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辞典经典语录摘抄
【信(一)】
《岁月神偷》里吴君如扮演的角色还反复重复着另一句粤语台词:“做人总要信!总要信!”
信什么?她的话没说完,完整地说应该是:“人总要信有美好未来。”
这个说法代表她的内心里不愿认命——哪怕世间有那么多自然灾害、人世险恶,还是要信。
这个“信”字与前面的“佳”字是一脉相承的。
她所信的,就是历尽无数的“难”之后,总会有“佳”的那一天。
信——生活要有信心,有信念。
正如这部电影的宣传片开头的字幕所表达的:那是个靠信念支撑的年代。
好像总是这样,越是环境艰苦的地方,信念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很多传奇故事里,人们就是为了一个信念活了下来。
强者强自内心——真正的强者不是拥有外在的武力,而是拥有内在坚定的信念。
其实,“信”是一辈子,“不信”也是一辈子。
逝者如斯夫,岁月不停留。
问题的关键在于:“信”还是“不信”,对我们的这一生,对于我们一生的目标和理想来说,到底哪个才有帮助!
【信(二)】
相信才看到,还是看到才相信?
看到结果我们才愿意相信原来真的有这种可能存在,还是相信有这样的可能性才让我们最终创造出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个选择至关重要地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按照吸引力法则的说法:要在外部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景象,首先要在内心中、在信念中创造出来。
简单地说,就是你相信什么就吸引什么。
据说,这是古往今来成功者最大的秘密。在这个法则里蕴涵无限的宝藏,因为,这是个心想事成的法则!
这个法则听起来就像阿拉伯传说中的阿拉丁神灯那么神奇!(http://www.yipinjuzi.com)
孩童时代,我们把阿拉丁神灯当做神话来看。原来,在貌似虚幻的神话中竟然寓意了真实的智慧,寓意了成功的基本法则。
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那盏让我们心想事成的阿拉丁神灯,那就是每个人蕴涵的无限潜能!而信念就是那枚灯芯!
只要懂得运用,只要点着那枚灯芯,愿望就能成真,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神话!
【信(三)】
人是自我预言的实现!
我们每天都在把心中对自己的预言变成现实,这就是一些训练中常说的“预告事实”。
然而,我们也很容易听到这样的质疑:我已经“信”了,可是我想要的结果并没有实现啊?
如果你“信”了还做不到,说明你“信”得还不够。或者,你真正相信的,其实就是“我做不到”。
在“信念”与“成果”之间,还要有行动,行动是信念的延伸。
真正的信,必然会外化为具体的努力和行动。
沿袭上一篇文章的比喻:信念是灯芯,潜力是灯油,而行动就是点燃的火柴!
反过头来说,如果“信”了之后只是等待结果发生,说明这种“信”只是相信外部环境,而不是自己的潜力。
这也是一种“信”。只不过是相信不劳而获,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信”了之后自己采取行动才是真正相信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是创造一切的源泉。
求人不如求己,自助者天助!
信,不是信外面的什么事物或者某个权威,而是信自己内在无限的潜力!
信念是灯芯,潜力是灯油,而行动就是点燃的火柴!
【幸福(一)】
有幸来过,有福度过。
这是对幸福的一种理解。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件幸事,而度过这一生是一种福气。
有一次,在深圳参加了一个关于幸福的读书会,大家纷纷分享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
有一位恋爱中的小伙子说:“幸福是一种感动。”
有人说:“有信仰的人最幸福,专注工作的人也很幸福。”
还有一位IT行业的人士说:“原来以为要追求幸福,现在知道要发现幸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幸福原来就在那里等着你。”
一位喜欢思考的男士说:“幸福很简单,幸福也很短暂。”
一位学佛的朋友说:“从学佛的角度说,好境界坏境界都是好事,用平常心面对,坦然就是幸福。”
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分享过去和现在:“我们那个年代追求又红又专。刚工作时30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省吃俭用一年还能存300元,我觉得自己积攒了一笔财富,所以无比幸福。而现在就算拿到3000元也感觉不到幸福。”
一个年轻人说:“活着就是幸福。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人在挨饿、在战火中,我们比他们幸福。”
一个女孩子总结说:“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是一种自我满足感。”
另外一人对她的话进行了补充:“幸福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呢?我觉得幸福是包含了对物质的一种精神满足感。”
一位网友在我的微博上留言说:“幸福,来自比较,也来自不比较;幸福,因为拥有,也因为没有;幸福,来自相同,也来自不同。”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
亲爱的读者,你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用读书会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们幸福的时候就珍惜吧,路过别人的幸福就为他们祝福吧!”
【幸福(二)】
说来也巧,在参加这次读书会的早上,一个朋友发给我的短信的主题也是幸福。
【他的短信上说:】
几乎所有人都在追求幸福,而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在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在别人眼里。所有人生的烦恼是自己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也许我们就活在幸福中,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读书会还分享了另一个主题:我最幸福的事。
一位女孩说:“过生日,很多朋友陪我唱歌、吃蛋糕,最幸福了。这是最近刚发生的。”
一个男孩说:“谈恋爱时,我和女朋友同时给对方发短信,发的是同一句话:‘我想你了。’这种心灵相通的感觉最幸福。”
一位先生说:“中学时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拿去给父亲看。父亲看完对我说:‘你长大了。’那时很想落泪,内心觉得很幸福。我可能一生中幸福的事不多,所以一提到幸福,我就想起这件事。”
一位企业高管说:“我有一次考试成绩排第四名。那时的做法是考试成绩好的会站在车上到各处游行,而前三名会戴大红花。经过我们村时,前三名中的一人把红花给我戴上,说‘你父母会看到的’。
我想也是,就接过红花。果真很多多亲都看到了并恭喜我父母说:‘你儿子真厉害。’父母非常地骄傲,我也很幸福。”
一位软件工程师说:“我觉得合一就是幸福——心里想的和做的一致。”
一位专业人士说:“谈不上最幸福,我有很多幸福的时候,总之,达到目标的我就觉得幸福,因为这些目标都是我要的。”
而且,大家几乎一致同意,参加这个读书会是幸福的。
记得有一次看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说:“以前幸福是很简单的事,现在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读书会是简单的,也是幸福的。
【幸福(三)】
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哈佛幸福学》。
仅从书名我们就可以看出:幸福是一种学问,而且是人生的大学问。
范伟在一部电影里有几句台词是这样讲的:“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身上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他的逻辑是:天冷了,你有棉衣,我没棉衣,你就比我幸福。
这些话很通俗实在,容易引起共鸣,所以广为流传。但细究起来,话里隐藏的其实是和人比较的心态。一本叫《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的书里说道:“和人比较,你会发现自己很悲惨。”
所以,我想试着把这种说法改变一下,以此来探讨关于幸福的学问。
第一种改多音字组词变:“天冷了,你有棉衣,我没棉衣,我还比你幸福。”——这种人的精神力量足够强大,他的幸福不需要物质来衬托,幸福取决于他自己而不是棉衣。
第二种改变:“你有棉衣,你可以幸福;我没棉衣,我也可以幸福。你有棉衣,有物质,值得幸福;我没棉衣,但还拥有生命,我也可以幸福。你幸福你的,我幸福我的。”——这种人洒脱豁达,幸福不需要跟别人比较。
第三种改变:“你有棉衣,我不羡慕你,我祝福你,你可以因为我的祝福而更加幸福。”——这种人有气度,有智慧。爱人者,人恒爱之。钱是越赚越多,爱是越给越多。天理循环,你给出去的幸福迟早会回到你自己身上。
幸福,跟我们的看法有关。
我很欣赏读书会主持人的说法:“幸福不在外面,不在房子上,不在车子上,不在别人的笑容上,而在你的心里。如果一个人不懂幸福,给什么他都不会幸福;如果一个人懂幸福,他始终都会幸福。”
【学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毛主席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习是我们进步的方式。
活到老,学到老;进一步说,学到老,才可以活到老。
不学习,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将失去竞争力。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学习已成为我们生存的基本技能。
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从比我们强的人身上学,也可以从比我们弱的人身上学;从朋友身上学,也可以从对手身上学;可以向老年人学习他们的经验,也可以向小孩子学习他们的纯真。
我们可以向自己学习——从自己的成功中学,从自己的失败中学;从行得通的地方学,从行不通的地方学。
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学,也可以在课堂外学;可以在书本中学,也可以在生活中学。
“学习”这个词包含“学”和“习”两层不同的意思。
学习,学习,学完之后要习。
在习中学——习是学的另一个层面。
当我们愿意去“习”的时候,代表我们不止满足于概念上的明白,而是还要实践。
学而且习,知行合一。
“学历”这个词在现代人的概念当中往往简单得等同于一纸文凭:几句陈述句加上一枚钢印而已。
而“学”和“历”其实是两层意思:“学”是学习,“历”是历练。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有一句台词对此有一句很好的表达:“学在军校,历在战场。”
“历”不能代替“学”——“学”是学习,是吸收他人的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系统地学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学”也不能代替“历”——“历”是实践,是行动。“历”是“学”的延伸,最好的学习是在做中学。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人的智慧是好的,但他人的智慧是由他人的经历得来的。如果我们直接照搬过来,难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别人的东西在你那里是否行得通,还需要靠不断的“历”来检验、来印证。
实践出真知。
四川俗语说:“挑水要到井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事非经过不知难——那一纸证书无法完全取代历练的作用。
英国作家伏尼契笔下的意大利青年亚瑟,在经历13年南美流浪生活的磨难之后说:“那现实的地狱校正了我对假地狱的想象。”
残酷的现实经历让他从斯文的大学生亚瑟蜕变为坚强老练的革命者牛虻。
阅历是人生的财富,是社会大学颁发的具有更高含金量的文凭。
世上那么多精彩的人和路,都需要我们去“学”和“历”。
【学问(一)】
通常,如果某人知识渊博,我们就会说他很有学问。
而在这里,我所说的学问是:学会问问题。
善问问题是另一种学问。
“很有学问”是代表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会发问”是代表通往未知知识的途径。.
这里的“问”是请教、求知,而不是盘问、审问、质问,更不是用问题去挑衅、刁难别人。
【通常人们不愿提问往往因为下面的原因:】
一种情况是不敢问,怕被拒绝,怕人家笑话自己为什么会问出这么低档的问题。其核心是觉得面子比学习更重要。
另一种情况是觉得问了也没用,别人也不知道。这是一种判断。
还有一种是放不下自己的身份,觉得自己去请教别人尤其是身份不如自己的人很掉价。但是,不如你的人只是某方面不如你,而另一些方面有可能比你更强。孔子不也向小孩请教过吗?所以他才总结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关键在于你要能够不耻下问。
老人也常教育孩子,如果到陌生的地方要多向当地人了解情况。
他们总结说:“嘴巴下面就是路。”意思是,只要你善于动嘴去询问别人,就算在陌生地方也能找到路。
这里的路不仅是柏油马路、乡村公路或者羊肠小道,也是指每一条人生路。
【学问(二)】
不仅问别人,也要学会问自己。
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学习对象,问自己又是另一门学问。
问自己是反省,是反思,是自我总结和自我学习。当下很流行的“清晨六问”和“静夜六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清晨六问——】
(1)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2)我今天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3)今天我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4)我今天准备学习哪些东西?
(5)今天我准备在哪方面进步一点点?
(6)今天我如何使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开心?
【静夜六思——】
(1)我是否实现了今天的目标?
(2)我今天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3)我今天学到了什么?
(4)我今天哪方面做得不够好?
(5)我如何做得更好?
(6)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
很多企业用这些最简单的问题帮助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
柏拉图说:“有时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得到答案,意味着我们的思维画完一个完整的圈,打上一个结束的句号。答案在带给我们思维安全感的同时也让我们形成一种封闭——有了答案我们往往就停止继续探索。
好是更好的敌人!我们往往停留于好而失去了更好的可能!
学会不断地问自己,就是学习不断地自我超越,永不止步!
【学问(三)】
给人一条鱼,只是养活他这一餐。
让人学会捕鱼,才可以养活他一辈子。
“学问”这个词对领导来说,意味着不仅要适时给予团队答案,同时也要学会以提问去启发团队。
善问问题,是因为相信对方心中本来就有答案,或者通过努力能够自己找到答案。
问题的提出者也应该是问题的解决者,解铃还须系铃人。
善问问题,才能做到真正授人以渔!
惠普的老总在办公室里贴了一幅字,上面写着“请带着答案来找我”。
太多的员工习惯于去老总那里寻找答案,因为他们把老总看成无所不能的答案提供者了。老总之所以成为老总,往往是因为有其过人之处。但老总也不是全知全能的神,而且老总的答案也未必是唯一的最好的答案。
不是不可以给答案,而是不简单地给对方答案。否则,很容易剥夺对方思考和学习的过程,让对方养成依赖的习惯。
在我们给予答案之前,最好让对方自己先思考过。这样,才能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终生捕鱼的能力。
哈佛大学领导力方面的专家隆纳·海菲兹博士曾经总结说:“好的领导会问正确的问题。”
因为,用众生的智慧才能真正解决众生的问题。
前提是,我们要相信众生皆有智慧!
【养(一)】
有人养小猫小狗;有人养花花草草:有人养鱼,有人养鸟;有人养颜,有人养生;有人养家糊口,有人养猪致富;有人高薪养廉,有人修心养性;有人养儿防老,然而,养不教,父之过;有的人好养,有的人难养,有的人娇生惯养;养精蓄锐或是养尊处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皇帝把自己的宫殿叫作养心殿;孟子说:吾养吾浩然之气:好习惯靠养,坏习惯也靠养;健康靠养,生病也靠养——你的疾病也是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的。
《养字经》云:“忍”字养福,“乐”字养寿,“动”字养身,“静”字养心,“学”字养能,“勤”字养财,“爱”字养家,“善”字养德。
一物降一物,一物养一物。
一种选择养出一种相应的境界。
每天,我们都在“养”不同的东西。不同的选择,养出不同的人生!
【养(二)】
电视剧《经天纬地》中,丝织厂的掌柜尚达志问他请来的账房吕先生:“人家说在商言商,而我经商十余年一点生意经没学会。每当遇事总想到少年时在书院里所学的圣人之学,我是否根本就不适合做生意呢?”
吕先生回答说:“商人也分三六九等。下等的商人在争利,他们轻义重利,成天尔虞我诈,算计他人。这样的人害人害己,迟早会踏上不归之路的。中等的商人在取利,他们随波逐流,行事中庸,八面玲珑。赚时多赚,赔时少赔,最终也能积攒些家业。大部分商人都是这样的。上等的商人在养利,他们重义轻利,先做人再行商,先积善缘再结善果。最后自然是水到渠成。”
最后吕先生对尚达志说:“您就是这种上等的商人。”
争利、取利、养利,对待“利”的方式,决定了商人的等级。
对照今天,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有多少商人是在“养利”呢?
【“养”字背后是耐心——耐得住暂时无利的寂寞过程:】
“养”字背后是远见——看得到终有回报的公平结局。
我突然联想到一些善品茶者所说的:“茶壶也要养。”
会养壶的人,精心将壶用好茶细细地养。假以时日,壶就可以达到就算是注入白水亦有茶香的美妙境界。
而吕先生所说的上等商人养利的过程,不就像是茶客养茶壶吗?
上等商人用心于“义”,久而久之,那种淡雅的茶香——也就是“利”的回报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
上等的商人用心于“义”,久而久之,那种淡雅的茶香——也就是“利”的回报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赢(一)】
我们都想赢。赢得事业的成功,赢得家庭的幸福。
那么,如何去赢呢?
赢的构造比较复杂,它是由一个“亡”、一个“口”、一个“月”、一个“贝”,以及一个“凡”字组成,代表我们要“赢”就必须具备诸多元素。
我们先来看看位于最上面的“亡”字。
一种说法是“亡”代表牺牲精神,要赢就要有牺牲的勇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狭路相逢勇者胜。
进一步说,这个“亡”也代表舍得、付出的意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吃苦中苦,焉为人上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多少,收获多少,毫厘不爽。
付出物质,付出精神。
付出时间,付出精力。
付出关心,付出爱。
有人说:“在你成功前看看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就知道你最后会取得多大的成就!”
所以,在我们想去赢的时候,首先需要问自己:“我准备为此付出些什么呢?”
【赢(二)】
“赢”字中间的“口”字代表沟通,代表口碑传播。
口碑是最古老的传播载体。而三个口就构成一个“品”——众人的口碑聚集起来就形成品牌效应。
酒好也怕巷子深——这个颠覆性的说法说明,经营中不仅要重视产品品质,也要注重品牌传播渠道。
而品牌,活在众人的口中。
不仅产品,我们做人的品牌也一样。
众口悠悠——群众的评价是一份人品的成绩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世。忘记是谁说过这样的话:“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口碑是更有含金量的品牌指标。
很多理论都指出,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想要人际关系理想,就要学会有效沟通。这个星球不是某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我们需要跟他人和睦相处,需要建立在人们心中的好口碑。
我们通过“口”的作用,通过跟别的“口”的互动,创造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品牌,进而创造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
所以,要想“赢”,就要提升“口”的能力,提升沟通的能力。
想一想,QQ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因为这只小企鹅提供了沟通,提供了交流,提供了情感的互动。
QQ的成功告诉我们:创造沟通其实就是在创造财富!
【赢(三)】
“赢”字左下角的“月”代表日积月累,也就是持之以恒的心态。
要想赢,就要有聚沙成塔的恒心,要有水滴穿石的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还记得小时候看到过这样一则漫画故事:】
有一个人要打一口井。他已经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打了好几眼井,实际上这几眼井已经很接近他的目标——地下的水源。可是这个人偏偏在快要成功的前夕认定这里没有水源,所以放弃了。他不断地换地方,做事也算努力,然而缺少的是在同一个点上的坚持。
生活当中也有这样的朋友,频繁地跳槽换工作,然而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因为,“月”也代表时间管理,时间是看不见的宝贵财富。我们并非不可以换工作,但别忘了计算时间成本!
有人说,只要你愿意在任何领域里钻研十年,你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专家。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确实,坚持往往能帮助我们以拙胜巧。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从一个愣头愣脑、傻里傻气、笨手笨脚的新兵,成长为超越无数聪明人的特种部队“兵王”。
靠什么?
就是靠坚持!
坚持,使平凡变得非凡!
【赢(四)】
“赢”字中的“贝”代表钱,古代人们用贝壳作为交换用的货币,在这里也延伸为我们需要的资源。
人脉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客户资源,等等。
要赢就要整合资源,善用资源。
【有一个关于善用资源的经典故事:】
一个小孩想要搬动一盆花,但是因为年纪小,力量不足,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搬不动,于是他伤心地哭了起来。他爸爸问他为何哭,他说:“我已经用了我全部的力量,可是还是搬不动啊!”他爸爸说:“不!你并没有用到全部的力量。因为你还没有用上我的力量。”于是轻轻地把花盆搬走。
我们要赢,有时需要超越自己范围,去运用他人的力量和智慧。
打开信念,别人就可能成为我们力量的一部分。
打开信念,你会发现,资源无处不在!
在这里,我想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我想说,我们不仅要善用资源,更要善待资源。
善用资源,只是代表我们看到运用资源的可能性;而善待资源,代表了我们跟资源建立了良男和女。我们跟资源的关系,决定我们是一次性消耗资源,还是长久运用资源。
知恩图报,还是过河拆桥?决定我们的人际资源是否稳健!
竭泽而渔,还是细水长流?决定我们的环境资源是否悠远!
这样才能让我们不仅赢,而且长胜!
【赢(五)】
“赢”字右下角的“凡”是指平凡的事、细小的事、琐碎的事。
意思是我们去赢的时候不要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要准确。否则很容易造成上不上、下不下、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成功者不是一步登天,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向目标。
正所谓:“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细节是魔鬼。
细节是天使。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我们忽略的小事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做事的品质存在于细节中,做人的品格也存在于细节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亨利。福特在当初应聘福特公司时一无所长,而其他几位应聘者在学历资历等方面都比他更有优势,连亨利·福特自己都认为别人更应该被聘用,没想到最后他竟然是唯一被聘用的。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应聘时他是唯一把地上的废纸拾起来扔进垃圾桶的人。而主持招聘的人恰恰从这件事情中看到了亨利·福特超越他人的责任心,所以做出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录用决定。
这个故事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了。那么我们深究一下,其他应聘者为什么不去拾起废纸呢?我猜测,可能因为这只是谁都会做的小事吧。再说,大学里面又没有教我们应聘时看到废纸要捡起来,大学里教我们的都是那么高级、深奥的专业知识!
一张废纸,再小不过。
然而,正是这件小事成就了未来美国的汽车大王!
从“亡”到“口”,到“月”,到“贝”,再到“凡”。
一个“赢”字,已道尽成功的秘诀!
【志】
志者,士心也。
士:有修养的人。
心:有修养的人的想法、志向、理想、目标。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在教育学生时说:“修身在于明志。”
志不明,修身为何?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先要立志,有目标,有梦想。按现代管理的说法,这就是目标管理。
梦想、行动、成就!
有志者,事竟成!梦想和目标一直是人们获得成功的起点。
子曰:“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志”对每个个体的重要性。
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讲得更为明确:“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虽工百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无所底止。”所有的技艺都是为目标服务的。
关于这方面,现代人也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表达,其实都在讲“志”的重要性。比如:有目标是在活,没目标只是等死。
没目标的人是为有目标的人服务的。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彼岸在哪里,所有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那通常你哪里也去不了;如果你知道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主张(一)】
有主,才有张——有信念、有目标,才会有思路、有方法。
所谓“六神无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没有信念和目标,所有的能力都发挥不了作用。
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潜伏》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地下党的一位领导对刚成为共产党潜伏人员的余则成说:“由于工作特殊,很多时候,你的信念就是你的领导。”
你的信念就是你的领导!
这句话好像黑暗中的一道亮光,充满启示。
我们迷失、迷茫、不知所措,就是因为没有信念、没有目标。
其实,不仅从事特殊工作的革命工作者在特殊环境下需要这样的方向,普通人要创造自己的人生同样需要!
信念和目标比方法更重要。
电视剧中的余则成能面对任何艰难复杂环境,有智慧地解决层出不穷的难题,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他有信念——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时,就会产生力量!
所以,一个人重要的不是他所在的位置,而是他所朝的方向,是他内心的主张。
【主张(二)】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
常常听到一些朋友分享关于选择的案例。
有些是企业中的,有些是家庭里的,也有些是平常人际交往当中的。
他们常觉得矛盾、犹豫,没有主张。
接触多了这样的例子,我发现,大部分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因为他们在短期利益当中权衡,所以难以取舍。
这些人常见的口头禅就是“纠结”、“忐忑”。
其实,我们真能搞清楚自己的终极目标或者核心目标的话,往往很容易做出选择。
基于短期利益,患得患失,失去主张。
基于长远理想,行事坚定,决断简单。
所谓“小人常立志,君子立长志”——小人随波逐流,哪里热门去哪里,所以经常更改目标;而君子有长远目标,并矢志不渝地追求。
这里所说的“小人”,其实未必是道德不好的人,更多是指目光短浅的人;而君子也并非指有多少过人之能,而是志向长远、做事有承诺的人!
在乎一时得失竞争、一日长短,内心难免迷茫。
毛泽东诗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站得高、看得远,你就会找到生命的主张。
【助攻与主攻】
《亮剑》中还有这样一段情节:李云龙的新婚妻子被日军掳去,李云龙召集各部准备攻打日军所在的平安县城。在战前动员中,李云龙说:“你三营长别嘴咧得像荷花似的,助攻改主攻,我一不加入,二不加qiang,一个字,一字之变,要变出杀气来,要给我打出精神头来。”
三营长:“是,团长圣明。”
“助攻”给人感觉是配角,只是来帮忙的;而“主攻”,则给人感觉责任重大,我最重要。不同的角色定位,也带出不同的动力。
在美国电影《冲锋陷阵》中,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橄榄球教练一,说过这样的话:“我还从来没见过报纸为一场比赛失败登出一位助理教练的名字。”意思是主教练权力与责任并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助攻”变“主攻”。
字眼上的改变带来心态上的转换。
李云龙一不加人,二不加qiang,可是改变下属对任务的看法,激发了他的主角意识,也激起对方心中更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实际上,这是八路军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战前动员。通过开战之前对部队的动员,调整好参战部队的士气和精神,激发出最大的潜力,并最终转化成战场上的战斗力。
【助力与阻力】
“助力”与“阻力”,一字之差,完全不同的方向和效果。
在你的人际圈中,谁是你的助力,谁又是你的阻力?
对别人来说,你是谁的助力,又是谁的阻力呢?
态度决定一切。在你对人对己对世界的想法、看法中,有哪些又是你的助力,哪些又是你的阻力呢t怎样选择,能化阻力为助力?
我们平时的选择是助力,还是阻力?
承担责任,或是推卸责任?
自我设限,或是创造可能?
志同道合,或者同流合污?
影响别人,或是被别人影响?
有一位演讲者说:“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企业的动力。”
企业的成功不仅需要加法,也需要减法——增加助力,减少阻力!
经营企业如此,经营家庭、经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自信】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够自信,想提升。因为大家觉得通常一些优秀、杰出的人,外在表现都给人以自信的感觉。如果连自信都没有的人,那就根本都不配成功。
自信常常成为潇洒的同义词。
有一次训练时,一位很年轻的参训者站起来对主持人说:“我觉得自己很不自信,请问你有没有什么方法帮我提升自信?”
主持人没有给他什么方法,只是反问他:“你觉得自己真的不自信吗?”
对方回答说:“是啊,我从小到大都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欠缺,人家也觉得我不自信,所以来学习就是想提升这方面的。”
主持人继续问他:“你肯定吗?”
对方:“肯定。”
主持人:“你有没有留意,刚才你回答我的问题多么坚定、多么自信,你为何还说你没自信呢?”
对方:“是吗?”
主持人:“对啊,你对自己不自信这件事充满信心,怎么说能自己不自信呢?其实你是有自信的,只是把你的自信用在哪方面而已。”
自信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只是你把这种能力用在了相信什么上面。
问问自己,你通常是自信自己行,或是自信自己不行?
无论哪个选择,你要明白,自己原来是那么的自信!
【自律与自由】
通常一听到“自律”,我们在概念上明白这是对的,这是需要的,不过往住在心理上是抵触的,因为自律给人的感觉是被限制了。
其实,律条不是用来限制自己,而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吃饭不过饱,欲望有节制,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人说,你三十岁前善待你的身体,三十岁后你的身体就会善待你,前提是诱惑面前要自律。
路口有红绿灯,保护我们的交通安全。
海洋有休渔期,保护鱼苗有合理的生长过程,避免竭泽而渔!
越来越普及的低碳生活的呼吁,避免我们生存的唯一星球毁灭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些都是人类的自律行为。
我们认为自律就不自由,这是一种误解。
就像一个妈妈教育孩子说:“你可以拥有‘愿意弹钢琴就弹,不愿意就不弹’的自由,不过将来你会失去行云流水般驾驭音符的自由。”
这个说法或许不是那么好理解。
不过等到你真的理解这句话时,你就会明白,自律和自由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可以说,是自律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感悟】
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伙伴,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选择什么样的文字或语言作为每天的表达,也同样影响我们的一生。
好语言,好心态,好习惯,好生活。
人们常说“正言正语正思维”,又说“慎言慎行”。这些话都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用好语言就是善待自己和他人。
语言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这里,我要借助“谢”字的力量——感谢国家的“和”:感谢父母的“养”;感谢师长的“教”:感谢兄弟姐妹、同学、朋友们的“容”;感谢我自己的“志”;感谢他人的“赏识”感谢自己的“经营”。
智能推荐
- 上一篇:心态决定命运-幸福的开心辞典
- 下一篇:闲言碎语,那些说到心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