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组词网
首页 > 句子大全 > 经典句子 >
首页 词语大全 组词大全 造句大全 形容与描写 句子大全 名言名句 诗词诗歌 趣味语文 成语大全 反义词 近义词 同义词

关于外婆的家风家训

栏目:经典句子时间:2020-07-05
关于外婆的家风家训_一品句子

【外婆的家训】

我从小是在母亲和外婆身边长大的。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母亲教我善良与老实,而让我记忆至今的,却是外婆的许多“家训”。

外婆当然是慈祥的。同时,也是不怒自威的。当我家的堂屋还没有隔成小房的时候,外婆常常在堂屋里敬菩萨。堂屋里设有神龛,外婆敬的是观世音菩萨。外婆跪在蒲团上敬香的时候,我们是不敢大声喧哗的。外婆说,菩萨什么事情都知道的,包括我们心里想什么,菩萨都是知道的。于是,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对菩萨充满了敬畏。有时,我又爱胡思乱想。我想吃锅贴饺子,菩萨知道吗?我想吃洋糖发糕,菩萨知道吗?我想把弟弟的存钱罐偷走,去看“娃娃书”,就是“连环画”,菩萨知道吗?冬天的早晨,窗外下着大雪,我焐在被子里,听见小巷中传来甜甜的叫卖声:“洋糖——发——糕!”“洋糖——发——糕!”卖发糕的人将“洋糖”拖得特别的长,这甜甜的拖腔,一下就将我的口水给钩出来了。我就默默地想:菩萨保佑啊,叫我的外婆带洋糖发糕给我吃啊。嗨,这一下还真灵www.aizuci.com,过了一会儿,外婆真的给我带回洋糖发糕了。啊,热腾腾的、白白胖胖的、松松软软的洋糖发糕啊。外婆像给雏鸟喂食一样,一口一口地喂我们吃发糕。外婆总是慈祥地笑着,像菩萨一样笑着。于是我就想,是菩萨变成了外婆呢,还是外婆变成了菩萨呢?

外婆十分爱干净,特别喜欢花儿。春天的时候,长街小巷中常常是回响着栀子花和茉莉花的叫卖声的。

“栀子花来——”

“茉莉花来——”

那是一个编着麻花辫子的小姑娘,乌黑的辫子上缠着红头绳,扎着一朵洁白的栀子花。她的右手挽着一个竹篮子,竹篮里摆着一排排的栀子花或者茉莉花。她的声音脆脆的,有时带着武汉周边汉阳县或者黄陂县农村的乡音。小巷是幽深幽深的,她的叫卖声挟带着花香,是缥缥缈缈的,是绵绵长长的。这时候,外婆就坐不住了。她叫了一声:“栀子花呃——”就迎着花香走去了。外婆喜欢栀子花和茉莉花,她常常把花儿用手绢包了起来,放在枕头边,挂在蚊帐钩钩上,或者用清水养着,放在窗台上或者八仙桌上。于是,在江南的烟雨里,我们家里便散发着栀子花或茉莉花淡淡的清香。

五十年代的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多半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在这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外婆便是家庭秩序的维护者。她经常用许多民间的俗语,作为她的“家训”。

譬如,外婆要求孩子们:“吃不言,睡不语。”吃饭的时候,上床睡觉以后,都要安静,不准说话。

又譬如,外婆要求孩子们:“不要拈回头筷子。”所谓“同头筷子”,就是吃饭拈菜的时候,每次只能拈一筷子,不能连续地拈,以免露出馋相。

义譬如,“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睡要有睡相。”具体的标准,是“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

可是我生性活泼,性格外向,最不爱受约束。要我规规矩矩地坐着吃饭不说话,要我见到喜欢吃的菜,每次只能拈一筷子,比什么都难受。于是,我就经常地“犯规”,当然,就经常地受到惩罚。

那时,外祖父还在,惩罚的执行者,自然是外公。

惩罚之一,是“板栗烧肉”。就是用手指弯曲的关节敲击脑袋,俗称“挖栗子”。也许是冈为手指弯曲后的关节处,有点像板栗,而且和板栗一样坚硬;用这样的“板栗”敲击头部,而且敲得你发烧,不就是“板栗烧肉”么?

惩罚之二,是“竹笋炒肉”。就是用竹筷子打手心。我生性好吃,看见好吃的菜,常常就忘了“不拈同头筷子”的家训,这时,外公马上举起手巾的筷子,我马上乖乖地伸出手心,准备吃“竹笋炒肉”。当然,我的小手是窝起来的,而且颤颤地请求外公:“轻轻地炒,好吗?”

惩罚之==,便是“红烧肉”了。这是我最害怕的惩罚。

外公“烹饪”“红烧肉”的时候,往往大动干戈。他要我自己将一条长条板凳搬到大门外,然后,叫我扒了裤子趴在长凳上,他便手持铜戒尺或者竹片狠狠抽打我的屁股,将我的屁股打得红通通的,这就叫“红烧肉”。外公的“红烧肉”做得十分的地道,常常打得我哇哇地乱哭乱叫。这时,妈妈就会来求情,就会来救我,我对妈妈及时来救我十分地有信心。

当然,也有人对我的哭喊不以为然。外婆就认为我的哭喊水分太多,有做戏的嫌疑,“红烧肉”还没有“烧好”呢,就故意大哭大叫,“惊汪鬼叫”,喊来妈妈为我求情,以逃避惩罚。我不知道我当时是否有了“做戏”的意识,不过,我的确是害怕“红烧肉”,的确是希望通过哭喊来发出哀求,请求外公不要打了。

但是,我的哭喊往往适得其反,不但外公下手更重,而且连一向疼爱我的外婆也冷冷地吼道:“儿子伢,不准哭!”

“儿子伢,不准哭”,也算是我们家的一条“家训”,好像是专门为我制定的吧?

武汉人称男孩为“儿子伢”,女孩就叫“姑娘伢”。外婆看不惯“儿子伢”流泪,除了中国传统的“男儿有泪不轻流”等观念的影响外,还与武汉的码头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武汉历称“九省通衢”之地,纵贯东西的长江和横贯南北的京广铁路线恰好在武汉形成十字交叉点,因此,武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陆大码头,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许许多多的武汉人,都得依靠码头为生,谁控制了码头,谁就控制了财源。

因此,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黑社会中的帮派之间争夺、控制码头的争斗和械斗,武汉人俗称的“打码头”,就十分的激烈。这样的江湖习气,自然就深刻地影响了武汉人,“江湖义气第一桩”自是不必说,在男孩的教育中,十分注重男子汉品格的培养,也是码头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武汉人称男人叫“男将”,女人叫“女将”。虽然用军队里的“将”来形容“人”、取代“人”,已经有了火药味儿,但是,武汉人还嫌“男将”的力度不够,武汉人称真正的男子汉,为“汉子”。“男将”仅仅强调了一种性别,而“汉子”则强调了一种“品格”。在码头上,如果有人对你拍拍肩,说一声:“是条汉子!”那便是对你最大的认同,当然,也是给予一个男人最高的荣誉和奖赏。

一个真正的汉子,在挨打时是不应该“流尿”的。

因此,外婆从小就教育我:“儿子伢,不准哭!”

我的外公从前就在码头上干活,我的外婆,则在码头上摆过针线摊,帮穷苦的码头工人缝补衣服,同时,卖自己做的鞋垫和鞋底。外婆常常跟我说起她在码头上做针线活的故事。她常常引以为自豪的,是经常帮助人家,而不要人家的钱。这样的一种侠义,这样的一种悲悯情怀,便深深地浸润了我的童年。

在外婆的许多“家训”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她的一句口头禅:“不怕慢,只怕站。”

最开始,也许是让我体验到怎么去拉板车,不要着急,慢慢拉,坚持下去,总会到达目的地的。因为我在码头上拉车挣钱买书的时候,只有9岁。那时,我想买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下决心像码头上的小伙伴一样,去帮人家拉板车。

第一次拉车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被称为中国的“火炉”的武汉,酷夏的温度往往高达摄氏40多度。临江的柏油马路被晒成了柔软的面团,而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天,开始了我的拉车生涯。

我就这样用一根麻绳拉着小山一样的板车,走进了火一样的炎热之中。那时我9岁,瘦骨伶仃的,穿一条短裤,打着赤膊。

天气太热,老头太弱,而我义太小,板车就是走不动。我拉车的麻绳,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在肩头一拉一扯,肩头就磨破了皮,汗水一浸,火辣辣的疼。从汉口的13码头到江汉关,现在乘车只要两站路。而我那时好像经历了一次最最漫长的长征。肩头磨破了,脚上烫起泡了,浑身上下汗水淋淋,真的好想歇口气,或者干脆不拉了。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外婆说的“不怕慢,只怕站”,便咬牙坚持着,一步一步地慢慢往前走,终于到达了江汉关。

我的劳动,换来了5分钱。那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汗水挣来的钱。外婆的家训,不仅激励我坚持了一个夏天,买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重要的是,从此让我记住了,要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活着,就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与精神。外婆朴素的家训,成为我生命的支撑点,成为我在逆境和磨难中顽强掘进的动力,激励我舍弃了许许多多的东西,选择了清贫而寂寞的写作生涯,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写作。

真正的家训,不在高深典雅的经典,而在朴素如泥土的民间。

“智”同“道”合不相忘

古人云:智,知也,无所不知也。“智”是个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知”是“说得准”、“一语中的”的意思,“日”指“日子”“每天”。“知”与“日”联合表示“每天都能一语中的”,现在我们常认为“智”是聪明智慧、有见识的意思。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他将“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亚圣孟子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紧跟在仁义理这些重要道德的后面。可见,在我国儒家的道德规范巾,“智”是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

在古人看来,智慧与道德,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

巾国史上出色的政治家、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说:“夫帝子亲工先须克己。”他要求亲戚们作为皇亲贵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出外时未享受游览观赏风光名胜的乐趣,在宫中不敢沉溺于歌舞女色,在位期间,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是智与德结合的证明。

在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巾,诸葛亮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也是诸葛亮人生经历的总结,“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去两蜀,定南蛮,东和北拒,巾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对联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写得淋漓尽致,诸葛亮恬淡寡欲、寂寞清静,却有明确的志向,他也是智与德的完美结合。

像他们这样,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使智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例子还不少。爱因斯坦说:“伟大人物对于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智慧成就还要大。”是的,哪怕一个人无智,不影响他成为让人敬慕的人,但若一个人无德,再高的智慧也顿失辉煌和礼赞。秦桧是宋朝状元,但他迫害忠臣,卖国求荣,如此智慧,于国于民,有害无益。到了现代社会.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美国大学生制造校园qiang击案,“黑客”在网络上横行,文凭造假、学术造假屡见不鲜,这些人不乏“智慧”,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义怎能填补道德的空白呢?

东汉学者蔡邕在《女训》中告诫女儿蔡文姬:“心犹首面也,是以致饰焉。”蔡邕巧用比喻,说明人心就像人的脸面一样,要精心修饰。脸面一天不清洗,会被灰尘污染;不净化内心,邪恶思想会侵蚀。这些话提醒我们:面容的美丽固然很重要,但品德和学识的修养对人来说更为重要。

《礼记·大学》巾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是我们读书做学问,在于彰显光明、完美德性,并用这种德性去除1日布新,成为新人,以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我想这就是“智”同“道”合,永不相忘吧。

(龚波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 关于外婆的家风家训

智能推荐

相关经典句子

推荐经典句子

重点栏目推荐

| 好句子大全经典句子
爱组词网 爱组词大全

© 2017 爱组词网 azuci.com 组词词典,在线组词,多音字组词,好词好句子摘抄,词语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