一个问题:“你人生所冒的最大的险是什么?”招聘者想以此来考察应聘者的自我挑战心态。

答案千奇百怪。有人是参加了从万米高空跳伞;有人是在街上追了一个陌生女孩;有人是炒股;有人是结婚;有人是换工作;有人是离开家乡到深圳打工;有人的答案竟是自己安装了一个插头。这些答案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人生百态。

有人冒险成功,有人冒险失败。有人因而拒绝冒险,有人从此爱上冒险。

吉利的李书福在20世纪90年代就想造汽车。他向主管部门申请造汽车,但人家说:“你去造汽车就是自杀!”而李书福说:“就给我一次自杀的机会吧。”今天的事实证明,李书福的冒险是成功的!

【有一首关于冒险的诗是这样写的:】

当你大笑时,你在冒表现得傻的风险当你哭泣时,你在冒被称作脆弱的风险当你帮助他人时,你在冒牵涉到他的危险当你表露感情时,你在冒暴露真实自我的风险当你把你的思想和梦想展示给人们时,你在冒被称作天真的风险当你付出爱时,你在冒得不到爱的回报的风险当你生活时,你在冒死去的风险当你希望时,你在冒绝望的风险当你尝试时,你在冒失败的风险但是,你必须冒险因为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去冒险……无限风光在险峰。

人生就是一场攀登,每上一级台阶都可能看到完全不同的风景。

你可以选择留在山脚的大本营,很安全地等待别人归来讲述攀登过程的感受;也可以攀登到一半,把照相机交给继续攀登的朋友:在山顶帮我拍几张照片做个纪念;也可以自己亲自爬到山顶。

总之,你愿意冒怎样的险,就领略怎样的风光!

而且,如果我们能不断提升登山的能力和装备,就能在领略风光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

【命运】

“命有定数,运可以转。”这是电视剧《暗算》里的主角钱之江说的。

有一位企业家说:“我信命,但我只信好命。”

贝多芬通过《命运交响曲》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学习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后来她还出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这本书激励了全世界无数读者。

双目失明是她的“命”。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她的命运就只不过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坚强毅力转变了自己的“运”!

袁了凡的故事中说:他曾经被预言只能活53岁。由于别的事情的预言都得到了准确的印证,所以他相信关于寿命的预言,认定活到53岁就是他的命。

后来一位长者点醒他:命运是可以通过行善改变的。了凡真的按照长者的指点去生活,后来他的寿命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言。

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可以调整心情;我们改变不了季节,但可以加减衣服:我们改变不了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归根到底,我们改变不了事件本身,但可以选择我们面对事件的态度。

【门槛】

人生有很多门槛。

看得见的木制的门槛,看不见的各种材质的门槛。

学历是找工作的门槛,所以千军万马闯独木桥;语言是出国的门槛,所以无数人考托福、雅思;房子是结婚的门槛,所以很多人甘当房奴;身体有时候是成功的门槛,所以滋生潜规则。

若干年前,我入职一家外资企业业时,顶头上司教导我:“你来到这里要经历很多关,同事是一道关,客户是一道关,老板也是一道关。你要过得了这些关才能在公司站稳脚跟。

她所说的“关”不是公司管理上硬性规定的制度,而是工作中人际交往自然形成的关口,也就是门槛。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而我这个上司的说法让我自然地类比出这样的句子:“他人是你的门槛。”我们迈过一道道他人的门槛,赢得在公司里或者江湖上属于自己的位置。

很多时候,自己也是自己的门槛。

往往最难过的关是自己的这一关。能迈过自己的门槛,也就能迈过别人无数的门槛。

而所有的门槛其实都含有开和关双重功能——门槛门槛,迈得过的是一扇门,迈不过的就是一道槛。

门槛门槛,迈得过的是·扇门,迈不过的就是一道槛。

【磨炼】

古话说:“事上磨,境上练(炼)。”

在千差万别的事情和千变万化的境界上磨炼,人才会成才。

【有一个“石头的故事”就告诉我们磨炼的意义:】

从前有一块石头被雕刻师一分为二,他打算把这两块石头雕刻成佛像及门槛石。他先选择了其中一块雕刻,刚开始的时候这块石头就不断地喊痛。最后雕刻师放弃了这块石头,选择了另一块。虽然这块石头也很痛,但是它咬牙坚持着。几个月后雕刻师把它雕刻成了佛像,而另一块石头,雕刻师只用四刀把它处理成门槛石。后来,每天都有人踩过门槛石去朝拜佛像。门槛石很不服气地说:“我们是同一块石头的两半,为什么你天天受入朝拜而我每天被人踩在脚下?”佛像说:“那是因为我经历了千万刀的雕琢,而你只挨了四刀!”

雕刻师说:“最好的雕像,挨刀最多。”

中国俗话也说过:“玉不琢,不成器。”

英雄往往生于苦难、长于苦难,苦难是一把刀,成长为好刀过程中最好的磨刀石。

如果你愿意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合理的要求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炼。”

(凡事皆有利于我——因为就算是苦难,也是上天想要成就我们时送给我们的一份磨炼,一份含有深意的礼物。)在千差万别的事情和千变万化的境界上磨炼,所学才会真正为自己所拥有。

【目标与目的】

有一天晚上,一位北方的朋友发短信问我:“目标与目的如何分别?”

我回他短信说:“长远目标和短期利益之分。”

我认为,目标是指长远的追求、理想;而目的是当下的好处、这一刻的利益获取。

说到目的,往往让人联想到功利。我们习惯说某某人目的性强,就是说这个人急功近利。

记得有一法师语录中说:“人生不可有目的,但要有目标。”

我的理解就是,做人不要太执著于蝇头小利,但要有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太执著小利则短见,而没有理想,又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比如,孟子见梁王。梁王日:“君与我有何利?”孟子曰:“何必日利,亦有仁义乎。”

梁王说的“利”就是目的,是短期利益和好处;孟子说的“仁义”,就是人生的追求和理想。

利与仁义,代表两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不明白长远目标,短期的利益也许并不一定能够真正拥有。

所以,用目标指导目的,而让目的服务于目标。

【难】

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曾经教给我一段好像是顺口溜似的励志短诗,因为其朗朗上口,所以我至今还记得。这首诗共四句: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

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困难究竟“难”还是“不难”,在于你如何看待困难和你自己。

你如果看这个“困难”很强大,自己很弱小,那么“困难”就会变得真的很难;你如果看待自己很强大,而“困难”不可怕,那么困难就不会那么难。

我们很多时候在困难面前轻易放弃,就是高估了“困难”而低估了自己。

就如英国的谚语所说:“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你遇到的困难其实别人也会遇到,你的企业遇到的困难你的对手往往也会遇到。

成功往往就在于谁在困难时能够多坚持一点。

而且,越是困难的事情,在成功之后你越是能享受到那种成功所带来的喜悦!难受的另类解释就是:艰难之后才拥有真正的享受!

有时候困难也是一种趣味。

就好像玩电子游戏的高手,感觉难度太低的游戏其实没啥意思。

郭富城在他做的一个广告里说:“因为难,才好玩。”这是对困难的另一种态度。

他还说:“我喜欢玩。”

困难像弹簧,肴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能干与肯干】

能干,指的是具备好的技术和方法。

肯干,指的是拥有好的意愿和态度。

既不能干又不肯干的员工是团队的负债和黑洞,技术与态度两方面都需要提升。

光能干而不肯干的员工是团队中的危险品,因为能力本身是中立的,可以干好事,也可以干坏事。能干的员工的能力可以用来帮助企业发展,也可以用来算计得失、斤斤计较,对于这类人需要管理者有很好的领导艺术。

只肯干而不能干的员工是团队中的潜力股,目前有欠缺,加以培养,长远来看会有良好的表现。

既能干又肯干的员工是团队中的资产,值得给予空间让其好好发挥。

有人喜欢用能干的人,有人喜欢用肯干的人。

当然最好能拥有既能干又肯干的人。既能干又肯干的人可遇而不可求,需要我们有魅力去吸引,有耐心去培养。

其实,能干与肯干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转换的。

能干与肯干是企业里辩人、招人、用人、培养人的两个方向。

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超越的两只脚,一步一步帮助我们迈向目标!

> 开心辞典-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智能推荐

相关经典句子

推荐经典句子

重点栏目推荐

| 好句子大全经典句子
爱组词网 爱组词大全

© 2017 爱组词网 azuci.com 组词词典,在线组词,多音字组词,好词好句子摘抄,词语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