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佛学经典语录
【佛学经典语录金句】⊙焦样克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9佛日: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道教经》
⊙佛祖说:欲望微小的人,内心坦然,没有什么担心和害怕的事,遇到事情总可从容应对,没有什么缺憾。
⊙在一定时期内,人的能力、处境以及拥有的资源是一定的,有没有担心的事、能不能把事情办好、会不会留下遗憾,跟欲望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欲望大的人,一定要求某种结果,期望值越高,压力越大,必然扰乱心态。
例如,过日子如果一定要求有房有车有票子,一定要求过得比别人好,内心就难以保持平衡了,自然会产生种种担心:事业不顺,愿望不能达成怎么办?
买了房、车,付不起月供怎么办?患病了无钱医治怎么办?
将来知识陈旧了,观念落伍了,被人超越了怎么办?
年老无力工作了,没有养老金怎么办?
心里有担心在,为了减轻压力,只好拼命挣扎,努力获得更多,无论得到多少都嫌不够,那么,苦恼永远没有消除的时候。
办事情,如果一定要求达成某种结果,就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无论做得多好都嫌不够好,一旦出现些许意外的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由于缺乏平常心,反倒无法正常发挥,能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事事留下缺憾。
⊙一个欲望小的人,不一定要过怎样的日子,只是按目前的状况,尽量把日子过得更好、更快乐,住不起高楼别墅,将自己的一间陋室收拾得温馨整洁,并不太难;吃不起山珍海味,把一碟小菜炒出色香味形,并不太难;没钱出国旅游、逛遍名山胜景,在小河边散散步,在小树林里吹吹风,也是一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方式;活不到一百岁,带着爱心快快乐乐地活到五六十岁,也是完美人生。
那么,在生活上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一个欲望小的人,不一定要达成怎样的结果,只是按自己的能力,尽力去做,“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不管什么结果,都坦然接受,那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禅诗云:“有尘三界窄,无事一床宽。”
心里的欲望太大,各种各样的杂念太多,无论遭际如何,无论收获多少,总归不会满意,世界如此广大,仍然处处受缚,不得自由;心里的欲望微小,凡事易于满足,一张小床,足够自己一夜无梦,睡得舒舒服服。
⊙何谓“少欲”?对未得之物不起贪欲,对已得之物不生厌憎,便是“少欲”。
对自己的收获,无论大小多少,都感到满足;对自己的际遇,无论顺境逆境,都随遇而安,自然身心自在,生活快乐。
⊙说什么法?说自然法,一切皆属自然,只要以自然之心,做本分上该做的事,接受自然而至的结果,就能从容恬淡地享受自然的快乐。
⊙过多的欲望是苦难的根源,为一点点日常的小收获感到欣喜的人最幸福。
婴儿捡到一片树叶就会眉爱组词开眼笑,修道的最高境界便是回复到婴儿般的自然自在。
⊙得到的总是比想得到的少得多,怎么办?佛日: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一《妙色王求法偶》
【佛学经典语录金句】⊙佛说: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忧愁;因为有爱,所以有了恐惧。
若是放下爱,就没有了忧愁也没有了恐惧。
⊙“爱”,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一切幸福似乎都与它有关。
可是仔细一想,原来一切忧愁、恐惧也跟它有关。父母爱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心怕摔了”,自从有了孩子,就不再有轻闲的时候;恋人爱另一半,“想得到偏又怕失去”,患得患失,感情多好都不算好,
一直要揪心到劳燕分飞乃至爱情冷却成灰,才算一了百了;商人爱钱,没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害怕会失去,一手拿着账本,
一手捧着钱袋子,哪有省心的时候?
贪官爱钱爱权,得不到则忧心如焚,得到了又提心吊胆,
从此听不得警铃声;好官忠君爱国,也不省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故进亦忧,退亦忧”,为了天下事,愁白了自己的头……
总之,一切烦恼从爱而起,往往爱得越深,伤得越重。
⊙如何让自己对“爱”拿得起、放得下呢?
有一个简单的法子:放下“放下”的观念,或许就放下了。心里有了父母之爱,为什么要放下?
为儿女担心着、害怕着,内心也有一份充实;心里有了男女情爱,为什么要放下?
爱时就爱着。得不到时就失落着,越是想尽快摆脱完望的爱,爱的绳索反倒缠结得越紧,不去理会,不求解缚,任由时间的流水冲洗内心的情感,反倒不解而自解;心里有了名利之爱,为什么要放下?
凭自己的能力追求着,在追求的同时,不是也能为世界创造价值吗?不是也能为生活增添一份精彩吗?
⊙真正要放下的,其实是非得到不可的贪爱。
⊙佛说:烦恼即菩提。因爱而追求,因追求而心忧,既是烦恼,也是幸福。
不为爱所苦的要点是增强“心理弹性”,可进可退,可得可失,可取可舍,可成可败,不强求结果,顺其自然,人生才能收放自如。
⊙知足的人能品味一滴露的甘甜、一瓣花的芳香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快乐为什么越来越少?
【佛学人生感悟经典语录】
⊙.愚夫贪世利,俗士重虚名。(《法苑珠林》)
【译文】无知的人贪图世俗的利益,庸俗的人看重虚浮的名誉。
【感悟】虚荣从来就是心灵的毒药。贪慕虚荣可以使人不明是非,不辨真伪,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恶为善。人啊人,千万不可因为贪慕虚荣而丢失了真实的自我。
⊙.官职莫贪财,贪财向死亲。得即浑家用,遭罗唯一身。
法律刑名重,不得浪推人。一朝囹圄里,方始忆清贫。(王梵志《官职莫贪财》)
【译文】当官的人不要贪财,贪财是在向死亡接近。
得了钱财是全家享用,但是落入法网的只是你一个人。法律刑名之重,是不可能把罪名随便乱推给别人的。有朝一日,落入牢狱中,你才开始想念起当初清贫的日子。
【感悟】据说贪官有一个座右铭: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治贪官也该有法宝:有严密高效的制度,使人不能贪;有铁面无情的惩罚,使人不敢贪;有不断改善的待遇,使人不必贪;有及时严格的教育,使人不愿贪。
⊙.忍不可忍者,万福之原。(《六度集经》卷三)
【译文】能够忍别人所不堪忍受的事情,是很多福分的源泉。
【感悟】即便遇到了难以容忍的事,发怒也是无济于事的。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生气甚至还是一种无形的杀手。
三国时期中的周瑜,被诸葛亮三气之后,怒火填膺,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竟连叫数声,吐血而亡。
雄才盖世的周都督,在“忍”字上是欠缺功夫的。
⊙.若以诤止诤,至竞不能止;唯忍能止嗔,是法可尊贵。(《中阿含经》)
【译文】如果以争斗去制止争斗,终归是制止不了的。只有忍耐才能止息怒气,这个方法是值得重视的。
【感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在遇到不如意之事时,生气是本能的反应。怎样才能学会不生气?一是学会忘却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
记住“一二”,忘记“八九”,对生活的期望值不能过高,要调整不现实的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期望值。二是学会转移注意力,不去自寻烦恼,而要自找乐趣。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用快乐抵御烦恼。
⊙.受人凌辱,畏其势而忍之者,不足为忍;无可畏之势而能忍之者,真为忍也。(《法藏碎金录》)
【译文】受到别人的凌辱欺侮,如果是因为畏惧其人的势力而能够忍受的,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忍,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威势可惧怕而能够忍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忍。
【感悟】这里给真正的“忍”提出了标准,说明“忍”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无奈。忍有多种形式:忍受、忍耐、容忍……忍应该是一种道德修养。它是一种美德,是内心宽容、仁厚品德的外现,而不是畏惧权势的懦弱表现。“忍”反映了一种包容和怜悯别人的博大胸怀。
【佛学智慧经典语录】
【为工作而生活】
义务的付出,在工作忙碌中,会产生一种享受牺牲的快乐。
济世工作是以服务的精神,对人生尽本分、为社会奉献,发挥济世救人的工作。
现在的人每天都很忙碌,而忙碌的原因大多是为生活而奔忙、为享乐而绞尽脑汁、为多赚些钱而造成身心莫大的伤害,因此苦不堪言。我常惋惜这些人不懂得争取时间,为社会做些服务的工作。
一般职业事业的忙碌,与义务性志愿为社会服务的忙碌,在心灵上的感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肯付出心力为别人服务的人,因为抱着义务的精神服务人群,所以无论怎么忙碌,仍会感到很愉快。如果是为了职业或做事业,争取利益而忙碌,一定会忙得无可奈何、忙得非常烦恼。 www.yipinjuzi.com
所以说,同样的人生,同样的忙碌,却有不同的心境;因为义务的付出,在忙碌中会产生一种“享受牺牲”的快乐。
所以,人有两种生活形态,一是为生活而工作,这种人是不得不工作;另一种是为工作而生活,这种人是为了替人群付出良能而生活,这是人生真善美的正确目标。
修行人要有佛陀的大慈悲心,要有拔除众生苦难的意愿和担当,要心系众生的苦乐。众生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众生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大家要互相共勉;为工作而生活,为救度众生而努力。
> 佛语佛学经典语录
智能推荐
- 上一篇:佛语心经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 下一篇:佛学经典语录 人生精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