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句子_心灵禅语
1、 平常心是一种顺其自然、没有分别矫饰,不加强求的心态,是超越染净对待自然生活、清净自性心的一种全然显现。就如云在天空,水在瓶中,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也就达到一种做人的境界了。
2、 人的身体会变化,会老去,情感也会在泅渡时间的过程中渐渐产生变化。因而,不能接受人事变迁、不能容忍爱人的种种毛病,这样的爱情就不牢靠;唯有包容真爱的不完美、包容所爱之人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找到幸福之路。
3、 或许,人生随意似花落,我们只需,随着心的感觉,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追找自己想要追找的梦。守着淡淡烟火,我喜欢让日子沾染些许禅意,生活可以姹紫嫣红,也可以静如流水。
4、 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卷一
5、 禅非意想,立意乖宗;道绝功勋,建功失旨。闻清声外句,莫向意中求。转照用机关,柄佛祖钳锤。有佛处互为宾主,无佛处风飒飒地。心宁意泰,响顺声和。——《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6、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7、 如果你非要将友情提纯致崇高,非要将亲情提纯成挚爱,非要将爱情提纯至完美,那么,你苦心所求的结果,最终也只是一个无法达到目的的结果,反而把自己推上人生的苦旅。
8、 欲望如刮骨钢刀,不能丢下就无法脱离苦海。
9、 宁以热铁挑其两目,不以染心视他好色。宁以利斧斩斫其身,不以染心贪着诸触。《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事实上,“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怀着那种 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给别人,但是他却能做出很 多的善事来。发自本心地工作、生活,舍弃那些恶的意念和行为,真诚地与 人为善,你会发现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风景和乐趣。而且,这也是你待人处 世的关键所在。
11、 不好责彼,务自省身。《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12、 在人际交往中,偏执于“我是对的,错的是别人”,毫无意义,关系的疏离,感情的疏淡,却是实实在在的损失。为了无意义的偏执而蒙受损失,显然并不明智。
13、 智信者深体佛法之精神,迷信者曲解宗教之美意。
14、 佛陀为众生指明了两种果位:一是暂时的安乐,即是增上生;一是究竟的解脱,即是决定善。做人道德和因果取舍,是获得增上生的因;通达无我和证悟空性,是达到决定善的法。先有增上生,后有决定善。在增上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决定善。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鬟论中说:“先增上生法,后生决定善;由得增上生,次生决定善。”
15、 情感是由过去的缘分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若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佛陀的格言》
16、 佛家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在智愚美丑、贫富贵贱上虽有所不同,但论及众生的本体自性,并无二致。这就好比三兽渡河,足有深浅,但水无深浅;三鸟飞空,迹有远近,但空无远近。因此,任何人都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认为佛法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只要你用心,你也能领悟佛的真谛。
17、 十三、持戒
18、 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少室六门》
19、 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20、 人因为复杂而痛苦,因为简单而快乐。追求快乐的过程,就 是追求简单的过程。离复杂越远,你越自在;离简单越近,你越快 乐。快乐并不复杂,快乐就这么简单。
21、 婆罗门不受别人引导;他考察诸法,不予采纳。因此,他超越争论,不崇尚任何观点。信奉教条的人不会带来纯洁,他推崇臆想的观点,声称依靠它就有光明。就有纯洁,他看到的仅此而已。不随心所欲,不信奉教条;他摆脱观点,成为智者,不执着世界,不自怨自艾。《经集》第四品,第十三章《大积集经》
22、 对于充满爱心的人来说,无论遇到任何境况,与任何人接触,他的生活总是温暖的,人生永远是精彩的;对于自私自利的人而言,无论遇到任何境况,与任何人接触,他的生活总是冷漠的,人生总是乏味的。
23、 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24、 禅是微笑,不是愁眉苦脸。虽然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地方,但是愁眉苦脸也不等于就能解决生死问题。要解决生死问题,还是得从容面对。
25、 看话禅第一个层次的功能就是灭除妄念,话头如大火,妄念如蚊蚁,遇 火即亡。妄念减少,头脑逐渐清明,于此清明中观照话头,方可谓看话头, 而非想话头。
26、 有大才能、大毅力、大智慧的人,往往是能干出大事业的人。在干出大事业的人中,有的人全靠辛苦打拼,九条命拼掉八条,身上磨脱几层皮。他们让人敬佩,但并不让人羡慕。尽管他们的方法简单易行,还是没有多少人乐意一试。真正让人羡慕和忌妒的是那些天生好命的人,他们跟成功、快乐、幸福似乎特别有缘分,做什么都容易成功,看上去没怎么吃苦,就大放异彩。
27、 严父慈母的恩情比山高,似海深。佛向性中做,莫朝身外求。在家敬 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只有先 尽了孝道,才可修得佛道。
28、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故似易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浅,线索一,故虽难仍易,线索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三
29、 恍然间,闲云高飞,繁华散尽。唯有古刹之外,清风摇曳,我依然如故,禅茶依然如故,菊影依然如故,经卷依然如故,暗香依然如故。
30、 正确地放下,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放下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 标,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只要随遇而安 就能自得其乐;只要放下就能解脱。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
31、 我们以至真、至善、至美的心而活在这个现象界,当然是最高的生活艺术。我们能够如此活,生活对我们来说才充满生之喜悦,才是生命的享受,生活也才不再是对生命的惩罚。——耕云先生
32、 佛说:有人因贫苦而多怨恨,与众生无端结下恶缘。菩萨布施的时候,对怨家、亲人一视同仁,不记念过去的旧恶,也不憎恨作恶的人。
33、 佛说:“快乐源于感恩,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34、 要和睦人间、合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学佛。
35、 若优婆塞具足正信,建立他人;自持净戒,亦以净戒建立他人;自行布施,教人行施;自诣塔寺见诸沙门,亦教人往见诸沙门;自专听法,亦教人听;自受持法,教人受持;自观察义,教人观察;自知深义,随顺修行法次法向,亦复教人解了深义,随顺修行法次法向。摩诃男,如是十六法成就者,是名优婆塞能自安慰,亦安慰他人。《杂阿含经》卷三十三,第929经
36、 【假与真、巧与拙】 假认不得真,巧藏不得拙。
37、 乐于分享总是值得赞赏的行为,做一个“守财奴”,必为大家所厌弃。古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富裕了,帮助亲友一起走上富裕之路,大家开开心心地享受富足的生活,岂不比独自守着财富、躲在屋里“偷着乐”有趣多了吗?
38、 生活即修禅。定力不坚,心随神移的凡夫俗子,被花红柳绿、光怪陆离的尘世迷了眼,分了心,因此,只能成为米饭,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39、 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40、 如何以和合对待大众?许多人习惯于将“我”独立于大众之外来看大众,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大众,结果合自己心意的没有几个,多数人看不顺眼,真正的好人只有自己一个。有的人动辄说,中国人如何“没素质”,中国人如何“丑陋”,原因就在于把自己独立于中国人之外,如果意识到自己本是中国人中的一员,自己身上的天赋美质别人也有,别人身上的弱点自己也有,那么,看中国人的眼光或许就变了,能更多地看到优点而不是挑剔毛病。
41、 学佛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佛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佛、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与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42、 福德之反报,不问尊与卑。《法句经》卷下,道利晶
43、 【天天禅语】若能知苦,才能得乐。
44、 “步步踏着”,这四个字平实淡然,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人走路时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脚下踩得很实在,心无二念,才是修行之道。
45、 【佛心禅语】 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事情做得过了度, 往往便会走向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就会招致不利于自己的结果。
46、 修行要有信心。有信心就能克服困难,就能战胜自我,就能勇攀高峰;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再经过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
47、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
48、 行走的脚步,伴着相依的过往。如影随形,从容坦然。淡淡的暖,一点一滴,就这样融进我们彼此生命的诗行。流年如水,岁月如歌,你我的执手亦如歌。就这样,心相随,情相依。流光过处,梵音袅袅,禅意点点。亦不惊,不扰。若可,就允我用一笺水墨的文字,记住这些美丽。待,经年以后回眸,依旧温暖,如那一米宜人的阳光。
49、 一切按照因缘果报的规律,这样才能够自由,也才能自在。
50、 漫步在晨风中,目光被自然的色彩牵引,思想吮吸自然的芳 香,我的内心无比安宁。尽情享受早晨的短暂时光,不被脂粉的面具 打扰,不必为频生的白发忧愁。林荫道上那片枯黄的落叶,尘封了春 天故事,回归本色美丽,仿佛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此刻,灵魂的 真实,人生的真相,和晨光一样清澈。
51、 【天天禅语】善念时时生,慧命日日增。
52、 的确,生活之中苦比乐多,生来是苦,生存是苦,连死也是苦,无处不是苦。当人察觉到这些苦,并为此疑惑迷惘时,便已入了苦海。
53、 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慇懃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54、 有些人生性好竞争,逞强好斗,绝不轻易屈服于他人。其实,战胜别 人不一定非要打败他,向人低头也是争取胜利的一个手段。争强好胜的人 如果不能自我控制,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55、 只这一颗心,就已经是一处绝尘世外的桃花源,花开花落,藏了一丝丝潜在的清高,藏了喧嚣世界里那一点点禅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没有丝毫杂念,这恬淡清闲的美情,换来的是心灵的短暂轻松。
56、 我们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感谢食物,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使生命得以维持。人一旦懂得感恩,心就会平和下来,因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谦卑地面对自然。
57、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谨慎地避免大恶,但对于小恶,许多人并不留意,所以每日小恶不断。例如,走在路上,闯红灯,乱扔纸屑;跟朋友相处,相互嘲谑;见了不喜欢的人,翻白眼,表现出轻视的神色,凡此种种,都是小恶,都会给他人造成一定伤害。但许多人以“行大事者不拘小节”为由头,对这些小恶不放在心上,甚至根本不认为是恶行。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恶若积,足以灭身。”灰尘虽小,日积月累,也可以积到一寸厚;小恶虽小,如同病人腠理,也足够使人灭身了。
58、 若见世人修行善业,求三乘果,劝助随喜。见受乐人,心亦随喜。见端正人、见勇健人、见富贵人、见智慧人、见慈心人、见孝顺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劝助随喜,是为喜心。《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一
59、 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生活态度。
60、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61、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62、 爱别人,尊重别人,接纳别人,包容异己,是建设生命喜乐、美化人生不可或缺的药石。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佛教追求的是“物我两忘”,认为人人具有佛性但却成不了佛的主要原 因就是执着于“我”,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观念太重。现实社会中, 虽然不至于忘了“我”,但至少该淡化“我”,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 也不要执着于“物”,这个“物”就是功名利禄。64、 疑佛疑祖,即是不能确信自心是佛。疑生疑死,遂溺于生死流转。众生 难以对自己的命运做主,反而迷信外在之神佛主宰,若以为这就是学佛, 实可痛心。你能与诸佛、祖师心境无别吗?你能在生死流变中做的了主 吗?若不能,且立下志向,如身上着火一般,刹那不敢疏忽。
65、 圆机对教,无教不圆;理心涉事,无事不理。(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二
66、 以他心智,能了有情意乐烦恼心行差别,应病与药,悉令除差。自在游戏神通三昧,发大悲愿成熟众生。诸佛之法,无不通达。以是因缘,即得名为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心地观经》卷七,波罗蜜多品
67、 报应真的会发生吗?佛日:善恶之事,自由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一《佛说阿难分别经》
68、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人寻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生平安,却很少人追求来世光明;都希望打败敌人,却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却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业圆满,却很少人追求福慧圆满;都希望得到地位,却很少人祈愿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
69、 面对困难,当下尽心、尽力、尽人事就对了。
70、 真诚地表达无私的爱,可以净化一切。
71、 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浓则苦得喝不下。世间的情爱也是如此。——证严法师
7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73、 满心勇气的能量,不绝望是活着的真义,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英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唐·圆泽
74、 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弃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佛陀的格言》
75、 【信仰与智慧】智慧我没有,信仰我是有的。信仰算不算智慧?我不知道,我有信仰,我满足。信佛,不需要“智慧”的标签,贴上智慧可以,即使贴上愚痴也可以。
76、 天下受人误解最多的,是佛。佛能受一切人误解,故能为一切人归依。
77、 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佛日:依猗慈心不怀伤害,是日持戒。一《贤劫经》
78、 不杀害生命,不欺蒙众生,只愿利益有情。轮回中的一切芸芸众生,皆是往昔曾做过我们的大恩父母。
79、 盖人皆含灵,惟勤诱致。如玉之在璞,抵掷则瓦石,琢磨则圭璋。如水之发源,壅阏则淤泥,疏浚则川泽。乃知像季非独遗贤而不用,其于养育劝奖之道,亦有所未至矣。(宋)高庵禅师(《禅林宝训》卷四
80、 面对痛苦和不幸,只需记住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人生一世,应求一份自然本真活着究竟为什么?佛日: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一《金刚经》
81、 禅定,则耽受禅味为凡外,住着寂静为小乘;而大乘禅定,则在增加日常各种办佛法事的能力,使之坚忍与有镇定的功夫。(民国)太虚《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
82、 只有适当地舍弃,才会享受到财富 富贵求时甚苦,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 无有乐。
83、 说话不急躁的人,说时心里有数,言语之间皆有分寸;遇事不怨怒的人,行事有章法,举止言谈都很从容;待人接物不分贵贱的人,平等随和,给人尊重,也往往受人尊重;得失随缘的人,往往宠辱不惊,所以生活总是心平气和。若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心平气和,与佛有何不同呢?
84、 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85、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本来就是为了启迪人们的智慧,教人正确地认识社会与人生的。佛教自创立以来,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佛家妙语,它就像一盏心灯,一盏引人渡向彼岸的光明之灯。佛家妙语寓意深刻,蕴含人生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启迪智慧,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取得快乐与成功。
86、 古人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人的一生当中,其实 现在拥有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过多地去留恋已经失去的东西。
87、 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圆觉经》卷下
88、 当我们快乐时,快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多拥有了什么,而是减少了一些烦恼与执著;当我们痛苦时,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与欲望。
89、 譬如有人欲护其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一切诸佛正法,应先守护菩提之心。“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9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
91、 著名的一行禅师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逝者已矣,来者不可追,如果我们不反求当下,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活在当下是全身心投入生活,将全部的精力都贯注到此时此刻,才能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92、 早安!朋友。早安!众生。我的真诚问候将伴着晨风朝霞, 携着鸟鸣新露,带着温馨吉祥,越过千山万水,抵达你初醒的心田, 荡起快乐的涟漪。我愿以一己小小的快乐,唤醒你内心的快乐;我愿 以一己小小的激情,唤起你内心的激情;我愿以一己小小的良善,唤 来人世间的大善。
93、 认识自己,需要把眼睛生在心里,观察自己。
94、 观一切法皆依于心,心为自性,心为上首。能摄受心,善调伏心,善了知心,故能摄此一切诸法。《佛说宝雨经》卷二
95、 大道本无方,云何是应往。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96、 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就会被捧在掌心。面对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也应有此心境,不要一心攀摘得不到的东西,而要以智慧心发觉生活的千般美丽。
97、 看淡人间烦恼事,只向心中觅清凉。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绥,寡欲则刚。
98、 宽容是一种高贵品质,是一种生活艺术,佛说懂得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是看透了人生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99、 感恩是智慧,付出是慈悲。
100、 常观诸佛妙法身,体性如空不可得,一切诸罪性皆如,颠倒因缘妄心起,如是罪相本来空,三世之中无所得。非内非外非中间,性相如如俱不动。《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101、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乃至名号亦难得值。何以故?彼与一切有情如大父母,一切恐怖有情施之无畏,开导一切有情,为大善友。《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三
102、 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狮子吼菩萨品
103、 般若智如大火聚,诸贪爱水,逼之则涸;诸烦恼薪,触之则焚;诸愚痴石,临之则焦;诸邪见稠林,无复遗余。——《竹窗二笔》
104、 病是人生最痛苦、也最无可奈何的事。有句话说:“英雄最怕病来磨!”一旦身体不健康,即使拥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没有用;所以,身体健康就是福。
105、 有占有欲的人,最终舍弃了自身。南传《佛教格言-烦恼品第四》
106、 【生活禅悟】1、生活就像忐忑,没有歌词,照样惊心动魄。2、很多人闯进你生活,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3、眼泪,是用眼睛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4、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城中都会有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总会因为一座城而想起一个人。5、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时一开始。
107、 心静无我即为禅。也深刻也简单。禅,悟到是一种慧根。茶,喝到是一种福分。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与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与雅的综合,完整的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净彗与尚。
108、 心胸豁达,不论心外是否有阳光,内心都晴朗而开阔。生活中的诸多事情,什么该记住,什么该忘却,是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的。人们往往执著于眼前的念想,而忘记了生活的方向,这被佛家看成大糊涂。做人需要时时警醒自己记得本心的生命,忘记生活中小事的纠葛,这样方可达到佛家所说的释怀。
109、 有礼的人,人见人欢喜;讲理的人,人见人尊敬。
110、 “布施”也是佛家的重要修行,“布施”是“做好事”,但又不同于尘俗之人所说的“做好事”,当以清净之心施与,或者说,依从慈悲喜舍心,自然而然地施助于人,却没有“做好事”的概念。《毗耶娑问经》讲了“真布施”的三项原则——“若有心信,一切施与,故名布施;不畏未来,而行布施;不轻毁他,行布施者,乃名布施。”意思是说:如果有真心、有信念,一切施与,是真布施;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布施,是真布施;不对受施人心存轻视,是真布施。
111、 【喜爱众生】 爱不分民族,也不分国家,只要是生命,都应该尊重,应该关怀。
112、 人生百年,三万六千多个日子,属于你的只有三万六千多个 早晨。在岁月的长河里,百年只是一滴;在时光流动中,百年只是一 瞬。就算不错过所有的早晨,对短暂的人生来说依然缺憾,但又有多 少人所有的早晨都不曾错过?错过的越多,缺憾越多,要人生少一点 缺憾,就不要把属于自己的早晨白白错过。
113、 【古风基地】以红尘为道场,以世味为菩提,生一炉缘分的火,煮一壶云水禅心,茶香萦绕的相遇,熏染了无数重逢。
114、 等到万事俱备时才采取行动常常是偷懒者的借口。
115、 因为你的与众不同,因为你的特别,有时候你得习惯孤独。有时候,一个建议你离开的人,可能是最爱你的。真正的幸福就在你身边,在你的心里。在浮躁的生活里,我们或者大喜,或者大悲。禅去教我们用一颗平常心,不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那乃是生活的必然,看淡了看简单了,人生就没有如此多的烦恼。
116、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曹山本寂禅师》
117、 人都有出头的欲望,但出头不可强出,勉强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生活中,时刻不要忘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个人只有先低头,埋头做事,才能有所作为。而且你越是低姿态,对方也就越乐于帮助你,从而有助于达成实现生存和更高远的目标,最终出入头地。
118、 成功不能授予,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世俗的所谓成功,以得到财富、权力、名声为标志,可以由别人赠送,也可以靠投机取巧的手段获取,但这只是虚假的成功。只有领悟成功之道,才是真正的成功。例如,领悟了经商之道,不仅自己可用此道获利,还可以将道传授给别人,才可以称之为商业上的成功;如果只是凭某种方法偶尔得到金钱,距成功尚远。佛家的成功以悟道为标志,跟名声、地位全不相干。
119、 一位老僧说,中国是百年老店,掌柜的注定代代相传;西方 是自由市场,管理者必须大家来选。中西方情况不同,许多东西相互 不能照搬 鲁迅一生嬉笑怒骂,横眉冷对却能得以善终,令人佩服不 已。名人的儿子却不好当,总也躲不开父亲的影子。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习禅,若不能证入与佛同等之境界,不但自身无受益,亦难以担当弘法 利生之责任。明心见性,必须具备坚固不退转之信心,金星不现,决不 可懈怠,否则,归家之日无有期。121、 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122、 佛教的真理,是最殊胜、最高尚、最稀罕的珍宝。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事情,而是众生共同的善业福报和诸佛的慈悲愿行双方机缘相合的结果。
123、 佛说:如果想以争辩来制止争辩,最终不能制止争辩,只有忍耐才能制止争辩,此法最可尊贵。当争辩开始时,双方考虑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兴趣听对方说什么,无论争辩多久,都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争辩的唯一好处是使时间过得飞快。当你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时,这种好处就变成了损失。
124、 父母是儿子的第一个教师、师傅。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125、 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但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证严法师
126、 【天天禅语】没有使命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生命。
127、 人们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昨日奋斗的结果。天道酬勤,付出就有收获。“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生活不是无忧无虑的童话,而是一场残酷的较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客观条件的局限往往会像险峰峻岭一样,横亘在人生路上。然而,山再高,路再险.只要肯挑战,肯攀登,定能“一览众山小”,让生命更丰富、更灿烂。
128、 众生都能够从我们这一念善心当中获得良好的信息和加持,我们个人的福德因缘才会由之而扩大。关键的一条,就是回小向大、回少向多。
129、 过去的已然过去,再怎么烦恼,人生也不会重新来过。莫若振作精神,把今天做好!
130、 宇宙万物本四大假合,因缘和合而生,也随缘而灭,这一秒的我们在呼 吸,前一秒的我们即已死去,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131、 【天天禅语】有所求的人生,就有痛苦与烦恼。
132、 要寻找完美的世界,须从内心去寻找。其中之一是“独立”,是情感的独立,不依赖别人的认同。——海涛法师
133、 生活中,一个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与人与事,才能够进退有度,并保持着宁静中的“大气”或“静气”。
134、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着。《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35、 人常困于己见。知音就是真理,不是知音就变成是非。
136、 思想会导致痛苦,但是停止思想并不是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运用善巧的心地法门,消除所有出于无明的恶念。——堪忍尊者爱组词
137、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病需要心药医,最好的心药是专心、去除杂念。
138、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 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139、 神变月简介:藏历正月初一,波斯匿王供养佛。佛进食毕,波斯匿王奉上杨枝(作牙签用)。佛用后,掷之于地,一株大树从地拔起,高五百由旬,枝叶云布,结出车轮般的花朵及瓶状果实,根茎叶为七宝所成,果实美味遍及十方,枝叶发出和雅之音,大众心生喜悦。佛陀应机说法,众生心智开解,得果生天者,为数众多。
140、 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一《盘山宝积禅师》禅德,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盘山宝积禅师》
141、 【天天禅语】让父母欢喜、安心,就是孝顺。
142、 人生活在世上最基本的要求是吃、穿、住、用、行,其中吃饭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求。吃了饭,才有工作和学习的精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饭分好坏,有丰盛的菜肴,也有粗鄙的饭食,究竟该如何看待呢?佛家告诉我们的是,抓住吃饭的本质:吃饭如同病人服药,如同蜜蜂采蜜,只是为了摄取营养,滋养身体。营养不足,身体就会垮掉;营养富余,反倒是负累。无论食物好坏,需要吃多少便吃多少,没必要贪图享受而大吃大喝,也没必要因为嫌弃味道而忍饥挨饿。
143、 要真正了悟我们需要禅修,时间与心,这些全都是有主客体的,结合主客体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是无法通过仅仅看一本书来体会的,你必须思维与禅修。
144、 我们只要不吝惜滴水之情,摒除钱财利益的困扰,处处为别人着想,或许得到的就会是别人的涌泉相报;我们只要善行天下,终会在受助者或他人心中留下高大的形象,这不是钱财所能买得到的。
145、 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 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会是幸福的啊,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 了幸福和快乐的源头。
146、 当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却时常发生人心冷漠、丧失道德的事情。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科技层面,而是应该通过教育与正面、积极的信仰来唤醒人们的善心与良知。
147、 智富禅语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积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吾们才不会空过此生,就会在此生此世种下好因,将来有个好的结果。
148、 印光大师说:“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诚就是真诚、不虚伪、不做作、不怀疑、有信心,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49、 你会发现,当你表情愉悦时,你的工作伙伴也会同样愉悦,你的工作状态也会同样愉悦,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一件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一个大项目的圆满成功,你的命运在一天天的改变中变得与众不同。这便是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的改变,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变。
150、 若知污染是法界体性,是名白净。然第一义无有污净,若污染法,若白净法。《大宝积经》卷二十六,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15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每有受灾就是福,能投入做帮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152、 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153、 如果称别人为傻瓜,自己也就成为傻瓜。《经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积集经》
154、 【天天禅语】将六度的修持融人生活:修持布施不但可以助人,还会愈加慷慨大方。修持持戒不但清净恶业,还会更加关爱生命。修持忍辱不但化敌为友,还会变得笑容可掬。修持精进不但人生成功,还会乐于服务他人。修持禅定不但内心平静,还会懂得活在当下。修持智慧不但做事圆融,还会时刻保持觉悟。
155、 【禅语感悟】我们平时还是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 修得一把伞用以自度,因为没有人会给你送伞。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 人不如求己。
156、 一个人,不管他年龄多大、能力多强、经历过多少事,只要是很自我,不懂得因缘成事,便可说阅历很浅;相反,懂得因缘成事,不自我,即是阅历深厚。
157、 生活中不需要过多的欲求,否则它们会牵扯你过多的精力的。在现实社 会中,有许多人执意于财富和成功的追求,事实上财富和成功并不可能让你 的幸福永驻。
158、 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亦然。有一聪慧人,净眼悉明见,破尘出经卷,普饶益众生。佛智亦如是,遍在众生心,妄想之所缠,不觉亦不知。《华严经》卷五十一,如来出现品
159、 放逸生死本,谨慎是胜道。《正法念处经》卷三十
160、 众生虽与我非亲非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忧在我的心;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这就是“同体大悲”。
161、 【后来居上】 先生者常先灭,后来者常居上。
162、 无明亦缘非理作意。《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上
163、 一法师日,圈养的动物一 生郁郁寡欢,难见阳光,因此身 上充满毒素,食这种圈养动物的 肉如同服毒,我们的身体怎么会 健康,又怎么会不得那些奇奇怪 怪的病?结合日常观察,细品法 师之言,还真不能不信。
164、 身不证法升高座,死人阿鼻大地狱。身证不了尚生疑,何况不证盲心说!(陈)慧思《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165、 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66、 每个人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其特有的能力、经验和机会,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能接纳自己,生活才能变得朝气蓬勃,充满喜悦。——郑石岩
167、 爱情不是占有,也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报的等价交换,有时候我们会品尝到失去爱人的苦涩,这时我们需要明白放手也是一种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为自己的执著所困惑,不为自己的妄念所纠缠,真正拿得起、放得下。只有这样,当我们遇到一生不能相守的爱情时,才能感激爱情的美好,而不会因为不能相守而悲伤痛苦。
168、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绝非自私自利之徒。因为只顾念自己的人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顾念。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心心相传不都拥有美好了吗?反之,你若对别人心怀歹念,且不说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就连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很难解决。
169、 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170、 诱惑是我们的敌人,不是我们的朋友。生活在喧嚣嘈杂的现代社会里, 触目所及的是琳琅满目的诱惑,众所关心的尽是功名利禄,争夺心、较量 心、嫉妒心、愤恨心,充斥大部分人的心灵世界。它像浓雾一样,蒙蔽了心 理生活的视野,看不出人生的轮廓,理不清人生的蓝图。这正是容易坠入陷 阱的原因。
171、 若如实见,则到彼岸。《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二
172、 保护大地,需从建设人心一开始。
173、 一切的修行、证果、成佛度众生,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知恩报恩。
174、 找找生命的答案,在于身体力行的体悟。
175、 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六,高贵德王菩萨品
176、 (三)八风不动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177、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法。即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 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 弥陀佛,历历分明。
178、 要自己快乐,先让别人快乐;要自己成功,先看别人成功。
179、 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忆昔所生常造罪,一念悔心悉除灭。口称南无三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往生人天常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180、 平常要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著,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181、 慈悲远比怜悯还要伟大和高贵,因为慈悲的力量没有边界。如果我们的动机是慈悲,那么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他人的利益。在对抗最强大的敌人(烦恼和困惑)的战争中,再没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182、 古来圣人教导我们亲贤人而远小人,莫与恶人为伍,为的是将他人的鲜花、名果栽培到自己的“小花园”中,同时替自己建立一个“保护区”,以免别人的污染弄脏自己的小环境。
183、 无有如欲火,无有如恚毒,无有如痴网,无有如阴苦。如实知此已,涅槃第一乐。《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五引佛言
184、 用平静的心态,去包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批判和指责,那时候才会发现,尽管还是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之中,每天面对的也是同样的人与事,但是所有的一切却因为感知不同而有了另一番模样。
185、 昼夜勤行利他事,利己内心无我相,如母爱子常卫护,寒暑虽苦心无倦。《佛母宝德藏般若经》
186、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187、 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证严法师
188、 如人见瓶,以无水故空,如是五阴之中,不见有人故空。又如瓶体非实,是假名有,如是五阴之中,不见有五阴故空。(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四
189、 启智是进入大世界的门户,悟道是畅游大世界的路径,只要让心与智合,心与道会,你的世界将海阔天空,你的生活将美不胜收。
190、 有包容才有和谐,有和谐才有温暖,有温暖才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
191、 分手不仅意味着结束,还意味着你有机会再体验另一种经历,又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应该感激他、恭喜自己。感激他及早地发现了两个人的不适,恭喜自己又有了一个机会找到爱自己的人。毕竟,是爱过的,哪怕这爱,已经成为过去;即便是缘尽情逝,那也是几百年修行的结果。何必在分手的时候,把这份情破坏得一千二净呢?与其纠缠,不如成全,成全彼此在对方心目中曾经的美好。—心律法师
192、 生活的逆境其实没什么,不起,有波谷必然会有波峰,有阴霾必然会有天晴,有大风大浪必然会有风浪消逝后的平静,有暴雨倾盆也必然会有雨后绚烂的彩虹……生活其实就是在兜兜转转地开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玩笑,然而所有好的坏的都会有尽头,人不怕痛苦只怕丢掉刚强,人不怕磨难只怕失去希望。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切挑战,才能一路感受温暖的阳光。
193、 当我们修习正念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了生命中的那些使人净化和使入神清气爽的因素,并且开始转化我们自己的痛苦和这个世界的痛苦。
194、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习惯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比喻那些得过 且过、敷衍了事的人。认真地活在当下,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如果一个和 尚在敲钟的时候,总想到敲的就是佛,便总会用虔诚的心敬钟如佛,用一颗 坐禅之心来敲钟,那钟声自然不会空洞无物,而是包含了许多禅意。其实, 在生活当中,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应该如此。
195、 清晨是美丽无比的,光明泼出山河的色彩,阳光绣出大地的 金边;清晨是活力无穷的,鸟鸣奏响生活的旋律,万物传递生命的 律动。早安,我的朋友,让我们带着快乐愉悦出发,开始我们新的 征程!
196、 当你认识一个人时,将来他会成为你的亲人还是仇人,取决于你怎么对待;当你遇到一件事时,将来它会给你带来利益还是造成麻烦,取决于你怎么处理;当你得到一件物品时,将来它会给你带来幸福还是痛苦,取决于你怎么使用。
197、 在短短的人生中,只有用慈悲心装点心灵,用善行帮助他人,用诚信祝福他人的人,才能享受到美好的人生,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人生,也因此能拥有安宁、平和的心灵。
198、 我们为什么要聆听寂静?在寂静的无声之声当中,就是要找回自己、看到自己。禅修的目的,就是让你了解自己。所以,请静静地聆听,慢慢地接近自己,很贴切地跟自己在一起,透过这种修寂静的方式,听无声之声,你将会见到真实的自己。
199、 一日,小和尚问老和尚:我要如何才能成佛?老和尚不语。再 问还是不语。小和尚顿悟,亦不再语。老和尚微颔首,作拈花一笑状。
200、 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学会欣赏远处的风景,懂得经营自己的人生。生活,悲喜交集、忧乐相伴、苦甜相依,懂得放弃,才能轻松;懂得看开,才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