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荫杭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
没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自己的共乏所在, 就是自己最相宜的。——父亲杨荫杭告诉女儿杨绛的话。
【简介】
杨荫杭(1878-1945年),字补塘,又名虎头,笔名老圃。江苏无锡人。中国法政学家。1902年日本东京专门学校(今早稻田大学)本科毕业。
1907年7月在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回乡后与同学在无锡创办理化研究会。后赴美留学,191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1 1年辛亥革命后,经张謇推荐,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
1916年被任命为京师高等检察厅长。杨荫杭主张司法独立,1917年5月调查津浦铁路管理局租车购车舞弊案时,曾传讯交通总长许世英,轰动一时。1919年辞职回无锡老家。1920年移居上海,任《申报》副总编兼主笔。1923年迁居苏州,任开业律师和自由评论家。
1937年迁居上海法租界,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私立大同大学教书。有《老圃遗文集》行世。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丈夫钱锺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杨绛从小聪颖机灵,但上学考试很少得100分,父亲从来没冈此责备过她。上高中的时候,她还弄不懂平仄声,她自己很着急,父亲对她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有一天,杨绛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父亲晚上踱过廊前,敲窗考她某字什么声。
杨绛答对了,父亲高兴而笑;没答对的,父亲也不责备。
杨荫杭的教育理念来自孑L夫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这种顺其自然的育人办法,培养了杨绛广泛的兴趣和深厚的素养。杨绛从小喜欢文学,如果她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本书放在她的桌上,有时他得爬扶梯到书橱顶层去拿:如果她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会不见了——这就等于谴责。父亲为她买的书多半是辞章小说,这些都是杨绛的最爱。
1928年秋,杨绛考入东吴大学。大学一年后,涉及分科问题,她拿不准主意,只好带着问题回家求教。
“我该学什么?”她问父亲。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自己的兴之所在,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有了父亲的这番话,杨绛内心释然,于是,在文理科之问选了文科。
杨绛曾经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巾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
“言传不如身教。父亲说话人情入理,出口成章,在《申报》的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父亲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我学他的样子,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读书www.aizuci.com入迷。”
有一次,父亲问杨绛: “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杨绛说。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星期都白过了。”
父亲笑道:“我也这样。”
人生成长免不了会有各种诱惑,但杨绛对身外之物都看得很淡。杨绛很明白:“假如我们对某一件东西非常艳羡,父亲常常也只说一句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意思是:得你自己去争取。也许这像鼓励‘个人奋斗’。我私下的反应是,‘天下的好东西多着呢,你能样样都有吗?’”她的淡?白名利的性格,就是这样在家庭的熏陶下形成的。
智能推荐
- 上一篇:关于姚信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
- 下一篇:关于陶行知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