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组词网
首页 > 句子大全 > 经典句子 >
首页 词语大全 组词大全 造句大全 形容与描写 句子大全 名言名句 诗词诗歌 趣味语文 成语大全 反义词 近义词 同义词

佛教劝世良言_佛语禅语

栏目:经典句子时间:2020-07-05
佛教劝世良言_佛语禅语

1、 (一)戒为道基初人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菩萨本业璎珞经》卷下,大众受学品

2、 【佛心禅语】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幸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不妨看开一 些,勇敢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奔向新生活。

3、 譬如种在良田则能生长,如是迦叶,菩萨亦尔,有诸结使,离世间法,能长佛法。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莲花,菩萨亦尔,生死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4、 前因后果。种因得果的关系,并不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直观,现报是指现因现果,佛家讲“三世报”,即现报、生报、后报。现报是说今生所做的事,现世就有报应。例如做了好事被中央电视台宣传,做了坏事被警察逮进监狱,拿到名校文凭便找到高薪工作,诸如此类,都是现报。生报即来生才受报应。现代人不信来生,总该有后人吧!儿孙出了个朱元璋,坟墓立即会被加高加大,甚至还能把名字留在历史上;儿孙出了个大浑蛋,尸骨不被从坟墓里刨出来就算幸运了。后报即未来久远的报应。佛家说,“纵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一个人种下了善恶的种子,无论过多久,都会结出果来。太久远的事难以想象,不妨翻翻历史,那些圣贤名君,被人夸到现在,将来还会继续被夸;那些些暴君奸臣,被人骂到现在,将来还免不了挨骂。当然,这只是现象,佛家所说的果报,含意深远,不是那么好懂的。

5、 佛言:于我灭后,有能真心礼是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菩萨僧者,是名报三宝恩,即灭十恶五逆及谤方等,灭是罪已,应以须陀洹得度者,授予须陀洹果。《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下

6、 任何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除了必须以务实之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品质,不因为事小而懈怠、放弃。

7、 【佛语禅心】“今人都喜欢风水,不知道上等风水就在自己身上。孝敬父母是风水的源头,根深树才能旺。夫妻和谐是发财的源头,太极八卦就是阴阳鱼,阴阳平衡,万事兴旺。家不和是破财之兆,行为决定命运风水。”

8、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9、 【禅语感悟】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人生 中的很多东西,若必须放下时,不妨就放下吧,放下一些负担,轻轻松松 地上路,放下才能得到顺畅地解脱。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禅语感悟】 悟达禅师当初行善,照顾生病的西域异僧,与他结下了缘,所以才在 以后得到西域异僧的指点,治愈面疮。这是善于结缘的结果。

11、 一个人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会就就业业地去做。

12、 其实,快乐是简单的,放下就是快乐。一个人如果总是把不如意的事 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开心。对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坦然面 对,波澜不惊;对工作生活中的琐事,该放手的就放手;对一些恩怨情 愁,不再纠缠,不再为自己增加无谓的烦恼,就会获得快乐。

13、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乐于索取,一种人乐于付出。吝于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被幸福疏远。懂得分享、给予和付出的人,才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这样的幸福犹如香水,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有余香。

14、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15、 勇气不可失,信心不可无,世间没有不能与无能的事,只怕——不肯。

16、 于不定事中,必应用不定智。……若人于一切法中决定知,是人则必堕必定邪论中。若一切法必定,则诸所为应不须人工方便而得。《十住毗婆沙论》卷十

17、 【心安是福】 人若让内心不安,幸福便不会到来。

18、 爱惜生命是本分,尊重互爱是福分。

19、 一群人见一个鬼匆匆赶路,就奚落他:又要赶到哪个有钱的 人家投胎呢?鬼边走边摇头,我正忙着为你们办签证呢,死到临头了 还想着钱。话音刚落,一阵阴风吹过,那群人不见了,地上都是白花 花的票子。鬼叹息道:看他们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再多的钱最终都 不过买一张死亡签证而已。

20、 总有这样的时候,似乎在等待什么,又不知究竟为什么而等待; 内心有隐隐的期望,期望什么自己并不知道;生一种淡淡的忧伤,却找 不到忧伤的源头;弥漫难以抑制的情愫,又不知情愫为谁升腾。因为生 命的未知,人生的残缺,我们总是难免欲望和迷茫的无端袭扰。

21、 《坛经》有云:“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 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意思是说:如果执著于外在可见 的事物或现象,而且把广做法事作为追求佛道的手段,或者到处建立 法坛、道场,或者谈论或有或无的得失,像这样的人,永远不能正确 认识自己的本性。这里点明了“若著相于外”的种种弊端,目的只有 一个,那就是让人们懂得该“放下”。放下,是佛的智慧,也是人生的 智慧。

22、 当爱处于激情澎湃的潮头浪尖时,我们用真心去感受它;当爱处于细水长流的小溪时,我们依然用真心去感悟它;当爱像一潭死水不再起波澜时,我们再用真心去搅动它,让它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才是我们经营一份真爱的制胜法则。

23、 不知显教之理,不得听密宗之法。《引导经》

24、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599经

25、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物质的极大膨胀和社会的复杂令人应接不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处理起来也使人手忙脚乱。实际上,看起来复杂的问题也许很简单,只要学会驱除多余的执念和欲望,就能发现事情最简单的本质。

26、 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四,菩萨行品

27、 【天天禅语】净化人心,需用爱心付出、用智慧辅导、用耐心陪伴。

28、 我们虽然很渺小,好比沧海一粟,但我们千万不要小觑这一粟之心力,不要 轻忽生活中之每一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如同阶梯,将我们升向生命之 高处。

29、 希望大地资源不短缺,必须从懂得珍惜一开始。

30、 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作者无所有,诸佛之所说。如机关木人,能出种种声,彼无我非我,业性亦如是。《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1、 【天天禅语】时时清除心中阴影,才能明朗人间事。

32、 修行即在“和谐”呀!

33、 若有修空者,顺空而取空,观空与色殊,不名真观者。《大乘理趣般若经》卷七

34、 修习佛法的人都知道,禅是不可说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绵延至今,所以在禅宗公案中关于“禅是什么”的问题一向没有明晰的答案。禅是一种无上的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好像你不入苦海,就永远不知道苦海有多深;不抵天堂,也永远无法知晓天堂中有怎样的风景。

35、 即使我们有许多亲朋好友,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也无法有人陪伴着我们;即使我们拥有多少的荣华富贵,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也要孤独地空手而去;即使我们曾经身强力壮,面临死亡的那一刻,却成为尸体而被抛弃。所以,所有生命旅程中,死亡是最陌生,最孤独,最迷乱的旅程。我们应对死亡深刻体认,也应为它充分准备。

36、 一切相分,皆是心影;一切见分,皆是心光;一切自证分,皆是心体;一切证自证分,皆是心性。——《法语四》

37、 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38、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即使说得一丈,也不如行一尺。从报身再有所 思量,就有变化身,这就是化身佛了。你应该觉悟,应该修行,以身作则, 而非尽讲口头禅。

39、 不要为已做的事情后悔,要为将做的事情三思。没有现成的 人生可以重复,已走过和将走的人生都是独创。过去的,即使错了也 是必须的错,吸取教训就好;未来的,即使对的也不一定就对,要以 过往的经验做参照。人生不是免费课堂,该缴的学费一分都少不了, 我们要避免的是:为人生重复缴费。

40、 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41、 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42、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43、 参禅到何种程度,一切都取决于心境的高与低、空与实。心不静的人,即使离群索居,一旦遇到喧闹就会烦躁。他们远离人群只是为了自我。而人我本是一体的,动静也是相互关联的,如不能自我忘怀,只知一味强调宁静,又如何能达到真正的安宁境界呢?

44、 【最有禅意的句子】所谓“难过”,并非时间漫长难度,而是心念卡住过不去。

45、 佛日:菩萨和凡夫,器者无高无下。一《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46、 【最有禅意的句子】业力不可转,但是缘可造;应广结善缘。

47、 善恶与否,只有在对待不具备任何力量的人或动物时,才会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在不受外力支配的前提下,能善待芸芸众生、珍爱动植物、维护环境的安全和优美,就可以认为他是个善者。因为善恶原本只在一念之间。

48、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49、 以和气迎人,则乖渗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 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50、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民国)弘一《做人十大要诀》

5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良善本性。若能保持心田明净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如此不仅美化自我人生,也净化社会人心。

52、 保持心地清净、平等,这就是真正的净士,心净则土净,真正的净土是在心里。

53、 【经典禅语】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内心,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让人不安。只有放下它们,才能轻松自然。智慧愚痴心之隔,天堂地狱一念间。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晴天。

54、 知识像新鲜的牛奶,存放过久就会变质怎样吸收和运用有益的知识?佛日:汝等此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55、 无论你的心再浮躁、再焦虑和烦恼,都请你不要绝望,也不要过度的沮丧。因为你心的本质仍是如此的纯洁、安宁、光明、慈爱和智慧。若明白其道理,并能做到发挥潜能的话,那么我们的一切烦恼和痛苦会从中自然消融,所有的问题和麻烦也会自然化解,并能离苦得乐、寂静自在。这就是所谓的解脱,也是证得涅槃。

56、 拥有平常心很难,人们生活在烟尘滚滚、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的污染,对物质的追逐,人心的败坏,无一处不起苦闷,无一处不生烦恼。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现代人逐渐失去了与自然界的联系,失去了和谐统一的心身,也丧失了生命中尽情欢笑、尽情哭泣的能力。

57、 【天天禅语】尽本分,得本事。

58、 天下事,光靠一个人做不成。人生在世,必须依靠别人才能生存。比如穿的衣服,我们是否自己能做呢?即使能,也需要布啊!自己会织布吗?纵使会,原料的来源自己可以生产吗?……总而言之,一条纱、一条线都是来自众生;所以,我们要时时抱持感恩心和惜福心,因为一切都得之不易啊!

59、 佛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作为凡夫俗子,我们 有着太多的欲望,包括对金钱、名利和情感。这没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 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欲望又好像一头难以 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 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因此,我们只要真正把握了如何适当的舍 弃,与佛结缘,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才会真真正正地享受到财富。

60、 第三种人有理想、有魄力、有担当,而且心地坦然,头脑睿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61、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沓沓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朝走西来暮走东,人生恰是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夜深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看,便是南柯一梦中。无名氏《醒世歌》

62、 自高陵物,不见己失,不知自短,是慢业。《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如果你在茶余饭后静静地专注地欣赏,便会生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 来。又如人们平常所说的“自赏”,即品味自己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成 果,这也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养生之道,比如在观赏自己精心创作而成的一篇 文章抑或一幅字画时,往往都会获得一种极大的精神满足、一种高层次的精 神享受。

64、 自身犹筑生死狱,世间天等谁能救,故于救度不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妙峰法师

65、 做环保,除了净山、净海、净大地之外,也要净心田。

66、 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7、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说,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心思、 智力、时间、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那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68、 学会有所放弃,放下心中的执念,把自寻的烦恼赶出自己的内心,以清静之心去面对世界,才能感悟世界的美好。快乐其实很简单,少一点要求,少一些庸人自扰,放下所有的牵绊,.一切顺其自然,你的世界就会多一份快乐。

69、 何谓菩萨能持禅定?佛言:能除身心粗相。《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

70、 【天天禅语】若不知人生是苦,智慧就无法开启。

71、 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卷下

72、 以莫散心观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诸相自脱大乐中,散心亦皆成大印。(古印度)萨罗诃《诸家大手印之比较研究》

73、 于诸财物中,信财第一胜;于诸滋味中,实语为第一。于诸寿命中,慧命为最胜,如法善修行,能得快乐报。《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74、 所学所言皆是心意识使然,倘若无学无闻,一物不为而闲坐,亦是有所 为也。学而得之,不学而避之,皆是相上文章,若要直探心源,却又不 在他途,就在不离为与不为处。

75、 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

76、 向外寻求安乐是不可靠的,只会苦得精疲力竭,而且永无止境,永无满 足。任何感受到的安乐皆源于自心。智者知道乐与苦全倚仗于心,在自心中 寻求安乐,不假外求。每一份安乐都源于自心,由心所造。

77、 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对人性的了解,与对人生的解释也多了几分禅意。

78、 经常有大愿力,我们就不会懈怠;有大慈悲,我们就不会烦恼。

79、 教一人令得须陀洹果,是人得福德胜教一阎浮提人行十善道。……教一阎浮提人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教一人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摩诃般若经》卷十一,十善品

80、 英雄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平年代,铺在路上他就是路, 砌在墙上他就是墙,不求闻达,甘于奉献。而一旦有外敌人侵,他坚 硬的特质便展露无疑,瞬间化身战场利器,冲锋陷阵,勇猛无匹。

81、 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华严经》卷六,世界成就品

82、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83、 【佛心佛语】1、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2、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3、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4、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与,斯为大智。5、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6、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84、 【生活禅语】有一次我去海边散步。当我看天空时,天空仿佛告诉我,心就像天空一样广阔;当我看阳光时,阳光好像告诉我,心就像阳光一样明亮;当我看大海时,大海似乎告诉我,心就像大海一样平静;当我看沙滩时,沙滩好像告诉我,心就像沙粒一样放松;当我感受微风时,微风好像告诉我,心就像微风一样自在。

85、 善要有自信,才能发挥不畏惧的坚定力量。

86、 应该尊敬长者,不妒忌,懂得按时拜见老师,抓住时机讨论正法,专心聆听精妙言辞。《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87、 如何让自己对“爱”拿得起、放得下呢?有一个简单的法子:放下“放下”的观念,或许就放下了。心里有了父母之爱,为什么要放下?为儿女担心着、害怕着,内心也有一份充实;心里有了男女情爱,为什么要放下?爱时就爱着。得不到时就失落着,越是想尽快摆脱完望的爱,爱的绳索反倒缠结得越紧,不去理会,不求解缚,任由时间的流水冲洗内心的情感,反倒不解而自解;心里有了名利之爱,为什么要放下?凭自己的能力追求着,在追求的同时,不是也能为世界创造价值吗?不是也能为生活增添一份精彩吗?

88、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89、 为了修持慈悲心,一个人必须丢开自私的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只爱个人的自我。——海涛法师

90、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以欲网自蔽,以爱盖自覆,自恣缚于狱,如鱼人笥口。为老死所伺,若犊求母乳。离欲灭爱迹,出网无所蔽,尽道除狱缚,一切此彼解,已得度边行,是为大智士。《法句经》卷下

91、 世人需相敬,助人即助己。

92、 对物质的依赖越少越好。在生活方面,保持自然的本色,从最本质的需求出发,就不会走上偏途。忌妒别人,不如为别人的好运鼓掌

93、 终日相逢无半面,刚然千里有知音。不须格外论奇特,只此全机耀古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94、 【禅语感悟】 从古到今,芸芸众生都是忙碌不已,为衣食、为名利、为自己、为子 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忙来忙去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费太多在无用的方面,而如今却已没有时 间和精力去体会生命的真谛了。

95、 【天天禅语】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96、 彼师及弟子,当互审其器,若不先观察,同得越法罪。(古印度)马鸣《事师法五十颂》

97、 感恩是最好的习惯。一个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的人,必定会 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才能收获平和与快乐。一个懂得感恩的 人,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你有感恩意识,那么人生处处 会有欢乐.每每可能有成功的机遇。

98、 自护时即是护他,他自护时亦是护己。……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杂阿含》卷二十四,第619经

99、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缺憾。法国诗人博纳富瓦说得好:“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我们只有在鲜花凋谢的缺憾里才会更加珍视花朵盛开时的温馨美丽,只有在人生苦短的愁绪中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真情。

100、 【交友四原则】 我们应和聪明人交朋友,不要和狡猾人交朋友;应和老实人交朋友, 不要和愚蠢人交朋友。聪明之人送你智慧,狡猾之人给你陷阱,老实人使 你放心,愚蠢人使你担心。

101、 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无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己,悟人般若应用现前。——《大珠禅师语录》

102、 恶念人皆有之,大善者也有小恶。关键在于,恶念一旦产 生,我们是顺应还是抵抗。

103、 “烦恼难断,而去除习气更难。坏的习惯不但使我们终生受患无穷,并且累劫遗害不尽。习惯会左右我们的一生,习惯成自然,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气,即成为修证菩提的障碍。譬如一个人脾气暴躁,恶口骂人,习以为常,没有人缘,做事也就得不到帮助,成功的希望自然减少了。有的人养成吃喝嫖赌的恶习,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把幸福的人生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更有一些人招摇撞骗,背信弃义,结果虽然骗得一时的享受,但是却把自己孤绝于众人之外,让大家对他失去了信心。”

104、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完完全全、真真正正抓住的,无论是物,还是人,因此不必斤斤计较,刻意追逐。对于不生不灭的生命本源,要把握得住,要认识得透彻,才能够善始善终。

105、 【禅语感悟】 常常说谎的人最终会害到 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会不信任他,大家会说“那个人十句话有九句半 是假的”,所以即使说了真话,别人也不会相信。另外,吹牛也是妄言的 一种。喜欢吹牛的人的悲哀在于,他说得越激昂,听者越没兴趣,他越是 想博得别人的好感,别人越是反感他。就像佛陀说的,谁也不爱护他,谁 也不珍惜他。

106、 有的人活着,并没有真正活过,因为他们活在一个个虚假的概念中;只有悟道的人,体验过永恒只是瞬间、瞬间即是永恒,才真正清醒地活过,活在永恒的大自然中。

107、 坐在窗前的书桌上浏览次第醒来的世界,尽情地享受这夏日 早晨的微风,我在陶醉中油生一种感动。多好!游荡的灵魂又回到了 我的肉身,我的影子也和我一道起床,我的生命之船越过了夜晚的惊 涛骇浪,希望的天使带我走进全新的晨光。我要向你们问候,朋友, 在生命的新起点,我们依旧在一起!

108、 【禅语感悟】 梦窗国师不是说“我是出家人,当修忍辱之心”之类的话,而是说 “出外的人心情总是不太好”。人好多时候的狂躁,其实是“相由心生”。

109、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流露着禅机,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全身心地投入进 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机,处处都可以实证禅的境界。

110、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因此与人讲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

111、 佛法是需要修证的,一个人去修证、实践佛法不一定能成佛,但一个不去修证、实践的学佛者则绝不可能获得解脱。

112、 佛言: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故无所说。乃至般若不可说示。(明)葛益《阅藏知津》卷二十三

113、 如来所转妙法轮,一切皆是菩提分,若能闻已悟法性,如是之人常见佛。《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114、 夜晚。一对恋人河边散步。女:你爱我有多深?男:我可以 为你做一切事。女:一切吗?男:当然。女:河里的星星那么多,好 想摘一颗。男:你既那么喜欢,我为你摘一颗就是。说着,男人掏出 打火机点燃一支烟,然后交到恋人手上。女:你不是戒烟了吗?男: 这不是烟,是为你准备的星星呢。

115、 欲人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人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文殊说般若经》

116、 如人擎油钵,不动无所弃。妙慧意如海,专心擎油器。若人欲学道,执心当如是。《修行地道经》卷三,劝意品

117、 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弟子买盐回来,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他喝,弟子说:咸得发苦。接着禅师把剩下的盐都倒进湖水里,弟子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满意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118、 给你的内心留出一块美丽的空间,并且时常打扫一下心房,就会使你的 心情变得健康、纯洁、安静和幸福。那时候,当你再看蓝天、看碧海、看青 山、看绿树、看远方、看一切一切,都会觉得变得更加美丽了。所以,我们 要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

119、 【佛说随缘——寻找精神家园】存在即合理,世态人情像春暖花开一样自然,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尽人事听天命,感谢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没有的,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忌妒别人,不如为别人的好运鼓掌,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宽自解,人生本来与痛苦相伴,最可靠的处世之道是忍耐,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通通放下,死亡不可避免,与其恐惧,不如正视。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天堂、地狱,唯在一心。一念之间,可以海阔天空,也可以坐困愁城,可以自在生活,也可以忧愁终日,是天堂还是地狱,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正是这种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将成为快乐生活的主人还是忧愁烦恼的奴隶。

121、 四大等不离心大。心色虽异,其性则同。色即心,心即色,无障无碍。(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

122、 说话要留有分寸,做事要空点余地。这不是世故,是操守; 这不是敷衍,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123、 追求财富必须敢于冒险,但是冒险绝不等于鲁莽行事。

124、 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25、 要想“得到”更多,就得具备聪明的头脑,拥有适时“放下”的勇气 与智慧。大多数人只知道一味地占有,却很少人懂得如何去放下。所以拥 有金钱的人往往被金钱所累,得到感情的人也为情所困……佛家劝人们放 下,并不是让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劝大家不要太看重事情的成败得 失。钱作为生活的保障,的确需要努力去赚,但赚了以后也要合理地将它 花掉,而不是永远积攒;感情也是必须有所付出的,但不要太强求付出感 情后应有的回报。当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慧时,不仅对周围的人有 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解脱。

126、 【天天禅语】水有美德,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与、毅力、勇气、利生与平等。

127、 禅能帮助人远离紧张、疏离、物欲与焦虑。

128、 春风拂拂花正飞,红霞碧霭笼高低。越山日暮少林客,应听子规深夜啼。——《明觉禅师语录》

129、 当思人生在世,能有几时,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擞身心,拨弃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明)天如惟则《净土或问》

130、 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优婆塞戒经》卷二,自利利他品

131、 读经书自利利人,可以明心、解义、入定、弘法、护法、超度祈福。

132、 只要有心,淡泊无处不在:高朋满座时,不会忘乎所以;曲终人散时,不会郁结于心;成功之时,不得意忘形;失败之时,不心灰意冷。淡泊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俗的人性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它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安之若素,幸福而从容。

133、 禅修也决不能离开世间法,决不能离开生活。离了生活,离了世间法,禅修断证便成了无的放矢。——净慧

134、 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135、 我从内心尊敬乡下的那些残疾人,他们最自尊自爱,懂得感 恩。你给他哪怕最微不足道的帮助,他都会设法以自己的方式报答, 并把你铭刻在内心多音字组词深处。

136、 人事逢逆境,当欢喜顺受,自有好因缘、好果报。

137、 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论》卷上,施胜品

138、 将心比心,大家更亲。(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39、 内心的淸明与宁静对于禅修者至关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法宝,惟有宁静淸明才能专注一切、惟有柔顺才能融化一切。

140、 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就像是同一棵参天大树上数不清的树叶一样,乍一看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捧在手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的不同点,并且越是观察得仔细,不同点就会被无限放大。

141、 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压力,心中背负太多东西的人往往容易乱了分寸,无法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所以容易焦躁、抱怨,甚至愤怒。

142、 华智仁波切说:“一切生者皆无常,必定会灭亡;一切储存皆无常,必定会耗尽;一切集聚皆无常,必定会分散;一切建造皆无常,必定会崩坏;一切升起皆无常,必定会落下。因此,敌与友、幸与不幸、善与恶、心中的念头,这一切永远都在变化。”既然轮回的一切都是无常,那么除了解脱外又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143、 面对误会有时候辩解也是没有用处的,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实际行动自然会说明一切。

144、 或有一类凡夫僧,戒品不全生正见,赞叹一乘微妙法,随犯随悔障消除。为诸众生成佛因,如是凡夫亦僧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145、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146、 看透才能获自在,得解脱;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成败,荣辱,福祸,得失……面对挫折和苦难,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将自己沉缅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再美丽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

147、 痛苦是一种财富,你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合理地控制和利用它,它将给你的人生以鼓舞和动力。

148、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六祖坛经·般若品》

149、 看人心就能看出世界的灾难,这是天人感应!

150、 布施就是修福。钱财,若舍不得用而存在金库做守财奴,就与穷人没有两样;但是如果用得不当也会有害身心,甚至祸国殃民。若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则是修福积德的大好机会。

151、 发心立愿,是制造人生幸福的原动力。

152、 心合、齐力,力量就大。

153、 【面子】自己看得最重、别人最不看重的,是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死要面子的人,结局往往是没面子。极度顾面子的人,内心极度虚弱。缺乏自信、缺少内涵,才觉得面子很重要。太顾面子的人,如易碎品,难打交道。靠面子活命的人,面子不能破,如鸡蛋;表里如一的人,无所谓面子不面子,如石头。真好面子的人,请从“里子”做起。有里子自然有面子。十五六岁的少年,皮肤光洁柔软,即使不洗脸,也比五六十岁的人化了妆好看。

154、 佛说,摒弃贪欲吧,否则会万劫不复。贪欲会使人掉入自我毁灭的深渊。参 禅,汲取禅的智能,会让你的物质生活趋向于高雅。

155、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和尚

156、 学佛不是肓日皈依,而是小心谨慎地找找良师。学佛不是肓修瞎练,而是依教奉行地踏实修行。学佛不是沉迷理论,而是身体力行地取得成就。学佛不是好高鹜远,而是系统次第地闻思禅修。,学佛不是断灭念头,而是保持觉醒地回归本初。学佛不是向外着相,而是观照自心地显露本性。学佛不是追求神通,而足智悲双运地证悟佛果。

157、 僧日:“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日:“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南阳忠》

158、 若夫瑜伽、唯识,乃极数之书也;《华严》、《楞严》,穷理之经也。数、理俱精,如不透禅宗,乃叶公画龙耳,岂能兴云作电哉?(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五,《法派宗派说》

159、 【弘一大师佛禅】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与,斯为大智。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3,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4,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6,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60、 【天天禅语】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161、 对付一个正常的客户要诚实守信;对待不讲信用的人,方式也可以灵活些。

162、 世间的盗贼偷窃东西,不一定会把东西都偷光。但只要一念嗔心起,心中的“嗔贼”就会把一切功德偷得无影无踪。

163、 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164、 该做的事,要有毅力与勇气,坚持到底不畏艰难。

165、 人类很多时候为了自己的需求与利益轻易地伤害无辜的生命,就连娱乐时都在捉弄生命。然而对自己的身体却非常珍爱,哪怕只是被蚊子咬都会发怒并将其打死,难道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就有权利这样做吗?还是因为“我”的存在,就可以伤害一切生命,而其他生命都不可以伤害我呢?

166、 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燃灯法师

167、 民初的反封建,原意是反对皇权时代的道德沦丧、格调尽 失,结果连累到无辜的先秦时代,经典和糟粕不分,连同孩子和洗澡 水一起倒掉。结果可想而知,一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被隔断,失去 了自身文化根基的中国人,连起码的伦理都渐渐湮灭了。

168、 三界悉虚妄,如幻皆不实。皮覆恶不净,凡夫无羞耻,恶觉因缘故,妄想生贪着。譬如满瓶粪,外假画庄严,愚痴不知故,取瓶头戴行。《大庄严法门经》

169、 水中鱼是自由自在的,天上飘浮的白云也是自由自在的。然而美景虽好,有几人能够像它们这样惬意随心?不能自在是因为不懂得自在的真谛。真情随意地生活,一切都自在。尘埃虽小,却容易阴蔽在深处。尘世中的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更要“事如春梦了无痕”,及时扫去心头的尘埃,让内心得以解脱。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享受清风下的花朵随风摇曳的飘然洒脱,雪夜中的月光逐云辉映的明朗清宁这种怡人的景色。

170、 拥有宗教思想的妇女,应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扩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每个人与你相处,都像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这样才能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之爱的真谛,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171、 相生,不一定就好。爱也是一样,只有符合孩子正常需求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172、 慈就是爱,是清净的大爱。“无缘大慈”,是指没有污染的爱:他与我虽然非亲非故,而我却能爱他;爱得他快乐,我也没烦恼,这就是清净的大爱。

173、 尽本分,得本事。

174、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老死以无常为警策。(唐)百丈怀海禅师《示丛林要则》

175、 若报佛恩,无先弘法。裂邪见网,树正法幢。若欲阐扬,离心非正。心若正,万法皆正;心若邪,万法亦邪。……但能守护自心,即是护持正法,亦是普念十方如来,亦名报恩,亦名满愿。(五代)延寿《观心玄枢》

176、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乐。假如我们看别人不顺眼,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意;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般人说:“我恨你。”但是你恨对方,对方也许并不知情。因为不知情,他也不会少一块肉,或有任何损失,反倒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有恨而一刻也不得平静,痛苦不已。因此,我们要了解,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人生路上,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

177、 先诛爱本,无所植根,勿如刈苇,令心复生。《法句经》卷二,爱欲品

178、 觅心了不可得。(北齐)慧可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三)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楞伽经》卷二

179、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四十二章经》

180、 【天天禅语】从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银财宝与名闻利养,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是满足于荣华富贵而死亡的。因为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欲望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对于物质的贪欲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

181、 非器众生,说其深法,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182、 人生在世,一切物质只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利行。因此,对物要心存感恩、爱惜及知足。如此,生活在人间就会处处感到心安意足,时时觉得欢喜快乐。

183、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的生活及爱欲而追求,这种生命轻如鸿毛!反之,若能发挥生命力,积极造福人群,这种生命价值则重如泰山。

184、 有的人一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便着急了,恨不得抓紧时间,及时行乐。与其为文字所障,为理所执,不如留一份闲心,享受短暂人生的美妙。

185、 生命的理性是一切平等,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 不能消受的,不也经过这短短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可以做到这样,还 有什么解不开呢?

186、 一个人的一生需要跟很多人产生交集,只要有交集,就少不了会得到人 们的帮助。一个人能成功,重要的一点是有很多人愿意支持他。你先帮助他 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他自然也会给你你想要的。

187、 一切诸法以智所知,是智皆从文字建立而得生起。《大宝积经》卷四,无边庄严会

188、 【天天禅语】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同早日觉醒。

189、 世法无有一念住者,若有一念,是一念中亦有生住灭;足牛住灭亦复不住;如生住灭中,有内外阴界入,是内外阴界人,亦有生住灭。若如是不住者,即是非我、非我所。若过去世灭尽,不实不在,非我、非我所;若未来世未生起,非我、非我所;若现在念念不住,是非我、非我所。若见三世非我、非我所,是名实智慧者。《大宝积经》卷九十四,善臂菩萨会

190、 在行走时,保持持续地觉知禅修业处,这是在修止;持续地观照行走的名色法,或观照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这是在修观。

191、 佛说:各位住家时,应该祝福众生:知道家本空性,免于受其拖累;你们孝事父母时,应该祝福众生:虔心向佛,护养一切众生;你们与妻子欢聚时,应该祝福众生:平等对待怨家、亲人,永远脱离贪欲、偏执。

192、 心不离世间,亦不住世间,非于世间外,修行一切智。《华严经》卷四十四,十忍品

193、 【禅语感悟】 和商人的名字“不识恩”一样,他的噩运就来自不会知恩图报,反而 忘恩负义,损人利己,因此他们这样的下场正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应当知恩图报,从内心深处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194、 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95、 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196、 有种期待,永远不能实现;有种逃亡,永远不能停歇。有些 味道,只能一个人静静品尝,有些景致,只能一个人远远观看;有些 情怀,只能一个人默默珍藏。有些该记住的被忘记,有些该忘记的去口 被记住。

197、 【天天禅语】事不做,才困难;路不走,才遥远。

198、 只要心是坚强的,外在的优势和劣势便不足畏惧,因为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

199、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中有爱,也要“行”中有爱。

200、 如果你是爽朗的,大多数人在你眼里就会舒展;如果你是开 心的,大多数人在你眼里就会愉悦;如果你是微笑的,大多数人在你 眼里就会生动。相反,如果你狭窄、忧郁、沉闷,大多数人在你眼里 也会如此。你是别人的一面镜子,别人也是你的一面镜子,你给对方 什么,对方给你的回报也是同样的。

> 佛教劝世良言_佛语禅语

智能推荐

相关经典句子

推荐经典句子

重点栏目推荐

| 好句子大全经典句子
爱组词网 爱组词大全

© 2017 爱组词网 azuci.com 组词词典,在线组词,多音字组词,好词好句子摘抄,词语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