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家书家规_名言名句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1.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两江总督。
治学治军均有建树,治家教子尤为有方。
子曾纪泽为清末著名外交家,子曾纪鸿于算学具极高造诣,不幸早逝;孙辈有诗人曾文钧,曾孙辈有教育家曾宝荪、学者曾约农等。
惩忿窒欲:语出《周易·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其中惩即惩戒,忿即愤怒,窒即抑制,欲即嗜欲,全句意为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谕纪泽、纪鸿:张文端公所著的《聪训斋语》,都是教子的名言。
其中谈到养身、择友、观山水和赏花竹的文字,完全是追求一片太和生机。
你们应该常常阅读反省。
鸿儿身体单薄虚弱,也应该常常阅读这本书。
我教育你们兄弟时所引用的书并不多,只有圣祖的《庭训格言》和张公的《聪训斋语》两本,这些书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以后在家中就要栽花养竹,出门就要饱看山水。
环绕金陵百里左右的地区,都可以全面游览一遍。
算学方面的书千万不要看了,读其他书只能以半天为限,到未时以后,就要立即休息一会。
历观古人的经验,把惩治恼怒和节制欲望作为养生要诀,“惩忿”就是我在以前的信中所说的少恼怒的意思,“窒欲”就是我前文所说的懂得节制和爱惜财物的意思。
由于喜好出名、争强好胜,以致用心太过,也是欲望一类的东西。
药虽然是有利的东西,它的有害的一面也夹杂在其中,所以不要轻易服药。
恳切地叮嘱你们要注意。
曾国藩对康熙的《庭训格言》和张英的《聪训斋语》推崇备至,这说明他与这两位杰出人物在教子方面的见解是英雄所见略同。
事实证明,他们正是凭着这种教育思想培育出不负厚望的出色后代。
在这段文字中,曾国藩特别提醒儿子要注意养育身心。
养育身心的方法有二:一是要游览山水和栽花养竹,利用自然风物来陶冶情性、涤荡心胸;二要尽量减少愤怒、用节俭的思想来抑制自己的欲望,这样就使自己的内心充满一片太和生机。
终始保持一种清明、平和的心境是养生的根本,养生是比追逐功名利禄还要重要得多的立身的根本。
2.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谕纪泽儿:你读“四书”,没有什么心得,这是由于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缘故。
朱熹教人读书,这两句话最为精当。
你曾经读过孟子的《离娄》章,《离娄》开头部分说“在上者如果不衡量事物并制定出合适的规范,在下者就会无法可守”,我往年读到这句话,也没有引起多大警惕。
近年在外面办事,才知道上级领导一定要根据事物制定出合适的规则,下级一定要坚守法度。
如果人人都认为自己也能根据事物制定法度,那就从心所欲不遵守法度了,就要发生下级侵凌上级的现象。
“我爱别人而别人却不爱我”这句话,往年阅读的时候,没有感到很亲切,近年阅历越深,才知道治理人不成功的原因,是智慧不足的缘故。
这就是切合自身的经历体察书中思想的一个例子。
“涵泳”二字最不容易理解,我曾私下里推测它的意思:“涵”,就如同春雨滋润花朵,如同渠中清水灌溉稻田;春雨滋润花朵,雨量过小就难以浸透,雨量过大就摧折和摧伤花朵,适中才能使花朵涵裹并慢慢吸吮雨滴;渠中清水灌溉稻田,水流过少禾苗因水分不足就会枯槁,水流过大禾苗就会伤于洪涝之灾,水流适中禾苗就会得到涵养而蓬勃生长。
“泳”字的意思,就如鱼游在水中,人的脚浸泡在温水里。
程子说“鱼在渊潭中跳跃,活泼无比”,庄子在濠梁观鱼时说:“哪里知鱼不快乐呢?”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的诗句,苏东坡有“夜卧濯足”诗、“浴罢”诗,都表达了人性乐水的一种快乐。
善于读书的人,一定要把书当咸水,把自己的心当成花、当成稻、当咸鱼、当成洗足,那么“涵泳”二字的意义就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你读书容易流于解说文义,不很深入,可就朱子关于“涵泳”、“体察”这两句话,来尽心深究。
这是曾国藩身体力行地教育儿子要注意读书的方法和进入读书的境界。
读书首先要“切己体察”,就是要把书中的道理纳入自己的办事进程中体察感受,这样不仅会使自己加深理解和深入掌握书中的道理,而且会使自己今后的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
其次要“虚心涵泳”,就是要让书的春雨轻柔地滋润心花,让书的清渠静静地灌溉心田。
人游在书香里,如鱼游在水中,如脚泡在热水中,这种奇妙特殊的享受,才是一种真正的读书生活。
曾国藩教子不仅是一个关怀备至的慈父,而且已经成为一个说文解字的老师了。
3.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谕纪泽:人生只有恒常是第一美德。
我早年对于写字这门艺术,也常常动脑子下工夫去追求,终究一无所成。
近日天天临摹练习,久不间断,便感到每月都有变化、每年更不相同。
年龄无论老少,事情不论难易,只要坚持做下去,自然如同植树和蓄养动物,看着它们一天天地长大,自己还不知道。
你的短处在说话不够谨慎、缓慢·举止有欠端庄、稳重。
看书虽能深究其义,但写文章缺乏异军突起的不凡之势。
你如果能在这三件事上再下一番苦功,初下手时猛力进取,日后持之以恒,这样做下去,不过一两年你就会有很大进步自己还不知道。
语言谨慎、缓慢,举止端庄稳重,道德就有进步。
做文章要有峥嵘、宏大和畅快淋漓的气势,学业就有了增进。
所谓“常”,就是坚持和积累,才能形成习惯并产生作用,才能出现期望达到的火候与功夫。
曾国藩针对儿子的特性,认为他应该把“常”的美德运用到训练说话、举止和作文三个方面,他认为训练说话和举止属于进德的范畴,训练作文属于进业的范畴,只有德业并进,才会达到《周易》中提出的“崇德而广业”的境界。
其中“进之以猛,持之以恒”,确实是帮助人们革除恶习、发奋励志的至理名言。
4.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务。
谕纪泽:接到你十九、二十九日两封来信禀告:知道喜事已经办毕,新媳妇能得到你母亲的欢喜,就是家庭的福气。
我朝历代皇帝一直沿袭下来的习俗,就是寅时正刻就起床,到现在两百年不变。
我家的高祖和曾祖,相传都起得很早。
我能看到的竞希公、星冈公,都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寒冬起床坐到一个时辰,才开始看到天亮。
我父亲竹亭公,也才到黎明就起床,有事的时候不等到黎明,每晚一定要起来看一两次,这是你们都曾经看到的。
我最近也是黎明就起床,心里想延续先人的家风。
你现在已经成人并有了家室,应该以早起为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自己要带头行动,也要带领新媳妇一起行动。
我平生犯了没有恒心的错误,弄得万事无成,立德不成,立业也不成功,已经让我深深地感到耻辱。
到了治理军务的时候,才开始矢志不移地办理一件事。
在这中间,我的志向发生几次变化,这是我没有恒心最明显的地方,一直是我内心的耻辱。
你如果稍有成就,一定要在有恒方面重下工夫。
我曾经细看星冈公仪表非凡,完全在于一个“重”字。
我走路、仪表、举止也比较厚重,都是从星冈公学习来的。
你的仪表、举止分量很轻,是一大弊病,以后要时时留心,无论行走还是坐下来,都要有厚重感。
早起、有恒、厚重,这三点是你最重要的事。
早起是先人立下的家法,没有恒心是我留下的耻辱,不厚重是你的不足,所以特别谆谆告诫于你。
谕纪泽:你近来写字,总是软弱无力,骨力不坚劲,墨色不丰腴,与你的体形向来轻薄正是一种毛病。
你应当用油纸临摹颜体的《郭家庙碑》,柳体的《琅琊碑》、《元[玄]秘塔》,来医治这种毛病。
每天都要留心,专从厚重两字上下工夫。
否则字体太轻薄,体质也随之更加轻薄了。
人的气质,本来是天生的,难以改变,只有读书能够改变气质。
古代精于看相的人,也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
想要改变气质,首先要确立坚韧、超拔的志向。
以我平生为例,三十岁前最喜欢抽烟,片刻不能离,到了道光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抽烟。
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没有恒心,近五年来深以为戒,现在做大事小事都有恒心了。
就这两个例子,可见没有任何东西改变不了。
你们对于厚重两个字必须立志改造,古人称金丹可以换骨,我认为立志就是金丹。
曾国藩从儿子写字骨力不坚中,看出他的体形与气质的不足,进而推广到要求儿子变化气质并树立恒心与志向,足见其在教子方面明察秋毫、立意深远。
早起是曾家的传家至宝,它不仅有助于人们养成勤劳的习惯,而且也为人们赢来更加充裕的工作时间,实际上也等于加倍珍惜和延长了有限的生命时间。
重厚不足是儿子在写字、举止和体形方面存在的通病,所以曾国藩要求儿子通过写字和读书来转换骨相和变化气质,因为人只有行为举止端庄厚重,才会办事踏实、稳重、坚定和有分量。
他认为要想变化骨相和气质,首先要树立“坚卓之志”,立志就是金丹,遂志贵在有恒。
人如果没有恒心将会百学皆废、万事无成。
在矢志不移的恒心面前,一切艰难险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软化或涣然冰释。
只要做到早起、厚重和有恒这三点,人就具备了自立自强的精神与气概。
5.不忮不求。
谕纪泽、纪鸿:我平生稍微看了一些先儒的著作,发现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都以“不忮不求”为重。
“忮”,就是嫉妒贤人陷害能人,妒恨他人的功勋,争求上司的宠爱。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懈怠的人自己不能修身,忌恨他人的人害怕别人修身”的一类人。
“求”,就是贪求名利,只把名利放在心中,所谓“没有得到就忧愁如何得到,已经得到又忧愁失去”的一类人。
嫉妒心并不常见,总是发生在名气和学业相等、权势和官位相等的人之间;贪求之心也不常见,总是发生财物分配和地位晋升互相有抵触的时候。
想要营造福气,先要排除嫉妒之心,所谓人能达到没有贪欲和害人之心,仁的作用就用之不尽了;要树立品德,先要除去贪欲之心,人只要没有图谋不轨的偷盗心理,义的作用也就用之不尽了。
嫉妒之心不去,内心就布满荆棘;贪求之心不去,心灵中就充满卑污。
我对这两种心理经常加以惩治,只恨还没有把它们彻底扫除干净。
应当在这两件事上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代要引以为戒。
所谓“忮”,就是嫉妒之心。
持有这种不幸的心境的人自己不努力却嫉恨他人的成功,自己没有成功却专门陷害创造成功的人。
这种人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障碍,而且也是一个自寻烦恼和终身失去快乐的人。
所谓“求”,就是对名利的贪心,这种心理往往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功去不惜伤害他人,就是因为他人的成功而伤害自己。
人生何处何时不充满得与失的转换变化,被这种客观的变化调戏得喜怒无常,实在是一件自取其咎的蠢事。
嫉妒之心是满怀的荆棘,贪欲是心灵的卑污,必须坚决、彻底地把它们从心灵深处扫除干净。
这两种有害的心理平日隐而不显,往往都在同行竞争和评功论赏的时刻爆发出来,所以要克除这两种心病,就要在竞争激烈的关口,首先抚平和舒展自己的心性。
6.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至于“倔强”二字,实在不能缺少。
立功业做文章,都要有这两个字贯注其中,否则就会柔弱以致倒下,不能成就一点事情。
孟子所说的“至为刚健”,孔子所说的“坚贞、稳固”,都要从倔强二字做起。
我们兄弟都更多地承传了母亲的品德,其中的好处也正是倔强。
如果能去掉恼怒和贪欲来保养身体,保存倔强的个性来激励志向,就能每天都能获得无限的进步。
倔强二字,用来交友,就会变成刺人的锋芒和交流的顽障;用来研讨方案,就会变成拒纳忠告和执著护短;用来决策,就会轻陷罗网和挑战规律。
但如果把它用来励志建功,就会具有锐不可当、日进无疆的内在动力。
7.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
日课四条:第一条:慎独能使人心灵安定。
自我修身的过程,最难莫过于养心。
心里既然知道善恶,却不能在实际行动中去行善去恶,就是欺骗自己。
在方寸之间,是不是欺骗自己,这都是别人所不知道的,唯独自己一个人知道。
所以《大学·诚意》中两次提到慎独。
如果真能像喜欢美色那样好善,像讨厌恶臭那样除恶,力除私欲而保全天理,那么,《大学》所提倡的“自足、自快”,《中庸》所说的“在无人之处也能警惕谨慎、戒惧小心”,都能得到切实推行。
这也就是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是否得理,然后采取行动”,孟子所说的“俯仰无愧”,以及所谓“养心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都不外乎是这一点。
所以,能慎独就能在心中反省而不会感到愧疚,就可以与天地鬼神相对质,必定没有任何行为不使内心快乐、满足,即使在穷困中,没有内心愧疚的事,也能泰然面对天地,这颗心就常常快乐、满足、宽舒和平静。
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等寻求快乐的方法,守身处世的第一要务。
第二条:以敬为立身的根本,就能强身。
“敬”这一个字,孔孟用来教育人,春秋时代的士大夫也经常谈论这一点,到程子朱子时强调过千言万语,都离不开这个主旨。
在内心要专注、安静、纯粹和统一,在外表要整齐、严肃,这就是“敬”字的功夫。
出门时如接见重要宾客,役使民众如同举办重大祭祀,这就是“敬”字的气象。
自己加强修养以安抚百姓,笃志恭敬而使天下和平,这就是“敬”的效验。
程子说:上下都统一推行恭敬之道,那么天地就会回归正确的位置,万物自然生长,阴阳无不调和,麟凤龟龙都会一起出现,聪明才智都会从这里生出。
拿这种精神来奉祀天帝,可以只要恭敬就会达到无关不备的境界。
我认为“敬”字最切实的功效,还在于坚牢肌肤、强健筋骨。
庄严、恭敬就是强身之道,安逸、放肆日渐苟且偷生,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印证。
即使老年体弱的人,一遇到坛庙祭献的时候、战阵危急之际,也不自觉地精气神为之惊惧、振作,这足以知道“敬”能使人身体强健了,如果无论对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逐一予以恭敬,就能使自己身体强健,又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第三条:追求仁道就能使人和悦。
凡是人一出生,得到天地的道理而生成自己的本性,由于得到天地之气而长成自己的肉身。
我与民众及万物,在本来同出一源,如果只知道对自己有心却不知道仁民爱物,就是违背并丧失了大本同源的道理。
至于位居人上拥有高官厚禄,就担有拯救人民于灾难疾苦的责任。
读书学习古人,粗略知道一些大意,却不知道教育和培养庶民万类,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辜负了上天对我们的厚爱。
孔子教人,最重要的莫过于求仁,而其中最切要的莫过于“要想自立必须立人,要想自己通达,一定要使别人通达”。
能够自立的人无所畏惧,如同富人拥有百物不需向外求借。
能通达的人四通八达没有人违背,如同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响应。
谁不想自立、自达,若能推广到立人、达人,就与万物共同享受春天了。
后世讨论求仁的观点,莫过于张子的《西铭》最为精当。
他认为视民为同胞、视物为同类,以及以宏大之心广济苍生,都是遵循天理者分内应该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人,不这样做就违背道德,就叫做贼。
真能做到这样,全面使天下人自立、通达,即使没有得到他人做出贤明辛苦的评价,人们难道会不喜欢而归附于你吗?
第四条:勤奋劳动,天神都会钦佩。
人的本性,没有不好逸恶劳的,不论贵贱智愚老少,都贪图安逸而害怕劳作,这是古今一致的规律。
人一天所需要的衣食,与一日所做的事、所用的力相称,那么他人才会认可,鬼神也会赞许,以为是你自食其力的结果。
那些农民和织布的妇女,终年勤奋劳作才能挣来几担粟和几尺布,而富贵之家终年安逸快乐,不从事一种职业,却吃珍馐、穿锦绣、酣睡高卧、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平等的事情,是鬼神所不允许的,难道还能长久吗?古代的圣君贤相,像商汤是天没亮就起床,文王天晚了也不休息,周公更是夜以继日、坐到天亮,都无时无刻不以勤奋自勉。
《无逸》-篇中提到勤劳则长寿、安逸则爱组词夭亡,是一点都不错的。
为自己个人来考虑,也应该操练和学习各种技艺,磨炼筋骨,巩固知识,勉励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思虑和节操,就可以增长才智。
为天下考虑,如果发生饥寒,有一个人生活没有着落,都要看作自己的失职。
像大禹为了治水连续四年过家门而不入,墨子主张为了以利天下从头到脚都可以放弃自己的利益,这都是自己十分节俭、勤政为民的好例子。
所以荀子喜欢称赞大禹和墨翟的品行,是由于他们是勤劳的典范。
我组建湘军以来,每每对那些有专长而又能忍受艰苦的人,没有不予重用,没有不加称赞的。
那些没有一点才华和专长又不习惯劳作的人,终将被世人所唾弃甚至饥寒而死。
所以,勤劳就能有才华而且长寿,安逸就会因为不善工作而被抛弃。
勤劳就能广泛地救济民众,天地都会钦佩、敬仰。
安逸会对人没有补益,鬼神也不喜欢。
所以君子要得到人神的依靠,没有比勤劳更好的办法了。
我年衰多病,眼病越来越重,已经难以挽回了。
你及各位侄儿们身体强壮的不多。
古代君子自己修身治家,一定能内心安静身体强壮,以后才会出现振兴景象;一定要使众人喜悦鬼神钦敬,以后才会出现祥瑞并集的场面。
现在写这四条,我自己用以自我警示并弥补往年的罪过,同时也让你们二人各自综合勉励。
每天晚上用这四条督促自己,每月月底对照这四条互相检查。
同时也给几位侄子阅读,让他们一起坚守,希望能够遵循并有所成功。
慎独是古人养心的一种特效手段,意思是人在独处时也要把内心中不良的念头连根拔除。
目的是为了永远保持一颗快乐、纯良和光明正大的心灵。
“敬”是一种庄严的气质,它能使人专注、认真,使人提神、健体,世界会因此而神圣,生命会因此而崇高。
在普天之下推行恭敬之道,就会出现阴阳调和、天地定位的局面。
推行仁道的关键就要做到民胞物与、推己及人和拥有与万物同春的志趣;推行仁道并不意味着一味付出,仁者爱人,最终必定收到群伦拥戴、众望所归的效果。
勤劳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也是天人共钦的劳动精神。
一个惯于不劳而荻的人最终难逃天怒人怨的下场。
只有勤劳不止、自强不息,生命的意义才会得到不断拓展与延伸。
做到了以上四条,就能使人成为一个有信心有能力推行仁爱之心的人;就能使人成为一个善良、崇高和众望所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