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佛心禅语_心灵禅语
1、 我们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终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佛陀曾经很清楚地告诉过我们:幸福和快乐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忧虑源于利益自己。无著菩萨也说:“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他痛苦,修正换是佛子行。”
2、 学佛,要学“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身体力行”。
3、 一切皆是缘生,唯除法界、法处一分诸无为法。《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卷三
4、 不是来早了,就是来迟了,世上哪有什么刚刚好。
5、 打禅一开始便风雨大作,一结束却风平浪静妈妈体验到真正的佛与魔的兵法。
6、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济之。是为美言亲四事。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二者后诳,三者现诳,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是为敬顺亲四事。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yin逸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7、 生命的价值在于觉悟,在于奉献。
8、 所谓远方,并非指路程的长短、距离的远近,而是指心念的迷悟。
9、 佛与禅,既出世又入世。并不要求拘于形式,死读经书。佛教主张的四大皆空,清心禁欲,只是修行的方式,并不是修行的目的,否则佛教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普度众生。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世间的好与坏原本就是一体,如果我们能够不汲汲追求好,也不厌恶逃避坏,就不会被外境左右而忽喜忽悲,就能在患得患失的浮躁中让心沉静下来。世界喧嚣,人生寂寞,我们应保持一颗淡定之心,摒弃喧嚣,享受寂寞,如此方能从容观望每一道路过的风景。
11、 世事无常,今日虽平安,明日却难料,如果发了好愿,却动辄心生退转,将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实在太可惜了!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发大心、立大愿,但发心立愿很简单,恒持道并却不容易。发了大愿也不能骄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志愿、磨炼耐心毅力,如此必定能克服难关,成就志愿。—证严法师
12、 有的人不懂得爱别人,我们不能怪他,因为他也不知道如何爱自己。
13、 慈悲的心可以沟通无限的能量;慈悲的行为可以引发无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14、 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15、 人生这一场行色匆匆,面对着自我与世界的冲突,内心与烦恼的冰火,还有那些启齿闭口、欲说还休的纠结,生活的禅法就在于把握客观的分寸,去经历着重重隔阂,却又不能在阻碍中退缩,还要承担生活这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客观,平常心,年华里,一辈子。
16、 缘爱故,则有受;阿难,是为缘爱有求,缘求有利,缘利有分,缘分有染欲,缘染欲有着,缘着有悭,缘悭有家,缘家有守。缘守故,便有刀杖、斗诤、谀谄、欺诳、妄言、两舌,起无量恶不善之法。有如此具足,纯生大苦阴。《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大因经》
17、 世人身体上的重担、心灵上的压力,何止手上的两个“花瓶”呢?我们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增加负重,使前进的步履变得越来越沉重。这些重担与压力,使人活得十分辛苦。因此,在纷繁的社会中,学会“放下”才可以使心灵获得解脱,只有放舍了尘根,我们才能像风筝一样,清闲自在。
18、 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钱的堆砌,也不是以物质衡量的价值,而是一种身心的状态。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也可能比一个满身金银的富人更富足。
19、 空无用,所以有大用。空不能做桌子、做电脑、做衣服、做食品;但一切离不开空。
20、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
2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内观自性是最美的风光。
22、 若我们没有追求究竟解脱,人天果报没有丝毫信赖可靠之处。虽然天王帝释堪为世间应供处,但受业力所牵,仍有天福享尽,沦为受人役使之时;虽然曾是转轮圣王的地位,但受业力感召,仍有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之日。龙树菩萨说:“帝释堪为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
23、 佛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的一 生中必定会遭遇很多痛苦和磨难,留下一些遗憾,我们要试 着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不要一味地苛求完美,徒增烦忧。 残缺完全可以通过内心充实来弥补,保持平和的心态,就没 有不能接受的事情。也许多年后回头看,曾经觉得残缺和遗 憾的东西却在熠熠发光。
24、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的人谋划能力超强,却缺乏执行 力;有的人执行力很好,却不善于谋划。如果上述两种人能够通力合 作,就可扬长避短,做成大事。
25、 只要觉呼吸,你就在修行。禅定无他,警醒与觉察而已。由观察呼吸,观生命无常,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正念,智慧就会生起。它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吸。当你躺下时,可以集中注意力直到睡着。这真的很简单,它会让心平静下来,无论你是出家人在家人。
26、 许多人都有贪得无厌的毛病,正因为贪多,反而不容易得到。结果患 得患失,徒增压力、痛苦、沮丧、不安,一无所获,真是越想越得不到。
27、 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别人有了错误、有了过失,该怎么办?聪明的做法就是宽容待之。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宽容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得到升华。倘若没有宽容,恐怕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仇恨和报复,我们也将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
28、 恨铁不成钢,恨水不成冰,自己得到的是“恨”,而“铁”可能变成“废铁”,“净水”可能变成“脏水”。
29、 弥陀在我心中落户,我在极乐落户。
30、 慈悲的本意,既是如此,是因为你所给予,既是你的收获,而你是唯一真正收获的。
31、 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yipinjuzi.com整理)《优婆塞戒经》卷二,发愿品
32、 命运的轨迹错综复杂,因缘果报,其中一个缘字可以转换很多东西,除却先天之说,我们针对这个护身符来讨论一下。其实,在这个事件中,护身符是一个助缘,而他后天的起心动念、行为处事让他在特定的时空场请到护身符,这说明是你这位朋友自身感召来的福报。
33、 若有布施于少食,修善供养于世间,所施大小如蚊蚋,亦获快乐得半日。《菩提行经》卷一
34、 为生活化简,为人生化繁,为生命化境。
35、 殴杖良善,妄谗无罪,其殃十倍,灾迅无救。《法句经》卷上,刀杖品
36、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身死神徙,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法句经》卷上,老耆品
37、 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观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持,能如是观,是名人身。《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38、 为了能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我们经常会戴上一个面具,让别人看不清 楚我们,但是这样我们也看不清自己的心灵了。在面具的掩护之下,我们小 心翼翼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时不时地说自己活得好累,伪装是很难受的 滋味,但是却没有勇气去彻底摘掉面具,因为有太多的牵绊。
39、 人之所以会被诱惑,皆因贪图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然而这些有形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执迷于此,我们就会如无果禅师一样遭遇“魔境”,若不如禅师般定力深厚,就难免深陷其中了。
40、 出家之人则有二种不净污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世间文章外道诸术,二者多蓄诸好衣钵种种服饰。又出家人二种坚缚,何谓为二?一执着缚,二供养缚。又出家人二种障法,何谓为二?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友。又出家人有=种垢,何谓为二?一者忍受烦恼,二者求诸檀越。《大乘宝云经》卷七
41、 与人和谐相处十六字诀: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你对我错。《星云大师讲演集》(二),第252页
42、 智慧点晴天堂与地狱只存在于人的心中,存在于人们的一念之中。当人们趋向恶时,地狱之门便打开了;而当人们趋向善时,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43、 万物因为大地的宽容显现无尽生机,百花因为严冬的宽容才有浓浓春意。宽容,于人于己都是一种“精神补品”。
44、 我们总抱怨自己没好的机遇,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是 否都用心在做?机遇在哪里?就在每一大大小小的生活工作事项里。当我们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写好人生的每一笔,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完整而美好的 人生。
45、 很多人积德行善,常常误以为一定要作财布施、法布施。
46、 【天天禅语】行善要诚,处事要正,做人有信,待人要实。
47、 佛说:内心有毒的人会施毒于人,内心无毒的人不施毒于人。佛家所说的“毒”,即贪、嗔、痴。贪是没有智慧的欲求,嗔是没有理性的情绪,痴是没有觉悟的知见。
48、 人生犹如一场戏,种种的人事烦恼不要执著于心,要随幕启幕落而消逝。若能时时清除内心的烦恼,将其化为一片清凉的悲心,此即菩萨的智慧。
49、 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50、 不着己乐,庆于彼乐。《维摩经》卷下,菩萨行品
51、 磁场和能量实质上是一个人身、心、灵散发出来的能量所形成的能量圈,即一个人先天和后天性格及习气所形成的一种惯性特质,而这种特质又会自然不自然的吸引或排斥相同或不同磁场频率的人。
52、 善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是抵挡仇恨之箭与愤怒之矛的盾牌。拥有善心的人,会被世人所接受;拥有恶心的人,会被世人所唾弃。
53、 要离苦,就必须远离不道德的行为;要得乐,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净慧
54、 生命健康需要活动,慧命健康需靠精进。
55、 保守传统,恪守传承,信仰永不改革。随顺时代,随顺众生,弘法必须开放。
56、 第一,须尽职业以报他人——父母、师友以及社会——资吾生命之恩。世间资生事业,皆与佛法不违背故,学佛应自利利他故,累人负己,是无业流氓;寄生偷活,是邪命故.取巧坐收,是盗行故。(民国)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57、 【天天禅语】如今有些人,内心充满了邪见与颠倒之心。将真理视为谬论,这就是邪见;将谬论视为真理,这就是颠倒。芸芸众生,由于无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无几,追逐谬论之人却比比皆是。请佛菩萨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的心中树立正知正见。
58、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和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和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宝的根本。
59、 真正的盲人是见人好而不欢喜的人。《佛光菜根谭》
60、 自身拥有宝,何须向外寻 悟求真理的路途,千峰回转,万山阻碍,难免会有见歧路而茫然的感 觉。此时要紧的是,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61、 【天天禅语】无悔无怨,见证慈悲;无忧无求,体证喜舍。
62、 人之美,在于德;展现于做好事、说好话、发好心。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虚幻而难以捉摸,随时变化,只有空才是不变的真理。理解了无常,才能放下心中的执著。64、 人生之难:最难改变的是习惯;最难做好的是细节;最难处理的是关系;最难把握的是机遇;最难实现的是理想;最难得到的是人心;最难分配的是利益。
65、 我们能说是自己愚笨不明吗?当然不是,究其原因还是我们不舍得,不舍得放下,不舍得丢弃。人这辈子,一直在追求所谓的名利地位财富,这些物欲将我们的心撑得满满的。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蝇营狗苟,为了多挣钱财,为了谋取官位身陷俗世泥泞而不可自拔,但到了最后我们却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这不是和我们的本意背道而驰吗?
66、 不耗费资源,不毁坏环境,只愿拯救地球。过度的贪婪和无限的欲望,是毁灭地球和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因。
67、 人之所以觉得痛苦,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欲望看得太重。贪婪成性、视财如命,或者让爱成为一种桎梏,让追求成为一种负累,这些都是欲望太重的表现。我们不要让世事浮华迷蒙了自己的慧眼,不要让世俗的尘埃掩盖了自身的洁净,不要让金钱的利欲熏染了纯美的心灵。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须戴着面具逢场作戏,无须为了面子苦了自己,无须为了金钱沦为奴隶。
68、 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
69、 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70、 【最有禅意的句子】无争,并非事事不理,而是与人合心、和气、互爱、协力。
71、 一个人,并不是孤独,如果你喜欢,它就是喜悦,是意境,是海棠花里找住昔,那住昔,处处,是醉人的旧光阴。如果一个人理解你的孤独,那是银碗里盛雪,是清水里盛开荷花。光阳能改的是容颜,改不了的是孤意与深情。雪小禅《繁花不惊,银碗盛雪》
72、 如果该忍处不忍,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忍辱是为了负重,假如能以一时的牺牲换取回旋的余地,峰回路转之下柳暗花明,方能于困境之中走出新路、开拓新天地。
73、 佛说:好生管住自己的口,不要讥讽他人的过失;好生管住自己的身,不要失去自己的尊严;好生管住自己的心,使思想清净、没有污垢。
74、 《大乘起信论》将我们的心分为二门,一为清净的真如门,一为污染的生灭门。超凡人圣,成佛做祖固然是这颗心;造恶作孽,沉沦迷堕也是这颗心。事实上“心”本来没有污或净的分别,好比本来平静的湖面受风的吹拂,就会泛起波浪,湖水和波浪本来是一样的东西,水受风则生波,风平则浪静,水为波之体,波为水之相,是不能截然分割的。我们如果能保持一颗禅定的心、智慧的心,任他无明的八风如何吹拂,也能够对幻境不迷,如如不动,心境自然就会风平浪静,菩提的明月就映现在水中了。
75、 外星球来的人才叫外来人口,咱人类本来就在同一星球上,哪里有什么 里外?
76、 【禅语感悟】 真正的无价之宝,不是价值连城的古董、钻石之类的东西,而是爱心 与慈善。当我们给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及时的帮助时,我们就 得到了无价之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爱他人,不要只为自己 着想。
77、 女人就应该具备女人的特质:温柔的、爱撒娇的、赏心悦目的、优雅的。
78、 【佛心禅语】 恶言相向的人,通常会引起祸端,因为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的恶言而 怀恨在心,并激起对方强烈的反弹情绪。所以尽量不要用恶言来伤害别 人,因为那样自己将来会成为被别人伤害的对象。
79、 产生的结果又在不断地增长。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一旦你采取了行动,其相应结果绝不会就这么随便消失的。
80、 【天天禅语】每个人都有一念善心,只要被启发,爱心就能被点燃。
81、 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体性如实,净眼现证。《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
82、 林肯总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里喷泉的高度 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很多人像 嘲笑石头不能成功一样嘲笑别人,他们奉行求己不如求人,总想着奇迹发生 来帮助自己。其实,世上本没有什么奇迹,一切都要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 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信念,自己努力创造的奇迹,才是真的 奇迹。
83、 年轻时有的是力气,拿得起,就是舍不得放下。年纪大了,什么东西都能放下了,又有好多东西拿不起来。能拿得起来又能放得下去的东西也就只有筷子了。如果等到有一天,我们连筷子都拿不起来时,我们的生命也就差不多到了尽头,筷子谐音就是快了,到了。饭吃到数了,圆满了,人就该回家了。
84、 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与量都会提高。
85、 有人对自己心怀恶毒的想法,意欲加害,乃至砍掉头颅,节节肢解尸体,受到这种对待,仍然心无怨恨,即是忍辱。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大概只有圣贤。
86、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87、 若言有我,我为有知?我为无知?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援。既有攀援,则有染着。……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尽舍,是则名为真解脱也。《太子大善权经》
88、 自得净心,为他演说清净心法。《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89、 包容: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与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90、 世间言语、文字或名位,缤纷迷离,姿影绰约——因其多彩多变,故不真实。
91、 【禅语智慧】人要学会对自己的境遇有信心。不论境遇如何,都欣然接受。因为,每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将指向一个更加广大、完美的计划,远非我们一时片刻所能想象得到。就像污泥对莲花而言,并不是诅咒,而是祝福;就像茧对蝴蝶而言,并不是阻力,而是助力。
92、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况复觉时。《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93、 【禅悟人生】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94、 知识可以学习、经验可以传授、技术可以模仿,感觉是没办法学习和传授的,这才是真功夫。必须自己亲身体验。商人的市场眼光,必须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泡出来;歌手的表现力,必须在长期的演唱活动中泡出来,总之,不管做什么事,天天泡在里面,让你的心跟你所做的事融为一体,你就灵感连连,能做得很好。一旦放下一段时间,生疏了,感觉就不对了,做得也不顺手,所谓的“修炼”,不仅是学技术,还是找感觉。古人讲“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
95、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无量寿佛经》卷下
96、 问日:“此身从何而来?百年之后复归何处?”师日:“如人梦时,从何而来?睡觉时,从何而去?日:“梦时不可言无,既觉不可言有。虽有有无,来往无所。”师日:“贫道此身,亦如其梦。”一《司空本净禅师》
97、 世人皆爱金钱、爱情、名位、权力、物质等等,但我们不能一概否定,一概要世人发出离心,放弃人间。我们应适当地引导大众的正思,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正义的政治生活、服务的社会生活、慈悲的道德生活、尊重的伦理生活、净化的感情生活。《星云大师讲演集》(四),第122页
98、 当你住着宽敞舒适的房子,开着豪华昂贵的轿车,身着华丽时髦的美农时,你是否想到过偏远山村的孩子们没有钱读书,路边可怜的乞丐还不能享有足够的温饱,很多穷人看病、买药都很困难……我们的确不该自私、贪婪,也不该过度地享有奢侈、浪费,而应该怀着爱心和利他之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感恩您!
99、 若自能舍己乐,但为一切众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与一切众生异故。若但为众生故行善法,众生未成就,自利则为具足。(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九十五
100、 好人多,福气与善的力量就大。
101、 放下爱,放下恨,放下怨,放下不甘,换个心境,换个角度去体会,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报。万法皆空,意念不空,一切皆在意念中,一切都在于心做出的选择。短暂的一瞬,究竟是好是坏,是福还是祸?一念之间,天堂变地狱;一念之间,地狱也可成为天堂。一念转换,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福德因缘。
102、 苟生无耻,如鸟长喙,强颜忍辱,名日秽生。廉耻虽苦,义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曰洁生。《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103、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牛头山法融神师》
104、 人生也是这样,人在一生中积累了许多人生经验,可正是这些经验也成 为各种观念的“锁”,有些人可能会被这些无形之“锁”锁一辈子,拒绝跳 出原来的观念看问题。制度、机制、感情、固有观念、缺乏激情……这些都 会把我们的心锁住,久而久之,我们就跟魔术师一样,只会按照被禁锢的思 维走下去。
105、 如果遇到了不懂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者别扭的企业文化,要提醒自 己,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让自己拒绝成长。不论遇到什么事情, 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是最重要的。
106、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 人。
107、 怎样看待那些“天生好命”的人?佛日:高才勇猛有大智慧,已于过去深种善根。一《付法藏因缘经》
108、 忘己济群生,率土无贫乏。“四十华严”卷十二
109、 【天天禅语】生者心安,亡者才能灵安。
110、 【佛语禅心】你可以做捐助千万元的善事,但不能证明你能够一辈子做善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甚至在一段时间持续做善事都容易做到,难的是你一辈子都做善事。我们怎样才能一辈子持续做善事呢?必须把善的种子种到你的心田,而把善种播入心田之道就是孝道。
111、 【道德之道】 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是呵责别人的鞭子。
112、 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金钱的确很重要,但我们必须明白,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重要千万倍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挣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所以我们必须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113、 真正的善良,就像雪山脚下的淙淙细流,每一滴都是圣洁纯净的雪水的聚合体。汇集成溪的善良之水,一路欢歌,荡涤着沿途的污浊、腐朽、风尘,理直气壮地汇人人生的江河大海。清澈的水来自雪山之巅,人的善良来自干净的心底。
114、 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一、惑根未断;二、对境亲近;三、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
115、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培养来的才是真的。
116、 如果成了口头禅,那就好象别人请你吃东西的时候总说我不要不爱吃一样,时间长了,肯定没肉吃。
117、 知足是控制感官疯狂倾向的唯一办法,我们不应做我们感官的奴隶;相反我们必须做感官的主人。到那时候,我们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简单:寻求永恒的幸福。——《法露缘》杂志
118、 什么叫清净心?息念除妄,就是清净心。这不好懂,那么,无念,一念不生,就是清净心,就这么简单。一念现前,现前一念,这个“一念”,是刹那心,也是烦恼心,当然不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念,就是一念不生。我们的妄念太多,也就是心灵的束缚太多。佛的智慧,就是帮助我们得到心灵的解放,让我们从黑暗中见到光明,从混乱中得到有序,从迷茫中找到方向,从困惑中得到开悟。—觉真法师
119、 茶味不尽在茶,更在其心。淡淡如禅的意境是茶给的,更是自己的心灵给的。它往往与一个人的经历与心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天天禅语】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愿伤害任何一条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性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找求生存的平安,每一个生命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每一个生命都是修行的助缘,每一个生命皆有如来佛性。祈请佛菩萨加持,愿我永具菩提心,愿您速证菩提果。121、 【天天禅语】人间何处非家人,天下无处不道场。
122、 【天天禅语】能开启智慧、美化生活,都是善法。
123、 佛家说: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因为一念不放,而后悔终生的事比比皆是。如果放不下,便无法使自己达成圆满,不能成“佛”,反倒为“魔”。
124、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与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然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125、 为了正直的事业而终生为之奋斗亦不为过。无论从表面看起来你的行为是多么不合常理,无论众人的眼光是多么怪异,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多么低俗,只要是为了正直的事业也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最终别人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
126、 我钟情旭日,因为需要光亮;我迷恋朝霞,因为渴望灿烂。
127、 有一位女子,家境富裕,能力外表也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欢喜。禅师说:“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女子问:“禅话怎么讲呢?”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女子又问:“禅音怎么听呢?”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女子再问:“禅事怎么做呢?”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女子更进一步问:“禅心是什么用呢?”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女子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人”了!
128、 一一尘中有,十方三世法。一一尘中有,无量种佛刹。《华严经》卷四十九,普贤行品
129、 人世间,唯有“包容”的世界,才能是和谐美丽的,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包容,成熟于宽容,才能具有那种“容纳万事万物”的高尚胸怀。
130、 宽容可以让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人愿意团结在你的周 围;宽容是一缕阳光,化解干戈冲突、仇恨斗争;宽容是一种品德,以宽 厚仁爱之心待人,会获得别人的宽容、信任、爱戴和帮助;宽容是一根灵 验的魔术棒,它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
131、 为他人活与为自己活,哪一种更快乐?为少数人活与为所有人活,哪一种更快乐?有院墙篱笆与无院墙篱笆,哪一个空间更大?索取与奉献,哪一个更有价值?
132、 境界来时要惜缘,去时要自在,让心不受烦恼所困。
133、 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
134、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古印度)龙树《中论》卷二,观三相品
135、 欲!我知汝本:意从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136、 心中有清流,行中有与风。
137、 以清净的耳根,接受清净的语声;以圆通的耳闻,吸收世间的善音。
138、 日用尘劳中,种种不如意事,是众生病,一念回光返照,是佛药。苟能于佛于众生,直下不生分别,则病瘥药除,始契得。——《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39、 做一件事,所有的结局你不能定,但所有的开始都是你自己 选择的。你有选择开始的权力,但没有左右结局的责任。这比人生要 公道一些,因为人生的开始和结局你都不能选择。
140、 其实,幸福源自内心的简单,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幸福。大凡简单而直爽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单,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因为简单,才能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141、 我们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称赞我们是另外一回事。不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这是辩证法的道理。
142、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外”求法。其实,我们的“心”才是宇宙人生的根本,无论什么,都通达于心,都源于一心。只是一般人都喜欢看你看他,看人的善恶好坏,却不明白自己的“心”,所以佛教的禅门很讲究“观心”为本。
143、 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杂宝藏经》卷一
144、 【佛教智慧禅语】人生莫过做好三件事爱组词:一是知道如何选择,找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别左顾右盼,莫贪多求快,误入乱花迷了眼;二是明白如何坚持,好走的路上景色少,人稀途中困苦多,勿盲从,忌跟风,坚守这一刻,才能看到下一刻的风景;三是懂得如何放弃,属于你的终究有限,放弃繁星,你才能收获黎明。
145、 人和人选择生活方式的区别就在于,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心态、不同的 修养、不同的品味,自然打造出不同的心境。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选 择,你对生活有怎样的认识,你就会做出怎样的行为;你的行为恰恰反映出 你的品味,你的品味决定了你的层次。
146、 大气是一种境界,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拥有大气的你,此时站得高,看得远!
147、 【天天禅语】现代社会有很多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拥有多处房产却只能住在一处,买了数辆车子却只能开一辆,准备许多衣服却只能穿几件,有很多钱财却不懂善用,有大学问却缺乏道德,有高的地位却很少做得到无私,学佛后却不能真正修行,修行佛法的人中有成就的人却少之又少。
148、 顺应习气,承受命运的人一辈子只能庸庸碌碌,成为凡夫俗子。而改变习气,勇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它的人,最后往往都能成为人中龙凤。当我们了解这其中的因缘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所谓前生今世,并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联系的,而命运的吉凶和未来的祸福,也可以从我们自身找到答案。
149、 宣化上人开示说:“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 豁然贯通,明朗开悟。”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 能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人冤枉、误解,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忍耐 再忍耐,不是心平气和对待,而是拼命地辩解,甚至发生争执。这样不但 不能消除误会,反而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忍,不 能忍也要忍。小忍成仁,大忍成佛。
150、 云何法性不可思议?佛言:大王,在诸众生阴界人中无始相续,所不能染,法性体净,一切心识不能缘起,诸余觉观不能分别,邪念思惟亦不能缘,法离邪念,无明不起,是故不从十二缘生,名为无相,则非作法,无生无灭,无边无尽,自相常住。……体性明净,不可思量。……性是真实,则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为如;圣智境界,名第一义;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死非涅槃,非染非净,离一离异,无名无相。……即是空、无相、无愿,遍虚空界诸众生处,一切平等,无边无量,不异不别。非色不离色,非受想行识不离受想行识,非地大水火风大,不离地大水火风大。无生离生,虽逆生死,不顺涅槃。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身不能觉,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胜天王般若经》卷三
151、 真诚源于感恩之心:无论众生以顺缘的方式利益我们,还是以逆缘的方式伤害我们,都会使我们成长、坚强与成就,所以对我们恩德很大,我们对众生值得真诚。包容源于平等之心: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与任何国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而共存于同一个世界,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相互包容、相互与谐。
152、 对禅而言,更强调一种思维方式,更强调一种人生态度,更强调的是我们的境界与见地。
153、 当我们心怀龌龊,常常讲人是非时,我们身上处于阴性场态,难免招惹是非。
154、 【佛语禅心】1、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2、万法缘生,皆系缘分。缘起即灭,缘生已空。3、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4、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5、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155、 【天天禅语】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156、 我们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看穿功名利禄,看透胜负成败,看破毁誉得失,从而享受一份恬淡的幸福。
157、 我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两全其美,却无法禅定于一夜琴声,直至悠悠的琴声被暗香淹没。
158、 争吵和争论与妒忌相连,伴随争论产生诽谤。《经集》第四品,第十一章《争论经》
159、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诗人卢梅坡借梅雪之争,告诫众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是自然之理,不必过于执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才得洒脱。
160、 修行,就是修身、口、意。通过闻、思、修和戒、定、慧的实践,让自己的身、口、意与诸佛的身、口、意逐渐相融合,最终达到自己和诸佛全然地合二为一,乃至超越一体和异体等二元对立的境界,并任运圆满弘扬佛法和普度众生的伟大事业。
16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和无是非,包容则圆融。
162、 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则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七
163、 所谓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假设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寻常小事,谈不上成功。既然一般人做不到,难度一定不小,自己去做,也不会容易,需要下苦工夫钻研才行。有些人起初决心很大,也肯努力,但熬了多年后,虽有小成,自己渴望的成功却遥遥无期,于是灰心丧气,选择了放弃。
164、 【禅语悟道】爱心的力量,比什么都有用。
165、 教育是社会现象之因,因不好,果就不好。越来越多的人丰L 法皆失,不知敬畏,他们做人的失败,缘于教育的失败。失败的教育 如果继续不知回头,社会的未来实在堪忧。
166、 佛能包容天下事。我们为人处世也要看得开,放得下,那么凡事都随 缘,不生计较。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 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167、 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保蒙救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清)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168、 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169、 他人老大,自己老二。(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70、 世间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内外、事理不能调和,皆源自“贪、嗔、痴”。有此三念,故争长论短,永无休止。
171、 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般般具足。吃到苦的,忍受下去;吃到酸的,忍受下去;吃到辣的,忍受下去。吃到甜的时候,要反思,不能陶醉在甜蜜中。甜蜜总是暂时的,而酸、甜、苦、辣具足才是经常的。
172、 佛教徒对生病的态度乐观而积极。因生病而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因生病而谨慎恶业,因生病而努力行善,因生病而消除业障,因生病而降低我慢,因生病而生起爱心,因生病而功德增上。生病是一场修行之旅,病越久业障消除越有效,病越重功德增上越迅速。生病是不求而得的助缘,也是不请而到的幸运。
173、 于真境,不作空解,不作有解,不作俱解,亦不作俱非解,于一念间,一切解心动念总绝。亦无不动之解,所解亦绝,此绝亦绝,境智俱融,于一念间,此谓情开理现,难可宣说,至者当知。(唐)法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一
174、 【善用时间】 能善用时间的人,必能掌握自己的努力的方向。
175、 不要把病痛看得太严重,心有烦恼,则无法解脱。
176、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 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永远不要试图去依靠任何人,没有人 可以永远支持你,也没有人可以永远给予你,人唯有相信自己!不要妄图去 恨那些打击和拒绝你的人,因为他们的冷漠和绝情让你更加坚强和独豆!它 使自己变得成熟和自立。所以,请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你会确认,等候在你命运渡口的小舟,就 是你自己。
177、 不要害怕去爱:斩断你的犹豫与怯懦不要让羞怯或自尊阻止爱的表达,爱不能将就,更经不起蹉跎和等待。
178、 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印光法师)
179、 珍惜他人,才是珍惜自己。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180、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明日才会有收获。好高骜远,总想着一步登天;是无法有所成就的。
181、 【最有禅意的句子】幸福不是财富多、权大、位高,而是自在、快乐、平安。
182、 清贫的生活符合自然,尽量节约,崇尚朴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有人把吝啬等同于清贫,但两者的实质截然不同:清贫者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尤其是其中家境较为宽裕的人,不花钱并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因为他们不以金钱作为衡量生活的内涵和质量的标准;吝啬的人则因为太看重金钱,舍不得给自己,更舍不得给他人,所以处处节省。
183、 一切使众生受到伤害、引起烦恼的事情,就是恶业;一切令众生欢喜、有利益的事就是善业。
184、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战略家,他们有极强的预见能力,他们的眼光盯着未来;他们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地干下去,直到成功为止。
185、 谈“利’’要谈天下利;说“爱’’要说众生爱。
186、 彼无智慧人,行于畜生法,驰趣于女色,犹猪乐粪秽。《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
187、 【最有禅意的句子】有爱心就有福气、毅力,才有智慧。
188、 其实幸福和快乐,只是自己的心境,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让你自 己不幸福。世间万物,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同 是一朵玫瑰花,有人看到的是娇艳欲滴;有人看到的是硬冷的刺。同是一 座岳阳楼,有人看到的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有人看到的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总之,你 觉得你不幸福,别人再羡慕你,你还是同样觉得自己可怜。
189、 合心为善,和气同道,互爱扶持,协力推动。
190、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由于我们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所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绝对的真理。假如我们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听到与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话,那么佛陀的圣道为谁起到何作用呢?
191、 生活常常斑驳陆离,一堵墙,常常遮挡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192、 远远地欣赏,美丽的风景才会被人读懂。欣赏风景,需要一种心情,才能远看是景,近看是情;欣赏风景,需要一份稚雅,才能风雨有情,四季有景;欣赏风景,需要一份风度,才能乱象成章,错杂成意。
193、 这本书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红尘中浸润已久的尘心。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中,它好似一泓清泉,顿时冲开了我们心底沉重的物欲枷锁,滋润了我们被红尘蒙蔽已久的心田。我从这里突然感受到一种生命蓬勃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发自内心的真善,它深刻发掘出我们内心无贪、无嗔、无痴的善根,和佛法所倡导的慈悲大爱不谋而合。
194、 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是为放荡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95、 慈悲仁爱之心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虽然现在是经济社会,更多的人需要通过赚取财富证明自己的价值,但财富跟着爱心来。即便是生意人在经营的过程中,做些善事,也有助于经营。拥有救人救世的心胸才是世间最珍贵的无价之宝。
196、 难陀:汝莫信我,莫随我欲,莫依我语,莫观我相,莫随沙门所有见解,莫于沙门而生恭敬;莫作是语:“沙门乔答摩是我大师”。然而但可于我自证所得之法,独在静处思量观察,常多修习,随于用心所观之法,即于彼法观想成就,正念而住。自为洲渚,自为归处。法为洲渚,法为归处。无别洲渚,无别归处。《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佛说入胎藏会
197、 任何东西都有代价。钓钩是鱼垂涎鱼饵的代价;被名利所蛊惑的心,往往也要付出让心灵遭受折磨的代价。
198、 扫除心灵阴霾,则能显现亮丽本性。
199、 不要与黑暗纠缠,学会摒弃它!当你精疲力尽 地回过头来,朝霞正对你微笑。没有不能战胜的黑暗, 只要你心中还有阳光;没有不能战胜的邪恶,只要你心 中还有善良;没有不能战胜的绝望,只要你心中还有希 望。在这个凉风习习的夏日清晨,请你记住,一次勇敢 的摒弃,抵得上对黑暗的无数次诅咒。
200、 学佛的过程,是通过认识自我、消融自我以达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目标的过程。提升的真正终点意味着开悟,而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个人对自我的清醒认识,认识自我又是为了消融自我。
智能推荐
- 上一篇:佛言佛语图片_心灵禅语
- 下一篇:禅语早安心语_心灵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