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道家儒家经典名言名句
【悲母恩重】
世间大地称为重,悲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于彼。(《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世间大地被称为最重的,悲母的恩情比大地还要重。世间须弥山是最高的,悲母的恩情比须弥山还要高。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人,我们的每一个进步她们都欣喜,我们每一个挫折她们也都知道,即使用尽我们的一生都无法报答,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孝顺她们,也像她们一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也会为人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身躯、四肢、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作为孝子就千万不敢使其有所损伤、毁坏,这是孝道的起点。
【欲愿作沙门,先当报父母】
欲愿作沙门,先当报父母。(《法华三昧经》)
⊙想出家,就要先报答父母。
⊙尽孝道也要趁早,越早越好,不要只装在心里,也要让他们感受得到。
⊙饮食及宝,不足报父母之恩饮食及宝,为足报父母之恩。(《不思议光菩萨所问经》)
⊙只用饮食和钱财,不足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在,不远游】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孔子说:父母老了,子女应在身边照顾,如果出去远游,也必须给父母个安顿的方法,不能丢下父母不管,也不能让父母担心。
【慈母在堂,名之为富】
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俗话说:家有一老是一宝。但这个宝不是指财富,有的家庭看到老人没钱就不愿奉养,看到老人有点积蓄就挣着抢着伺候,看了让人心酸。佛陀告诉我们:慈母在时称为富,慈母不在称为贫。母亲就是家里的最大财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孔子说:我们做子女的人,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应为知道父母多了一岁寿又添了一岁而高兴,但同时又害怕,因为父母离人生的终点又近了。事实上,父母的苍老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岱丘子》)
⊙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由此推广到爱别人的孩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鲁定公问:“君主役使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应该怎样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要按照礼来役使臣子,臣子要用忠心来侍奉君主。”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坛经·行由品》)
⊙如同人饮水一样,水是热是冷只有他自己知道;人是否已经得道,只有他自己知道。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成功抑或失败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生活亦如此,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缘分不可强求】
有缘则合,无缘则离。(佛说五-无反复经》)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人与人的聚合或离散是讲究因缘的,缘分是不可强求的,强求的缘分是错误的缘分。无缘的坚持对爱情来说不是执著而是执迷。就像歌词中说的那样:
【今日执著明日后悔】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佛陀)
⊙不要让今天的执著成为明日的后悔,不要让今天的坚持成为明日的眼泪。
【让爱不染纤尘】
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收回,就不会有烦恼。(证严法师)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了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它。
⊙爱是一种给予,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回报的,同理,真正的爱也是无私的,是以能为对方付出感到快乐的,而并不在乎回报和结果。
【五色令人盲】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老子·第十二章》)
⊙老子说:“色彩缤纷会使人眼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关关呜叫的对对雎鸠,相恋在河上的小洲;美丽善良的好姑娘啊,是那英俊少年的好配偶。
⊙爱情应该是两个相爱的人心灵的契合,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不美的人在恋人的眼里也是美的,因为这种美包含了很多,比如怜惜,比如欣赏,再比如爱。所以做真实的自己才可能迎来真正喜欢你这个人的人和一场真实的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
⊙茫茫人海中,你牵过谁的手走过一段心路?谁又牵着你的手一起变老?
【距离产生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给爱情留点空间,这样爱情之树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开出芬芳的花朵。
【相濡以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困在陆地上,相互吐气相互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得悠闲自在。
⊙相濡以沫、天长地久的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也被人们描绘得很神圣,只是爱情是脆弱的,在幸福和自由面前会黯然失色,所以有诗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生活有时很无奈,那些阴差阳错,那些错过使曾经的恋人天各一方,不要认为曾经相濡以沫的鱼儿没有爱过,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会知道。与其守着一份没有结局的爱,不如放手,相忘于江湖,这需要勇气,需要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往事不可追】
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继子·人世间》)
⊙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
⊙人生匆匆数十载,谁会是谁的过往,谁又为谁而停留,现在你又牵起谁的手?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满目山河空念远,莫如怜取眼前人!
【给我一杯忘情水】
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庄子·达生》)
⊙忘掉你没有的,多看看你所拥有的,珍惜它们,你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人。
⊙有人说:“锦上添花是哥们儿,雪中送炭是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兄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是知己。”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周围如果能有几个哥们儿,一帮朋友,一群兄弟,再有一两个知己,那该多好,那怎样做才能得到真朋友呢?2000多年前庄子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与痴共居无利益】
与痴共居无利益,自损及以损他身。(佛本行集经》)
⊙和愚痴的人在一起没什么好处,愚痴的人不仅害自己,而且害别人。
【不交“花友”】
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佛说孛经》)
⊙“花友”就是对待朋友就像对待花朵一样,鲜艳的时候就插在头上,枯萎了就丢在地上,朋友富贵了就依附,朋友贫贱了就离开。
⊙真正的朋友不但是能同欢乐的也是能共患难的。看看在你困顿时,谁依然在你身边支持你,你就知道谁真的把你当做了朋友。
【学者求友】
湛堂日:“学者求友,须是可为师者,时中长怀尊敬,作事取法,期有所益。或智识差胜于我,亦可相从,警所未逮。万一与我相似,则不如无也。”(禅林宝训》)
⊙同样一个人想有进步,最好的方法是结交那些比自己还成功的人,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加成功的思维、成功的经验和成功的方法,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他们也可以给你提供成功的机会,所以你也会变得更成功。
【友也者,友其德】
不抉长,不挟贵,不,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
⊙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交朋友交什么,是交心,好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交德,古人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所以以权、利或势作为交友的基础都是不可靠的,唯有以德相交,才能交到德行上乘又长远的朋友。
⊙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友情是值得珍藏的,珍惜友情,珍爱朋友,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友情像阳光能驱散我们心灵的阴霾。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道不同,不相为谋。即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到一起成为朋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一个人怎么样就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小人往往交的都是酒肉朋友,君子交的都是赤诚之友。
⊙一个人认为朋友是用来出卖的,另一个人认为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当然这样的两个人很难走到一起成为朋友。
【凡人心险于山川】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位子·列御寇》)
⊙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人生存于世间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即“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大恶若善,大伪若真,理直气壮的不一定就是君子,唯唯诺诺的不见得是小人,我们要用一双慧眼来看人,来辨人。能识人是一种智慧,老板能识人就能知道哪个员工真心为公司出力,哪个员工喜欢偷懒。员工能识人就知道这个老板喜欢什么样的处事方式。
【在于苦厄,不相弃舍】
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转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弃舍。(《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对待朋友的法则是看到朋友有过失,要劝告,看到朋友有好事,内心也跟着高兴,看到朋友有苦难,不离不弃。所以有种朋友叫做患难之交。
【及时友助】
及时友助是乐事。(《法句经·象品》)
⊙及时帮助朋友是快乐的事情。
⊙不论是对朋友,对陌生人也是如此,因为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当暴风雨来临,朋友的帮助会像阳光一样驱散阴霾,多帮助别人就多个朋友,多个朋友就多条路,所以如果想别人能及时帮助自己,就要及时帮助别人,给朋友送去最贴心的关怀。
【朋友数,斯疏矣】
子由日:“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孔子的学生子由说:如果你总是跟在国君的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如果你总是跟朋友在一起,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物极必反,朋友之间不是越亲密越好,更不是必须知道对方的所有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空间。推而广之,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同事之间都是如此,做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见贤思齐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学习和反省是一个人进步的源头,没有人不犯错,重要的是一旦犯错能反省自己,把错误改正。看到比自己品行高的人不嫉妒、不排斥,而是向他学习,看到品行不贤的人,就想想我是否也有这样的过失和毛病。荀子在《劝学》中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无完人,向更优秀的人学习和自省是完善自己的最好途径。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位子·渔父》)
⊙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如果一个人的品行高尚了,能力又足够强,就一定能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莫逆之交。
【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真正的朋友之间没有什么太多的客套和礼数,因为他们是真心相交,是坦诚的。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也会交到真朋友,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人才能交到同样的好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便辟、善柔、便佞的人也许一时人们不能分辨,但时间长了,小人就会露出他的真实嘴脸,自然没有人喜欢,没人愿意和这样的小人交朋友。
【久而敬之】
晏平仲善于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
⊙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君子之交淡若水】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以甘以绝。(继子-山水》)
⊙庄子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美如甜酒。君子淡漠而相亲,小人甘美而易断绝。也就是说真正的朋友是交心交德的,也是自然地成为朋友,虽然表面看起来很平淡但却是能长久存在的,小人之交虽然看起来‘.t~亲密无间,但是以利益为纽带的,当利益不存在的时候友情也会荡然无存了,所以往往这样的朋友不能长久。所以今天有人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的,就是因为他们是小人之交。”
【水流不常满】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佛说罪业应报经》)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尊荣富贵也是不能常驻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认为吃粗粮喝凉水,睡觉时弯着胳膊当枕头,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在他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贫而无怨,难】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孔子认为:富贵而不骄傲容易,但是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位子·逍遥游》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仰赖什么呢?至人、神人、圣人,指智力超群、精神高尚的人,至人无所奢求不为任何外物所束缚,神人不会去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在乎名声,德行与自然融为一体。生活就是这样水到渠成的好、顺其自然的好,贪图名的人往往无名,而圣人不贪图名却能出名。
【懂得用钱的人,金钱是功德】
懂得用钱的人,金钱是功德;不会用钱的人,(来源 www.yipinjuzi.com)金钱是罪恶。(星云大师《4弗光菜根谭》)
⊙金钱可以用来帮助穷人,也可以用来作恶。金钱对于需要的人是救命的稻草,对于不需要的人则是一种符号。
⊙一个人如何利用金钱就体现了他的价值观,钱是用来花的,但钱不在多,但要花在刀刃上。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4弗遗教经》)
⊙懂得知足的方法,就是处在宝贵、快乐、安稳的地方。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觉得很安乐。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不满意。不知足的人,即使物质上很富有也是贫穷的人;知足的人,即使在物质上很贫穷也是富有的人。
【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财】
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财。(《法句经·乐品》)
⊙健康是人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利益;知足是人生能够得到的最大财富。
【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老子·第十六章》)
⊙要达到一个心虚无欲的极点,要守持清静做到坚定,万事万物都在生长变化,我可以看到它们变化循环的法则。万物纷杂生存,又各自返回到它们的本原,也就是复归本性。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位子·圣乐》)
⊙“至人无己”,他连个人的存在都已忘怀,更何况利害与危险了。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是指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快乐是相对痛苦而言的,没有体会到痛苦的人就不知道什么是快乐,就像不生病的人体会不到健康的重要一样,而那些导致我们快乐的事情有时也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比如你曾穷得吃不上饭,现在突然有了一大笔钱,虽然快乐,但是钱也让你痛苦,这么多钱又开始愁如何处置,所以说至乐无乐,真正的快乐一定是和心灵有关的,不是外物得到满足,而是自己的内心平静和谐,是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
【贪重故沉没】
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就像海巾的船,因为装载的货物太多,所以才在风浪中沉没了、一
【从贪爱生忧】
从贪爱生忧,从贪爱生怖,离贪爱无忧,何处有恐怖?(《法句经》)
⊙从贪爱而生起忧伤与悲哀,从贪爱生起恐怖与害怕,若远离贪爱,哪里还有忧伤与恐怖?
⊙人生就是这样,贪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的贪欲不足,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成为简单快乐的人。如果太贪心,心理一直不平衡,就不但会失去即将得到的利益,还会失去真正的自我。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扒大人觉经》)
⊙应该认识到,太多的欲望就会带来无穷的痛苦。生死、疲乏、劳累等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欲引起的。如果能减少欲望,顺应自然而不强作妄为,身体和心灵就会安闲自在。
⊙如果我们都能有效地节制自己的欲望,清心寡欲,便会恬淡安适,轻松快乐。正是无欲则刚,无欲无求所以没什么可以畏惧的,就会活得坦荡潇洒。
【衣以文绣,食以刍叔】
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独,其可得乎!((位子·列御寇》)
⊙庄子说:“你见过那些准备用做祭祀的牛牲吗?用织有花纹的锦绣披着,给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牵着进入太庙杀掉用于祭祀,就是想要做个没人看顾的小牛,难道还可能吗?”
⊙我们每个人在利益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富贵背后可能隐藏灾祸,名利背后也可能隐藏危险,如果利欲熏心,我们就会目光短浅,街头那些“骗术”之所以会成功,总是有人上当受骗,就是因为人们心理有贪念,面对利益不懂得舍弃。我们应该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长远的幸福。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有钱有地位,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如果不以仁道的方式取得,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以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宁可贫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在哪怕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穷时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坚定地保持自己的操守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等到事业成功之后,理想实现了,自己也富贵显达了,就要造福于天下人了,要悲天悯人,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成功人十才能造福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孔子说:“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有人说:“商人唯利是图,其实不是所有的商人都会赚取昧良心的钱,而赚昧心钱的商人的事业往往做不大,而那些做大事业的商人奉行的铁律是义在利前”。
【处无为之事】
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处无为之事就是顺其自然,不去做那些违反自然人性的事情,反映在处世原则上就是顺其自然,不争功名,展现真实的自己。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争,相轧也;知也争,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位子·人间世》)
⊙“德”的败坏是由于追求“名”,“智”的外露是在于争论是非。“名”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相互斗争的工具。这两者都是凶器,不可将它们推行于世。
⊙人生中会有很多选择,有很多取舍,因此也会有很多得失,不羡慕他人拥有,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不被外在的诱惑迷惑,就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拥有自己真正想得到的。失去一些东西或许正是给自己的人生减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轻自己得】
不轻自己得,不羡他人得。(《法句经·比丘品》)
⊙不轻视自己得到的尔两,不羡慕他人得到的东西。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拥有越多欲望越大,越不满足?我们看到大家一窝蜂追求什么,我们也跟着追求,富贵,名利……
⊙直到有一天我们费尽心力得到了这些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后才发现并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而原来属于我们那平淡的幸福已经失去了,直到失去了才终于明白要“不轻自己得,不羡他人得”。
⊙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佛陀告诉我们奉养父亲母亲,爱护妻子儿女,从事无害的事业,这样才是最大的吉祥。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藕益大师《寒笳集》)
⊙佛家认为作福不如珍惜福分,悔过不如少犯过错。有因才有果,种下了善的因,才能结善果,对于福报同样不能挥霍,要珍惜,与其后悔自己做的错事,犯的罪过,不如以后少作恶事。
⊙作福莫如惜福,听起来消极,但却很实用。作福和惜福像开源和节流的关系,正是因为不懂惜,所以现在的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正是因为不懂惜有限资源才濒临枯竭;正是不懂惜,幸福才离我们远去。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佛说·无常经》)
⊙即使是大地和天空中的太阳、月亮都不可能永远存在,万事万物,没有常驻性,事事无常,人置身于宇宙中,就像沧海中的一粟,真的很渺小,能力也有限,对很多事情无可奈何,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
⊙我们可以选择逃避,但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还是有一天要面对,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学会接受不公平,接受痛苦,学会感恩,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不为已经失去的东西追悔和流泪。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选择做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人。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庭前花开花落般平常,视去留如天空的云彩般,又怎能在意?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荣有辱,有聚有散,如能视富贵名利如过眼烟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其自然,淡泊平和,就不会失落、失意,才能禁得起大起大落。做到超尘出世、豁达大度并不容易,但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坚定自己道路的人往往能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因为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无悔的人生。努力了,便无悔。
⊙佹成俏成,佹败俏败。(《列子·力命》)
⊙偶然的成功,好像是必然的,但并非必然;偶然的失败,也不等于最终的失败。不要为意外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逝者如斯夫】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忧日:“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司马牛忧叹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兄弟”。不过,据说他的哥哥正是宋国大夫桓魋。那司马牛感慨的是什么呢?从后面子夏的回答可看出,司马牛真正感叹的是没有足够可以交往的人,自己孤立无援,没有十分要好的朋友,那种称得上“兄弟”的朋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少则得,多则惑】
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少反而得,多反而惑呢?选择少不见得是坏事,没得选择就不用费心思考,选择多了就会迷惑,不知道怎样取舍。
【祸兮,福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老子·五十八章》)
⊙福祸相依,因此我们要“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
⊙比喻只有付出代价诱使对方放松警惕,才能伺机夺取。同“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圣人不积】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老子·第八十一章》)
⊙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鱼和熊掌都是我想要的,但是二者是不能同时拥有的,所以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兼得时就舍生取义。
【名与身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老子·四十四章》)
⊙外在的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一样与你更亲近呢?生命与财富相比,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获得世界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才是有害的呢?
【知止则不殆】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老子·第四十四章》)
⊙过度执著于权势地位,一定会磨损生命;财富储积过多,一定会失去更多。知足的人不会受辱,知止的人就没有危险。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位子·刻意》)
⊙为追求物欲而丧失自我,为趋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做本末倒置之人。
【能行说之可,勿空语】
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摒弃。(《法句经·教学品》)
⊙如果能做到的,说出来还可以,如果根本做不到的,千万不要说空话。
⊙要知道虚伪不讲信用,正是聪明人所摒弃的啊。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要言语谨慎,而行动要勤劳敏捷。”孔子认为君子修养道德要重视实践,要听其言,观其行,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现实生活中那些在单位任劳任怨,为公司作出很多贡献的人往往讷于言,而敏于行。
⊙说到不如做到,与其夸夸其谈地向别人许诺,不如真正做到更让人由衷地佩服。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七十章》)
⊙我的话其实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行,天下人却不能知道明白,不能实行。说话有宗旨主宰,做事有目标信仰。因为人们如此无知,从而不能正确理解我的道理。了解我的人很少,能够真正效法我的人则更少。因此圣人看上去粗衣粗食,实则是心藏宝贵品质。
【夫言非吹也】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觳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继子·齐物论》)
⊙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过定论。果真说了些什么吗?还是不曾说过些什么呢?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言谈不同于雏鸟的呜叫,真有区别,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呢?
【若说虚者,虚自得骂】
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嗔?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嗔?(《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
⊙佛陀认为世间的骂,有两种:一是骂的内容属实,二是骂的内容虚假。
⊙如果说的是真的,真的还有什么嗔恨呢?如果说的是假的,说假的人自得其骂,同我没有一点关系,我又为什么嗔恨?
【从他谤,任他非】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永嘉禅师《征道歌》)
⊙让他人毁谤,任他人非议,他人就不过像举火烧天白费气力。我听到那些话恰如饮下甘露,恩怨消融,顿时悟人不可思议的境地。别人非议你,恰恰说明他们关注你,我们正可以借多音字组词这个机会审视一下自己。从他谤,任他非,体现的是你的气度,做人要大气,别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诋毁别人上,就让他们浪费吧,反正最后贬低的是他们自己的人格,后悔的也是他们自己。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日:“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孔子认为领导者自身行为端正,不发布命令,下面也会进展顺利,如果领导者的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扬人善事,隐他过咎】
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优婆塞戒经》)
⊙要赞扬别人的善事,不要宣扬别人的过失。对别人惭愧羞耻之事,不要宣讲。听到别人的隐秘,也不要向其他人讲说。
⊙尊重别人是种品德,赞扬别人是种美德。我们应该做到互相尊重别人,诗人普希金说:“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誉恶恶所誉】
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快斗,是后皆无安。(《法句经·言语品》)
⊙称赞恶人和被恶人称赞都是邪恶的。一个人喜欢在言辞上同别人争斗是难以获得安宁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人,他们说话总是不留余地,占尽上风,逞一时口舌之快,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以致大家都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
⊙善于逞口舌之快的人大多心浮气躁,他们总是通过指责别人来达到自己的平衡,来宣泄自己忧烦的情绪,他们没想过自己的口没遮拦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是无法消除的。这种说话不经大脑的结果就是让他们到哪里都不受欢迎。所以我们说话前应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学会换位思考。
【欲知智在说】
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法句经·多闻品》)
⊙观察朋友要看看他怎样为你计谋,分辨伙伴要看看他在危急时的态度。
⊙了解妻子要看看她在家里以何为乐,想辨别一个人有没有智慧,首先要看看他怎么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孔子说:“话说得很漂亮,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但是一点不诚恳,不是仁者。”
【言不可不慎】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
⊙君子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也可以一句话表现出他的愚蠢,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啊!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而你没去跟他讲,这个人你就错过了;相反,如果这个人根本不可理喻,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浪费口舌了。
⊙聪明的人不会错过人也不浪费口舌。”
【侍于君子有三愆】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说:“陪奉君子容易出现三种过失:没有轮到自己说话时却抢先说,叫做浮躁;该说话时却不说,叫做隐瞒;不察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开口,叫做盲目。”
⊙工作中,生活里,每天我们都要说话,每天我们都离不开语言,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说话的时机分寸,自然会使我们与别人的沟通更顺利和轻松,也会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无往不利。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就是说,诚实可信的话因为未经修饰所以并不一定好听;花言巧语听起来舒服漂亮,但不一定出自真心,不一定是老实话。善良的人不会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人不一定善良。道之上善不是搞诡辩、搞繁琐的哲学,而是简单、浅显、易懂的,就是和我们生活贴近的道理。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一定真有知识。
【大辩不言】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不勇不忮。(他王子·齐物论》)
⊙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宣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言说,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
⊙知道怎样回答但刚要说但又忘记,所以没有回答。
⊙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时候我们心里知道但不必要非得说出来,或者说用语言无法表达,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位子·秋水》)
⊙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是事物粗浅的外在表象;可以用心意来传告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内在实质。《庄子·天道》中也说:“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有些时候,不说比说要好,意会胜于言传。
【语之所贵者,意有所随】
语之所贵者,意有所随。(位子·天道)
⊙语言之所以宝贵在于意义,最好的言论和辩论是顺其自然的。也就是我们在与人交谈时要把握对方的心理,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在顺水推舟中巧妙转移话题,不仅能使谈话更融洽愉快,也能在情感的共鸣下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
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诸法亦复然,知一即知彼。(《密严经》)
⊙一粒饭熟了,其他的就可知道。一切食物也是如此,知道一个就知道其他的。
⊙一叶知秋,当第一片树叶落下,我们就知道秋天已经不远了,佛说:“一叶一菩提。”诗人说:“一花一世界。”我们要注意事事细微的变化才能把握事情发展的趋势。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佐传·僖公五年》)
⊙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当一件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可能才会真切体会到这个中的滋味。其实,人性中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颇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只有当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别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更真诚和谐。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第六》)
⊙孔子说:“智者喜好水,仁者喜好山。智者常动,仁者常静。智者常乐,仁者长寿。”
⊙聪明人即智者,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看似柔弱,但无所不达。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他们对人宽容正如山能包容草木鸟兽。
【君子之德,比美玉焉】
朱世英问晦堂日:“君子不幸,小有过差,而见闻指目之不暇。小人终日造恶,而不以为然,其故何哉?”晦堂日:“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内,必见于外,故见者称异,不得不指目也。若夫小人者,日用所作,无非过恶,又安用言之。”(《禅林宝训》)
⊙朱世英问宝觉禅师(字公晦):“君子真是不幸,稍稍有一点小过失,大家看见了都马上指责他。而小人整天做坏事,人们却都不以为然,这是什么原因呢?”宝觉禅师说:“君子的德行好比美玉,有点瑕疵生在内,痕迹一定显于外表,所以看见的人惊叹他有不足,不得不指出来。小人每天所做的无不是过错罪恶,又哪里值得去说他!”
【过犹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日:“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
⊙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九章》)
⊙与其满而溢,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金玉再多,终有去时。富贵而骄横,则自埋祸殃。
【树大招风,要懂得功成身退,做人不可太嚣张、太自命不凡,因为人外有人,学习是无止境的。
⊙同样身处职场中亦不可因一点成绩就骄傲,恃才放旷的结果是引来别人的嫉妒和怨恨,也会给自己设置无形的障碍。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哀。(《老子·第九章》)
⊙这与老子的“物壮则老”是一个道理,万物壮大了便逐渐走向衰老,一味强求强大,自视强大,这就叫不符合道,不合乎道即会提早灭亡,万理皆然。
【种瓜得瓜】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印光大法师)
⊙佛家的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多结善因,多种善果。虽然付出不一定有回报,能成功一定是因为之前为成功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告诉我们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成功是有原因的。
【一得一切得】
一了一切了,一成一切成,一见一切见,一得一切得。(《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哲学上认为:“一”是“一切”的关键,是主要矛盾。所以无论求学还是做事我们都要善于抓问题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与之相关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苗而不秀】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也是有的吧!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想要取得一番成绩就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脚踏实地真诚的付出,才是人生的真谛,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永远也不可能成功。所以如果想让我们的人生结出丰硕的果实,就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缘木求鱼】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孟子》)
⊙以您(宣王)现在的做法来实现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这句话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就像一位名人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不缺勤奋的人,但很缺既勤奋又善于学习和总结的人。”所以,让我们更快到达成功目标的秘密就是多努力,这个“力”是巧力,是掌握了方向技巧的力。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一样,必定从低处起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样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呢,我们在渐行渐远的人生道路上,是否做到了“必自迩”,在攀登事业高峰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必自卑”呢?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好像没有棱角,最有价值的器具要最后才完成。声音大得超过人的听觉极限,人也就听不到了;形象若是超过视觉能分辨的范围,人也就无法看到了。
⊙成功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龟兔赛跑中乌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不间断的努力,兔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自信自己足够快。我们常说“大器晚成”,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会希望大器早成,究其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心态太浮躁了,被名利充斥的心过于膨胀。所以,如果你努力了很久,都没有成功,也千万别灰心,因为“大器晚成”。
【柔弱者生之徙】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徙。(《老子·七十六章》)
⊙人生下来的时候身体十分柔软,但死后却变得僵硬。草木生长的时候柔嫩脆弱,死后却形枯质槁。所以顽固强硬是速死之道,柔弱灵动是生长之道。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水滴石穿,以柔克刚的道理在生活中很普遍,太极拳就是根据以柔胜刚的道理开创的,两个人较量拳法,当对方的拳头打过来时,真正的高手会灵巧地躲过,并借来者的力和气势再还回去,从而一击把就把对手打倒。
【有无之相生】
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喑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常(恒)也。(《老子·第二章》)
⊙有与无互相促生,难与易互相对立,长与短互相衬托,高与下互相冲突,沉静与喧声互相随和,先与后互相随从,这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正是因为有了难才显出容易,正是因为有了容易才知道什么是难;长能显出短,短反而把长衬托得更长。
⊙生活就是这样,一枚硬币总是有两面,事物总是相生相克的,对手的存在虽然给你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能让你获得新的收获,如果没有了可以竞争的对手,可能离自己的消亡也就不远了,生物界有食物链,如果任何一个物种遭到灭种,那整个食物链就要断裂,大家就都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所以古人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毫毛虽小,视之可察】
毫毛虽小,视之可察;太山之大,背之不见。(《理惑论》)
⊙毫毛虽然细小,但是认真去看,就可以把它看得很清楚;泰山虽然高大,但是背对着它,就不会看见它。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当做一个有心之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心之人,他们会发现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关键。倘若不去用心思考,不去认真观察,可能很多于你有益之物都会与你失之交臂。
【贤贤,易色】
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子夏说:“找妻子,要找品行贤德的,不以貌取人;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对待工作,就就业业;对待朋友,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君子有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少年时,人容易冲动,注意不在女色、吃、喝、玩、乐五色上出问题;中年时不要争强好胜,避免与人产生矛盾;老年不要为所得烦恼,要有平常心。
【世界并不完美】
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而不能所不能。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庄子·知北游》)
⊙世界不是完美的,我们每个人也不是完美的,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道不能达到完美的地步偏要达到,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很多抑郁症患者就是对自己要求过于完美,他们过于苛刻的要求最终毁了自己。
【自贵而相贱】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庄子·秋水》)
⊙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又以他物为贱。我们的眼睛总盯着自己,就会把自己看得很重,而把别人看得很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治之于未乱】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日:“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
⊙福亦如之。”(《四十二章经》)
⊙看见人布施行道,应该高兴地帮助他,这样做的福报很大。一个僧人问佛说:“这种福报会被分尽吗?”佛说:“譬如一支火炬的火,数千万人各自拿着火炬来取火,用来做饭照明,而这支火炬依然如故。布施的福报也是如此。”
【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已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已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已。”(《四十二章经》)
⊙害人之心不可有,恶人终会有恶报。恶人害贤人,就像仰头向天吐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还落到自己身上。又像逆风扬洒尘土,尘土洒不到别人身上,反过来污染了自身。贤人终不可毁,祸患一定害了自己。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第二章》)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这句话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贫者忧无财】
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贱者忧无官,慕贵人之为乐,而不知贵人有贵人之忧也。贫者、贱者、富者、贵者,各忧其所不足,慕王天下者以为穷世人之乐,而不知王天下者有王天下之忧也,而犹不知其忧之特甚也,而犹不知其反慕乎群臣百姓之为乐也。呜呼!
⊙悉妄也。惟智人能两无忧乐,而住于无忧乐者亦妄也。非大悟大彻,无自由分。([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贫穷的人忧虑没有钱财,羡慕富人享乐,却不知道富人有富人的烦恼。
⊙地位低下的人忧虑没有官职,羡慕当官的人享乐,却不知道当官的人有当官人的烦恼。贫穷的人、低贱的人、有钱的人、当官的人,都忧虑他们没有的东西,羡慕称王于天下的人,享尽了世间的快乐。却不知道做帝王的有做帝王的烦恼,更不知道他们的烦恼比普通人更厉害,也不知道做帝王的反而羡慕群臣百姓的快乐呢!唉!谁明白这种苦乐境界都是虚假不真实的呢?只有智者才能既无忧又无乐。如果执著于无忧无乐,则又是一种错误。
【笑,世界跟着你笑】
笑,世界跟着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海涛法师)
⊙在你快乐时,所有人都愿意分享你的快乐,而当你哭泣时,却很少有人能分担你的痛苦。有些人是见到好处才向你聚拢的,当看到好处已经没有,只剩下痛苦时,他们当然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离开你了。而少数能和你分担悲伤的亲人和朋友,你又舍不得让他们和你一起悲伤。
⊙笑,世界都跟着你笑,因此当我们想让这个世界对自己微笑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对自己微笑,保持一颗乐观坚定的心。你的热情、你的乐观可以感染周围的人,也可以把困难吓跑,让挫折低头,所以,当你笑时,全世界都跟着你笑了。
⊙哭,只有你自己哭,所以有人说英雄都是寂寞的,他们总是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给自己疗伤。也可以理解为只有自己能从挫折失败中站起来拯救自己,痛定思痛,也只有自己能让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孔子认为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成事不说,曾经有过的辉煌已成过去,我们应该把握今朝。遂事不谏,别人已经做过了的事,你才去劝阻就是废话了,既往不咎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遗憾。
【不为也,非不能也】
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
⊙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人有超凡的想象力,才让生活变得很浪漫,可是也是因为这想象力,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设置障碍,把成功的路想得很艰难,于是常常是还没做就被自己的想象吓倒。有些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愿尝试。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燥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第四十五章》)
⊙精心制成的大器,如有一点瑕疵,就可以避免被争夺的麻烦了。大成功者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丰功伟绩,要暴露出一定的缺点,这样就不会遭到嫉妒,刚直不阿的人要能屈能伸,心灵手巧的人要体现一点笨拙,能言善辩的人要体现出一点嘴笨。燥热能胜寒冷,冷静能胜狂热。清平冷静才是适应社会的正理。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继子·秋水》)
⊙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
⊙真正有大智慧、大志向的人,大都为人低调,谦虚谨慎;而那些自以为是、趾高气扬的人,大都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要像大海那样,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是褒是贬,都要处变不惊。认识到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若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庄子·知北游》)
⊙天地有伟大的美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四时运行有明显的规律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有现成的定规却用不着加以评论。圣贤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大圣”也不会妄加行动,这是说对于天地作了细致的观察。
智能推荐
- 上一篇:参禅悟道人生妙语
- 下一篇:佛家道家儒家思想精华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