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经典语录名句摘抄
【原文】
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以求力挽家运。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清代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译文】
祸福由天做主,善恶由人做主。由天做主的事,人力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而由人做主的事,就要能尽一份力算一份力,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我们兄弟一定要清除心里的杂念,努力挽回家运。第一要兄弟和睦,第二要体行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勤劳是生机勃勃的气象,俭朴是守志不乱的气象。有了这两个字,家运绝对没有不兴旺的道理。
三、家训自悟人情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一《管子·八观》。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一《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东汉张衡《应闲》。
治家有患焉:积而不能散,则有鄙吝之累;积而好奢,则有骄上之罪。
大者破家,小者辱身。
——三国时期王昶《家诫》。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李彪传》。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唐代房玄龄《晋书-傅玄传》。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唐代房玄龄《晋书·陆云疏》。
国无九岁之储,不足备水旱;家无一年之服,不足御寒暑。
——唐代李世民《帝范·务农第十》。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代李商隐《咏史》。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李绅《悯农》。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唐代王昌龄《驾幸河东》。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唐代牛殳(shd)《琵琶行》。
家中勤检校,衣食莫令偏。
一《全唐诗补逸》。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治家在勤俭,临财戒多取。
一北宋·郑侠《示女子》。
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
一宋代苏轼《送岑著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流,积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终至巨。
一北宋梁焘《家庭谈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俭者,君子之德。世俗以俭为鄙,非远识也。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
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用常有余,则可以为意外横用之备矣。
——南宋倪思《经锄堂杂志》。
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
——元代郑太和《郑氏规范》。
“传家”两字,日读与耕。“兴家”两字,日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日盗与奸。“亡家”两字,日yin与暴。……——明代吕坤《孝睦房训辞》。
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起家的人,未有不始于勤而后渐渐流于荒惰,可惜也。
居家之要,在“勤俭”二字,既勤且俭,尤在“忍”之一字。
家处穷约时,当念“守分”二字;家处富盛时,当念“惜福”二字。
惟清修可胜富贵,虽富贵不可不清修。
人须俭约自持,不可恃产浪费。
——明代姚舜牧《药言》。
以勤俭治生,以忠厚养德。
一明代王直《示柜子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明代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mwww.aizuci.comdash;—《增广贤文》。
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
处乱世与太平时异,只一味节俭收敛,谦以下人,和以处众。
——明代吴麟徵《家诫要言》。
做人家,切弗贪富,只如俗言“从容”二字甚好……假如八口之家,能勤能俭,得十口资粮;六口之家,能勤能俭,得八口资粮,便有二分余剩。
何等宽舒,何等康泰。
——明代温璜述《温氏母训》。
问世间何者最乐?母日:不放债、不欠债的人家,不大丰、不大歉的年时,不奢华、不盗贼的地方,此最难得;免饥寒的贫士,学孝弟的秀才,通文义的商贾,知稼穑的公子,旧面目的宰官,此尤难得也,一明代温璜述《温氏母训》。
家之兴替,全不系乎富贵贫贱,存乎人之贤不肖耳。贫贱而好修饬行,兴隆之道;富贵而纵恣背理,败亡之辙也。
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
——清代魏禧《日录里言》。
财犹水也,堤防以限之,则灌溉不竭;决口奔腾,其涸可待矣:财犹火也,炉炭以护之,则温燠可常;当风吹拂,其焰立消矣。
食之以时,用之以时,此节俭之大端也。
一清代胡达源《治家良言汇编·尚节俭》。
勤以成天下之务,早作夜思,慎终如始,何事不可为,一懒便皆废弛。
——清代胡达源《治家良言汇编·裕经济》。
俭之一字,须省多钱,不可省少钱;须省无益之钱,非省有益之钱。
——清代庄受祺《维摩室遗训·训诫》。
勤有三益,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一益也;农民昼则力作,夜则甘侵,邪心yin念无从而生,是勤可以远yin僻,二益也;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周公论三宗,文王必归之无逸,是勤可以致寿考,三益也。
——清代高拱京《高氏塾铎·治生勤》。
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女也懒,男也懒,千百万亩终讨饭。
——清代汪辉祖《双节堂庸训·治家》。
金钱本流通之物,经营得法,自然来源不竭。
——清代刘鉴《曾氏女训·家政》。
凡家不可太贫,太贫则难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则易yin……可以养生送死守家法长子孙而已。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是好人家….一——清代张履复《训子语》。
古人之意,全在小处节俭。大处之不足,由于小处之不谨;月计之不足,由于每日之用过多也。
——清代张英《恒产琐言》。
恒产不可不置,又不可多置。每见广置田亩者,一经荒歉,钱粮赔累,并所有者而亦思售焉。此恒产之不可多置也。
做人家者不可贪多。治家勤俭,渐底充盈。一有贪多之念,辄思方圆田地,借债置产,一经盘算,(www.yipinjuzi.com)并所有而皆去矣。
——清代姚延著《姚氏家训》。
尽孝感恩,做孝顺孩子《尔雅》。为孝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他根据“孝”的小篆字形,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下边的构件,与“子”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老”与“子”合起来就是“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与下一代密不可分。下一代想着如何背负父母,即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担在肩上,就是孝道。生活中需要孝道,在家庭中子女要尽孝道,不仅要养亲,而且要敬亲、顺亲、爱亲,使父母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享受天伦之乐。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下来,而是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批判不符合时宜的内容。对于孝道也是这样,继承其合理成分,也就是其基本精神,并要与时俱进,有扬弃,有继承。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内容如下:(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家训集锦
一、【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一《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委婉地进行劝谏。自己的意愿表达了却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而不能触犯他们,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一《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四处游玩,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要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要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一《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看他的志向,父亲逝世后看他的行为,如果在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留下的正确的原则,就可算得上孝子。”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对父母不孝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为最大。
舜不告诉父母就娶尧的两个女儿为妻,就是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在明理的君子看来,他虽然没有禀告父母,但和禀告了是一样的。”
【原文】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一般人所谓不孝的事情有五件:四肢懒惰,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赌博、喝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好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因此而受耻辱,四不孝;逞勇敢好斗殴,危及父母,五不孝。”
【原文】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所谓贵德,为其近于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于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于弟也。”
一先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孝行》。
【译文】
曾子说:“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方法有五条:崇尚道德,崇尚尊贵,尊敬老人,尊敬年长的人,爱护年幼的人。这五条,就是先王用来使天下安定的方法。所谓崇尚道德,是因为它接近于圣贤;所以崇尚尊贵,是因为它接近于君主;所以尊敬老人,是因为他们接近于父母;所以尊敬年长的人,是因为他们接近于兄长;所以爱护年幼的人,是因为他们接近于弟弟。
【原文】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不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商书》。日:“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j”一先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孝行》。
【译文】
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使用父母给予的身体,怎敢不小心谨慎呢?日常言行举止不恭敬,就不是孝顺;侍奉君主不忠诚,不是孝顺;居官不谨慎,不是孝顺;交友不诚实,不是孝顺;临战不勇敢,不是孝顺:如果做不到庄、忠、敬、笃、勇这五点,灾祸就会连累到亲人,怎敢不小心谨慎呢?”《商书》。上说:“刑法三百条,罪过没有比不孝顺更重的了。”
【原文】
故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不兴险行以徼幸。孝子游之,暴人违之。
出门而使,不以或为父母忧也;险途隘巷,不求先焉,以爱其身,以不敢忘其亲也。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本孝》。
【译文】
所以孝子侍奉父母,是处在安稳的境地,以等待天命,不做出危险的行为来追求非分的幸福。遇到孝顺的人就与他同游,遇到凶暴的人就离他远远的;奉命出门为使臣,不以任何一件事让父母担忧;走到危险的道路和窄狭的街巷,不和别人争先,这样爱护自身,是因为不敢忘记父母啊!
【原文】
《经》。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又日: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一宋代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孝经》。说:子女立身守志,遵守道德,扬名于后代,光宗耀祖,这才是孝顺父母的最高表现。又说:子女孝顺父母,表现在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处于下民的地位却不作乱,在逆境之中却不争斗。如果身居高位而骄傲就会自取灭亡,为下民而去作乱就会受到惩处,身处逆境却要争斗,就会受到伤害。这三者不消除,即便你每天用牛、羊、猪肉等供养父母,还是属于不孝顺父母。
【原文】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
——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译文】
做子女的,处于年少时,就要拜师访友,学习礼仪知识。
黄香九岁时,冬天就给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遵循、效仿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做弟弟的对兄长,应该懂得礼让这个道理。首先要学习孝悌之道,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原文】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一明代李应升《碧血录·付逊之儿手笔》。
【译文】
祖父母疼爱你,你却轻率对待,失去应有的尊敬;你母亲训导、教诲你,你却一副傲慢的态度而不去亲近母亲,如今我遭受意外灾祸,你作为我的孩子,怎么可以不敬仰、体会祖父母的心意呢?至于你母亲,又能依靠何人?如果你不孝,神灵会折杀你的。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一《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译文】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要对父母恭敬,在奉养饮食生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父母生了病,要有忧虑意识,并用心照料;父母去世了,要在悲哀的同时,尽心竭力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不乱礼法。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得上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
【原文】
一家敬老则一家和,一乡敬老则一乡安。凡事问老成人则少失,敬老则人类之纲举……尝见子弟规矩尊敬长老,其人必有成就;慢其长老,其人必败。又尝观古之治国,敬老尚齿,其国必强。
一清末金蓉镜《训俗常谈·敬老》。
【译文】
一个家庭能敬重老人,就能家庭和睦;一个乡村能敬重老人,那么整个乡村都会安宁。凡有事情请教年高有德的人,就会减少失误,敬重老人就是人们的主要举措。……曾见过有的子弟能端正老实地尊敬年纪大的人,这些人必定有成就;而怠慢年纪大的人,他们必定会败落。又曾观望考察古代的治国,凡是能敬重和崇尚年纪大的人的,这个国家必定强盛。
【原文】
父母固人所至亲,子者固人所至爱,然但自亲其亲,自爱其子,而不亲人之亲,不爱人之子,则天下人之贫贱愚不肖者,老幼矜寡孤独废疾者,皆困苦颠连,失所教养矣……故公世,人人分其仰事俯畜之物产财力,以为公产,以养老慈幼,恤贫医疾,惟用壮者,则人人无复有老病孤贫之忧。俗美种良,进化益上,此父子之公理也,——康有为《礼运注》。
【译文】
父母固然是人们最亲的人,子女固然是人们最爱的人,然而只亲自己的父母,只爱自己的子女,而不亲他人的父母,不爱他人的子女,那么天下贫贱、愚昧、不肖的人,老、幼、矜、寡、孤、独、废、疾的人,都会困苦不堪,失去抚养、教育自己的人了……所以到了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人人都可以分到侍奉父母、畜养妻子的物产财力,并以此为公产,赡养老人、慈爱小孩、救助贫者、医疗病者,只让年轻人去贡献才力,这样人们就不用担忧年老、生病、孤独、穷困了。流行美好就能培植优良,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就日益向上,这就是父子亲爱的公理。
三、家训自悟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一《礼记》。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长老有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一《庄子·内篇》。
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三国时期王昶《家诫》。
父之爱子,人之常情。子之忠孝,有待教训。
——唐代李世民《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不肖子孙,眼底无一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
——五代章仔钧《太傅公家训》。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北宋郑氏《教子语》。
奉亲最急也,祭祀最严也。
——南宋陆九韶《居家制用》。
须反本而图报,勿贸贸焉已也。
——明代袁仁《训子语》。
天理良心,人之所以为人;宽仁厚德,覆载所以长久。得天地以为人,天地故为父母;父母才有我身,父母故同天地。欺堂上父母易,欺头上父母难。孝在修德,德在修心。
——清代刘沅《豫诚常家训》。
终日戴天,不以为高;终日屡地,不知其厚。故草不谢荣于雨露,子不谢生于父母。有识者,德修而行立,行立而名成,只在家庭中做起。
——清代钟于序《宗规》。
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孝经》。
所讲“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智能推荐
- 上一篇:中国各大学名校校训大全
- 下一篇:家风家规家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