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纲辨证口诀大全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第一节阴阳】
【1.阴证】
萎糜不振少精神,形寒肢冷躇卧身,面色苍白白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迟细,气弱声低证属阴。
【2.阳证】
精神兴奋面色红,怕热-凉烦躁生,气粗声高渴饮冷,溺短赤黄便难通,脉大洪数而有力,舌红苔黄热病容。
【第二节表证】
【1.表寒】
恶寒重兮发热轻,无汗身疼肢如冰,舌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败毒散最灵。
【2.表热】
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加减是主方,治用辛凉解表药。
【3.表虚】
发热自汗或恶风,脉象浮缓苔不红,桂枝汤善调营卫,表虚服下症必松。
【4.表实】
身体疼痛而恶寒,无汗表实证当详,脉象浮紧苔薄白,辛温解表麻黄汤。
【第三节里证】
【1.里寒】
形寒肢冷尿清长,面色苍白大便溏,脉多沉迟舌淡白,附子理中总扶阳。
【2.里热】
身热烦躁言语谵,口渴饮冷尿黄鲜,苔黄便干脉洪数,清热白虎汤最贤。
【3.里虚】
少气懒言心悸慌,头晕目眩肢冷常,脉象细弱舌质淡,补虚要用八珍汤。
【4.里实】
烦躁谵语气粗长,腹满便秘舌苔黄,手足汗出沉实脉,救阴泻热承气汤。
【第三草常用治法口诀】
长期以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治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不断地创新出新的治法。这里介绍了中医最常用的几种用法:汗法、清法、下法、和法、温法、补法、消法、理气法、理血法、祛温法、祛痰法。
【1.汗法】
外感初起表证详,汗法用之最相当,证有表寒与表热,法有辛温与辛凉。
表寒麻桂羌防紫,表热银翘薄牛桑,病情兼夹体质异,具体运用在庸良。
【2.清法】
热势炎炎法当清,气营脏腑虚热发,白虎汤清气分热,清营汤治热人营。
犀角地黄人血分,龙胆泻肝肝火平,虚热青蒿鳖甲饮,病后余热用称心。
【3.下法】
里实须用下法攻,寒温润峻下不同,大承气汤寒下剂,实热秘结大肠中。
温下温脾汤常用,五仁丸有润下功,峻下十枣汤最急,实证积水在腹胸。
【4.和法】
半表半里法当和,少阳肝胆脾胃肠,寒热往来心烦呕,类疟小柴胡擅长。
胆气犯胃胸胀满,蒿苓清胆代表方,肝气郁结逍遥散,心下痞硬泻心汤。
【5.温法】
寒邪真人或内生,祛寒救逆法不同,脾胃虚寒腹痛泻,温中祛寒用理中。
阴盛阳衰阳气脱,脉沉微弱吐利丛,恶寒踡卧四肢冷,回阳救逆四逆松,还有假寒真热证,临床辨证仔细穷。
【6.补法】
精神萎糜体虚衰,补分气血阴阳排,气虚少气四君子,中气下陷益气偕。
血虚眩晕用四物,阴虚资汗六味来,右归肾气阳虚证,平补峻补斟酌裁。
【7.消法】
痃癖癥瘕气血凝,消癥导滞法遵循,气血痰瘀成积块,鳖甲煎刃加莪棱。
异位妊娠腹剧痛,活络效灵丹可斟,嗳腐吞酸食积滞,加味保和刃最灵。
【8.理气法】
气机不畅病丛生,气滞气逆各不同,气滞胸脘腹胀满,括萎薤白四磨宗。
气逆呕吐并呃逆,苏子降气桔竹从,虚实寒热兼痰血,补泻温清变化通。
【9.理血法】
血液营养人全身,血行不畅瘀内停,跌打损伤或经闭,膈下逐瘀桃仁承。
血溢脉外呕吐衄,咯血便血尿血崩,清热止血十灰散,温阳摄血黄土平。
【10.祛温法】
湿邪为患内外分,祛燥除渗法可行,内湿过食生冷酒,胸痞腹痛癃闭淋。
外湿身重头如裹,肢体疼痛浮肿身,祛湿羌活胜湿拟,燥湿化浊平胃行,除湿菌陈八正散,渗利滑石合五益。
【11.祛痰法】
脾虚失运水湿停,聚而为痰是病因,证见痰核并瘰病,咳喇哮喘癫痫惊。
治分化消涤痰法,燥湿化痰二阵斟,清金化痰汤清热,桂附二陈化寒凝。
痰浊内阻控涎拟,消瘰丸治痰核行,痰迷心窍癫狂证,生铁落饮功效深。
【中医六经辨证口诀】
六经辨证是东汉名医家张仲景根据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六经辨证将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以阴阳为纲,划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种病证。六经病证反映了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的病理变化。
六经辨证根据人体正气的强弱,病邪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而确定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为治疗提供依据。六经辨证不但适用于外感热病,也可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太阳病】
【1.中风】
风邪伤卫为中风,营卫不和病姓生,汗出恶风脉浮缓,桂枝汤用建奇功。
【2.伤寒】
伤寒皆因寒伤阳,发热头痛身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辛温解表麻黄汤。
【3.蓄水】
表邪未解人膀胱,发热汗出烦渴常,食人则吐便不利,五苓散是常用方。
【4.蓄血】
邪热与血结下焦,少腹急结硬满愁,其人如狂小便利,桃仁承气瘀热消。
【第二节阳明病】
【1.经证】
无形实热客阳明,热渴心烦躁不宁,舌苔黄燥脉洪大,白虎清热自生津。
【2.腑证】
有形实热结腑中,痞满燥实四证同,舌苔黄燥脉沉实,峻下热结承气攻。
【3.温热发黄】
湿热薰蒸面肢黄,身热心烦口渴当,小便短赤苔黄腻,菌陈蒿汤是主方。
【第三节少阳病】
往来寒热属少阳,目眩口苦与咽干,胸肋苦满心烦呕,小柴胡汤功效良。
【第四节太阴病】
太阴证属脾胃寒,腹满痛泻食不香,喜温喜按脉迟缓,温中散寒理中汤。
【第五节少阴病】
【1.寒化】
阴寒内盛心肾衰,手足逆冷恶寒来,脉象微细但欲寐,小便清长淡白苔,欲吐不吐自利渴,回阳救逆四逆开。
阴威于内外格阳,手足逆冷不恶寒,脉微欲绝利清谷,常用通脉四逆汤。
制水无权肾阳亏,筋肉跳动心悸随,头目眩晕并下利,舌苔水滑而黑灰,小便不利沉弦脉,真武汤能解病危。
【2.热化】
心肾不交热化成,烦渴不寐口干咽,舌红绛兮脉细数,黄连阿胶汤滋阴。
虚热与水相结因,阴虚导致水饮停,小便不利咳呕渴,心烦不寐是特征。
舌红苔白脉细数,猪苓汤用自安宁。
【第六节厥阴病】
【1.寒厥】
阳虚阴盛是寒厥,手足厥冷身无热,脉细欲绝舌质淡,回阳救逆用通脉。
【2.热厥】
热厥热邪壅盛时,阳气内郁难达肢,一派实热证当见,清热和阴白虎思。
【3.蛔厥】
胃热肠寒蛔上扰,蛔厥发时要知晓,调理寒热兼驱虫,乌梅丸用诸证消。
【中医血津液病辨证口诀】
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它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反之,脏腑发生病变,必然也会影响气血津液的变化。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气病辨证、血病辨证、气血同病和津液病辨证。
【第一节气病】
原气藏肾来先天,肾之精气化生源,发育繁殖之根本,维持脏腑功能权。
精液相合为宗气,分布全身脏腑联,营行脉中卫脉外,周流不息保安全。
正气实为原宗合,抵抗外邪性最坚,维护健康强身体,生命活动之泉源。
气病多见虚与滞,气陷气逆亦常兼。
气虚自汗脉无力,神疲少气又懒言。
补气首方四君子,加减在于临床前,气陷下垂脱肛见,补中益气汤最贤。
气滞胀闷并疼痛,金铃于散五磨添,气逆肺胃证多见,肚气太过亦牵连。
苏子降气汤常用,旋复代赭镇逆先。
【第二节血病】
水谷精微使血生,营养全身之功能,虚瘀出血三大证,临床表现各不同。
血虚面黄唇色淡,头昏眼花心悸忡,手足发麻脉细弱,肌肤干燥体不丰。
补血首方是四物,当归补血大有功,瘀虚补阳还五用,血虚四物加桃红。
血寒当归四逆散,温经汤是妇科宗,血瘀脉象多细涩,气不行兮血不通。
血热搏结证多重,桃仁承气蓄血攻,热人血室妇科病,桃红加入小柴中。
热灼血枯血劳证,方用大黄丸_虫,血热心烦脉细数,躁扰发狂诸证生。
舌质红绛干不饮,各种出血之证逢,清营汤用凉营血,犀角地黄服必松。
【第三节气血同病】
气为阳兮血为阴,气帅血母互依存,气滞血瘀舌紫暗,胸胁胀满痛闭经。
痞块拒按攻刺痛,复无活血治上身,血腑逐瘀心腹痛,膈下少腹各有名。
桃仁红花经常用,破血行气京三棱,气血两虚瘦弱,当归补血或八珍,气不统血归脾拟,气随血脱独参斟。
【第四节津液病】
饮食生化津液成,营养组织通全身,输布吸收脾肾肺,调节平衡保康宁。
津液不足脉细数,烦躁热渴舌少津,肺疲咳嗽热病后,亡血吐泻大汗因。
眼眶凹陷小便少,四肢挛急腿抽筋,养阴生津增水液,沙参麦冬用之灵。
津液结聚痰饮患,痰质粘稠饮稀清,痰分风寒热燥温,大秦艽汤风痰平。
清气化痰治痰热,蒙石滚痰癫狂行,寒痰三子养亲用,干姜五味北细辛。
清燥救肺治痰燥,燥湿化痰首二陈,痰悬支溢为四饮,临床辨证又要分。
痰饮腹胀胃冷痛,肠中漉漉有水声,苓桂术甘汤常用,湿化痰饮传美名。
悬饮咳嗽胸胁痛,胸膜发热水饮停,攻逐水饮用十枣,控涎丹可用八分。
支饮咳嗽难平卧,胸肺积水病非轻,外寒内饮小青悦,葶苈大枣泻肺轻。
溢饮面浮四肢肿,身体疼重脉弦沉,急性水肿肺心病,治不如法实可惊。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口诀】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
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是六经辨证的发展。
中医的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热病常用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代表病证浅深的四个不同的层次或阶段,用以说明某些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各阶段病例变化和疾病的变化规律。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道理。
温病的发展,一般是按卫、气、营、血这四个阶段传变的。病在卫分或气分为病浅,病在营分或血分则为病深。
急性发热病程中,四个阶段各不同,初期多为卫分证,发热微渴轻恶风。
头疼咽痛脉浮数,咳嗽舌边尖多红,桑菊饮与银翘散,辛凉解表卫气通。
气已入里热盛炽,燥热烦渴脉象洪,热雍于肺麻杏用,桅子豉汤治懊恼。
阳明经热用白虎,燥热内结承气攻,湿热郁蒸热不退,伤寒多见此病容。
王氏边朴饮加减,清热化湿有才能,邪若不解入营分,神昏澹语斑疹生。
舌质红绛脉细数,热病极期烈焰冲,牛黄丸合清营拟,清营泄热有奇功。
邪人血分迫血动,谵狂痉厥斑疹丛,吐血衄血或尿血,犀角地黄力量宏。
羚羊钩藤肝风动,大定风珠治瘼疚,加减复脉真阴竭,至宝紫雪夺天工。
【中医六yin病辨证口诀】
六yin病辨证,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yin之邪所致疾病的辨证方法。
六yin病的发生,往往与季节有关。如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在四时气候变化中,六yin并不是固定的,且人体感受邪气,也不是单纯的。例如风有风寒、风温、风湿;暑有暑热、暑湿、暑风等,因此,疾病的表现也是复杂多变的。
六yin为一种外在的病邪,它侵人人体以后在病变过程中,随着病人体质禀赋的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病机。
例如病人素体阳旺者,外邪可以从阳化热;素体阴盛者,外邪可以从阴化寒。另外,兼夹的病邪,其病变又可随其所兼外邪的偏盛而反映出邪气本身的偏盛状况。如湿热兼夹,有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的不同。
湿重于热的则反映出偏湿夹热的病机;反之,热重于湿的则反映出偏热夹湿的病机。正因如此,所以有必。要找出六yin的代表证候,以便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
【第一节风】
风邪袭人无形踪,伤表入经络不同,伤表怕风身有汗,发热咳嗽鼻不通。
脉浮头痛苔薄白,痒疹多从皮肤生,疏风清热以为治,荆防败毒散一盅。
风人经络游走痛,口眼歪斜失真容,麻木不仁肢抽搐,甚则反张与角弓。
多见风湿关节痛,神经麻痹破伤风,加味牵正散常用,王真散内加蜈蚣,疏风通络是正治,加减在于临床中。
【第二节寒】
寒是阴邪能伤阳,性主收引冬会当,伤表寒热无汗喘,骨节疼痛项背强。
筋脉拘急苔薄白,脉象浮紧是伤寒,风寒束缚兼寒痹,辛温散寒麻黄汤。
中寒战傈肢冰冷,呼吸缓慢口难张,面青苔白脉沉伏,神志昏迷或体僵。
口鼻气冷皮肤紫,多见严重之冻伤,重用温中回阳剂,加味四逆用之良。
【第三节暑】
暑为热邪易伤津,夏天主气使病成,中暑身热多烦躁,口渴气促尿赤频。
甚则谵狂并昏倒,致使虚脱或抽筋,清暑生津以为治,加味白虎汤可行。
暑季热见小儿病,长期发热是特征,多饮多尿身无汗,舌苔淡黄瘦体形。
清暑益气生津液,沙参麦冬将热平。
暑湿身热多不甚,肢体疼重路难行,口粘苔腻脉濡数,胸闷腹痛或腹膨,加味六和汤常用,清暑化湿得安灵宁。
【第四节湿】
黄梅季节湿生波,重浊之气阳难和,湿困卫表肢瘦重,微有寒热头哉锅。
胸闷腹胀便溏软,脉濡口粘苔腻多,藿朴苓夏汤如减,芳香化湿病可瘥。
湿滞经络脉濡缓,关节肿胀痛难磨,转侧屈伸不灵便,肢痠体重足难拖。
独活以仁艽苍术,祛湿通络战病魔,温毒浸yin疥疮癣,白带腥臭见妇科。
黄柏苍术地肤子,苦参藓皮起沉疴,化湿解毒以为治,湿去病除实可歌。
【第五节燥】
秋令燥邪易伤人,侵犯上焦及肺经,咳呛气逆痰带血,咽喉疼痛干口唇。
身热头胀并胸痛,舌边尖红亦尖津,带表要用桑杏饮,清燥救肺汤滋阴。
【第六节火】
火邪袭人实难当,内火外火仔细详,五气化火属外感,五志化火是内伤。
内火有虚亦有实,外火实邪注起祸殃,高热气粗头又痛,谵语神昏或发狂。
面红目赤苔黄糙,舌尖红绛起刺芒,脉象沉实兼滑数,便秘溲赤口赤干,黄连解毒汤如味,清火解毒效果强。
【中医脏腑辨证口诀】
【第一节心脏辨证(小肠)】
【1.心气虚心阳虚】
心悸气短结代生,气阳两虚证多同,气虚神疲肢体倦,自汗少气面无红,养心汤是准绳出,补益心气有奇功。
阳虚形寒四肢冷,面色带暗憋闷胸,加味保元汤常用,温补心阳力量宏。
大汗淋漓肢厥冷,脉微欲绝神志蒙,口唇青紫呼吸弱,心阳虚脱病势凶,加味参附汤可用,一线生机在其中。
【2.心血虚心阴虚】
失眠多梦悸健忘,血虚阴虚证共当,血虚眩晕唇色淡,脉象细弱心发慌,四物汤加枣仁柏,养血安神用常方。
阴虚盗汗五心热,舌红津少口咽干,脉象细数心动速,虚烦惊惕睡不安,滋润安神为主治,天王补心丹最良。
【3.心火亢盛】
舌红脉数口生疮,面赤烦渴语谵狂,小便涩痛或尿血,心火亢盛之证详。
清心汤善泻心火,导赤心热移小肠。
【4.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证属阴,抑郁痴呆伤心情,神志昏蒙喃喃语,甚则昏倒不识人。
舌苔白腻脉滑缓,喉中常有痰鸣声,苏藿香凡导痰拟,滁痰开窍扬美名。
【5.痰火扰心】
谈火扰心证属阳,口渴心烦躁不安,面赤气粗弦滑脉,便秘溺赤舌苔黄。
哭笑无常胡乱语,狂越妄动把人伤,清心豁痰以为治,礞石痰是良方。
【6.心血瘀阻】
心血瘀阻实可惊,气阳两虚使病成,心胸憋闷并刺痛,永多细涩青紫唇。
重则暴痛肢胸厥冷,脉微欲绝神又昏,血腑逐瘀桂枝配,一线生机必须争。
【7.其它廉证】
心脏本证已辨明,还有兼证要分清,心肾不交脉细微,头目昏花耳又鸣。
舌红口干并潮热,虚烦惊悸梦遗精,黄连阿胶汤常用,滋肾安神又养心,心胆虚怯神恍惚,忧郁不舒伤七情,口苦苔薄脉弦细,心慌寐少梦多惊。
心神定志除肝郁,定志丸可建奇勋。
心脾两虚脉细弱,心悸健忘垂不宁,食少便溏体倦怠,月经不调或漏崩,补益心脾以为治,归脾汤用传美名。
【第二节肝脏辩证(胆》】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不须惊,情志失调使病成,喉间似有异物感,胁肋胀痛嗳气频。
脉弦胸闷乳房胀,先后不定月经行,疏肝理气除郁结,柴胡疏肝散最灵。
【2.肝火上炎】
颞部跳动头脑昏,面红目赤及耳鸣,烦躁易怒口干苦,苔黄便秘血妄行。
肝胆火旺高血压,更年期之证候群,上消化道出血证,龙胆泻肝实热平。
注:颞音,聂,是骨耳前跳动。
【3.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血肢麻,头痛如掣语方差,手足颤动步不稳,不身不遂口眼斜。
脉象弦细红舌质,血管意外手足撒,半夏天麻汤常用,镇肝熄风汤亦佳。
【4.热极生风】
热极最易使风生,神志昏迷重病容,高热抽搐目上视,项背强直反角弓。
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经燔热心包同,清热凉肝熄风治,羚羊钩藤配安官。
【5.肝血不足】
两目干涩耳蝉鸣,面色无华间眩昏,视物模糊夜盲证,肢体麻木又抽筋。
爪甲不荣肉喟跳,天癸量少或闭经,舌淡脉细夜多梦,加味补肝汤效灵。
【6.肝阳上亢】
肝肾阴虚不制阳,阳邪上亢起褐殃,眩晕耳鸣头胀痛,失眠多梦悸健忘。
脉弦细数舌质降,肢麻震颤腰膝瘦,育阴潜阳治根本,常用杞菊地黄丸。
【7.寒滞肝脉】
少腹疼痛牵睾丸,阴囊收缩皆因寒,常见少腹寒疝气,暖肝煎是常用方。
【8.肝胆湿热】
湿热蕴结肝胆中,口苦腹胀痛胁胸,小例短赤身黄疸,阴痒带下黄臭脓。
舌苔黄腻脉弦数,胆囊灼热结石生,清热渗湿以为主,加味龙胆见奇功。
【9.胆郁痰扰】
胆郁气滞痰浊扰,头晕目眩恶心呕,虚烦不眠易恐惊,神经功能证知晓。
除痰理气温胆汤,(来源 www.yipinjuzi.com)安神之药不可少。
【第三节脾与胃辩证】
【1.脾胃气虚】
脘腹胀满大便溏,少气倦怠面色黄,舌淡苔白脉缓弱,益气健脾六君丸。
【2.脾不统血】
统摄无权脾气虚,血不循经泛溢余,常见多种出血证,归脾汤用效验殊。
【3.脾气下陷】
头晕目眩语音低,中气不足因虚脾,脘腹重坠食则胀,久泻久痢脱肛随,子宫下垂胃垂证,补中益气汤升提。
【4.脾阳虚】
阳虚多由气虚来,食少便溏淡白苔,面色瘘黄腹冷痛,形寒肢冷属阳衰。
慢性腹泻并痢疾,水肿肝郁亦为炎,温运中阳理中建,黄芪建中常安排。
【5.脾虚水泛】
脾虚不运水湿停,全身水肿凹陷深,脘腹胀满溲不利,舌淡苔白脉迟沉。
面色萎黄四肢冷,营养不良亦为因,健脾利温实脾饮,温阳利水建奇勋。
【6.胃阴不足】
饥不欲食燥口唇,舌质光红亦少津,干呕呃逆脉细数,热病后期伤胃阴。
慢性胃病溃疡证,官能证发胃神经,滋养胃阴培根本,益胃汤可大显神。
【7.寒湿困脾】
塞湿中阻遇脾阳,脘腹胀闷便稀溏,身体倦怠头如裹,口淡不渴食不香。
舌胖苔白脉濡缓,面色晦暗而发黄,慢性肝炎肾水肿,燥湿运脾苓汤。
【8.湿热蕴脾】
湿热蕴结脾胃中,脘脾作胀累胁胸,肌肤发黄桔子色,厌油恶心呕吐从。
舌苔黄腻脉濡数,阳黄多见此病容,茵陈蒿合四苓散,清热利湿可见功。
【9.食滞胃脱】
宿食停滞胃脘伤,大便腥臭干或溏,脘腹胀痛常呕吐,苔多厚腻食不香,暖气反酸并腹痛,慢性胃病胃溃疡,消化不良证多见,消食导滞保和汤。
【10.胃火炽盛】
嘈杂易饥吐吞酸,便秘溺赤舌苔黄,胃脘灼痛且拒按,牙龈肿痛饮冷长。
呕吐呃逆脉滑数,急性热病把阴伤,口腔溃烂消渴痛,玉女煎合清胃良。
【11.寒凝胃脘】
胃脘冷痛得热安,气机阻滞皆因寒,脉象沉迟舌淡白,呃逆口吐清水长。
漫性胃寒胃垂证,幽门梗阻或溃汤,温胃散寒治为主,吴茱萸合高良姜。
【第四节肺与大肠辩证】
【1.肺气虚】
久咳伤气心脾亏,懒言短气声低微,喘咳无力面_白,自汗怕冷并神疲。
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气病发律不齐,补肺汤善补肺气,长期服药心莫灰。
【2.肺阴虚】
声音嘶哑瘦体形,咳嗽带红干口咽,颧红盗汗五心热,脉象细数舌少津。
气管扩张喉作痒,肺结核病亦为因,百合固金汤常用,降火滋阴获盛名。
【3.风寒犯肺】
风寒侵肺肺不宣,恶寒发热无汗联,咳嗽气喘痰稀白,鼻塞流滋头痛兼。
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感冒气管炎,杏苏散或华盖散,散寒宣肺美名传。
【4.风热犯肺】
咳嗽气喘痛引胸,吐痰黄稠臭味浓,面赤心烦咽喉肿,汗出不解身恶风。
气管肺炎肺脓肿,风热感冒扁桃红,清肺化痰疏风热,麻杏石甘服必松。
【5.燥热伤肺】
干咳少痰或无痰,粘而难咯在喉间,鼻燥咽干咳胸痛,兼有表证若等间,清燥救肺汤常用,桑杏汤亦是灵丹。
【6.淡湿阻肺】
痰白粘稠而量多,咳喘胸闷气难和,呕恶脉滑苔白腻,痰湿阴肺起风波,苏子降气二陈合,燥湿化痰奏凯歌。
【7.寒饮阻肺】
外寒内饮是其因,咳嗽气喘痰且鸣,吐痰稀白人畏冷,迂寒加重脉弦沉。
支气管炎哮喘咳,肺气肿亦使病成,温肺化痰祛留饮。小青龙汤有细辛。
【8.大肠湿热】
湿热积滞大肠中,里急后重便血脓,肛门灼热腹中痛,发热恶寒重病容。
舌苔黄腻脉滑数,急性泄泻痢疾生,葛根芩连利湿热,疫毒痢发白头翁。
【9.大肠液亏】
燥热耗伤津液亏,热病后期产后为,数日一行大便结,舌红津少口臭糜,脉多细涩苔黄燥,麻子仁丸服一杯。
【第五节肾与膀胱辩证】
【1.肾阳虚衰】
阴寒内盛肾阳衰,面白形寒肢冷来,腰膝竣痛阳不举,脉象沉迟淡白苔。
肾上皮质功能减,慢性肾炎亦为炎,湿补肾阳右归饮,桂附八味丸化裁。
【2.肾气不固】
肾气亏耗失封藏,固摄无权是祸端,遗精早泄尿余沥,小便频数而清长,舌淡苔白脉细弱,缩泉金锁固精丸。
【3.肾虚水泛】
肾虚水泛肿全身,下肢尤甚凹难平,腹满尿少脉沉细,喘咳气短或痰呜。
心力衰竭充血性,慢性水肿肾变形,温阳利水用真武,阳回水去自然宁。
【4.肾阴虚】
腰膝酸软及耳鸣,体形消瘦头眩昏,五心潮热烦盗汗,汛不如期男遣精。
舌红苔少脉细数,常见结核必尿崩,六味地黄左归饮,益水制阳补真阴。
【5.肾精不足】
女子不孕男不育,精血亏损肾不足,五迟五软小儿见,成人早衰少性欲,脑力减退健忘继,加减右归功效速。
【6.膀胱湿热】
膀胱湿热尿浊混,灼热便兼痛急频,常见砂石与尿血,腰痛头疼发热身。
尿路感染尿石结,前列腺炎见老人,清热利湿入正散,下焦通利得安宁。多音字组词
【第六节脏腑合病辨证】
【1.心肺气虚】
心肺气虚使痛生,久咳不已面无红,动则气短心下悸,甚则口唇青紫同。
脉象细弱舌质淡,慢性心衰此病容,肺气肿与肺心病,加减保元汤建功。
【2.脾肺两虚】
咳嗽气短痰稀清,脾肺两虚使病成,舌淡苔白脉细弱,食少便溏倦怠身。
支气管炎哮喘证,肺气肿发卧以难平,参苓白术散加减,补土为之是生津。
【3.脾肾两虚】
肾阳不振脾阳衰,水湿内停使病来,食少便溏身倦怠,形寒肢冷浮肿偕。
五更肾泻或腹泻,脉多沉弱白滑苔,慢性肝肾炎病证,硬化腹水亦成炎,结肠炎与肠结核,病人膏盲实可哀,水肿实脾饮加减,肾泻四神丸化裁。
【4.肺肾阴虚】
咳嗽痰少口咽干,痰中带血病程长,颧红盗汁骨蒸热,心烦少寐腰膝疫。
男子遗精女汛乱,体形赢瘦身不扬,舌红苔少脉细数,百合固精常用方。
【5.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虚火生,五心烦热颧骨红,腰膝瘦软脉细数,眼目昏花及耳聋。
男梦遗精女汛乱,神经官能症病容,头晕目眩高血压,杞菊地黄育阴功。
【6.肝胃不和】
胸胁胀痛嗳气长,恶心呕吐又吞酸,忧郁易怒胃脘痛,脉象多弦苔薄黄。
慢性肝炎胆囊热,神经官能胃溃疡,左金丸合四逆散,和胃解郁又疏肝。
【7.肝脾不和】
肝脾不和病难轻,临床多见长病程,食少腹胀便溏泻,胸胁胀病嗳气频,慢性肝病腹水证,胃炎亦可使病成,痛泻要方合四逆,疏肝健脾健功勋。
【8.肝火犯肺】
肝郁化火犯肺经,急躁易怒烦不宁,目赤口苦胸胁痛,阵发呛咳痰血行。
舌红苔黄脉弦数,胸膜发炎是病因,气管扩张肺结核,黛蛤散合泻白斟。
智能推荐
- 上一篇:中医内科常见病顺口溜大全
- 下一篇:中医内科基础症状辨证口诀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