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禅语故事
【佛门名家】
【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1890-1947年),他对于现在佛教的最大贡献,应该是“人生佛教”及“人间净土”观念的提出。大师一直努力宣扬佛教的现代化,并运用各种能够与社会沟通的新管道,希望化解传统佛教与社会的隔阂,建立佛教新的气象。大师曾任中国佛教总会刊物“佛教月报”的总编辑及“觉社月刊”,后改名为“海潮音”月刊的主编。这些刊物对于宣扬佛教,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
大师深切体认到举办僧学的重要,因此先后在广州、杭州、武昌、闽南及汉林等地方办理僧伽教育,对培育佛教人才,起了重要的典范作用。他曾到日本、东南亚及欧洲各国宣讲佛法,及召盟各国人士一起参与佛教大会。
他是第一位到欧美传播佛法的中国僧侣。
,心无杂念才能保持平常,心无杂念才是平常心。
【——佛陀】
【佛语禅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干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人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我们只有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穿,将毁誉得失看穿,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才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视赛场大战为平常训练,视各种考试为日常功课,才能拥有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当然,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达到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感悟】
所谓“平常,心”,就是想睡就睡,想坐就坐。夏天找阴凉的地方,冬天则坐在火炉边.吃饭时只是吃,睡觉时只是睡,这样就不会陷入各种妄念之中,一,心一用,心无杂念,这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佛家典籍】
【《大乘经》】
《大乘经》是大乘佛学经典的总称。佛以众生的根机大小不同,因此说教也有大小之别,对小机说声闻、缘觉之法,称为小乘;对大机说六度之法,称为大乘。佛灭度之后,弟子将佛的说法结集起来,分为大小二经,各为一藏。
【改变一心态才能改变命运】
要想成佛,先要有佛的心态。
【——佛陀】
【佛语禅心】要想真正成佛,最主要的是先要有佛的心态,即有一颗佛心。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
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
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听后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是的,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的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了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幸福与心态的积极与否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这种幸福,那么就能得到这种幸福。而心态消极的人不仅不会得到幸福,相反还会因此而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即使幸福悄然降临到身边时,也会毫无觉察,或者与其失之交臂。
著名哲学家周围平创作过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道:一个少妇去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
艄公问:“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
少妇哭诉道:“我结婚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不幸病死。
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艄公又问:“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少妇说:“那时候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了两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
少妇听了艄公的话,心里顿时敞亮了,便告别艄公,高高兴兴地跳上了对岸。
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其实,在改造社会之前,最先要实现的是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之前,最迫切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每个人无法选择命运,也无法掌控生存环境,但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态,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即驾驭自己的人生。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就会是光明的。
【感悟】
人生的成功或失败,幸福或坎坷,快乐或悲伤,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自己的,心态造成的。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一心态。只有改变自己的一心态,才能改变外在的世界。一个人若能改变自己,心态,那么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佛门名家】
【圆测】
圆测(613-696年),唐代新罗僧人,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原为新罗王孙,自幼出家。15岁到中国,初从法常、僧辨游,后住长安元法寺,埋头经案,纵横三藏,并精研毗昙、成实、俱舍、婆沙诸论疏,通梵语、西藏语等六种语言,一时颇负盛名。玄奘归国后,圆测即受学于玄奘。显庆(656-660)年间玄奘徙居西明寺。敕选50人同往,圆测即在其列。玄奘逝世后,他即在西明寺弘传保证识教义。圆测早年得法常、僧辨之教,皆重真谛之说。真谛之学接近清辨,与护法自然对立。以后圆测虽从玄奘受学,但仍常把真谛与玄奘并尊称为三藏。同时,他在《解深密经疏》中频频引用真谛之说,又多引用真谛所译《摄大乘论》,为图调和新旧唯识,融通唯识与中观论旨。其著作甚丰。
【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真净谓舒王日:“日用是处力行之,非则固止之,不应以难易移其志。苟以今日之难,掉头弗顾,安知他日不难于今呼?”
【——《禅林宝训》】
【佛语禅心】真净克文禅师对王安石(被封为舒王)说:“在平时,对的一定要努力地去做,不对的一定要坚决地制止,不应该因为困难就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如果因为现在做起来难而不管它,又怎么知道将来的事情做起来不比现在更难呢?”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比赛开始了,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它们加油。老实说,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这塔顶,他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他们肯定到不了塔顶!”“他们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外,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
群蛙继续喊着:“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顶的!”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有一只却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这一只,它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果轻言放弃、半途而废,如果连最基本的事情都没有完成,如果见到困难就畏首畏尾,那么,必然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所以成功要不畏艰难,要克服一切困难。名流千史,为人崇拜的英雄伟人,一生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遇到无数常人无法想象的坎坷。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者就不会是成功者了,他们将只是一个个被困难打倒的失败者了。
一个人不要畏惧眼前的困难,不要被自己经过的挫折吓倒,而要打起精神,振作起来,从头开始,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因为有些挫折并不是自己的错,只不过是不符合特定的时代,或者说特定的要求。但是不管如何,只要我们努力地思考,努力地工作,不断地调整,及时地总结并积累经验,过去的挫折就是你将来获取更大成功的财富,不要让这些财富从你的手中溜走。或许成功离你并不遥远。
生活中可能会有许多困难的事,只要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就有实现梦想的希望。
【感悟】
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不要在没有行动前就放弃,勇敢地向前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美好和成功在困难前面等着你,其实成功并不遥远。
【佛禅小故事】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征服者一个人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佛陀】
【佛语禅心】若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战胜成千上万的敌人,即使战胜了一千次,也不如战胜自己一次来得有价值。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
有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开了几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想抽一根烟,于是打开灯,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却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毫无所获,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发现他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他得到香烟的唯一希望就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因为他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
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验。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门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知识分子,而且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没一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当然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人的一生,最大的与最艰苦的战争,却是与自己的战斗。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意思是说,人在一生的奋斗中,最难克服的敌人,是自己的心。人事的成功与失败,虽然受到环境的影响,然而,影响一生最大的,还是在于自己的心理因素。心的诚正与否,将决定一生的成败荣辱。
因此,佛陀说:一个人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人生的战场上,干军万马,杀气腾腾。一位在作战时,能够万夫莫敌、屡战屡胜的常胜将军,功勋彪炳,使得敌军望尘披靡,但他内心是否平安、自在、欢喜?例如拿破仑在全盛时期几乎统治半个地球,战败后被囚禁在一座小岛上,相当烦闷痛苦,难得排遣,于是说:“我可以战胜无数的敌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可见,能战胜自己的心,才是最懂得战争的上等战将。
【感悟】
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要此战胜别人来得困难、来得高尚。所以说,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佛家典籍】
【《天龙八部赞》】
天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八部之中以此为上首,故标举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侯罗迦。
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被龙女成佛。”
天龙八部赞出于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大云轮请雨经,普遍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之卷末及昆奈耶杂事四。
《无垢大乘经》卷末:“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于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施舍此接受更有福】
学会施舍,才能真正得到。
【——佛陀】
【佛语禅心】学会帮助别人,学会为别人付出,你才能真正得到。
有两个人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碰到了佛陀。佛陀对他们说:“你们俩人都不错,上天特别降福你们,给你们一个特恩,你们俩人必须有一个人过着施舍的人生,另一个过着接受的人生,你们如何选择?”
甲一听心里想:接受的人生太有福了,可以坐享其成,不必耕种就有饭吃,不必劳力便有钱花,于是抢先说:“佛啊!请让我过接受的人生吧!”
乙一看甲抢先一步,也不懊恼。他想施舍的人生即处处帮助别人,是多么有意义啊!因而心甘情愿地说:“我想过施舍的人生。”
佛听了两人的愿望后,当下判定了他们的前途说:“甲,你既然想过接受的人生,你就当乞丐吧,好接受别人的施舍,受别人的帮助。乙,你愿意过施舍的人生,你就成为富翁吧,多行施舍,帮助别人。”佛说完后,就不见了。
“施比受更有福”。施即施舍,受为接受,意思是施舍给别人东西比接受别人的东西更为有福。施舍比接受更有福气,施舍的人虽失去了部分物质或钱财,但他们心灵上都收获了用财物不能换来的快乐与幸福;施舍的人当时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往住在日后多得百倍。俗话说得好,“帮人帮不穷”。越是大方帮助别人,慷慨解囊,就越有财富;越是吝啬、小气、不发慈心的,日子过得越紧张,什么时候也过不富。
施舍就像把钱存入银行,接受别人的施舍就像领取存款,享受福报就像把领出来的钱花费掉,所以施舍越多的人,他的福报就越大。其实,常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在消福。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施舍,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当他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他是为了广结善缘,而且会很快地把所接受的财物又转施出去。
关于接受别人的施舍,古代有一副对联:“三心未了水难消,一念不生金易化。”这意思就是说:有了贪心、憎恨心和愚痴心的人,纵使别人只给你一杯白开水,你把白开水喝下去也是很难消化的。假如你心地清净,没有丝毫的妄念,纵使别人给你贵重的金子,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
施舍比接受更有福,所以先圣先贤们都教导我们要努力行善助人。例如,印送经书、修建寺院、造桥铺路、救灾济贫、待人宽厚、矜孤恤寡、敬老尊贤、见寒施衣、见饥施食、见痛苦施舍药材、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烦热、施棺椁以免尸骸暴露、点夜灯以便行路、造船筏以渡人过河等。
【有一首《积福歌》写得好:1】
叹人只知今世财,哪知财是前生福。
我今说与积福人,劝世重财先积福。
有福自有财,无福空劳碌。若有一分财,定有一分福。
德厚福自绵,福厚财自裕。何故奢靡人,乃以积福资,任意恣yin欲?
何故骄纵人,反以积福资,倚势欺穷独?
何故痴迷人,聚有积福资,贪得无厌足?
何故悭吝人,枉有积福资,舍财如割肉?
不肯积福田,愿作儿孙犊。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
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吾为世人悲,叮咛还再嘱。
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福。不如看破财,及早修些福。
【感悟】
人都想让自己活得更好些,那怎样才是真正地为自己好昵?不顾惜自己,敢于奉献自己,施舍干别人的才是真正地为自己好,越是要保全自己的利益,想让自己得到好处的人必将损伤自己。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就是施舍所得到的福报。因此说“施此受更有福”。
【佛家典籍】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地藏经》。二卷。本经在教界有佛门孝经的美誉,是佛陀在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所宣说的经典。其主要内容是叙说地藏菩萨“因地”的孝行故事,本生的大愿大行——“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及因果轮回,地狱情状等,并强调受持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消灭无量的罪业。
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在帮助你自己给人利用也是一种结缘,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
【佛语禅心】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其实就是在结善缘,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你自己。
有一天,一个叫辛格的人和一个同伴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同伴说:“如果我们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送掉自己的命。”然而辛格不忍心丢下那个人,让他冻死在冰天雪地里。辛格跟他的同伴告别后把那个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他使尽全身的力气背着那个人往前走,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暖和起来,那个人活过来了。过了不久,两个人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那个同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辛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给予另外一个人,所以他保存了生命。而他那冷酷无情的同伴只顾自己,最后反而丢了性命。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你要想“成”,就要先用“功”;你要想摘取树上的果实,就必须先要给树浇水、施肥;你要想在工作上干出成绩,就必须先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去帮助别人;你要想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先要爱别人。然而有些人却非常地自私,非常地吝啬,他们只想得到,却不想付出。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的事,但是你是否知道,在前进的路途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一定是一个胸怀开阔、乐于助人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抱着柴火的人坐在寒冷的夜里,对着一只因缺柴而熄灭的大火炉叫道:“你什么时候给我温暖,我什么时候才会给你添加柴火。”殊不知,你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怎么会给你温暖?我们都应该记住:必须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先付出,然后才能得到回报。如果别人不对你微笑,你就不妨先对别人微笑;如果你想得到金钱,你就应该多多给予别人金钱。人际交往的最高原则是“施大于受”。
林肯为什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重的伟人之一?原因就在于他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去帮助别人,这使得他在任何场合中都能与别人打成一片。他在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亨恩顿先生说:“在林肯先生的住所住满了人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床让给别人。然后,他自己就到店里的柜台上睡,卷一卷布当枕头,似乎谁有困难都会想到向他求助。”
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当你去热忱帮助别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在自我状态下难以萌生的“智能受激状态”,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使自己的身体与精神处于一种“总动员”的状态,使自己的能力有出色的表现。别人求助的问题或事情,有可能是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所以,你为别人解决了问题,做了事情,也会给自己以启迪,迫使你重新选择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为自己积累了经验。这样,你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助人与白助是人类智慧合作的一种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不同的,各有各的资质与技巧,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今天在某个问题卜帮助了别人,在另一个问题上,你就可能获得别人的帮助。所以,你今天看似在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自助。
【感悟】
“助人者,天助之j助人者,人助之。”底功不在于你拥爱组词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你能够为多少人成就梦想。在前进的路途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你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怎么会给你温暖?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佛门名家】
【紫柏大师】
紫柏大师(1543-1603年)非常鼓励静坐,他自出家以后就终身不倒单。虽然他对禅法的修行非常有心得,但他反对中国禅宗所标榜的不立文字的态度,大力鼓吹文字经教义理的重要性。
他是一位神僧而且重视义学,著述的经论有《金刚经要论》、《般若心,经说》、《紫柏老人集》、《紫柏老人别集》、《八识规矩颂解》等。他极力提倡唯识学,掀起一股研究唯识的热潮,而王肯堂的《唯识证议》是明末研究唯识思想最杰出的著述。他提倡并劝募刻印方册《大藏经》,对佛教文化的普及贡献良多,此书就是目前流传的《嘉兴藏》。
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才会有快乐要想拥有快乐的生活,就必须要有理想、信念和责任。
【——佛陀】
【佛语禅心】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才会拥有真正快乐的生活。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着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的。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人都想要快乐地过日子,可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拼命地抓一些自认为可以满足自己、让自己快乐的东西,结果只能带来暂时的快乐,快乐之后却是更深的失落,所以只好拼命地去追求更多的东西。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
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这番话有种直指内心的力量,那是他回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做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显得格外沉重。
“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加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
人是为生存而追求着生活,并同时享受着生活带来的欢乐。人的每一生活目标的实现,对他来说,都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人的快乐存在于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人失去了追求,就像失去灵魂,也就失去了欢乐。
【感悟】
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的。人的理想、信念以及责任,是人对现实生活的调节剂。人如呆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也就没有灵魂,人就会像是行尸走肉一般,生活也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当然也就没有快乐可言。
【佛禅小故事】
【一杯水和一片湖】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与其羡慕别人的,不如珍惜自己拥有的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赵州禅师】
【佛语禅心】你不缺的东西,就是你没有的东西;而你没有的东西,也正是你不缺的东西。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这正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总在别处。羡慕别人,这大概是人们的一种共同天性,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小孩子仰慕大人的成熟稳重,大人也会顾念小孩子的清纯率直;女孩子向往男孩子的坚强豪放,男孩子也会偷偷艳羡女孩子的娇嗔灵动;普通人往往钦慕名人的卓越尊显,名人又何尝不垂涎普通人的平凡自适……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并感叹上苍的不公,名利与自己无份,富贵与自己无缘,却对自己拥有的视而不见。
乌鸦和喜鹊都很羡慕对方的房子,于是便交换了巢穴。没过几天就都后悔了,可又不想让对方知道,于是它们白天“欢天喜地”地为自己的新居高歌,夜晚却躲在巢中垂泪。
我们总是漠视自己拥有的,而垂涎他人获得的。积极而有分寸地羡慕能够提升你的品质,消极而无节制地羡慕只能诱你堕落。羡慕别人没有错,但不要轻视自己,迷失自我。
其实,一个人能够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福气。无论你是谁,身在何处,一定会有许多熟悉的或陌生的人在羡慕着你。试想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那么,我们就会心平气和一些,心满意足一些。生命中的每一瞬间,过去的都将永不再来,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体验,懂得珍惜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着、工作着、奋斗着,总是美好的事情。唯有珍惜自己,才会创造出值得珍重的珍贵的日子。
不要羡慕别人,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事,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羡慕别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忧愁,越来越烦恼,越来越痛苦,然后开始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逐渐磨蚀自己的优点,豢养嫉妒的情绪,衍生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最后就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种人。
羡慕是羡慕不完的,除非羡慕别人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否则不用羡慕别人,只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完美的自己和有缺憾的人生,就是以让自己过得很幸福了。
羡慕别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哪怕是失败的经历、肤浅的想法、无奈的伤感,甚至是悲痛的追悔、悄无声息的平凡。当你蓦然回首时,这一切都会变成永久的人生积淀和生命印迹,美好真挚,深切感人。
【感悟】
在你羡慕别人所得到的成就的时候,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看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正在被别人羡慕着,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与其羡慕别人,不如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哪怕那只是一些悄无声息的平平凡凡的事情。
【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佛陀】
⊙——善用时间,方得善果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位长者的儿子,他到大海里去打捞沉于水下的香木,积攒了好几年,总算装满一车。他拉着香木回到家中,再运到市场上去卖。
由于太贵的原因,始终没有人买。
一连好多天,这车香木都没有卖出去,他身心疲惫地感到十分苦恼厌烦。看见那些卖炭的人,只一会儿工夫就利索地卖完了,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不如将香木烧成炭,那就可以很快卖完了。”他很快将香木烧成炭,拿到市场上卖,结果没有得到半车木炭的价值。
【禅心】等待似乎总是漫长且无聊,但耐心的等待终会迎来一个欣喜的结果。
多年的艰辛积攒下来的香木最后反倒让他用半车木炭的价钱给卖出去了,几年的辛劳不但白费,而且连自己做生意的本钱都打了水漂,而这结果全都是因为他自己的贪痴心所引起的。香木和木炭本来就不是等价的事物,又怎么能够用同样的价值观去看待呢?贪图一时的利益,最后的结果犹如拔苗助长,收获的价值远远不及当初付出价值的一半。
总有人经常说,时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耐心地等待,可以使花朵变成果实;耐心地等待,可以使清水变成佳酿;耐心地等待,可以使青涩初遇变为情人的热恋。时间总是会扮演着催化剂的作用,告诉我们未来不远处的结果。只要你相信时间,它便会还给你本应属子你的一切。心浮气躁只会滋生更多的麻烦,除此之外别无他长。
学会用漫长的时间去制造美好的结果,更要学会不让自己努力的成果在瞬间毁灭,如此才能够在幸福生活的基础之上,不断创造新的幸福。
善用时间,才是智慧的源泉。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偷,有一次溜进了一户有钱人家里,偷得些绸缎和刺绣类精美的物品,回家后包裹自己那些破旧的粗布衣物,被聪明人笑话。
【禅心】聪明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聪明,而愚蠢的人也从来不承认自己的愚蠢。
偷东西本来就是不对的事情,而故事中的小偷还把偷来的绫罗绸缎用来包裹自己的破衣烂衫,这无异于掩耳盗铃,妄图欺骗别人的时候却往往只是在欺骗自己。绫罗自然有绫罗的价值,用绸缎来包裹破旧粗布衣物本来就属于“暴殄天物”,更何况还要把自己的非法所得拿出来炫耀呢!找到自身的发光点往往很难,可是更难的是该怎么样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让自己的发光点成为一盏璀璨的长明灯,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指引着航行的方向。
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才是其价值的体现。
⊙——错种必结错果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愚人,生吃了胡麻子,觉得不好吃,然而炒熟再吃的时候便觉得味道鲜美。于是心中想道:“不如炒熟了再种,以后就能得到味道更好的胡麻子了。”他将胡麻炒熟后下种,结果胡麻苗始终没有生长出来。
【禅心】做事情只想其一不想其二的人,最后的结果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了自己害他人。
其实我们应该向愚人学习,因为他运用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先不管愚人思考的结局如何,单单他勇敢地从不同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就已经赢得了成功一半的希望。只是愚人最后自己走进了自己设计的死胡同,恐怕他至死也不会明白自己种下的胡麻长不出来的缘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种下春天的希望,就能收获秋天的硕果:播种下今天的渴望,便可以收获明天的灿烂阳光。生活是最肥沃的土壤,只要你给予它恰当的温度,最后的收获一定如你所愿,帮你实现美满幸福的梦想。
⊙——专心致志,方有辉煌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在干活做事的时候需要同时用到火和冷水。于是他把隔夜的火种留好并用澡盆装了水放在火上。后来当他想用火的时候,火已经灭了;再想用冷水,因为火的余温,已经把水温热了。这样一来,要用的火和冷水两样东西全都没有得到。
【禅心】画蛇添足的人永远活在自我满足之中,实不知那只是他自己制造的幻想而已。因为他试图用自己主观世界的想象来改变蛇的客观形态,并且画完之后还洋洋自得地宣讲自己的创新,最后没有他的酒喝自然不足为奇。就像水和火本来就是势不两立的两种事物,它们之间的碰撞必定促进相互之间的转化,最终延误了与人协作的进程。
生命本来只有清纯的色彩,因为各种诱因才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但是生命中的变化也是无常的,不会随着你个人的意志而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转移。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努力把握住航行的方向,那么即便有再大的风浪也无法阻止你生命之舟的前进。
目光永远放在前方,才能蔑视当下的黑暗,才能铸就一片辉煌。
⊙——抓住要点,着重目的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很想讨国王的欢心。就向旁人问道:“怎么才能博得国王的欢心呢?”。
有人告诉他:“如果想博取国王的欢心,你应该效仿国王的神情举止。”这个人随即来到国王的住所,恰好看到了国王眨眼晴,于是他就模仿国王眨眼晴。国王看到他的举动问他道:“你的眼睛有病吗?受了风吗?为什么一个劲儿眨巴?”。
他回答说:“我的眼睛没有病,也没受风。我想让您高兴,看见您总眨巴眼,所以就模仿您的样子。”国王听了这话,十分生气,让侍从对他施加各种各样的刑罚,并下令把他赶出了国门之外。
【禅心】东施效颦的发生,往往是自己迷恋于自己的丑态,却不知道别人如何笑话自己。东施只知道西施动作的优美,而不知道西施优美的原因,简单的模仿秀并不能改变自己貌丑的事实,反而会招惹别人的厌烦。
再多的辛苦也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寻找到自己人生的切入口,做好准备,就会迎接到明天更加灿烂的阳光。
> 佛语人生禅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