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 · 悯农2 · 春种一粒粟,古诗原文的意思,诗意,赏析
注释悯农(其二)
春种一粒粟①,
秋收万颗子②。
四海③无闲田,
农夫犹④饿死。
——唐·李绅
解读翻译①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②子:此处泛指粮食。
③四海:指四海之内。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④犹:还。
请和“悯农(锄禾)”结合理解。
赏析春天播下很少的种子,
秋天就能收获许多粮食。
虽然全国没有田地荒废,
可农民还是没有吃的,被活活俄死。
作业题这首诗着重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民遭受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诗的前三句都是在做铺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括描写了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了丰收的景象。“四海无闲田”www.aizuci.com,全国的土地都已经开垦,没有一处田地是荒废的。将这三句联系起来,全国应该遍地金黄,一片丰收的贵象,使人想到农民肯定要过上好日子了。但是最后一句出现转折,点明主旨,“农夫犹饿死”,丰收之年农夫怎么会饿死呢?这反常的现象迫使人们进行深深的思索。原来是因为他们遭受了残酷的剥削,“犹饿死”三个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以及诗人对剥削阶级强烈的愤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扩展阅读仔细想一想,“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农民起义,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黄巾军起义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农民生活困苦,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发动黄巾起义。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