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禅语一种人生_经典佛语
1、 佛家常讲究缘分在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分。
2、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优填王担任施主。佛陀于身之两旁化出两座高巍宝山,美妙庄严,众宝杂合,光辉耀眼,山中花果繁茂,发出微妙香味。一个山顶有成熟的粳米,美味可口,想吃的人就去吃,众皆获得饱满;另一山顶长出肥美的芳草,牛羊吃了心满意足。佛陀为众生开演甚深微妙法,得果生天者无数。
3、 问:“开悟之人与常人有什么不同?”答:“悟了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否定正常感情的怪人,而是对人对一切生命怀有博大无我、慈祥纯真之情的‘真人’。脱俗而不避俗,随缘而不染缘,凡人的身体与非凡的智慧、平常的起居与升华的精神、独立的性格与广阔的心胸、入世与出世,都和谐统一。”——心光
4、 悟之乃烦恼即菩提,迷之则北辕而适楚。其渐也,积僧祗之劫数,犹如轮回;其顿也,如屈身之臂顷,旋登妙觉。——《大乘顿教颂并序》
5、 孤峰迥秀,不挂烟萝。片月行空,白云自在。——《同安丕禅师》
6、 奉行佛法在于正信诚实。南传《佛教格言·法品第十一》
7、 参话头犹如手握一柄金刚王宝剑,任何心识情绪生起,都会临刃而亡。 既有此宝剑在手,行走天涯而无惧,何必要去自寻敌人欲杀之而后快, 参禅强求开悟,定入魔障。
8、 不知足,再有钱的日子也会觉得贫穷。相反,日日知足,天天欢喜,便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由此可见,不可用物质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贫富是一个人内心的感觉。这个世界上的财富很多,对于每个人而言,足够本身所需便好,过于依赖金钱和物质,反而会使人变得贪得无厌,甚至为了金钱不择手段。
9、 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证严法师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锦瑟人生,则要禅心的滋养。且将繁弦急管,交付给丝竹清音;用凡尘烟火,换一盏玉壶冰心。在无常世间,面对不可预测的明天,今日所能做的,就是静心坐禅,养我性情。让自己,慢慢从乱世风烟中走出来,变得干净而明澈。
11、 【禅语感悟】 参禅之人最可贵的就是有一颗自悟的禅心。如果不能认识自我,抛弃 自己的优势,全然依靠别人,反而离禅宗要义越来越远了。
12、 人生在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当强则强兰弱即弱,进退有据、高低有时、强弱有度,才是生存之道。
13、 很多时候,人生就像一出滑稽的戏剧,我们往往不断追求某些东西,为此永远不知疲惫,但最后却发现,在自己匆忙赶路的时候,却错过了沿途最美的风景。因此我们应该将全部心神贯注在眼前、身边的事物上,让心灵毫无杂念地去体验当下,静享当下的每时每刻。
14、 当你有了金钱后,就害怕被偷窃; 当你有了权力后,就害怕被削弱; 当你有了地位后,就害怕被降低。这种种的一切,都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变成了前进的阻力。其实大可 不必,哪怕你是个有钱人,但在心里,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有钱人。
15、 【天天禅语】爱心是照顾好自心——对内,不起烦恼;对外,不破坏形象。
16、 用事宁失于宽,勿失于急;宁失于略,勿失于详。急则不可救,详则无所容,当持之于中道,待之以含缓。(宋)佛眼禅师(《禅林宝训》卷三)
17、 释迦牟尼能够成为佛教的创始人,来源于他多年来的苦行,来源于他历经苦难之后的静思总结。苦难不是目的,醒悟才是开始。
18、 以豁达的性格处世,以谦卑的心态待人,这个世界便和早晨 一样明亮、清澈、辽阔而灿烂,你的生命也会和早晨一样清新、爽 朗、昂扬而畅达。假如曾经被伤害,朝霞会给你最真诚的抚慰;假如 曾经迷惘过,晨歌会带给你希望的旋律。朋友,那就让我们怀揣豁达 和谦卑、信仰和爱,继续我们的人生!
19、 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鬟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问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20、 佛说,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是 为慈悲。宽容待人,以德报怨,懂得感恩,广行布施,就是在修福。
21、 真正参禅的人,要发无上心,使生命有了寄托,使自己的真理智抬头,让自己的真情感扩张。——耕云先生
22、 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穿衣自己暖,自己喝药自己好。同样的,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才能出离轮回;自己的罪业要自己消,才能超越三界;自己的烦恼要自己断,才能获得解脱;自己的佛性要自己悟,才能成就佛果。
23、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藏在深山里,需要开发才能显现出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只有五尺、六尺之躯,没有多少能力,没有多少作为。其实生命里面有无限的价值,即使是一个小小平民百姓也能扭转乾坤,小兵有时也能立大功。所以我们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为国家社会作出很大的贡献,为自己成就很大的事业。—星云大师
24、 【天天禅语】爱心不分远近,慈悲没有敌对与亲爱。
25、 有些人为了钱财与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朋友之间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的与谐而善用钱财、广结善缘,忍让与包容。你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
26、 我们的命运,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做善事得善报,做坏事得恶报,这都是我们平时种下的善因或恶因造成的。但如果我们能迷途知返,找回一颗向善的心,也会遇到自己的善果。
27、 心中装满各种纷杂的思想,自然无法闻到近在鼻端的花香,只有身处安宁的境界中,一切才可寻。安宁是心灵的平静,能够让人在嘈杂浮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安宁并不是一种懒散、没有生气的状态,而是一多音字组词种清澈空灵的心灵之境。一旦我们懂得放慢脚步,为自己寻找一方安宁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难时仍拥有幸福的感觉,也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
28、 许多人都有这种愿望:有生之年,顺顺利利地度过每一天。可现实却 是残酷无情的,它常会猝不及防地给我们一击,把我们伤得好深、好痛, 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适应环境,学会 随遇而安,化解一切不幸和痛苦。
29、 在生活的链条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30、 很多人常常卖弄聪明,其实他们只是一知半解。
31、 世人总以为恶小为之并无罪,但佛祖却将你的行径看得一清二楚,恶 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不到。佛要我们做个好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祈 福。如果你世世都为恶,也许你连做人的机会也会失去。
32、 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人天由此故缠缚,堕坠三途黑暗中。《心地观经》卷六,离世间品火莫热于yin,捷莫疾于怒,网莫密于痴,爱流映于河。《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33、 等人老了的时候,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开心的、伤心的,不都成了过眼云烟吗?一路走过来,难免会有许多辛酸的泪水,也会有许多欢乐的笑声,当一切都成为过去,谁还记得曾经有多痛,曾经有多快乐?一个人对生命之中的一切,总想牢牢地把握,其实生命是你永远无法把握的。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有时无须太过执着,正如手中的流沙,握得越紧,越容易失去。我们若看待自己的命运如不系之舟,行云流水随他去,便能真正做到随遇而安了。
34、 (二)五蕴无常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即是苦,苦者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杂阿含经》卷一,第9经
35、 心该色末,色彻心源,心色一如,何非何是?(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九十二
36、 苦干象征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业,必须拥有苦干的精神。
37、 佛经说:“造口业的人,将来会受到耕舌地狱的惨报。”口业不可不 慎,我们修行就是要能随时保持内心的祥和,并且抱着“与人为善,成人 之美”的态度,来欢喜赞叹善人;另外,也要怀着“以善待恶,以德报 怨”的胸襟,来面对恶人。如此,必能超越人生烦恼、痛苦的困境,体会 人生自在、清净的本质。
38、 【天天禅语】初学者往往不太理解“非理作意”的意思,对于“非理作意”的最好的例子,正如《法句偈》中所说的:“他骂我、欺我、打我、夺我。如果保持着这种想法,我们便活在怨恨之中。”凡是对敌方保持着炽盛嗔恨的想法、对亲方保持着炽盛贪执的想法、对陌生人保持着炽盛愚痴的想法,统统都是“非理作意”。
39、 无论社会变得如何的喧嚣与浮躁,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就一定能发现一个真正安静的角落。而且,即便没有安静的外在环境,我们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40、 \佛告梵天: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如来虽说生死,实无有人往来生死;虽说涅槃,实无有人得灭度者。《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
41、 【最有禅意的句子】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一一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正法集经》云:“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准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42、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事实上,真正的力量在我们心 中,我们内心的宝藏是最丰富的,如果我们愚昧地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不 晓得把自己这一座灵山中的宝藏开采出来,就走向了偏执。
43、 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44、 诸葛亮懂得低处修心,虽躬耕于山林也同样修得满腹韬略,成就了日 后蜀国霸业。亚伯拉罕·林肯懂得放低自己,虽鞋匠出身不也成为受人景 仰的美国总统吗?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 其然,而是来到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只有在低处修心, 才能在高处成事。
45、 跟好学好,跟叫花子学讨,这是小时候母亲对我最重要的家 庭教育之一。我记住了这句话,决不跟叫花子学讨,因此没有成为乞 丐。长大后,对母亲的这句话有了更自觉的认识。我的理解,一个人 的成长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引路人以及所处的环境。在我的 心目中,母亲是最高明的教育家。
46、 一日,小和尚悄悄对老和尚说: “人家骂你了。”老和尚哈 哈大笑: “骂得好!”小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一位年长的师兄: “人家骂师父,师父不但不生气,还说人家骂得好。这是为何?”师 兄反问: “要是你正在做梦,有人突然叫你,你会不会高兴?不高兴 就说明你被叫醒啦。”小和尚若有所悟。
47、 【禅语感悟】 私心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那么 就会无恶不作,人生的快乐也将随之消失。
48、 此心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拥有~颗宁静的心,才能平静看待世间的得失,才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如果能够让心沉下来,不因外界的干扰而动念,我们就有可能更接近成功,生活的本真快乐也能在沉静的瞬间自然显现。
49、 凡事都要从个人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爱惜物品
50、 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无有是处。《优婆塞戒经》卷二,自利利他品
51、 譬如王来,必有营从,若般若慧发,则一心具足万行。先开见地,后可言修证。(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52、 【佛子三字经】眼不见。心不烦。听不闻。意不乱。名不求。利不贪。常交友。广结缘。遇分歧。莫争辩。与为贵。忍为先。常念经。智慧现。时观己。少多言。窗外事。淡如烟。做好人。常布施。行好事。不展现。说好话。不妄言。存好心。断恶念。心皈依。持五戒。断习气。正知见。念弥陀。到彼岸。
53、 向善的离天使近一些,趋恶的离鬼魅近一些,大家各自有自己的选择。
54、 双手做好事是利益人群,做错事是害人不利己。
55、 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56、 修禅:教人做明白人,做觉悟人;教人做最尊贵,最有智慧的人;教人做最快乐的人,最幸福的人! 一切随缘心方安,处处是禅体安然;明心之时即顺达,安心之时即幸福。
57、 释迦牟尼佛终生修习慈悲并体现慈悲,佛陀出家即是因为慈悲心,在其传法度人的一生中,他的慈悲心就像是环绕周身的清新空气,从来不曾远离世间所有的生灵。
58、 非常幸运,我们开始学佛并修行了,这不意味着从此我们比任何人更特殊。越是学习体会佛法,就越应该接受、包容一切,尊重、恒顺一切,而不能因为我们是学佛人、修行人,就要让他人尊重恒顺我们。我们学佛修行的唯一目的,并非是为了比别人伟大,而是为了更无私地奉献和更好地服务于众生,并充满爱心与和谐。
59、 若说第一义谛有我是为身见,若说世谛无我是为邪见。(yipinjuzi.com整理)(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一
60、 人的本性清净无染,善恶都是后天的积习。接近恶知识,模仿恶知识,最终必然受到恶的熏染。在恶知识的引导下,我们错将谬见当做真知,错将退步认作进步,错将恶习看做个性,错将作恶视为自己的自由权利,久而久之,必然种下恶果,甚而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61、 获得一种人生,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另一种人生,没有人可以兼而得之。
62、 不要怕压力,只要自问做得对与否。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天天禅语】“经”不只是口念,而是用双手做、双脚走,为世间疾苦付出。64、 若于佛及法,其心了平等,二念不现前,当践难思位。《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65、 【佛学经典语录金句】佛说: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忧愁;因为有爱,所以有了恐惧。若是放下爱,就没有了忧愁也没有了恐惧。
66、 不杀生即是仁,仁者爱也。万法皆由爱心起,一切善行离不开爱,因为有仁心爱念就不忍杀生害命,进而能积极地救护一切众生。
67、 佛日:“生死无常,贫富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悟得 透的,不过空空。”
68、 人生一场千辛万苦,需要我们的亲力亲为,去包容那些失误,去创造那些简洁,生活的禅法,它是对生命提供的一种力量,也可以理解为善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世间一切本来如此,心与境相应,去修正与规范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
69、 不着一切法,而学一切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净佛国土品
70、 【天天禅语】付出不在多少,他人能受用,就是最大的爱。
71、 【天天禅语】要将困难当助力,不要当阻力。
72、 时光旧了,岁月老了,慢慢淡然一切,喜欢闲的时光,读旧的东西。闲书那些老时光、旧部件,磁带、收音机、邮票……连同一些旧衣,洗下一一折叠,存放在月光下,让那窗退色的时光,缓缓流淌在熏香过的月夜里。洗旧老了的记忆,翻阅泛黄的书签,诗经里折射出,夕阳西下的一帘幸好。彩霞普照下,闲着情思,念起一段段落座的禅心,修植入眉,闲听老歌里的时光。
73、 【佛理经典】1、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2、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3、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4、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74、 有人认为,学佛之人,看破红尘,不像普通人一样关心自己的容貌,这显然是对佛学的误解,佛学是自然之学,什么是自然?生机勃勃,美丽多姿,方为自然——每一朵花都努力开放得更美丽,每一棵树都努力成长得更茁壮,每一泓泉水都努力沉淀得更纯净,而健康漂亮,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状态。
75、 当我散步时,看着地上的落叶,就想:同样是树叶,有些掉落在花园里,有些掉落在草原上,有些掉落在泥塘中,甚至有些掉落于悬崖之下。同样,地球上的生命就像树叶,由于各自的业力不同,所去的地方也不一样,有的往生净土,有的升人天堂,有的投生为人,还有的却堕入恶趣之中。
76、 这里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并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而是 要善于化解外界带给我们的压力与束缚,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坦荡。
77、 【佛心禅语】 骂人,大家都觉得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要骂,看来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犯下了恶口罪业。
78、 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印光法师)
79、 佛门中有法器、道器的说法,器即是容器,器物。念佛人拿心盛佛,故是佛器;是佛器故,必定成佛。
80、 夫人常当自忆念,若得饮食应知量,身体轻便受苦少,正得消化护命长。《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81、 不坏色故观色无常,不坏受想行识故观识无常。不作如是观者,是名行相似般若波罗蜜。《小品般若经》卷三
82、 只要是有关佛法的问题,即使听上去再怎样幼稚无知,也包含了大智慧,超越人类所有其他问题的智慧。
83、 【天天禅语】心病需要心药医,最好的心药是专心、去除杂念。
84、 要救世,就要做环保——心灵环保、社会环保、地球环保。
85、 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医生的治疗。更要感恩佛陀引导我们踏上解脱之路,感恩佛法帮助我们解决烦恼,感恩僧宝陪伴我们一路修行。父母、老师与医生的恩德只能带来暂时的世间的幸福与快乐。佛、法、僧三宝的恩德不止于此,三宝还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更能使我们获得解脱与证悟佛果。感恩三宝。
86、 一言禅 世间万般好,难敌少年情;独羡人之初,愿为老顽童。
87、 禅道欲成大器,先要大气。大气之人,语气不惊不惧,性格不骄不躁,气势不张不扬,举止不猥不琐,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大气之人,如一朵花,花香淡雅而悠长;如一棵树,枝叶茂盛而常青。大气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纠结。
88、 终有一天,你会成为他人记忆的一部分。尽你所能,成为一段好回忆。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间事。我们的人生路上都有精彩,更多的是平淡。精彩如夜空的流星,总是转瞬即逝;平淡似满天的繁星,看不清哪一颗是自己。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89、 【禅语感悟】以貌取人,轻慢他人,骄纵自我,这是人性中深 藏难除的劣性,一旦产生这样的心境,那就会产生伤人不利己的心态。
90、 大爱无贵贱,众生皆平等,不分他你我,心善即气和。
91、 观察事物,太远了看不真切,太近了也看不清,必须保持适 当的距离,看人看人生亦如此。
92、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好好用心、反观自性,就能自我净化心地,则无处不 是清净的道场!何须等待时间与空间的配合?修行,无非是要时时调伏自己 的心。内心如果清净,大地上一切的境界无一不是美景;宇宙之间,万物的 声音无不显示生命的朝气与大地的生机!
93、 当我们彻底确认了自他不二,从此对于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现象,都会油然产生一份亲切感,而不会有强烈的疏离感和排斥性。——耕云先生
94、 布施的真意是远离贪欲,而非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意是表里如一,而非仅仅行为端正而已。忍辱的真意是包容仇人,而非麻木造作的忍耐。精进的真意是法喜充满,而非执着于努力修持。禅定的真意是保持觉醒,而非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意是建立正知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95、 现代人为什么容易被环境左右?为什么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 而蜕变?许多来自平民阶层的官员为什么容易走向其原阶层的对立 面?答案显而易见,没有自己的内心坚持。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文 化的缺失,灵魂的无依。
96、 一般人的观念,别人给自己送好话、送好东西,那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将好话、好东西送给别人,有什么好高兴的?尤其是某些恋爱中的女孩子,对男友的基本要求是嘴甜、手勤、腰包鼓,“我爱你”三个字,说一万遍不算多;买东西一定不能手发抖。那佛经为什么说“善少则愁,善多则喜”呢?
97、 修行,就是修身、口、意。通过闻、思、修和戒、定、慧的实践,让自己的身、口、意与诸佛的身、口、意逐渐相融合,最终达到F{己和诸佛全然地合二为一,乃至超越一体和异体等二元对立的境界,并任运圆满弘扬佛法和普度众生的伟大事业:
98、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99、 一流的高手参禅悟道,二流的高手只做不叫,三流的高手偶尔放炮,四流的低手到处演讲做报告,五流的低手混私墓,六流的低手混劵商,七流的低手混公墓,八流的混混天天写荐股报告,不入流的骗子偶尔抓个涨停板就大喊大叫。
100、 利己与利他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的位置,很多时候,二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101、 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佛陀的格言》
102、 人们往往无法固守曾经炽热的爱,这恰恰说明了爱之难,也说明了爱不仅是最绚烂的那一刻。
103、 每个人都有一念善心,只要被启发,爱心就能被点燃。
104、 希望不是妄想,也不是奢望,而是对未知的欣喜渴盼,对人生的不息热情。
105、 释迦牟尼佛说:“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却会烧掉像山那么 高的干草堆。”一个人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俗话 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06、 又阿摩罗识有二种:一所缘,即是真如;二本觉,即真如智。能缘即不空如来藏,所缘即空如来藏。《宗镜录》卷三十三
107、 人生就是不断的面对,不断的抉择。人生,总要绕过那么长的路,走过那么多桥,方能悟得青山绿水的禅悦之境,尘世烟火中,无论怎样的浮华,也会淹没在这流年的急景中,走过人生的山高水长,最真最美的,仍是那颗纯净安然的心。
108、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 养心第一法。
109、 不怒如地,不动如山。真人无垢,生死世绝。《法句经》卷上,罗汉品
110、 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是佛国传来的妙好之音,让我们的心得到寂静休息、平安快乐。
111、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禅师)
112、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无益的执着都是“住”,只有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 毫不停留、毫不犹豫、千干脆脆地继续前行。
113、 法喜不受外物五欲六尘的刺激,法喜是从本心、先天生出来的喜悦。
114、 “真实不虚”四字,既是我们修学佛法的金科玉律,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金科玉律。做人要真实不虚,做事也要真实不虚;对待自己要真实不虚,对待他人也要真实不虚。
115、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是巴金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 照。巴金一生追求说真话、做实事,不管对待工作,还是对待青年,都主 张用一颗平实真诚的心待人接物,因而,他被人们盛誉为“20世纪中国的 良心”。请那些整天夸夸其淡、空谈大道理而无所事事的人多做一些实事, 这样人生才会更有意义。一千个“0”顶不上一个“1”,一千个愿望顶不 上一次实际行动。
116、 【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不相信自 己,就会把自己给忽略、耽误。自信是人生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相信自 己,做一颗明珠,而不是做粪土。
117、 【佛学智慧】1、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2、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3、谨慎、警觉,是心航的导师;光明、柔与,是内在的佳侣。4、人之惑,惑于私,私除则明;人之病,病于惰,惰去则勇。5、并非有钱就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118、 人生处世,要及时反省,以人为镜,不自负、不自满、不武断、不固 执,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不足,自觉地加以克服,注意倾听 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是一个人能够成才、成功的重要 条件。
119、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宽自解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佛日:此事不远不关他人,正是我身自作自受。——《佛说佛名经》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生:“不立文字,是禅宗的著名警句,应当怎样理解其中的深奥哲理?禅宗的‘禅’,众说纷纭,究竟什么是禅呢?”心:“禅宗不立警句。禅宗的心髓不是让人知解抽象的哲理,而是启发人亲证生命、宇宙的本源自性。禅宗从实际真理出发,归于实际,不依文字理念,故称‘不立文字’。禅宗之禅,你只可自悟,而不能从他人得知。禅不可说,别人说禅,无论多么正确,都是禅的名相观念,而不是实际的禅。依言解义,则与禅的真实境界背道而驰。”——心光121、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只要相信那就是自己最好的位置、最好的人生,无论遭际如何,都能活得很精彩。
122、 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知足者长乐。
123、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124、 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就像有些人,没有钱财的时候盼望得到钱财,得到了钱财又觉得烦恼,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数人的最终结局就是“人财两失”。
125、 菩提心者,即是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之根本也。《大宝积经》卷三十六,菩萨藏会
126、 【天天禅语】心平,路就平;心宽,路就宽。
127、 在人生跑道上,有人用心欣赏风景,有人努力让自己成为风景。人生只有三天,做人不能只停留在过去,或寄梦于未来,唯独忘记了现在。你心里比谁都清楚,你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你自己选的。虽然你会抱怨,偶尔你也会问自己累不累,值得不值得,然后每次你都告诉自己,累但是值得。
128、 有些人一直认为自己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固执地让自己的情绪不肯离开令人不快的事情。那样,除了折磨自己的身心之外毫无益处。
129、 对人虔诚,要尊重;对事虔诚,要感恩。
130、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很不易,各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做到的难 易程度有别,不可强求一致。行者多数时候能做到日事日毕,因为行 者是个凡人,无需日理万机,但事情再少,恐怕也有不能做到日事日 毕的,原因很多,方法不当或是其一。行者的方法很简单:计划内的 事情尽量精简,为计划外的事情预留时间。
131、 佛说:因为无所悔恨,所以心生欢喜;因为心生欢喜,所以心情愉悦;因为心情愉悦,所以心态平和;因为心态平和,所以可得禅定;因为得入禅定,所以能领略真知实见;因为领略了真知实见,所以可以看透生死;因为看透了生死,所以能得到解脱;因为得到了解脱,所以可以明见佛性。
132、 是故无明定有别法,无知为体,非但明无。然此无知略有二种:谓染、不染。若于诸法味、势、熟、德、数、量、处、时、同、异等相,不能如实觉,是不染无知,此不染无知,即说名习气。如是展转,无始时来因果相仍,习以成性故,即于彼味等境中数习,于解无堪能智。此所引劣智,名不染无知,即此俱生心心所法,总名习气。(古印度)尊者众贤《阿毗达摩顺正理论》卷二十八
133、 胜义悲心为法药之王,对治凡夫一切三毒重病。(古印度)阿底峡
134、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善生,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堤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35、 如果你有钱、有智慧,也有职位,即使没有名,也一定会有权。有的人有了权之后,就开始弄权、玩权,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却没有想到未来变化。要知道,权势有它的时间性、阶段性,而且每个人都有年龄的限制,因此人不可能永远掌权。有权能够为人设想、帮助他人,那是很好的。所以,重要的是你使用权力的愿心,以及你看待、运用它的态度。一圣严法师
136、 有相静虑虽至究竟,然彼等中,无真对治能断生死之本。故为断除生死之本,尚须无相瑜伽。(明)宗喀巴《密宗道次第论》
137、 【天天禅语】历史是时间的累积,把握时间就能创造历史。
138、 修行之人,要戒骄戒躁。而对“我”的强烈执著,使人无法认清自我而容易自大,在待人处事之时就会表现得傲慢无礼。人一旦忽视了因缘的帮助,而错认为所有的成就完全是来自自身的能力与伟大,就容易产生“慢”的心理。
139、 静有各种各样的。心中无所欲,无喜无悲无忧无愤,对人世间的一切都看透和识破,唯有冷漠,这是一种静;有过爱,有过恨,有过迷惘,有过领悟,有过一呼百应的呐喊,有过悄无声息的呼唤,然而却守口如瓶,只是平淡地冷眼看世界,这也是一种静;饱经沧桑和忧患,阅尽人间百态,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也是一种静。
140、 佛说:受爱欲支配的人,好比手里握着火炬,逆风行走,一定会有烧伤手的危险。
141、 若于一法能正守护,则于一切能正守护。若于一法不能守护,则于一切不能使守护。云何一法?谓众生心。《本事经》卷五
142、 愿一切众生财宝丰足,无所乏少。愿一切众生具足一切安隐快乐。《华严经》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143、 学佛,不一定要住寺庙、做和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便是学佛。(民国)太虚《人生佛教之目的》
144、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行,他的人生才会充实,也才可能追求到自己的幸福。人生本来就是起伏不定的,有了根本,才不致随波逐流,不知所措,以至迷途无归。三十八、欲望是鸿沟
145、 有些人总在你需要的时候有空,有些人总在你需要的时候很忙。前者总 是跟着你对点,后者总是让你跟着对点。
146、 有些人虽然生活贫困,却富有爱心、充满人情味,所以感觉触目所及都是亲切可爱的脸孔,所听到的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声音,生活得非常快乐充实,这就是“贫中之富”的人。
147、 流水下山非有恋,片去归洞本无心。竹屋茆堂谁是主?月明中夜老猿吟。——《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148、 人生应谨守本分,置身任何环境都应随遇而安。修
149、 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世上有大路、小路,活路、死路,跟“善知识”相交,等于多了一条大路、活路,跟“恶知识”交往,迟早会走到死路上去。
150、 恋爱时没话找话,一句分成三句讲,结婚后懒得说话,三句 并作一句讲。恋爱时话再多都嫌少,结婚后话再少也嫌多。恋爱培养 散文家,婚姻造就诗人,诗歌比散文精练,散文比诗歌轻松。时下, 喜欢散文的人比喜欢诗歌的人多,喜欢轻松,懒得精练,或正是私奔 大行其道,婚姻出现危机的关键因素所在。
151、 佛学青年应该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
152、 【禅理三则】1、让人痛苦与烦恼的往往不是面临的处境或难事,而是想要得到、害怕失去的得失心。2、真正的自由不是一个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是他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3、我们用什么眼光看世界,世界便是什么样子,一旦我们改变了观点,世界也会因此而转变。
153、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楞伽经》卷一
154、 末世众生,无论有善根、无善根,皆当决定专修净土。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印光法师)
155、 痛苦之中蕴涵着一种力,而且痛苦是一笔财富。
156、 懈堕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堕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堕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57、 阿难,我没有看到任何一种变易的色法不会导致贪恋及耽乐于它的人感到愁、悲、苦、忧、恼。南传《大空经》佛言
158、 禅的本质是使人的生活充满安详真实情趣,使人们摆脱心理与情感的困扰,看到我们自在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以最真实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世事与享受我们拥有的真实自然的生活。人的精神生活是不能掺杂挑剔的,更没有必要为自己找求合理化,充面子,畏首畏尾。只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归到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与,无人而不自得。
159、 【天天禅语】人生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却能自我拓宽生命宽度与厚度。
160、 【天天禅语】外在的形象,可显现内在的品行。
161、 当今时代的人们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识和理论,而真正缺乏的是对i宝的无伪信心和对因果的深信不疑。这才是我们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162、 要以一颗宽容心对己对人,以一份豁达心境对人对事。
163、 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次依闻慧发生思慧,复依思慧发生修慧。由此正见,于诸邪见,如实了知此是邪见。于诸正见,如实了知此是正见。《瑜伽师地论》卷十二
164、 【成败与父母】 成功人士都很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成功人士的第一良师;事业失败 者都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因为父母永远都是人们心灵和身体的照护。
165、 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如何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和抗压性呢?一、心莫向外求。不要一心期望别人来帮我们,不要一味依赖外在的条件,要靠内心的力量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否则,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我们的世界就会坍塌。二、有恒心,发愿力。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要有恒心,有愿力,锲而不舍,肯下苦功,才能不断成长进步。三、增强自我的力量。一棵幼苗要有生长力才能长成大树,同样,一个人要成功,也需要在平日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能力,如增强学习能力,加强对成功的信仰力,用知识和思考力武装自己,等等。
166、 只会创造的人或只会享受的人,都不是健全的正常的生活。既懂创造、又懂享受,自食其力,不损人利己,也不损己利人。这样的人虽然平淡,却拥有平淡中的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
167、 一富人请教禅师,为何自己有钱后变得更狭隘了?禅师带他到窗前问:向外看到了什么?富人说:外面有山有水。又带他到镜子前,问: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自己。禅师笑:窗户与镜子都是玻璃的,区别只是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就这点银子,就使人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168、 【人生禅理】①气不与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②事莫虚应,应则必办,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③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④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⑤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169、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楞严经》卷四
170、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耕云先生
171、 做一个明白的愚痴者,比做一个糊涂的精明人快乐一万倍。
172、 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着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无有着想。一切凡夫恶觉观故,于世流布想生于着想。一切圣人善觉观故,于世流布想不生着想。《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七,迦叶菩萨品
173、 有时候,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信念才是 成败的关键。只要保持足够的信念,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那片光明也会孜 孜引路,使你如愿而归!如果找到了目标,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必须要牢牢 守住,怎样都不要放弃。
174、 譬如牛行,其道正直,余牛皆从。贵贱有导,率下以正,远近伏化,则致太平。《佛说孛经抄》卷一
175、 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深意的人,自然也就无法将它纳入到自己生活旋律的每个音符之中。
176、 (五)大乘戒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大般涅槃经》卷六,如来性品有声闻乘持清净戒,于菩萨乘名大破
177、 一个人,能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人上人;当然生活也不能了无生趣,所以兴趣爱好要积极快乐;做人的气度要恢弘,不拘于小节,但言行举止却要慎重。若一个人终日游手好闲,则很容易沉溺其间,难免暗生邪念,而整日忙碌不堪,又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耽误了吟风弄月的乐趣。只有当身心和谐,不闲不慢时,生活有张有弛,才是人生最快哉的事。
178、 以红尘为道场,以世味为菩提,生一炉缘分的火,煮一壶云水禅心,茶香萦绕的相遇,熏染了无数重逢。
179、 在正义之声的呼唤下,愿意牺牲者有多少呢?
180、 人心如轮,随着境遇流转,精神状态必然随着身体状况变化,顺境时志满意得,逆境时忧愁苦闷,这都是常有的事。有的人经历最初的心理波动后,能够很快调整心态,平静地对待眼前的一切,如同受伤了很快痊愈一样。而有的人从此受境遇束缚,内心的不良情绪无法排解,长期生活在痛苦之中。这好比受伤了又不断自伤,以致永不痊愈一样。
181、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
182、 佛家有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
183、 世间所有无量别,种种善巧奇特事,粗细广大及甚深,靡不修行皆了达。《华严经》卷三十一,十回向品
184、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赢的强烈愿望,但一直却有怕输的心理,所以无 论做什么事,都是畏手畏脚,对很多容易做到的事情不去尝试,留下终生遗 憾。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 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 自我,你一定会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经过努力未能做成,不会让人后悔。
185、 历史是时间的累积,把握时间就能创造历史。
186、 静总是暂时的。就像挂在古塔檐角下的铜铃,无风时它们只是一些古色古香的装饰物,一旦起风,它们便奏出美妙的音乐,似乎是诉说遥远悠长的古老故事。那些真诚睿智的心声,不会随世间尘土散失,它们会长久地在人心的海洋中引起共鸣。静,是一片爱意,一种坚毅,一种超然。(光潜)
187、 自由是心灵的后花园,而禅定是打开花园大门的钥匙。禅定修行,正是为了打开智慧的禅门,获得自由轻盈的人生。
188、 【天天禅语】造福人间、庇护地球,都需从自己做起。
189、 上周去五台山,在普化禅寺里求了一个签,签上说,今年我走财运,还很辛苦,需要很多地方奔波。
190、 人跟人之间,或是人跟其他生命的对待相处,都会有回报。如果不是直接回应,也会有因果循环,结果终究会落在自己身上,做最后的承担。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情!纵然人生如戏,从来也都来不及彩排,但戏中导演,却是我们自己!剧情或悲或喜,其实都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给这场如戏人生赋予怎样的灵魂。
191、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192、 此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 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 说,是一种惩罚。我们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用心 做好每一件事,写好人生的每一笔。珍惜生命中的所有,不断前进,才算不 枉度此生。
193、 世上的人,拼命为子女赚钱,想尽方法为子女积钱。但他不知给儿孙留下钱,反而惹祸来,如果不给儿孙留钱,反而没有麻烦。所谓:“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有子不如父,留财做什么?”右子女比父亲有本领,留钱给他没有什么用处。有子女不如父亲有本领,钱给他,反教他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吃喝嫖赌,花天酒地度生活,秦楼楚馆混光阴,这岂不是害了子孙?有钱的人,多行功德事,济世救人,才能功德无量。——宣化上人
194、 【佛说智慧——领略思维的高度】思维只是一种错觉,不必偏执于闲常的是非对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到的只是内心的映像,知识像新鲜的牛奶,存放过久就会变质,追随好人学做好人,便是上乘佛道,跟价值观不健康的人交往,观念很容易变坏,金子虽能发光,却没有智慧明亮,言语只是一种假象,对他人的话不必反应过激,对人不宜求全责备,须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195、 【天天禅语】不要让外境影响内心,要发挥毅力用心转境。
196、 佛说:佛土上长有五色莲花。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一片叶子就是一道菩提。在传统的佛学经典语论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被世人所熟知。无独有偶,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也曾在一首名为《天真的预示》的诗中这样写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出一座天堂。”
197、 当一个人没办法自我教育时,也就无法再接受别人的教育,因为他的成长实已停止。
198、 静静地“南无阿弥陀佛”,最幸福。
199、 倘若拥有一颗平静心,就不会感到焦灼,不会感到浮躁,不会把灵魂搁浅在无氧的空气中。
200、 【天天禅语】有礼的人,人见人欢喜;讲理的人,人见人尊敬。
智能推荐
- 上一篇:心灵禅语心灵感悟_经典佛语
- 下一篇:静心佛语经典语录_经典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