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父孤母寡寒冻饥渴】或有父孤母寡,独守空堂,犹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冻饥渴,曾不知闻。昼夜常啼,自嗟自叹。
有些子女不是父孤就是母寡。所谓父孤指的是母亲已经过世了,而父亲没有再娶。有些是因为怕再娶进门的太太不会疼孩子,所以一个人含辛茹苦,忍受一切困难,抚养子女长大成人。
母寡也就是有些为人母亲的,年纪轻轻的丈夫就去世了,为了子女她不敢再嫁,怕后父不疼前人子,为了要全心爱孩子,她不敢把情和爱再分给另一个人,一心一意地养育子女,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快快成人,学业早日成就,更希望孩子事业有成,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为了子女,再辛苦她都能忍耐,这是何其伟大的寡母啊!
这些为了子女而甘于孤单的父亲,或是为了子女而愿意历尽艰辛的母亲,他们都心甘情愿地独守空房,但是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却往往淡忘了父母亲的恩情。
有些孩子从小就十分依赖父母,黏得很紧,一放学回家,就屋前屋后地找妈妈;等到年纪慢慢长大,从乡村的小学,到镇里的中学,进而到大都市念大学,刚开始时还会盼望每个星期假日的到来,好回家探望父母亲,但随着时日的消逝,认识的朋友愈来愈多之后,便慢慢延长了不回家的时间,减少回家的次数,注意、关怀的对象也慢慢地移转到朋友身上。甚至年纪再大些时,就开始追求异性的感情,而忽略了亲子之间的亲情,等到那个时候,说不定一整年他都不想回家探望父母了。
现代社会一般人的学识普遍提高,学校为年轻人设想得很周到,比如寒暑假举办了很多夏令营、冬令营、登山等活动,让年轻人有很多相处的机会。一个学期四个月,本来寒暑假应该回家探视双亲、承欢膝下,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在外活动的机会,以致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所以很多人一长大对父母的亲情爱念就慢慢地淡忘;更有许多人在毕业后出国进修,一去数年,归期渺茫。
佛陀教导众生是以孝为先,能孝才有善,如欠缺孝而来说善,是本末倒置。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一个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现在有很多学业完成、事业家庭都有成就的人,父母亲仍住在乡下,有些具有孝思的人,会把父母亲接到都市去。
到了都市,儿子忙事业,媳妇忙着帮忙赚钱,孙子也上学去了,父母亲就像寄居在别人的家庭一样,整栋房屋空空荡荡的,就只剩老人家在看家。
如果是在乡下,还有隔壁邻居、大嫂小婶等友伴们可聊聊天,但在都市中,邻居互不相识,把自己关在层层的门禁里面,没有讲话的对象,成天像个哑巴一样。经文中说:“独守空堂,犹若客人,寄居他舍”,指的就是这种情形。所以现在有很多老人家都不愿到都市与子女住在一起。
不久前,有一位老人家向我诉苦,她说:“师父,我活到这么老有什么意思!”我说:“很多人都希望长寿啊!”她说:“唉!活这么老很痛苦。”我说:“你那么健康,活这么老是很好的事啊!”
她忍不住掉下眼泪说:“我倒希望早点儿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早年含辛茹苦把儿子养育成人,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现在儿子也已成家立业,生了几个孩子。在别人看来,我实在是很好命,不过说真的,我觉得我很歹命。”她接着又说:“我的儿子很会赚钱,平常如果有应酬,媳妇也一定会跟去,有天媳妇又和朋友相约要出门,朋友问她:‘你家中有老人家在,难道你不毙帮她料理好餐点再出去吗?’媳妇回道:‘不用啦!等我们吃过饭后,再在路边买个便当回来就好。’朋友说:‘现在是冬天,便当买回来都冷掉了怎么吃?’媳妇说:‘有得吃就已经很好了,还嫌冷?”
老太太很心酸地说:“她们以为我听不懂国语,其实我听得懂意思。回想起以前孩子还小的时候,不管他们多晚回家,我一定都会等门,只要听到围墙外传来孩子的声音,就赶快把饭菜温热,等到孩子进门来,热腾腾的饭和菜都已经摆在他们面前了,没想到我现在却落得‘路边买个便当,冷了也没关系’的地步。师父,您听听看,我的心难不难过?”
我安慰她:“儿子为了事业在忙,媳妇为了帮助儿子,所以就比较没时间招呼你,想想有些人的儿子长年在外头,要见面还不容易哪!哪像你每天都有人叫你妈妈、叫你奶奶,你应该要感恩知足,多多善解啊!”
类似这种情形,在目前的社会上比比皆是,年轻人实在是没时间、没心思去照顾父母,所以说:“寒冻饥渴,曾不知闻”。我想这种形态,在二十年后会比现在还多。为什么呢?
因为目前很多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老大不孝顺,还有老二,老二不孝顺还有老三……做父母的总算还有个人可以依靠。就像前面提的那位老人家有三个儿子,她说:“还好,这个不孝顺,我还有老大那里可以去。”而现代人几乎都只生育一两个子女,如果为人父母的不以身作则地去孝顺上一代,那么就等于在教导孩子以后如何对你不孝,到那时,就真的会“老来无依”啊!
有句俗话说:“草绳拖俺公,草绳拖俺爹。”——你用草绳把父亲拖到山上去,让他自生自灭,将来你的儿子也会如法炮制,用草绳把你拖到山上去。
所以说,为人父母者一定要用自己的言行、身教去引导、教育孩子,现在你对父母说什么话、表现什么态度,将来你的孩子就会回报给你同样的言语和态度。
佛教徒就是要学习佛陀的清高、慈爱,学佛陀至诚无上的悲心;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他还会去爱谁呢?
有些人如果孩子不乖或是身体不好,就会去寺中拜佛求菩萨,他们都是求菩萨赐给孩子健康,保佑孩子有成就。其实,大家都忽略了自己家中就有两位活佛——父亲是佛,母亲就是菩萨,父母对我们说句好话,就是给我们最大的祝福。被父母、公婆赞叹的儿子媳妇,将来的发展一定也会很兴旺;如果被父母诅咒一句,那就很不好了。
总而言之,堂上的父母就是最灵感的活佛,你现在如何孝顺他们,他们就如何赞叹你,他们赞叹你,对你所说的话就是无限的祝福。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治安不好,其实每个人都该负起责任,尤其有子女的人,更该负起这份教养青少年的重责。希望大家学习佛教的精神,用佛教的教育培养孝思,并且以身作则,以这股心泉清流来洗涤社会上的乌烟瘴气,如能这样,就不会出现“寒冻饥渴,曾不知闻”的情形了。
应奉甘旨,供养尊亲。若辈妄人,了无是事,每作羞惭,畏人怪笑。
但是,如上所说,为人子女者往往无法体会父母的心念,也无法了解父母的生活环境,有些当父亲的孤单一个人,也有当母亲的守寡多年,他们很多都是为了子女而不敢再婚,孤单寂寞地过了一辈子。
等他们含辛茹苦把子女养育成人,由于年轻人交际的空间增大,各方面的友情更亲密,便逐渐疏远亲情,此时此刻父母的心情,子女又怎能体会呢?
也有人把父母从乡下接到都市,希望父母能过新生活,殊不知父母亲到了子女的家中,却好像寄居的客人一样,因为儿子、媳妇、孙子一早就出门去了,陪伴父母的只有空空荡荡的房子,一点也享受不到天伦亲情的乐趣,这种情景对父母来说,是多么深长的寂寞!
父母劳碌一生,总是希望晚年时儿孙能围绕膝下,过着清闲而不寂寞的生活,但这种梦想往往十之八九都会落空,而使他们感叹莫名。
做人子女的应该时时关心父母的饥寒,并了解父母的健康状态,抱着恳切的心来供养父母,这是做人的基本态度。
然而有些人不但不孝顺父母,反而到处为非作歹,使父母蒙羞。“若辈妄人”——是说不懂得做人道理的人,像这种惹是生非的人,只会带给父母伤害,招致羞辱耻笑,别人会笑他的父母不会教导孩子,对他的父母指指点点,使父母愧对乡里的人。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着感念父母的孝思,并且要以这份孝心多音字组词去报恩,发挥自身的功能,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抱着“造福人群”的孝心来回报父母恩,让父母以我们为荣,为我们欢喜。
智能推荐
- 上一篇:人生莫忘父母恩情,一辈子都要牢记!
- 下一篇:百善孝为先,真的是天经地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