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佛学故事悟佛语禅机
【佛语禅心】比如有人被大水所冲,因害怕淹溺,所以不饮水而渴死,于佛法不亲自修行,就算懂得再多也是如此。又比如有人安排美食,自己饿着肚子却不吃,于佛法不亲自修行,就算懂得再多也是如此。
有两个人到赵州柏林禅寺参访一代名僧从谂禅师。
从谂禅师问其中一人:“曾经到过这里吗?”
对方答:“曾到过。”
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人:“曾经到过这里吗?”
对方答:“不曾到过。”
从谂禅师又说:“吃茶去!”
这时,寺院的院主感到非常奇怪,问从谂禅师:“为什么曾到不曾到都吃茶去?”
从谂禅师不答却叫道:“院主!”
院主答到:“有!”
从谂禅师仍然说:“吃茶去!”
面对这同一句“吃茶去!”那两个客人和院主也许甚为扫兴。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想在从谂禅师这里得到一种觉悟的法门。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得到的竟是如此平白的一句话:“吃茶去!”不过,妙处正在于此。它彻底杜绝了三人向外驰求的念头和心路。实际上,从谂禅师已经告诉三人,法门只能从你自身存在的实践中悟得,任何人都不可能为你指出一个现成的法门。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道理,很多事情不是一个知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执行问题。对禅的体验也如此,就像要知道茶的味道一样,你必须亲自去品味,然后才知道龙井香、瓜片冽、雨花爽、惠明酽、滇红之浓醇。
中国古代诗人陆游有这么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诗的意思是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已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
自古以来,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这也说明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感悟】
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实践,可以使“知”深;不行,终究只是“知”浅,甚而还不如未知。只有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去实践了,才有可能成功;不实践,则永远只是畅想。
【佛禅小故事】
【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枯萎了。
“天哪,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
“不早浇……”小和尚咕咕哝哝地说,“一定已经死透了,怎么浇也活不了了。”
“稍等。”老和尚提了桶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来,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
“胡说!”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小和尚低着头。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先要丰富自己内一心的体验以耳听受而得者,不如以目看读而得者之广也;以目看读而得,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极其广也。以心为君,以目为臣,以耳为佐使,可也。用目当心,斯下矣;用耳当目,又下之下矣。
【——《竹窗随笔》】
【佛语禅心】凭耳朵听闻而得到的知识,不如用眼睛看读所得到的知识广泛;用眼睛看读而得到的知识,不如用心领受、明悟事理而得到的知识更加广博。学习必须以用心领悟为主,以目读为次,以耳听为辅助。如果用眼睛看读代替用心领悟,这已经很浅陋了;如果再用耳朵听闻代替眼睛看读,那么就更加浅陋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陈国权提出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法。
体验法认为,人的知识不可能凭空产生,从源头上都来自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人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互动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知识和灵感。
譬如,人从鸟类飞翔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各种飞行器;人从蚂蚁和大雁的行为方式中得到启发,更能深刻体会团队工作的要领;人从雪花的分形结构中得到智慧,提出建立分形的企业组织结构……人只有用心去融入、观察、聆听、感受和领悟自然,才能悟出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人离自然越近,就越能获得知识。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科技和管理已经非常先进,但我们为什么依然还发现古人很多经典著作都非常有价值,现代人的思想和理论很难超越它们?陈国权认为,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比现在要简单得多,没有现代社会这样的物欲横流和浮躁心态,他们能静下心来,用心地感悟自然,从自然中领悟出真道(即自然的本相和法则)。
譬如,《易经》中64卦的所有卦象实际上都来自于人对自然的观察,《道德经》中以柔克刚的思想最先也是人们对“滴水穿石”这种现象的观察。除自然外,人的知识还来自于对社会环境的体验。一个孩子(如中国人的后代)生下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其体验和领悟的知识是不同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在不同的组织、部门和岗位,与不同的人交往共事,工作生活上经历不同的事情,得到的体验和知识都将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要用心观察环境,从各种现象中思考和学习。有人说:“好文章祗此人情物理,名将相无非孝子贤孙。”人对自然和社会接触与体验的越多,就越能体会各种“人情物理”(知识),做出好文章,丰富知识,成就人生和事业。
真正的体验是在实践中完成的,书本对书本、文字对文字的体验是不完善的体验。如果说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学习和培养离不开必要的体验,那么脱离实践的空谈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感更是缘木求鱼。有人说,如果说科学是一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那么科学精神正是使用这把钥匙的说明书。说明书看不懂,怕是很难用好这把钥匙的。
【感悟】
国际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你听了,但是你忘了j你看了,把它记住了;你做了,你理解了。”体验能够使知识和你的一心灵发生碰撞而擦出火花,能够使知识自然地被你接纳而融入你个体的精神世界。体验,是知识与心灵的对话。一个人只有尽可能地丰富乡方位的体验,才能丰富知识和智慧。
【佛语禅心】从前的大德说:譬如有一个德行浅薄的人手执灯烛为人照明,我们并不能因为他德行浅薄而不接受他的灯光。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因为这个人不好,连他说得对的话也不听的意思。
在一个充满欢乐的森林里,许多小动物们都将要在爱心学校毕业厂,小兔子可可也不例外,可是她还有一项重要的考试没有完成,那就是——找一个朋友。她想:只不过是找个朋友嘛!那么简单,谁都行啦!看我的!
于是,叮可为了完成这项考试东奔两走,忙坏了。她路过池塘边遇到了小乌龟,小乌龟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小乌龟看见了可可便邀请她一起玩,可可想了想:他走得那么慢,和他在一起真麻烦。于是可可丢下话就跑开厂:“我有重要的事要办呢!你自己玩吧!”不一会儿,她来到了一片桃树林,站在一棵桃树下思考着:“应该去找谁做朋友呢?”突然间,有一个人桃了从树上“嗖”得一声掉下来,正好打中了可可的小脑袋,疼得她直叫唤:“是准?谁在树?”可可向着树上大叫。“是我,小猴子。”猴子爬了出来,顺手扔了个大桃了·给可可,“给你!和不和我一起玩啊?”可可看了看她,觉得她太顽皮,爱开玩笑,可能会捉弄她,于是义跑开了。
她走着走着,又遇到了小猪,小猪也想和她一起玩,可可也被拒绝了,因为正巧小猪躺在粪便旁,可可嫌小猪太脏了。可可接二连三地遇见了长颈鹿、青蛙、河马,他们都想和可可做朋友,可是都一一被可可拒绝了,可可认为他们一个太高、一个太吵,一个则太庞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可可在一天中一个朋友也没找着。
傍晚,可可耷拉着脑袋,眼泪在眼眶里闪动着,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了。熊老师遇见她,便问:“是不是没找到朋友啊?”她无力地点了点头,坐在老师身边把整件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熊老师扶了扶眼镜,语重心长地说,“要想交个朋友,你就不能总看着别人的缺点,要善于欣赏别人,哪一个人没有缺点?哪一个人又是十全十美的呢?你自己就没有不是吗?好好想想吧!”可可羞愧地低下头,她知道她今天遇到的那些动物们,其实都可以成为她的朋友。
生活中一些人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于是眼里没有光彩,到处一片黑暗;而另一些人常常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总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他们的生活处处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有这样一部电影,描述的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的经历,当中有一段一个大学生与那个小男孩的对话。因为那个男孩很调皮,所以他周遭的人都不愿意与他一起玩www.aizuci.com耍。当他遇上了那个大学生哥哥,他从此有了玩伴。那个小男孩就问那个大学生:“他们都不愿意和我一起玩,你怎么愿意和我一起玩呢?”大学生拿出了纸笔,他在纸上点了个黑点,他问小男孩在纸上看到了什么,小男孩说他看到了一个黑点,大学生笑了,他说:“你为什么只看到白纸上的黑点而看不到除了黑点以外的空白呢?”相同的道理,别人只看到了小男孩的缺点,而没有看到他的闪光点。
在生活中,总有很多人相处之后觉得合不来,因为对方身上有很多自己忍受不了的缺点和不足,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除了这些缺点他还剩下什么。占据着世界n分之一的我们总归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有着让别人刮目相看的地方。所以工作中、生活中与同事朋友的相处,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相信这样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其乐融融的交际圈!
【感悟】
生活中有些人总在指责他人的缺点,挑剔别人的过失,常有一种“天下无马”的感慨。其实,不是别人缺点太多,而是我们不懂欣赏;不是别人优点太少,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
【缘分可遇而不可求】
强求得来的缘是孽缘。
【一佛陀】
【佛语禅心】缘分是不可强求的,强求得来的缘分也是错误的缘分。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可是到那一天时,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路过一个云游僧人,得知情况后,决定点化一下他。
僧人来到他的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女尸掩埋了…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站起,病竟然痊愈了。
什么是缘分?没人能说清。如果你相信缘分的存在,就应该明白,缘分这东西不可强求,该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该是你的,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是聚是散都应随缘。
真正的爱情必须建立在有缘分、互相理解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缘分是不可强求的,该来的时候就来了,不该来的时候,想也没有用。就像天空中的云,谁也不能控制得了。
有人说:“生命是一种缘。”缘有很多种,能够相识相知,是一种令人珍惜、令人难忘的缘。但生命中多的是人潮中擦肩而过的行人,落雨的屋檐下同时避雨的路人,昏淡的路灯下等候同一路车的夜归人,他们也都是有缘人。甚至于蓝天下两只飞鸟,能够在空中相遇,也是因为有缘。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缘,也不是每一个寻觅的人都可以抓住缘。或者有缘,然而源头水尾难以相见;或者无缘,行色匆匆远隔天涯。
人生有太多的不可知,一个念头,一次决定,往往便可能拥有或错过一份缘。
选择了爱是因为缘,而选择了不爱却也是为了缘,生命如此,生活亦如此。缘就是缘,不需许下誓言,也不必要求承诺。可以拥有时,不必山盟与海誓,依然可以真诚相拥;而无法拥有时,即使是求,也求不来一份聚首的缘。
【感悟】
千千百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百年中,在时间的无垠的荒野中,有两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样相逢了,这就是缘。有缘是人生,无缘亦是人生。尘缘已定,缘分不可强求,一切当随缘!
【佛禅小故事】
【缘】
林黛玉问贾宝玉:“这么多的姐姐妹妹你怎么会舍得?”
贾宝玉回答:“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林黛玉再问:“水在流,你又怎么留得住?”
贾宝玉回答:“瓢去,飘不去。”
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能成为夫妻,前世已经修炼了无数年。
【——佛陀】
【佛语禅心】两个人能成为夫妻,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有一次,仙崖禅师外出弘法,在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说:“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说:“你骂,你如果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说:“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听了之后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喊:“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可是,那对夫妻仍然继续吵架。
丈夫说:“你再说一句我不像男人,我就杀了你!”
妻子说:“你杀!你杀!我就说你不像男人!”
仙崖禅师煞有介事地说:“精彩极了,现在要杀人了,快来看啊!”
这时,有过路人说:“和尚!你大声乱叫什么啊?夫妻吵架,关你什么事?”
仙崖禅师说:“怎么不关我的事呢?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杀死人就要请和尚念经,念经时,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过路人说:“真是岂有此理,为了红包就希望杀死人啊!”
仙崖禅师说:“希望不死也可以,那我就要说禅理了。”
这时,连吵架的夫妇都停止了吵架,双方不约而同地围上来,听听仙崖禅师和人争吵什么。
仙崖禅师对吵架的夫妇说:“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都会溶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都会煮熟。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阳,温暖别人;做柴火,成熟别人。希望贤夫妇要互敬互爱!”
仙崖禅师的话说得吵架的夫妇十分惭愧,各自认错。而过路人听了之后,也都当下领悟了禅师的高妙禅理。
古人说得好,“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婚姻从根本上来看是一种缘分,而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茫茫人海中的两个人,之所以能相识相爱,产生爱情的火花,用轮回的观点看,肯定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今生才能相遇相爱;用现代的观点看,肯定都有相互欣赏、相互吸引、同频共振的地方。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爱一个人一天容易,爱一生就非常难。真正幸福的人是和自己的爱人永远保持恋爱感觉的人。无论岁月在爱人的脸上刻下了多少痕迹,那颗心依然不能改。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真正的享受是属于两个人的,不要为了琐碎小事而牺牲了生活的快乐。婚姻产生人生,爱情产生快乐。为了生活的幸福,爱情的永存,要互相谅解、互相迁就、互相尊重对方的趣味和爱好,同舟共济,甘苦祸福同当共享,恩爱温存一生。
【感悟】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芸芸众生中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那么,夫妻之间就应该珍惜这缘分一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当你与,心爱的人有了矛盾,不要意气用事,而要去寻找问题的原因,理解对方,珍惜彼此,把爱特续下去。
【佛语禅心】懂得使用金钱的人,金钱就是好的;不会使用金钱的人,金钱就是邪恶的。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并享用财富。尤其在今天,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社会效益的达成,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的。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财富的作用和过患,往往就会被它所伤害。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就反映了他的智慧。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花钱还需要智慧么?这个世界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消费渠道,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货架在热情地召唤我们,媒体上触目可及的广告又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和参考。但我们要知道,改善物质生活并不是花钱的唯一途径,更不是使财富发挥更大效用的最佳方案。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为人敬重的却不多。原因是什么?主要就是取决于他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财富。
如果拥有财富而没有健全的心智,没有处之泰然的超脱,就很可能在金钱的蛊惑下失去理智。很多骤然暴富的人,或是吃喝嫖赌,或是挥霍无度,结果使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这是因为财富使用不当引起的过患。因此,我们要奉行简朴的生活原则,因为欲望一旦鼓动起来,往往就难以控制;奢侈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就难以放弃。和地球的资源一样,人的福报也是有限的,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仅对身心有百害而无一益,更会将幸福提前支取。
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钱财的执着和贪婪,必定会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而这些罪业则引领人去堕落三途,累劫难出。财为天下苍生共有,并非个人所有,倘若不肯与众生共享,那么自己得到的不是享受,而是灾祸。所以,被占有的不是财,为众生共享的才是“真财富”。钱要用于国家、社会、人民,用于一切需要它的人,这样的钱才叫“财富”。
所以,对财富不能有贪恋之心。无论我们贪恋什么,它都会成为伤害我们的利刃,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如果我们贪恋财富的话,那么没钱时我们会因贫困而烦恼,有钱时又会因为担心财富失去而烦恼。
所以我们要认清财富的实质,了解财富的无常不定,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永恒的;了解财富在人生中的局限性,而不是把它看成是唯一的。当我们真正能够将财富视为身外之物时,我们就不会被它所伤害。
合理合法地挣钱,展现了你的聪明智慧;合情合理地善待金钱,则会在人们的心目中筑起一座丰碑。哪怕是对贫困者的一点资助捐献,对贫瘠偏僻山村的微薄支援,修一座小桥.建一所学校,修一条并不宽敞的小路,建一所普通的敬老院、幼儿园……历史和人民总会铭记你的功德,那么,你的金钱便会给你的人生价值,勾画出潇洒品位,从而,闪耀着光彩绚丽的花环!
【感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财富同样如此。财富本身井无善恶之分,而是取决于它的实际用途。为富不仁者以它来作恶,慈悲众生者以它来行善.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视金钱如粪土”。只要是通过正当渠道获得的财富,我们又能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此造福社会,并且没有贪恋之心,那我们就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
【佛禅小故事】
【禅需自悟】
大慧宗杲的门下,有一个和尚名叫道谦。他参禅多年,但没有发现禅的奥秘。
一天晚上,道谦向宗元诉说了自己久参而不能悟道的苦恼,并请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我能帮助你的事尽量帮助你,但有五件事我是无法帮助你的,这五件事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忙问是哪五件事。
宗元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不能代替你吃饭、喝水,你必须亲自吃饭、喝水;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自己来,我一点也帮不上你。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这席话立即打开了道谦的心扉,他顿时感到快乐无比。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上世人耽着处,不舍昼夜。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耽赏玩也。“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耽酒盏也。
“野客吟残半夜灯。”耽诗赋也。“长夏惟消一局棋。”耽博奕也。古有明训日:“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今出家儿,耽者固少,而前后三事或未免焉。将好光阴蓦然空过,岂不大可惜哉。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佛语禅心】世人如果有了嗜好,便不分白天黑夜,把时间工夫都用在上面。古诗中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便是贪恋游玩的表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便是贪酒的表现。“野客吟残半夜灯。”这是沉湎于诗赋的表现。“长夏惟消一局棋。”这是沉迷于游戏的表现。古人有明训教导我们说:“这一天又过去了,寿命也跟着减少了一天。应当勤奋地修行,好像要扑灭燃烧到头上的大火一样。”现在的出家人贪酒的固然不多,但对其他三件事沉迷的却未必能免。把宝贵的时光白白浪费掉,实在太可惜了!
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
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总计两干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
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现代人工作变得复杂而没有效率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焦点”。因为不清楚目标,总是浪费时间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或是不必要的事情;遗漏了关键的信息,却浪费太多时间在不重要的信息上;抓不到重点,必须反复沟通同一事情。而目标清楚、掌握重点、做好沟通,是简单工作的不二法门。
在实际工作中,浪费时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办事拖拉、会议冗长、不速之客闯入、电话干扰、经常加班加点、穷于应付突发事件、上班漫谈、交代不清、事情做错、不敢拍板、等指示、不考虑事情过于复杂、主管事必躬亲、完美主义办事、不考虑轻重缓急、凭记忆办事、主办人员迟到等。
在工作中,我们若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就必须善于利用自己的工作时间。
工作是无限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是空的。时间是如此宝贵,但它又是最有伸缩性的,它可以一瞬即逝,也可以发挥最大的效力。时间就是潜在的资本。
【感悟】
你的一天只有7440分钟,你能完成多少工作?在信息庞杂、速度加快的职场环境,我们必须在愈来愈少的时间内,完成愈来愈多的事情。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每个可利用的时间,压缩时间的流程,使时间价值最大化,而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上浪费时间。
【佛禅小故事】
【人生咸淡两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法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法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乞求别人的帮助,不如请求自己的帮助求人难,为什么不求自己呢?
【——佛陀】
【佛语禅心】求人帮助是件困难的事,那么为什么不求自己呢?
洙水河上有一个古渡口,古渡口上拉着一条绳索,绳索下有一条木船,过往的人就是坐在船上一手换一手地拉着这根绳索,作为行船的动力来回摆渡的。而这个渡口平时过往的行人特别稀少,常常是“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一天,惟信禅师访友归来,路过洙水河,刚登上那条渡船,身后就赶过来一位脏兮兮的讨饭的小伙子,他爽手利脚地也登上了这条渡船。惟信禅师一看又上来一位,就赶紧走下船来,坐在岸边的石块上。
小伙子说:“老和尚不必这样,我来拉绳还不行吗?你何必要下去呢?”
惟信禅师平静地说:“我不渡你,也不被你渡,我要自渡。”
小伙子听得迷迷糊糊,还得急着赶饭时,就撇下惟信禅师,独自渡过河去。可是,就在他吃饱喝足,返回洙水对岸时,看到惟信禅师还端坐在水边的石块上。两个时辰过去了,居然没从彼岸过来一个人。
小伙子拉着船绳独自过来,非常不解、非常遗憾地对惟信禅师说:“你这个老和尚啊,偏偏不与我同渡过河,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惟信禅师依然心平气和地说:“干任何事儿都要依靠自己,指望别人或者照顾别人,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我不渡你,也不被你渡,我要自渡。”
直到这时,讨饭的小伙子方如醍醐灌顶,悟出了惟信禅师话中的禅机。
他马上跪在老禅师的面前,感激地说:“谢谢您的指点,我不会辜负您,也不会辜负我自己的,我要自力更生,重新振作……”转眼就是几年,一天,一位气宇轩昂的施主来到老禅师跟前,二话没说,就跪下了。惟信禅师微启双目,静静地说:“你就是当年的那个叫花子吧?”
施主说:“正是。受您点化之后,我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学石匠,后来做了工匠,现在已是建筑师和董事长了。我这次来,就是来报答您的,要为您修建一座更气派的寺院……”惟信禅师依然心平气和地说:“佛不要报答。你就在古渡口处修建一座石桥吧。”不久,洙水河上就架起一座彩虹似的石拱桥。
佛教讲究自性自度,通俗的说法就是:求人不如求己,最可靠、最可依赖的就是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拯救自己的灵魂。
要承认自我、发展自我,做自己的救世主。一个人要想实现事业和理想,就应该凭借自己的力量与智慧,自强不息,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态度去经营,去奋斗,努力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不断地追求与创造。相反,如果否认了自我,不通过发展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开拓进取,反而一味地寄希望于他人,就永远也元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也只能受制于人。
【感悟】
六祖曰:“菩提只向一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求人不如求己,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变被动力主动,寄希望干自我才是最可靠、最有利的成功法则。
【佛家典籍】
【《八大人觉经》】
【《八大入觉经》主旨在于说明诸佛菩萨等大人应当觉知思念的八种方法,因此称为《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与《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合称为佛遗教三经。
全经虽然仅短短三百余字,但是仍然具足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条目分明,学者极易把握经文的本意。本经的内容,主要是讲说“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菩萨必修的行门。在经文里,好像没有直接讲到忍辱、禅定二波罗蜜,其实六波罗蜜是不可分的,六波罗蜜的精神是连贯的。
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凡事靠自己,改变命运更要靠自己。
【——佛陀】
【佛语禅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改变命运更要靠自己。
在韩国,有很多政治领袖都是出身草根的人,他们以前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他们与其他小人物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知道如何努力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小人物成了韩国总统,就会激励所有的韩国人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据说一位韩国总统当年就是标准的小人物,还曾因生活所迫,在大街上卖爆米花。有一次,他走到一座军营的外面卖,还被几个士兵打了一顿,这让他感到很羞辱,以后再上大街卖爆米花的时候总是用口罩遮住脸,害怕熟人看见。他认为自己的命运天生就不好,生活似乎陷入了一种绝望的状态。但是他的母亲告诉他,卖爆米花也是他的劳动,靠劳动赚钱都不是丢人的事情。
从此,这位出身低微贫寒的韩国少年不再以卖爆米花为羞耻了,也正是因为他有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靠自己的奋斗去改变命运,才真正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年的那个在大街上卖爆米花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了万众瞩目的韩国总统。
他的故事就是一个小人物靠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的故事。这个故事激励着每一个韩国的小人物,甚至是世界上所有的小人物,是他们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勇敢地去拼搏奋斗的榜样。
韩国人这样评价他们的总统,他就是韩国的缩影,一个充满苦难的大韩民族却有着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为改变命运而奋斗。这位出身贫寒却敢于改变命运的韩国总统,他的人生经历仿佛就是韩国从贫穷弱小走向富强繁荣的历史巨变。
如果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在相同的境遇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
有些时候,我们抱怨得到的太少,抱怨缺少机遇,迫切地想通过改变生存环境来改变这一切,但我们所做的努力大都是徒劳的。其实,迫切需要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因为,只有靠自己,我们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寻求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固然可以轻松一些,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别人可能帮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要靠自己努力地去解决,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感悟】
苦难只有靠自己才能摆脱,命运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要想拥有自己的彩色人生,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杜绝对别人的依赖一心理,学会一切靠自己。只要不断地提升、努力,我们就能改变现状,改变自己的命运。
【佛禅小故事】
【悟性如光】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要不得】
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
【——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
【佛语禅心】就像鹦鹉只是学人说话,不能明白人的意思。佛经也是传达佛意的,不明白佛意,只是口中念诵,也就像鹦鹉一样,是学舌之人。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
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古有“鹦鹉学舌”的典故,其中学舌的原意是模仿别人说话,鹦鹉比喻的是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别人也说什么,就像鹦鹉学人说话那样,呆头呆脑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
生活有主张,快乐又轻松;若没有主见,将会一事无成。不管你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千万不要因别人的闲话让自己郁郁寡欢,也不要理会那么多的闲言闲语和负面指责,只要秉持着自信的态度,就一定能继续完成想做的事。
你们听过父子骑驴的故事吗?有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要进城,路人指指点点,说怎么有头驴也不知道骑。于是爸爸牵驴,儿子骑驴。路人一看皱起眉头说,这个儿子怎么这么不孝顺。父子俩赶快交换位置,爸爸骑驴,儿子牵驴。路人此时又交头接耳,这个父亲怎么这样不疼爱小孩。于是父子一起骑驴,路人看了又感叹说,他们在虐待动物。父子俩无计可施,只好合力把驴子扛进了城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旁人的眼光改变了自己的观念。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说话的方式自然有所差异,有智慧的人不会和不同角度的人争吵。当你想到要去哪里,就抬起脚勇往直前,想做某事就努力去实践,并不断地检视自己,时时勉励自己向前走,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感悟】
优柔寡断的人总喜欢附和多数人的意见,虽然脚在前进,却被人牵着鼻子走。只有,心中有主见的人,才能够分辨是非。因此,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思维。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要不得。
⊙——坚意修为,勇敢面对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想到无忧园里去游戏玩耍。他命令一个大臣说:“你去搬一把小凳子,拿到那座花园里,我坐着休息休息。”当时那个被指派的大臣认为这样做丢了面子,不肯去搬小凳子。他对国王说:“我不能搬,但我愿意担着小凳子。”当时国王让人拿来36把小凳子放在他肩上,逼他担着,到了花园。
像这样的蠢人,被世人所讥笑。
【禅心】打肿了脸去充胖子,只能是自食恶果。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承担,推卸责任往往会被看作是居心叵测的体现,难保会因此受到变本加厉的惩罚。
大臣为国王效忠,那么替国王搬一下凳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唯独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断推诿,结果却招来了36把凳子的重压,何苦当初啊!勇于承担责任才是忠心的体现,大臣不明白这一点,那么他所宣誓的忠心永远只能是嘴皮子上面的功夫。
完成自己分内的责任,是每个人应该尽到的义务,而如何去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呢?答案有很多种,但每一种答案都离不开勤劳作为坚实的后盾。只有像第一匹马一样,勤勤恳恳地去用心工作,才会换回别人的欣赏与赞扬。
天道酬勤。投机取巧可能会取得一时利益,但最终必定会让自己走进一条死胡同。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每一滴血汗都是奋斗的最好证明。品尝自己辛劳的成果,曾经的苦难都会转化成甘甜的果实,滋润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勇敢承担,用最坚实的心去磨炼,生活必将被你的坚忍不拔所感动,还你一份碧海蓝天。
⊙——查清原委,对症下药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肚子得了病。医生说必须灌洗肠子病才能好。医生配好了灌肠用的药水后,就去整理灌肠的器具,好给他灌洗肠道。
医生还没回来,病人端起灌肠的药水就喝了。不一会儿,他的肚子又胀又疼,实在难以忍受。
医生回来一看,对他这副样子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你怎么成了这样?”。
他回答医生说:“刚才配的灌肠药,我拿来喝了,肚子疼得要命。”医生听了这话,生气地责备他说:“你这个傻瓜,怎么不了解情况就把我配的灌肠的药喝了呢?”于是,马上给他服了剩下的药,把刚才喝的药吐了出来,肚子才疼得轻一点。
像这样的傻瓜,被世人所讥笑。
【禅心】得了病就要看医生,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那么,既然在医生的操控之下,就要事事都听医生的嘱咐和安排,因为你是相信医生的能力才会把自己交付到他的门下。如若再妄自乱作主张,不仅是对医生的不信任,更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是一个来不及失去就已经后悔的选择,一旦走错了路,便永无回头之日。是药三分毒,并不存在能治百病的药品。一旦错误地服用了药物,生命就有可能从此断送。愚人不听医生的劝告而自作主张,最后总算是捡回来一条性命,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不能忘记的是,既然相信别人,就要相信到底。否则便如愚人一样,给自己灌下了药水之后还得靠医生来相救,何苦当初对医生产生怀疑,不愿意彻底地相信别人呢?术业有专攻,总有人在很多方面比我们专业许多。放心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交付给别人,即是对自己的解脱,又可以给对方以尊重和鼓励,给出一个让对方腾飞的机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寻找到那位师父,旅途中的磨难便会化险为夷。只是要看清楚,这个师父有可能是朋友或者敌人,更有可能就是你自己。
⊙——静心思考,寻找线索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父子二人结伴而行。儿子走进了森林,被熊咬伤,抓坏了身体,急急忙忙逃出了森林,回到父亲身边。
父亲见儿子身体受了伤,很奇怪,问他说:“你这是怎么啦?被伤成这个样子?”。
儿子回答说:“有一个怪物身上长着很长的毛,跳出来抓伤了我。”父亲拿着弓箭,来到森林,看见一位仙人,眉须毛发都很长,就想用箭射杀他。
旁人说:“为什么要射杀他呢?这个仙人又没有害人。你应当惩治坏家伙才对啊!”。
【禅心】不分青红皂白而大开“杀”戒的人们,不是自己辨别不清谁好谁坏,就是想要用牺牲别人的方法来保全自身,而真正的恶人却是他自己。
儿子被熊咬伤,慌乱之中很难辨别出到底是什么动物伤害了自己,更何况年幼的儿子未必见过森林里面的动物,所以只能“红口白牙”地去描绘一番。可是经验丰富的父亲却只是简单地以儿子的只言片语为参照,就想用箭去射杀修炼的仙人,如此莽撞行事怎会不惹下祸端呢?遇事的时候,冷静思考才能发现更多通往成功的线索。但每一条线索都不等于成功,只有牢牢抱成团的筷子才不会被折断,也只有综合所有的线索提供的内容,再经过自己的严谨推断,才可以从中找到一条捷径,到达成功的山巅。
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总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
⊙——灵活播种,收获绿荫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山里人,他来到一块田地,看见麦苗长势很好,茁壮茂盛,他问麦田的主人:“怎么才能使这麦苗长得好啊?”。
麦田的主人回答说:“把地平整得又松又平,再多施些粪肥,一定能长成这样。”那个人依他所说的去做了,担来水粪,调和在田地里。
在往地里下种的时候,他害怕自己的脚踩着地使土地变得坚硬,麦苗不能生长,于是心想:“我应当坐在一张床上,让人扛着床,我在床上撒种,这才是好办法啊。”他让4个人,每人扛一只床脚,他坐在床上,到田里撒种。结果地踩得更加坚硬。这件事被世人耻笑。害怕自己两只脚踩上去,结果却造成了8只脚踩在地里面。
【禅心】学习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及时调整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如果一味地盲目照搬,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给自己落一个不伦不类的下场。
耕地种庄稼的要领本来是通用的,但只知道死搬硬套却不会灵活变通,永远种不出好的庄稼,又哪里来的好收成呢?把土地整理很松很平,并不是说不能踩,单要追求细节上面的完美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大局,从而走上失败的路途。并且这个庄稼汉因为害怕自己的双脚踩上去而雇人抬着自己播种,岂不知双脚由此变成了8只脚,那么对土地造成的伤害不是更重吗?生活中,所有的规则都是在指引我们正常的生活,但并不是前人留下的每一条经验都与我们自身相适。在吸取先人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的时候,学会取长补短,再结合当今的事宜,最终为我所用的时候已经可以变成你独有的人生财富。
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播种,当善良的小芽刚刚萌生,就应该向师长请教、咨询并接受他们的教诲,保证我们心灵中的嫩芽茁壮生长,播撒健康的雨露,收获一片供以乘凉的绿荫。